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多主軸的自動車床的【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包括底座和工作臺,還包括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工作臺上設置有兩個刀座,刀座分別與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的加工端對應,在工作臺的上表面開設有倒T形槽,兩個刀座通過倒T形槽與工作臺相連接,工作臺通過驅動機構與底座相連,驅動機構控制工作臺在X向運動。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采用高剛性結構,由于本發明的兩個主軸均由同一電機驅動,主軸的啟動、停止以及轉動狀況均一致,使得刀座無需移動即能夠準確與被加工零件配合,同時,當有多個刀座同時操作時,能夠保證各工件加工的一致性,從而提高了加工精度,進而利于提高數控機床的綜合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專利說明】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多主軸的自動車床,特別涉及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
【【背景技術】】
[0002]數控車床是機床行業的主流產品,是當代實現裝備制造現代化的關鍵設備,日前我國高性能數控車床的數量和品種,尚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如我國的軸承制造專業廠,車軸承滾子的高效數控車床還是非常急需的,因為數控車床的加工精度高,性能先進,效率高加上輔助設備送料機,接料器可實現全自動生產,一人管理多機臺,能方便地實行多機床管理,節省大量勞動力。
[0003]市面上的數控車床多在床身上設有可沿X軸和Z軸滑動的滑板,滑板上安裝有刀座,切刀水平的固定在該刀座上,切割時滑板可以沿X軸和Z軸兩個方向滑動,使切刀從工件的側面靠近需要切割的部位,然后再進刀進行水平方向的切割。此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的數控車床,其在床身上設置的切刀豎直的固定在刀座上,當滑板沿X軸和Z軸兩個方向滑動時,切刀處于工件需要切割部位的正上方,然后再進刀進行Y軸豎直方向的切割。
[0004]但是以上兩種方式均具有加工精度低、刀座需要不斷移動、操作不便的技術問題,因而,導致雙主軸數控車床生產效率低。
【
【發明內容】
】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數控車床的生產效率低、加工精度低、刀座需要不斷移動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包括底座和工作臺,還包括由同一主軸電機所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所述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的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相互對應,所述的工作臺上設置有兩個刀座,所述的刀座分別與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的加工端對應,在所述的工作臺的上表面開設有倒T形槽,所述的兩個刀座通過倒T形槽與工作臺相連接,所述的工作臺通過驅動機構與底座相連,所述的驅動機構控制工作臺在X向運動。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刀座包括刀座底座和安裝在刀座底座上的壓刀臺,所述的刀座底座由上底座和下底座組成,所述的上底座與下底座相互配合,所述的下底座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內部設有絲桿,所述的絲桿的兩端安設于凹槽的側壁的內部,所述的上底座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絲母,所述的絲母與絲桿螺紋連接。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壓刀臺與上底座之間安裝有墊片。
[0009]作為優選,在所述的上底座的內部安設有定位鍵,所述的定位鍵通過定位螺栓與上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壓刀臺上開設有與定位鍵相對應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的內壁與定位鍵之間留有間隙。
[0010]作為優選,在所述的下底座的內部安設有突出于下底座底面的導向鍵,所述的導向鍵通過導向螺栓與下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導向鍵與倒T形槽相互配合。[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上底座與下底座的側表面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燕尾槽和燕尾滑臺,所述的燕尾滑臺及燕尾槽與絲桿平行,所述的燕尾槽的寬度大于燕尾滑臺的寬度,在所述的燕尾滑臺的一側配合安裝有鎖緊塊和鎖緊螺桿,所述的鎖緊螺桿的一端旋入燕尾槽側壁并頂靠在鎖緊塊的側表面,所述的鎖緊螺桿的另一端安設有旋轉把手。
[0012]作為優選,所述的凹槽開設于燕尾滑臺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絲母設置于燕尾槽的下表面上。
[0013]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主軸和第二主軸一起安裝在滑座上,所述的滑座的移動方向為Z向,所述的滑座與主軸移動電機連接。
[0014]作為優 選,所述的第一主軸分別與主軸電機和第二主軸通過皮帶相連接。
[0015]作為優選,所述的工作臺還設置有可調機構,在所述的可調結構上至少設有一個刀座。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采用高剛性結構,由于本發明的兩個主軸均由同一電機驅動,主軸的啟動、停止以及轉動狀況均一致,因此,利用本發明能夠同時加工兩個相同的零件,另外,本發明將刀座分為幾部分,使得刀座高度和橫向位置的調節更為方便,從而使得刀座無需移動即能夠準確與被加工零件配合,同時,當有多個刀座同時操作時,能夠保證各工件加工的一致性,從而提高了加工精度,進而利于提高數控機床的綜合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0017]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圖(未表示刀座);
[0019]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右視部分剖視圖;
[0020]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刀座與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刀座與工作臺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發明的概念。
[0023]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包括底座I和安裝在底座I上的工作臺2,工作臺2通過工作臺絲桿與工作臺驅動電機6相連接進行移動,工作臺2上安裝有兩個刀座,其中一個固定在工作臺2上,另一個為可微調刀座、通過可調機構與工作臺2相連,使得刀座能夠隨時調整,方便刀座定位,而且還使得保證了兩個刀座動作一致。
[0024]具體地,在底座I上安裝有滑座9,滑座9通過滑座絲桿與主軸移動電機10連接,滑座絲桿與工作臺絲桿垂直。在滑座9上設有平行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它們并排設置,它們的加工端設置于同側、并與兩個刀座位置對應,使得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的動作一致,從而使得全自動車床能夠同時加工兩個相同的零件,提高了全自動車床的生產效率。
[0025]其中,第一主軸3與主軸電機4相連接,在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之間,設置有皮帶輪8,第一主軸3與第二主軸5之間通過皮帶連接。
[0026]本發明中的刀座能夠在工作臺2的帶動下沿X軸移動,從而靠近或離開兩主軸的加工端,而兩主軸則能夠在滑座9的帶動下沿Z軸移動,從而與刀座上的刀頭配合,實現對零件的加工。
[0027]具體地,在工作臺2的上表面開設有倒T形槽15,兩個刀座通過倒T形槽15與工作臺2相連接,
[0028]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采用下述結構的可微調刀座:它包括刀座底座和安裝在刀座底座上的壓刀臺11,刀座底座由上底座20和下底座17組成,上底座20與下底座17相互配合,下底座17通過螺栓18與工作臺2相互連接,螺栓18的螺帽與工作臺2上的倒T形槽15相互配合。其中,為方便刀座高度的調節,還可以在壓刀臺11與上底座20之間裝有墊片13。
[0029]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底座20與下底座17的配合方式有多種形式,本實施例為保證兩者結構穩定,在上底座20與下底座17的側表面分別設置有沿工作臺2上的倒T形槽15方向的燕尾槽和燕尾滑臺23,燕尾滑臺23及燕尾槽與絲桿14平行。在將刀座的位置確定后,應當對其進行鎖定,針對本實施例的燕尾槽和燕尾滑臺23的結構,燕尾槽的一個側面與燕尾滑臺23的一側配合,在燕尾槽的另外一個側面,燕尾槽的寬度大于燕尾滑臺23的寬度,在兩者之間配合安裝有鎖緊塊25和鎖緊螺桿24,鎖緊螺桿24的一端旋入燕尾槽側壁并頂靠在鎖緊塊25的側表面,鎖緊螺桿24的另一端安設有旋轉把手。
[0030]具體地,在燕尾滑臺23的上表面上開有沿燕尾滑臺23滑動方向的凹槽,在凹槽內部設有絲桿14,絲桿14的兩端安設于凹槽的側壁的內部,絲桿14的一端伸出凹槽側壁并與滾花螺母21連接,在上底座20的燕尾槽內固定設置有絲母16,絲母16與絲桿14螺紋連接。通過該結構,可以通過旋轉絲桿14調整壓刀臺11的位置,進一步調節刀座的位置,更好地實現本發明的技術目的。
[0031]進一步地,在上底座20的內部安設有定位鍵12,定位鍵12通過定位螺栓與上底座20固定連接,壓刀臺11上開設有與定位鍵12相對應的定位槽22,定位槽22的內壁與定位鍵12之間留有間隙,以便在墊片13變薄后,定位槽22在一定范圍內仍然能夠適應定位鍵12的高度。此種結構進一步固定了壓刀臺11與上底座20之間的相對位置,提高了全自動車床的整體強度。
[0032]同時,在所述的下底座17的內部安設有突出于下底座17底面的導向鍵19,導向鍵19通過導向螺栓與下底座17過盈配合連接,導向鍵19與倒T形槽15相互配合,用于刀座的導向。其中,導向鍵19的中部開設有螺紋孔,用于導向鍵19的拆卸。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主軸全自動車床,包括底座(I)和工作臺(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由同一主軸電機(4)所驅動的、相互平行并排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所述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的加工端位于同一側且位置相互對應,所述的工作臺(2)上設置有兩個刀座,所述的刀座分別與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的加工端對應,在所述的工作臺(2)的上表面開設有倒T形槽(15),所述的兩個刀座通過倒T形槽(15)與工作臺相連接,所述的工作臺(2)通過驅動機構與底座(I)相連,所述的驅動機構控制工作臺(2)在X向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座包括刀座底座和安裝在刀座底座上的壓刀臺(11),所述的刀座底座由上底座(20)和下底座(17)組成,所述的上底座(20)與下底座(17)相互配合,所述的下底座(17)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槽,在所述的凹槽內部設有絲桿(14),所述的絲桿(14)的兩端安設于凹槽的側壁的內部,所述的上底座(20)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絲母(16),所述的絲母(16)與絲桿(14)螺紋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刀臺(11)與上底座(20)之間安裝有墊片(13)。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底座(20)的內部安設有定位鍵(12),所述的定位鍵(12)通過定位螺栓與上底座(20)固定連接,所述的壓刀臺(11)上開設有與定位鍵(12)相對應的定位槽(22),所述的定位槽(22)的內壁與定位鍵(12)之間留有間隙。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底座(17)的內部安設有突出于下底座(17)底面的導向鍵(19),所述的導向鍵(19)通過導向螺栓與下底座(17)固定連接,所述的導向鍵(19)與倒T形槽(15)相互配合。
6.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座(20)與下底座(17)的側表面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燕尾槽和燕尾滑臺(23),所述的燕尾滑臺(23)及燕尾槽與絲桿(14)平行,所述的燕尾槽的寬度大于燕尾滑臺(23)的寬度,在所述的燕尾滑臺(23)的一側配合安裝有鎖緊塊(25)和鎖緊螺桿(24),所述的鎖緊螺桿(24)的一端旋入燕尾槽側壁并頂靠在鎖緊塊(25)的側表面,所述的鎖緊螺桿(24)的另一端安設有旋轉把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開設于燕尾滑臺(23)的上表面上,所述的絲母(16)設置于燕尾槽的下表面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軸(3)和第二主軸(5) —起安裝在滑座(9)上,所述的滑座(9)的移動方向為Z向,所述的滑座(9)與主軸移動電機(10)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軸(3)分別與主軸電機(4)和第二主軸(5)通過皮帶相連接。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主軸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臺(2)還設置有可調機構,在所述的可調結構上至少設有一個刀座。
【文檔編號】B23B9/10GK104001940SQ20141024698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5日
【發明者】梁永超, 張少林 申請人:新昌縣三特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