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側向鉆銑機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00190閱讀:705來源:國知局
一種側向鉆銑機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向鉆銑機床。
【背景技術】
[0002]在機加工領域中,銑床、車床以及數控機床等均屬于常見的加工設備,現有銑床在加工時,加工軸大多為垂直于工件上方,與工件的加工表面垂直進行加工,但是,在很多工件上,不但工件的正面需要進行加工,而且工件的側面也需要加工,這樣,加工人員就要重新裝夾工件,以工件的另一表面作為裝夾面,這樣就會在工件上形成多個裝夾面,對于大型工件來說顯得尤其麻煩,有鑒于此,發明人作出了改進。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側向鉆銑機床,本機床具有減少工件裝夾次數、加工效率高和可承載大重量工件的優點。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包括床身,所述床身的側面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旋轉臺裝置;所述床身裝設有縱向移動裝置,所述縱向移動裝置連接有立柱,所述立柱滑動連接有第一托板和用于驅動第一托板升降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托板活動連接有用于加工旋轉臺裝置上的工件的旋轉切削裝置。
[0005]進一步的,所述旋轉切削裝置包括旋轉托板、方滑枕、第二驅動機構、第三驅動機構和與方滑枕滑動連接的主軸切削機構,所述方滑枕與旋轉托板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旋轉托板旋轉,所述第三驅動機構與方滑枕連接并驅動主軸切削機構滑動。
[0006]優選的,所述方滑枕與旋轉托板滑動連接,所述旋轉切削裝置還包括第四驅動機構,所述第四驅動機構驅動方滑枕滑動。
[0007]優選的,所述旋轉托板設置有活動螺套,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伺服馬達和與第二伺服馬達連接的驅動螺桿,所述驅動螺桿與活動螺套螺接。
[0008]優選的,所述旋轉托板設置有蝸輪,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伺服馬達和與第二伺服馬達連接的驅動蝸桿,所述驅動蝸桿與蝸輪嚙合。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托板設置有旋轉導槽,所述旋轉托板設置有與旋轉導槽滑動連接的導向塊;所述旋轉托板連接有鎖緊抵接機構,所述第一托板與旋轉托板之間還設置有供鎖緊抵接機構抵接的弧形板。
[0010]優選的是,所述鎖緊抵接機構包括固定座、液壓缸、抵接斜塊和楔塊,所述固定座與旋轉托板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缸與固定座連接,所述楔塊設置于液壓缸的活塞軸,所述抵接斜塊與固定座連接并與楔塊活動配合。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立柱還連接有配重平衡裝置,所述配重平衡裝置包括第一配重機構和第二配重機構,所述第一配重機構、第二配重機構均與旋轉切削裝置連接。
[0012]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配重機構包括支架、前滑輪、后滑輪、配重塊和配重繩,所述旋轉切削裝置位于立柱的前面,所述配重塊位于立柱的后面,所述前滑輪和后滑輪均與支架連接,所述配重繩的一端與旋轉切削裝置連接,所述配重繩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前滑輪、后滑輪并與配重塊連接。
[0013]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臺裝置包括底座、工作臺和用于驅動工作臺轉動的第五驅動機構,所述工作臺與底座活動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本鉆銑機床在工作時,將工件直接裝夾于旋轉臺裝置,這時,所述旋轉切削裝置即可對工件的當前側面進行加工,當完成當前側面加工后,旋轉臺裝置旋轉一定的角度,使另一加工面與旋轉切削裝置對應,進而繼續加工,依此可實現360度的側面直接加工,這樣,只需要一次裝夾工件即可,明顯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由于該旋轉臺裝置只對工件作旋轉動作,所以,可以承載較大重量的工件進行加工。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鎖緊抵接機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床身部分的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0]圖6為圖5的俯視圖。
[0021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切削裝置的順時針旋轉狀態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切削裝置的逆時針旋轉狀態圖。
[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0024]圖10為圖9的俯視圖。
[0025]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包括:
[0027]床身一1,旋轉臺裝置一2,底座一21,
[0028]工作臺--22, 第五驅動機構一23,第二光柵角度傳感器一24,
[0029]縱向移動裝置一3, 第二托板一31,第六驅動機構一32,
[0030]立柱一4, 第一托板一41,旋轉導槽一411,
[0031]第一光柵角度傳感器一412,第一驅動機構一42,旋轉切削裝置一5,
[0032]旋轉托板一51, 活動螺套一511,蝸輪一512,
[0033]方滑枕一52, 第二驅動機構一53,第二伺服馬達一531,
[0034]驅動螺桿一532, 驅動蝸桿一533,第三驅動機構一54,
[0035]主軸切削機構一55,第四驅動機構一56,鎖緊抵接機構一6,
[0036]固定座一61,液壓缸一62,抵接斜塊一63,
[0037]楔塊一 64, 弧形板一 65,配重平衡裝置一7,
[0038]第一配重機構一71,支架一711,前滑輪一712,
[0039]后滑輪一713, 配重塊一714,配重繩一715,
[0040]第二配重機構一72。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42]參見圖1至圖11,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包括床身I,所述床身I的側面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旋轉臺裝置2;所述床身I裝設有縱向移動裝置3,所述縱向移動裝置3連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滑動連接有第一托板41和用于驅動第一托板41升降的第一驅動機構42,所述第一托板41活動連接有用于加工旋轉臺裝置2上的工件的旋轉切削裝置5。本鉆銑機床的工作原理是:當需要加工時,先將工件直接裝夾于旋轉臺裝置2,縱向移動裝置3帶動立柱4進行移動,同時,所述第一驅動機構42可以進一步驅動第一托板41進行向上或向下位移,從而使旋轉切削裝置5從相應的下刀位進行加工,加工內容包括:銑削表面、鏜孔、攻絲及鉆孔等,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即可對工件的當前側面進行加工,當完成當前側面加工后,旋轉臺裝置2旋轉一定的角度,使另一加工面與旋轉切削裝置5對應,進而繼續加工,依次最終可實現360度的側面直接加工,這樣,只需要一次裝夾工件即可,明顯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由于該旋轉臺裝置2只對工件作旋轉動作,所以,可以承載較大重量的工件加工;這種工件裝夾于側面的方式,相對傳統機床來說,可以使工件的高度不受加工主軸的限制,本機床的加工行程更大。
[0043]如圖4所示,所述縱向移動裝置3包括第二托板31及用于驅動第二托板31縱向移動的第六驅動機構32,所述第二托板31采用線性導軌或矩形方軌與床身I滑動連接,所述第六驅動機構32采用伺服電機與絲桿方式,利用絲桿與第二托板31螺接,從而實現精確的縱向移動。
[0044]所述第一驅動機構42的作用是使第一托板41沿著立柱4上行或下行,第一驅動機構42的最佳方案是采用伺服電機與絲桿方式,利用絲桿與第一托板41螺接,從而實現精確的升降控制。
[0045]通常,在機加工中,往往還需要進行傾斜加工,例如:傾斜平面、傾斜導孔等,這類加工,在裝夾工件時,顯得更加麻煩,往往需要多個夾具或治具來輔助裝夾才能使加工面對應加工主軸。在本技術方案中,利用旋轉切削裝置5即能較佳的解決裝夾的難題,具體地,參見圖4至圖10,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包括旋轉托板51、方滑枕52、第二驅動機構53、第三驅動機構54和與方滑枕52滑動連接的主軸切削機構55,所述方滑枕52與旋轉托板51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驅動旋轉托板51旋轉,所述第三驅動機構54與方滑枕52連接并驅動主軸切削機構55滑動。工作時,第二驅動機構53驅動旋轉托板51進行轉動,所述第一托板41設置有第一光柵角度傳感器412,第一光柵角度傳感器412感應旋轉托板51的轉動角度,當旋轉托板51轉動到所需傾斜角度時,主軸切削機構55即可對工件進行傾斜加工,而所述主軸切削機構55在工作時,由第三驅動機構54驅動沿方滑枕52進行移動,例如:當主軸切削機構55在銑削平面加工時,第三驅動機構54即驅動主軸切削機構55移動至方滑枕52的最左端,當主軸切削機構55在進行鉆孔時,主軸切削機構55可移動在方滑枕52的中部或右端。本裝置較好的解決了傾斜表面的各種加工處理,省去了輔助裝夾的麻煩。
[0046]當然,在進行鏜孔或攻絲時,主軸切削機構55需要反復的進退,作為較佳的方案,所述方滑枕52與旋轉托板51滑動連接,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還包括第四驅動機構56,所述第四驅動機構56驅動方滑枕52滑動。利用本方案,在鏜孔或攻絲時,由第四驅動機構56帶動整個方滑枕52作進退動作,從而減輕主軸切削機構55承受反復進退驅動的沖擊。
[0047]上述第三驅動機構54、第四驅動機構56均可直接采用伺服電機與絲桿的結構,在此不再進行一一贅述。
[0048]詳見圖5,作為第二驅動機構53的較佳方案之一:所述旋轉托板51的一端設置有活動螺套511,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包括第二伺服馬達531和與第二伺服馬達531連接的驅動螺桿532,所述驅動螺桿532與活動螺套511螺接。工作時,利用第二伺服馬達531帶動驅動螺桿532,由于活動螺套511與旋轉托板51連接,所以,驅動螺桿532將旋轉托板51的一端實現提升或下降,這樣,旋轉托板51即可實現角度旋轉,對應的方滑枕52、主軸切削機構55均實現相應的角度旋轉。
[0049]詳見圖9,作為第二驅動機構53的較佳方案之二:所述旋轉托板51設置有蝸輪51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包括第二伺服馬達531和與第二伺服馬達531連接的驅動蝸桿533,所述驅動蝸桿533與蝸輪512嚙合。工作時,利用第二伺服馬達531帶動驅動蝸桿533,由于驅動蝸桿533與蝸輪512嚙合,所以,驅動蝸桿533將旋轉托板51直接實現角度旋轉,對應的方滑枕52、主軸切削機構55均實現相應的角度旋轉。
[°05°]對于本機床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托板41設置有旋轉導槽411,所述旋轉托板51設置有與旋轉導槽411滑動連接的導向塊;所述旋轉托板51連接有鎖緊抵接機構6,所述第一托板41與旋轉托板51之間還設置有供鎖緊抵接機構6抵接的弧形板65。旋轉托板51在旋轉時,沿著旋轉導槽411進行旋轉,當旋轉到位后,鎖緊抵接機構6將旋轉托板51當前的位置鎖定,確保加工位置的準確性。
[0051 ]詳見圖3,具體地說,所述鎖緊抵接機構6包括固定座61、液壓缸62、抵接斜塊63和楔塊64,所述固定座61與旋轉托板51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缸62與固定座61連接,所述楔塊64設置于液壓缸62的活塞軸,所述抵接斜塊63與固定座61連接并與楔塊64活動配合。該限制抵接機構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當旋轉托板51旋轉到位后,液壓缸62伸出,楔塊64伸出,楔塊64的一側與抵接斜塊63相抵,楔塊64的另一側與弧形板65抵接,S卩實現旋轉托板51當前的位置鎖定;當旋轉托板51需要轉動時,液壓缸62收縮,使抵接頭與弧形板65和抵接斜塊63分離,解除鎖定,這樣,旋轉托板51即可進行旋轉,結構簡單,控制方便。
[0052]在本技術方案中(詳見圖1),所述立柱4還連接有配重平衡裝置7,所述配重平衡裝置7包括第一配重機構71和第二配重機構72,所述第一配重機構71、第二配重機構72均與旋轉切削裝置5連接。所述第一配重機構71與第二配重機構72對立柱4的前面和后面保持平衡,特別是對于旋轉切削裝置5在旋轉加工作業時,第一配重機構71與第二配重機構72相互實現平衡補償,保證旋轉切削的穩定性。
[0053]詳見圖2,具體地說,所述第一配重機構71包括支架711、前滑輪712、后滑輪713、配重塊714和配重繩715,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位于立柱4的前面,所述配重塊714位于立柱4的后面,所述前滑輪712和后滑輪713均與支架711連接,所述配重繩715的一端與旋轉切削裝置5連接,所述配重繩715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前滑輪712、后滑輪713并與配重塊714連接。作為最優的,所述配重塊714最好與立柱4滑動連接,從而提高安全性和穩定性。而所述第二配重機構72的結構與第一配重機構71相同,當旋轉托板51順時針旋轉時,旋轉托板51拉動第一配重機構71的配重塊714向上,第二配重機構72的配重塊向下;當旋轉托板51逆時針旋轉時,旋轉托板51拉動第一配重機構71的配重塊714向下,第二配重機構72的配重塊向上;在兩個配重塊的作用下實現配重平衡,確保加工的穩定性。
[0054]在本技術方案中(參見圖11),所述旋轉臺裝置2包括底座21、工作臺22和用于驅動工作臺22轉動的第五驅動機構23,所述工作臺22與底座21活動連接。所述底座21設置有用于檢測工作臺22的第二光柵角度傳感器24,利用該第二光柵角度傳感器24可以檢測工作臺22的轉動角度,所述工作臺22用于安裝工件,所述第五驅動機構23可以直接采用伺服電機驅動工作臺22轉動,也可以采用伺服電機帶動齒輪組的方式,在此不做進一步限定。
[0055]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包括床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I)的側面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旋轉臺裝置(2); 所述床身(I)裝設有縱向移動裝置(3),所述縱向移動裝置(3)連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滑動連接有第一托板(41)和用于驅動第一托板(41)升降的第一驅動機構(42),所述第一托板(41)活動連接有用于加工旋轉臺裝置(2)上的工件的旋轉切削裝置(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包括旋轉托板(51)、方滑枕(52)、第二驅動機構(53)、第三驅動機構(54)和與方滑枕(52)滑動連接的主軸切削機構(55),所述方滑枕(52)與旋轉托板(51)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驅動旋轉托板(51)旋轉,所述第三驅動機構(54)與方滑枕(52)連接并驅動主軸切削機構(55)滑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滑枕(52)與旋轉托板(51)滑動連接,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還包括第四驅動機構(56),所述第四驅動機構(56)驅動方滑枕(52)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托板(51)設置有活動螺套(511),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包括第二伺服馬達(531)和與第二伺服馬達(531)連接的驅動螺桿(532),所述驅動螺桿(532)與活動螺套(511)螺接。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托板(51)設置有蝸輪(51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53)包括第二伺服馬達(531)和與第二伺服馬達(531)連接的驅動蝸桿(533),所述驅動蝸桿(533)與蝸輪(512)嚙合。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41)設置有旋轉導槽(411),所述旋轉托板(51)設置有與旋轉導槽(411)滑動連接的導向塊;所述旋轉托板(51)連接有鎖緊抵接機構(6),所述第一托板(41)與旋轉托板(51)之間還設置有供鎖緊抵接機構(6)抵接的弧形板(65)。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抵接機構(6)包括固定座(61)、液壓缸(62)、抵接斜塊(63)和楔塊(64),所述固定座(61)與旋轉托板(51)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缸(62)與固定座(61)連接,所述楔塊(64)設置于液壓缸(62)的活塞軸,所述抵接斜塊(63)與固定座(61)連接并與楔塊(64)活動配合。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還連接有配重平衡裝置(7),所述配重平衡裝置(7)包括第一配重機構(71)和第二配重機構(72),所述第一配重機構(71)、第二配重機構(72)均與旋轉切削裝置(5)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機構(71)包括支架(711)、前滑輪(712)、后滑輪(713)、配重塊(714)和配重繩(715),所述旋轉切削裝置(5)位于立柱(4)的前面,所述配重塊(714)位于立柱(4)的后面,所述前滑輪(712)和后滑輪(713)均與支架(711)連接,所述配重繩(715)的一端與旋轉切削裝置(5)連接,所述配重繩(715)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前滑輪(712)、后滑輪(713)并與配重塊(714)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臺裝置(2)包括底座(21)、工作臺(22)和用于驅動工作臺(22)轉動的第五驅動機構(23),所述工作臺(22)與底座(21)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側向鉆銑機床,包括床身,所述床身的側面設置有用于裝夾工件的旋轉臺裝置;所述床身裝設有縱向移動裝置,所述縱向移動裝置連接有立柱,所述立柱滑動連接有第一托板和用于驅動第一托板升降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托板活動連接有用于加工旋轉臺裝置上的工件的旋轉切削裝置,本鉆銑機床在工作時,將工件直接裝夾于旋轉臺裝置,所述旋轉切削裝置即可對工件的當前側面進行加工,當完成當前側面加工后,旋轉臺裝置旋轉一定的角度,使另一加工面與旋轉切削裝置對應,進而繼續加工,依此可實現360度的側面直接加工,這樣,只需要一次裝夾工件即可,明顯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由于該旋轉臺裝置只對工件作旋轉動作,所以,可以承載較大重量的工件加工。
【IPC分類】B23Q37/00, B23P23/02, B23Q1/25
【公開號】CN205386751
【申請號】CN201620113362
【發明人】曾章顏, 秘曉宇
【申請人】曾章顏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