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軸加工領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齒輪軸齒面磨粒拋光夾具。
背景技術:
齒輪軸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機床和其他工程機械中,提高齒輪軸的齒面精度可降低齒輪軸傳動中的振動與噪聲,同時可提高齒輪軸的嚙合精度和使用壽命。磨齒一般作為齒輪軸齒面的最終精密加工方法,可有效改善齒輪軸齒面精度,但磨齒機價格高昂,磨齒后齒面硬化層不均勻,齒面產生殘余拉應力,還可能產生磨削裂紋和燒傷,影響輪齒疲勞強度和使用壽命。另外,世界各著名齒輪軸生產公司對自己的磨齒技術非常保密,公開介紹磨齒技術和經驗的文獻較少,若想提高我國精密齒輪軸制造技術,則需要在齒輪軸制造方面不斷進行自主創新和研究。
磨粒流拋光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表面拋光技術,主要是應用磨料中的磨粒來作為切削刀具,通過其尖銳的棱角反復切削工件表面,從而達到對工件表面的拋光和去毛刺的效果。磨粒流拋光技術適用于各種通道以及結構化表面,且磨粒流拋光工件時所產生加工溫度低于傳統的磨削拋光溫度,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磨削燒傷,使得拋光后工件表面質量均勻,所以可以應用磨粒流拋光技術對齒輪軸的齒面進行拋光研磨,但是對于齒輪軸的磨粒流拋光尚無適用的夾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齒輪軸齒面磨粒拋光夾具,以便于對齒輪軸的齒面進行磨粒流拋光。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技術方案如下:齒輪軸齒面磨粒拋光夾具,包括內部中空的圓筒狀罩體,所述罩體兩端的中部均分別設有與罩體同軸線的大小相同的安裝孔,安裝孔外側的罩體向內凹陷形成環形的定位臺,所述定位臺外側的罩體端面上設有多組料孔;所述罩體沿軸向剖分成上蓋體和下蓋體,所述上蓋體和下蓋體之間轉動連接,上蓋體和下蓋體遠離轉動連接點的一端通過鎖扣連接。
本方案的原理及優點是:實際應用時,松開鎖扣,轉動上蓋體使上蓋體和下蓋體分離露出罩體內部空間,將需要使用磨粒拋光的齒輪軸放置在下蓋體上,調整齒輪軸上的輪齒部分位于罩體內部,輪齒部分兩端的軸肩通過定位臺定位保護,軸肩兩側的軸頸分別穿過罩體兩端的安裝孔,齒輪軸在下蓋體上調整好后扣上蓋體,通過鎖扣將上蓋體和下蓋體扣合,然后通過罩體兩端的料孔向罩體內注入磨粒流即可對齒輪軸輪齒部分上的齒面進行磨粒拋光。采用本方案能有針對性的將齒輪軸需要進行拋光的輪齒部分裝夾,從罩體一端的料孔作為進料孔注入磨粒流,罩體另一端的料孔可作為出料孔,方便磨粒流在罩體內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對齒輪軸齒面的拋光效果更好,定位臺在對軸肩進行定位的同時還能對軸肩和輪齒部分的邊沿進行保護,防止磨粒流將軸肩和輪齒邊沿磨損影響齒輪軸的裝配精度,沿罩體軸向剖分成轉動連接的上、下蓋體更方便對齒輪軸這類中部軸徑較大的工件的裝夾,通過鎖扣完成上蓋體和下蓋體之間的扣合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方便。綜上,本方案適用于對齒輪軸齒面的磨粒拋光,操作簡單方便,裝夾效果好,能針對性的對齒輪軸進行局部磨粒拋光,避免磨粒拋光過程中對齒輪軸的其他部分造成磨損。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上蓋體和下蓋體之間通過合頁轉動連接。合頁為常用轉動連接件,獲取方便,使夾具成本更低。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一種改進,所述下蓋體遠離合頁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有鎖扣的扣環,所述上蓋體遠離合頁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有與扣環配合的掛鉤。這樣設置使鎖扣能更加牢固的連接在罩體上,使上、下蓋體的扣合更加緊密,操作更方便。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一種改進,所述安裝孔的孔壁上固定有橡膠密封圈。這樣設置能防止磨粒流從齒輪軸和安裝孔之間的縫隙中泄漏,使罩體的密封性更好,對齒輪軸的拋光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上蓋體1、下蓋體2、料孔3、鎖扣4、合頁5、定位臺6。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齒輪軸齒面磨粒拋光夾具,包括內部中空的圓筒狀罩體,所述罩體兩端的中部均分別設有與罩體同軸線的大小相同的安裝孔,安裝孔外側的罩體向內凹陷形成環形的定位臺6,所述定位臺6外側的罩體端面上周向設有十組料孔3,每組料孔3包括沿徑向分布的大小兩個料孔3;所述罩體沿軸向剖分成上蓋體1和下蓋體2,所述上蓋體1和下蓋體2之間通過合頁5轉動連接,上蓋體1和下蓋體2遠離合頁5的一端通過鎖扣4連接,所述下蓋體2遠離合頁5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有鎖扣4的扣環,所述上蓋體1遠離合頁5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有與扣環配合的掛鉤。所述安裝孔的孔壁上固定有橡膠密封圈,所述上蓋體1和下蓋體2之間設有橡膠密封條。
本實施例中,實際應用時,松開鎖扣4,轉動上蓋體1使上蓋體1和下蓋體2分離露出罩體內部空間,將需要使用磨粒拋光的齒輪軸放置在下蓋體2上,調整齒輪軸上的輪齒部分位于罩體內部,輪齒部分兩端的軸肩通過定位臺6定位保護,軸肩兩側的軸頸分別穿過罩體兩端的安裝孔,齒輪軸在下蓋體2上調整好后扣上蓋體1,通過鎖扣4將上蓋體1和下蓋體2扣合,然后通過罩體兩端的料孔3向罩體內注入磨粒流即可對齒輪軸輪齒部分上的齒面進行磨粒拋光。采用本方案能有針對性的將齒輪軸需要進行拋光的輪齒部分裝夾,從罩體一端的料孔3作為進料孔3注入磨粒流,罩體另一端的料孔3可作為出料孔3,方便磨粒流在罩體內保持充分的流動性,對齒輪軸齒面的拋光效果更好,定位臺6在對軸肩進行定位的同時還能對軸肩和輪齒部分的邊沿進行保護,防止磨粒流將軸肩和輪齒邊沿磨損影響齒輪軸的裝配精度,沿罩體軸向剖分成轉動連接的上、下蓋體2更方便對齒輪軸這類中部軸徑較大的工件的裝夾,通過鎖扣4完成上蓋體1和下蓋體2之間的扣合成本更低,操作更簡單方便。設置橡膠密封圈和橡膠密封條使罩體的密封性更好,注入磨粒流后磨粒流在罩體內受到的壓力更穩定,對齒輪軸齒面的拋光效果更好。綜上,本方案適用于對齒輪軸齒面的磨粒拋光,操作簡單方便,裝夾效果好,能針對性的對齒輪軸進行局部磨粒拋光,避免磨粒拋光過程中對齒輪軸的其他部分造成磨損。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