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加工模具,特別是氣動定位加工夾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機械零部件定位加工,一般采用機械硬固定方式,經常要進行待加工產品的手動定位固定在進行所需的機加工,人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針對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高效率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氣動定位加工治具,包括底板、支撐柱、定位頂塊、連接柱、氣缸、面板、產品壓板和拉桿,所述底板、所述支撐柱、所述氣缸、所述面板、所述產品壓板和所述拉桿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固定構成所述氣動定位加工治具的主體,所述底板、支撐柱和面板構成一容置型腔,在所述容置型腔自下而上設置所述定位頂塊和所述連接柱,所述連接柱與所述拉桿耦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二個所述氣缸安裝在所述面板的下底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缸數量為3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板設有待加工產品的工作型腔,所述產品壓板壓合所述待加工產品進行緊固。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桿陣列排布,數量為6個。
相對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有益效果為,通過產品壓板,氣缸帶動產品定位固定加工,一次可以進行多個產品的氣動定位加工,結構簡單,效率高,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的結構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的結構俯視圖。
以上各圖中,11--底板;12--支撐柱;13--面板;14--產品壓板;15--拉桿;16--定位頂塊;17--連接柱;18--氣缸;20--待加工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圖1、圖2和圖3分別給出了氣動定位加工治具結構主視圖、右視圖和俯視圖,結合圖1~3可知,該氣動定位加工治具,包括底板11、支撐柱12、面板13、產品壓板14、拉桿15、定位頂塊16、連接柱17、氣缸18,待加工產品20放置在面板13設置的工作型腔(圖中未標示)中,通過產品壓塊14進行壓合緊固,在工作型腔中可以放置至少2個待加工產品20。底板11、支撐柱12、氣缸18、面板13、產品壓板14和拉桿15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固定構成治具的主體。底板11、支撐柱12和面板13構成一容置型腔(圖中未標示),在容置型腔中自下而上設置定位頂塊16和連接柱17,連接柱17與拉桿15一一對位耦合連接。氣缸18安裝固定在面板13的下底面上,數量為3個。拉桿15陣列排布,數量為6個。
從上面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氣動定位加工治具,通過產品壓板,氣缸帶動產品定位固定加工,一次可以進行多個產品的氣動定位加工,結構簡單,效率高,成本低。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