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汽車裝配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車身骨架體積較大在裝配過程中存在一定不便,車身側圍安裝過程中,通常需要預定位再進一步安裝。現有技術中,側圍周邊設有搭扣,需通過將搭扣折彎實現預定位,通常為工人手動折彎,費時費力,精確度低,且易造成側圍的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效率高,且能提高車身側圍預定位精度的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及其使用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這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包括由上方夾持定位車身側圍的上夾持機構,及由下方壓接夾持定位車身側圍的下夾持機構,還設有用以將設于車身側圍邊緣搭扣壓折的滾壓機構,所述滾壓機構由與其連接的驅動缸驅動滾壓搭扣。
所述滾壓機構包括可轉動連接至所述驅動缸的滾輪支座及設于所述滾輪支座前端的滾輪,所述驅動缸的活塞桿鉸接連接所述滾輪支座,所述滾輪支座后方還連接有限制其移動軌跡的導向機構。
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固定基板及設有導向槽的導向板,在所述固定基板上設有水平間隔布置的第一導銷和第二導銷,所述第一導銷及第二導銷置于所述導向槽內。
所述導向槽為水平方向延伸的腰形槽,在所述導向槽的上壁上設有向上凹陷形成的避讓槽。
所述靠近外側的第一導銷和第二導銷的中心距與所述導向槽外側端距所述避讓槽的中心距相同。
所述固定基座下方設有伸出的支撐端,在所述支撐端上設有限制所述導向板向下轉動幅度的限位塊。
所述驅動缸通過支撐桿支撐連接,所述上方夾持機構通過向下方傾斜布置的連接板連接支撐在所述支撐桿上。
所述上方夾持機構包括設于所述連接板上的夾持缸,所述夾持缸連接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端通過上支撐桿連接有由所述側圍內側向上支撐在側圍上邊緣的上夾持塊。
所述下夾持機構包括連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下方的下支撐桿,所述下支撐桿上連接有由下方夾持支撐在所述側圍下邊緣的下夾持塊。
一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下夾持機構的下夾持塊由下方對應夾持定位在車身側圍的下邊緣;
2)啟動夾持缸,驅動驅動桿向下轉動,帶動上支撐桿上的上夾持塊由車身側圍內側向上夾持定位在車身側圍的上邊緣;
3)啟動驅動缸,活塞桿端伸出,導向板在驅動缸的推動下,沿導向槽相對第一導銷及第二導銷向前移動;
4)當第一導銷與導向槽靠近外側的壁面貼合時,第二導銷與避讓槽位置相對,此時滾輪向前移動將處于豎直狀態下的搭扣推至呈水平狀態。
5)驅動缸的活塞桿端繼續伸出,導向板及滾壓機構以第一導銷位置為轉動中心做旋轉運動,滾輪向下壓彎搭扣,至導向板前端接觸限位塊實現限位,此時搭扣由水平狀態向下壓折卡接實現定位;
6)驅動缸活塞桿端縮回,上夾持機構收起,整個裝置回到起點,移位至下一搭扣位置進行搭扣的折彎。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通過定位夾持該車身側圍,再通過驅動缸驅動滾壓機構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搭扣折彎過程,實現車身側圍的預裝初定位,省時省力,精確度高,可大大提高裝配效率,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明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折彎工裝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支撐桿,2、連接板,3、上夾持機構,31、夾持缸,32、驅動桿,33、上夾持塊,4、驅動缸,5、固定基板,51、第一導銷,52、第二導銷,6、導向板,61、避讓槽,7、下夾持機構,71、下支撐桿,72、下夾持塊,8、滾壓平臺,9、滾壓機構,91、滾輪支座,92、滾輪,10、限位塊,11、車身側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這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如圖1、2所示,包括由上方夾持定位車身側圍11的上夾持機構3,及由下方壓接夾持定位車身側圍的下夾持機構7,還設有用以將設于車身側圍11邊緣搭扣壓折的滾壓機構9,滾壓機構9由與其連接的驅動缸4驅動以滾壓搭扣。本發明這種搭扣折彎工裝,可通過上下夾持機構對車身側圍夾持定位,后通過由驅動缸驅動滾壓機構向前滾壓折彎搭扣,以實現車身側圍的預定位。
滾壓機構9包括可轉動連接至驅動缸4的滾輪支座91及設于滾輪支座前端的滾輪92,驅動缸4的活塞桿鉸接連接滾輪支座91,滾輪支座91后方還連接有限制其移動軌跡的導向機構。
本發明這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如圖1所示,導向機構包括固定基板5及設有導向槽的導向板6,在固定基板5上設有水平間隔布置的第一導銷51和第二導銷52,第一導銷51及第二導銷52置于導向槽內。導向槽為水平方向延伸的腰形槽,在導向槽的上壁上設有向上凹陷形成的避讓槽61,以給滾壓機構向下轉動留有轉動空間,避免第二導銷52的干涉。
其中,第一導銷51和第二導銷52的距離,避讓槽61在導向槽上的設置及滾輪92相對搭扣的滑動行程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靠近外側的第一導銷51和第二導銷52的中心距與導向槽外側端距避讓槽61的中心距相同。當第一導銷51與導向槽靠近外側的壁面貼合時,第二導銷52與避讓槽61位置相對,此時滾輪92向前移動將處于豎直狀態下的搭扣推至呈水平狀態.
固定基座5下方設有伸出的支撐端,在支撐端上設有限制導向板6向下轉動幅度的限位塊10。導向板6及滾壓機構9以第一導銷51位置為轉動中心做旋轉運動,滾輪92向下壓彎搭扣,至導向板前端接觸限位塊10實現限位,此時搭扣由水平狀態向下壓折卡接實現定位。
本發明中,驅動缸4通過支撐桿1支撐連接,上方夾持機構3通過向下方傾斜布置的連接板2連接支撐在支撐桿1上,以實現上方夾持機構3對車身側圍11上側的夾持固定。
上方夾持機構3包括設于連接板2上的夾持缸31,夾持缸31連接有驅動桿32,驅動桿32端通過上支撐桿連接有由側圍內側向上支撐在側圍上邊緣的上夾持塊33。
下夾持機構7包括連接在固定基板5的下方的下支撐桿71,下支撐桿71上連接有由下方夾持支撐在側圍下邊緣的下夾持塊72。
本發明中,上方夾持機構3及下夾持機構7與滾壓機構9通過合理的位置布置及連接集成與一體,使用方便,可確保搭扣折彎滾壓過程的穩定有效。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下夾持機構7的下夾持塊72由下方對應夾持定位在車身側圍的下邊緣;
2)啟動夾持缸31,驅動驅動桿32向下轉動,帶動上支撐桿上的上夾持塊33由車身側圍11內側向上夾持定位在車身側圍的上邊緣;
3)啟動驅動缸4,活塞桿端伸出,導向板6在驅動缸的推動下,沿導向槽相對第一導銷51及第二導銷52向前移動;
4)當第一導銷51與導向槽靠近外側的壁面貼合時,第二導銷52與避讓槽位置相對,此時滾輪向前移動將處于豎直狀態下的搭扣推至呈水平狀態。
5)驅動缸4的活塞桿端繼續伸出,導向板6及滾壓機構9以第一導銷51位置為轉動中心做旋轉運動,滾輪92向下壓彎搭扣,至導向板6前端接觸限位塊10實現限位,此時搭扣由水平狀態向下壓折卡接實現定位;
6)驅動缸4活塞桿端縮回,上夾持機構3收起,整個裝置回到起點,移位至下一搭扣位置進行搭扣的折彎。
本發明車身側圍搭扣折彎工裝,通過定位夾持該車身側圍11,再通過驅動缸4驅動滾壓機構9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搭扣折彎過程,實現車身側圍的預裝初定位,省時省力,精確度高,可大大提高裝配效率,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