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沖孔生產線。
背景技術:
沖孔加工是機械加工生產中常用的工藝手段,使用沖床對物料進行沖孔,現有的生產線通常是用人工搬運物料,在由工人對沖床進行上料,沖床沖完孔后,工人將沖完孔的物料進行下料,整個過程都需要工人進行物料的搬運、上料、下料,這種人工的方式存在很多缺陷:使沖床加工對人工依賴較大,而且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若企業需要提高產量,則需要大量的工人以確保生產,使得企業的人工和管理成本增加,在當前人工成本日益上漲的情況下,造成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因此不能很好的滿足企業和市場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沖孔生產線,這種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通過自動搬運物料、上料、下料形成自動生產系統,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沖孔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
輥道系統,所述輥道系統包括輥道輸出端,所述輥道裝置用于輸送物料;
對中裝置,所述對中裝置包括對中裝置輸入端和對中裝置輸出端,所述對中裝置輸入端與所述輥道輸出端相連,所述對中裝置用于將物料定位到固定位置來進行對中;
雙工位機械手系統,所述雙工位機械手包括上料機械手和下料機械手,所述雙工位機械手系統設置于所述對中裝置旁;
沖壓機床,所述沖壓機床位于所述雙工位機械手系統旁。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輥道系統包括:
輥道裝置,所述輥道裝置包括若干輥道和機架,所述輥道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輥道裝置通過所述輥道的輥道輸送物料;
翻轉裝置,所述翻轉裝置包括兩相鄰設置的旋轉軸,所述且兩所述旋轉軸上均設有翻轉組件,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翻轉組件設置在所述輥道上方;
分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分料板和高度調節機構,所述高度調節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分料板設置在所述高度調節機構上端,所述高度調節機構帶動所述分料板相對所述輥道上下移動;
擋料裝置,所述擋料裝置包括擋料板和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輥道下方,所述擋料板設置在所述升降機構上端,所述升降機構帶動所述擋料板相對所述輥道上下移動;
推料裝置,所述推料裝置包括推料板和伸縮機構,所述推料板設置于所述輥道上方,所述伸縮機構設置于所述輥道下方,所述伸縮機構連接所述推料板,所述伸縮機構帶動推料板靠近或遠離所述輥道。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翻轉組件包括翻轉座和固定于翻轉座的連桿,所述翻轉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底板另外三側設有側板,所述底板和側板形成一收容物料的收容空間;所述翻轉組件下方設有氣缸,所述氣缸連接所述連桿,所述氣缸通過所述連桿帶動所述翻轉組件繞翻轉軸旋轉。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對中裝置包括:
一平臺板,所述平臺板設有導向裝置;
壓緊裝置,所述壓緊裝置設置于所述平臺板上,所述壓緊裝置下方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設置于所述平臺板下方,所述底座帶動所述壓緊裝置沿所述導向裝置運動,所述底座連接有連桿;
一轉盤,所述轉盤設置于所述平臺板下方,所述轉盤中心套設在一轉軸上,所述轉軸固定于所述平臺板下端面上,所述底座通過連桿與所述轉盤連接,所述連桿與所述轉盤的連接點在轉盤圓周方向等角度布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壓緊裝置包括三擋塊,每個擋塊對應一個所述底座;
所述導向裝置包括三個導向槽組,每個所述擋塊對應一個導向槽組;
所述導向槽組包括至少一個導向槽。
所述轉盤為等邊三角形,所述連桿與所述轉盤的連接點位于所述轉盤的三個角上且中心對稱。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對中裝置還包括三個滑軌,每個所述滑軌平行設置于一所述導向槽組旁,每個滑軌上設有一滑塊,所述底座設置在所述滑塊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雙工位機械手系統包括:
X軸滑臺,所述X軸滑臺上設有X軸滑軌;
Y軸滑臺,所述Y軸滑臺下設有X軸滑塊,所述X軸滑塊設置于所述X軸滑軌上,所述Y軸滑臺上設有Y軸滑軌;
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X軸滑塊,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X軸滑塊沿所述X軸滑軌滑動;
機械手裝置,所述機械手裝置下設有Y軸滑塊,所述Y軸滑塊設置于所述Y軸滑軌上,所述Y軸滑塊帶動所述機械手裝置沿所述Y軸滑軌滑動。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機械手裝置包括:
氣缸安裝座,所述氣缸安裝座下設有Y軸滑塊,所述氣缸安裝座上設有氣缸;
夾鉗安裝座,所述夾鉗安裝座設于所述氣缸上,所述氣缸帶動所述夾鉗安裝座在垂直方向上下運動;
氣動夾鉗,所述氣動夾鉗設于所述夾鉗安裝座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機械手裝置有兩個,兩所述機械手裝置之間設有連桿,兩所述機械手裝置通過所述連桿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中的自動沖孔生產線,通過輥道系統進行物料的搬運物料,有效的用自動化機器替代人工勞動,保證了生產節奏不會應為人為因素打亂。
(2)本實用新型中的自動沖孔生產線,通過對中裝置實現對圓形物料的三點定位,對圓形物料進行對中,提高了圓形物料的對中精度,而且用自動化設備替代了人工勞動,減輕勞動強度高、枯燥往復的機械化作業,同時節省工作節拍,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
(3)本實用新型中的自動沖孔生產線,通過兩工位機械手裝置實現把物料自動上料到沖壓機上,再把加工好的物料自動從沖壓機上進行下料,此處用機械手代替人工勞動,即實現生產自動化,又保證不會出現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中輥道系統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中對中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中對中裝置的仰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中雙工位機械手系統的截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自動沖孔生產線中雙工位機械手系統的正視圖。
圖中:1-輥道系統,101-輥道輸出端,102-輥道裝置,1021-輥道,1022-機架,103-翻轉裝置,1031-轉軸,1032-翻轉座,1033-連桿,1034-底板,1035-側板,104-分料裝置,1041-分料板,1042-高度調節機構,105-擋料裝置,1051-擋料板,1052-升降機構,106-推料裝置,1061-推料板,1062-伸縮機構,2-對中裝置,201-對中裝置輸入端,202-對中裝置輸出端,203-平臺板,204-底座,205-連桿,206-轉盤,207-轉軸,209-擋塊,210-導向槽,211-滑軌,212-滑塊,,213-導向裝置,214-壓緊裝置,215-導向槽組,3-雙工位機械手系統,301-X軸滑臺,302-X軸滑軌,303-Y軸滑臺,304-X軸滑塊,305-驅動裝置,306-Y軸滑軌,307-氣缸安裝座,308-Y軸滑塊,309-氣缸,310-夾鉗安裝座,311-氣動夾鉗,312-機械手裝置,313-連桿,4-沖壓機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自動沖孔生產線,包括沖壓機床4,沖壓機床4用于對物料進行沖壓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
輥道系統1,輥道系統1包括輥道輸出端101,輥道裝置1用于輸送物料;
對中裝置2,對中裝置2包括對中裝置輸入端201和對中裝置輸出端202,對中裝置輸入端201與輥道輸出端101相連,對中裝置2用于將物料定位到固定位置來進行對中;
雙工位機械手系統3,雙工位機械手3包括上料機械手301和下料機械手302,雙工位機械手系統3設置于對中裝置2旁;
沖壓機床4,沖壓機床4位于雙工位機械手系統3旁。
參見圖2所示,輥道系統1包括:
輥道裝置102,輥道裝置102包括若干輥道1021和機架1022,輥道1021設置在機架1022上,輥道裝置102通過輥道1021的輥道輸送物料;
翻轉裝置103,翻轉裝置103包括兩相鄰設置的旋轉軸1031,且兩旋轉軸1031上均設有翻轉組件,旋轉軸1031設置在支架上1022,翻轉組件設置在輥道1021上方;
分料裝置104,分料裝置104包括分料板1041和高度調節機構1042,高度調節機構1042設置在機架1022上,分料板1041設置在高度調節機構1042上端,高度調節機構1042帶動分料板1041相對輥道1021上下移動;
擋料裝置105,擋料裝置105包括擋料板1051和升降機構1052,升降機構1052設置在輥道1021下方,擋料板1051設置在升降機構1052上端,升降機構1052帶動擋料板1051相對輥道1021上下移動;
推料裝置106,推料裝置106包括推料板1061和伸縮機構1062,推料板1061設置于輥道1021上方,伸縮機構1062設置于輥道1021下方,伸縮機構1062連接推料板1061,伸縮機構1062帶動推料板1061靠近或遠離輥道1021。
翻轉組件包括翻轉座1032和固定于翻轉座1032的連桿1033,翻轉座1032包括底板1034,底板1034一側設有進料口,底板1034另外三側設有側板1035,底板1034和側板1035形成一收容物料的收容空間;翻轉組件下方設有氣缸,氣缸連接連桿1033,氣缸通過連桿1033帶動翻轉組件繞翻轉軸1031旋轉。
參見圖3和圖4所示,對中裝置2包括:
一平臺板203,平臺板203設有導向裝置213;
壓緊裝置214,壓緊裝置214設置于平臺板203上,壓緊裝置214下方連接有底座204,底座204設置于平臺板203下方,底座204帶動壓緊裝置214沿導向裝置213運動,底座204連接有連桿205;
一轉盤206,轉盤206設置于平臺板203下方,轉盤206中心套設在一轉軸207上,轉軸207固定于平臺板203下端面上,底座204通過連桿205與轉盤206連接,連桿205與轉盤206的連接點在轉盤206圓周方向等角度布置。
壓緊裝置包括三擋塊209,每個擋塊209對應一個底座204;
導向裝置213包括三個導向槽組215,每個擋塊209對應一個導向槽組215;
導向槽組215包括至少一個導向槽210。
轉盤206為等邊三角形,連桿205與轉盤206的連接點位于轉盤206的三個角上且中心對稱。
對中裝置2還包括三個滑軌211,每個滑軌211平行設置于一導向槽組215旁,每個滑軌211上設有一滑塊212,底座204設置在滑塊212上。
參見圖5和圖6所示,雙工位機械手系統3包括:
X軸滑臺301,X軸滑臺301上設有X軸滑軌302;
Y軸滑臺303,Y軸滑臺303下設有X軸滑塊304,X軸滑塊304設置于X軸滑軌302上,Y軸滑臺303上設有Y軸滑軌306;
驅動裝置305,驅動裝置305連接X軸滑塊304,驅動裝置305驅動X軸滑塊304沿X軸滑軌302滑動;
機械手裝置312,機械手裝置312下設有Y軸滑塊308,Y軸滑塊308設置于Y軸滑軌306上,Y軸滑塊308帶動機械手裝置312沿Y軸滑軌306滑動。機械手裝置312有兩個,兩機械手裝置312之間設有連桿313,兩機械手裝置312通過連桿313固定連接。
機械手裝置312包括:
氣缸安裝座307,氣缸安裝座307下設有Y軸滑塊308,氣缸安裝座307上設有氣缸309;
夾鉗安裝座310,夾鉗安裝座310設于氣缸309上,氣缸309帶動夾鉗安裝座310在垂直方向上下運動;
氣動夾鉗311,氣動夾鉗311設于夾鉗安裝座310上。
本實用新型中的輥道系統進行物料的搬運物料,有效的用自動化機器替代人工勞動,保證了生產節奏不會應為人為因素打亂。
本實用新型中對中裝置實現對圓形物料的三點定位,對圓形物料進行對中,提高了圓形物料的對中精度,而且用自動化設備替代了人工勞動,減輕勞動強度高、枯燥往復的機械化作業,同時節省工作節拍,大幅度的提高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中的兩工位機械手裝置實現把物料自動上料到沖壓機上,再把加工好的物料自動從沖壓機上進行下料,此處用機械手代替人工勞動,即實現生產自動化,又保證不會出現安全事故。
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