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夾刀架組件及刀具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機械行業的逐漸發張,各式各樣的機床被不斷地制造出來,機床加工零件快捷方便的優點讓很多生產廠家選擇機床加工零件,零件的加工需要各種不同的刀具,刀具包括刀頭和刀柄,由于刀頭在加工時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更換刀具。然而現有技術中,刀具一般是與刀柄焊接在一起的,導致刀具被磨損需要更換刀頭時,需要連同刀柄一起更換,即需要將新的刀頭與新的刀柄重新焊接成型,導致刀柄一般只是一次性使用,造成了刀柄的浪費;而焊接過程一般比較費時費力,且對焊接技術有較高要求,導致更換刀頭時費時費力,且成功率不高。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夾刀架組件,旨在降低機床領域中刀具的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夾刀架組件,用于機床,包括:刀架,所述刀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之間形成用于夾持刀具的夾持槽,所述夾持槽呈長條形設置;緊固件,所述緊固件用于調節所述夾持槽的槽寬,以夾緊所述刀具。優選地,所述夾持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夾持部上的止擋槽,所述止擋槽用以固定所述刀具的位置。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夾持部與所述夾持槽的端部對應的一端設有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沿著所述夾持槽的長度方向向外延伸,用以支撐所述刀具。優選地,所述夾持槽貫穿所述刀架并在所述刀架上形成相對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夾持槽還具有分別與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連通的第三槽口。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或所述第二夾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口和/或所述第二槽口處設有避空位。優選地,所述刀架上還設有與所述夾持槽連通的彈性槽,所述彈性槽向遠離所述夾持槽的槽口的方向延伸。優選地,所述第一夾持部設有螺紋孔,所述第二夾持部設有與所述螺紋孔相對的定位孔,所述緊固件包括通過所述定位孔與所述螺紋孔安裝適配的安裝件,所述定位孔用于所述安裝件的定位。優選地,所述緊固件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套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的外側壁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刀具組件,用于機床,包括刀具和夾刀架組件,所述刀架,所述刀架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之間形成用于夾持刀具的夾持槽,所述夾持槽呈長條形設置;緊固件,所述緊固件用于調節所述夾持槽的槽寬;所述刀具安裝于所述夾刀架組件中的夾持槽中。優選地,所述刀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刀頭和刀柄,所述刀柄與所述夾刀架組件中的夾持槽適配夾持,所述刀柄具有止擋部,以限定所述刀柄位于所述夾持槽中的位置。優選地,所述刀柄的橫截面為三角形、梯形、矩形、半圓形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刀架上設置的夾持槽可將刀具放置在該夾持槽中,然后通過緊固件調節夾持槽的槽寬,能夠有效地夾緊刀具,如此,可將該刀具制作成一體成型的結構,如通過硬質合金一體成型,從而節省了刀柄的材料,降低了刀具的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夾刀架組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述夾刀架組件的右視圖;圖3為與圖1中所述夾刀架組件的夾持槽相適配的刀柄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夾刀架組件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所述夾刀架組件的右視圖;圖6與圖4中所述夾刀架組件的夾持槽相適配的刀柄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刀具組件中一種刀具的刀柄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刀具組件中另一種刀具的刀柄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刀具組件中又一種刀具的刀柄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刀架11第一夾持部12第二夾持部20夾持槽21第一槽口22第二槽口23第三槽口24止擋槽30支撐部40避空位50彈性槽60刀柄70定位孔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其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在本實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其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夾刀架組件,該夾刀架組件用于機床中,能夠有效降低刀具的成本。如圖1和圖4所示,該夾刀架10組件包括刀架10和緊固件(未圖示);刀架1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之間形成用于夾持刀具的夾持槽20,夾持槽20呈長條形設置;緊固件用于調節夾持槽20的槽寬,以夾緊刀具。本實用新型通過刀架10上設置的夾持槽20可將刀具放置在該夾持槽20中,然后通過緊固件調節夾持槽20的槽寬,能夠有效地夾緊刀具。如此,可將該刀具制作成一體成型的結構,如通過硬質合金一體成型。現有技術中的刀具一般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刀頭和刀柄,由于刀頭是用于加工物件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硬度,刀頭一般選擇硬質合金;而刀柄一般只是起到固定作用,因此,刀柄選擇一般的鋼或鐵等金屬或金屬合金。當刀頭長時間加工物件時,一般都會被磨損變形,此時應及時更換刀頭,避免被加工的物件出現次品。由于,本申請中的刀頭和刀柄可以是一體成型的,如此,在當刀頭被磨損時,只需重新打磨刀頭即可,而不需要更換新的刀柄,從而節省了刀柄的材料,降低了刀具的成本。同時,考慮到本方案中的刀頭被磨損時,只需要重新打磨即可,而現有技術中,一般需要將新的刀頭和新的刀柄重新焊接在一起,而焊接過程一般比較費時費力,且對焊接的技術有較高要求,因此,本申請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刀頭和刀柄的焊接技術,還能夠有效提高刀頭的更換效率和更換成功率。其中,本方案中的夾持槽20呈長條形設置,如此,刀具也是呈長條形設置的,該結構不僅方便刀具的制作,而且在重新打磨刀頭后,可方便將刀具設置在夾持槽20中合適的位置。具體地,夾持槽20可選擇為長直形結構,如此,刀具也是呈長直形設置,該結構能夠大大方便將刀具設置在夾持槽20中精確位置,從而方便刀具加工物件。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設置夾持槽20具有彎折部,但應保證夾持槽20具有對稱的結構,如設置夾持槽20呈鋸齒形或S形,在保證重新打磨到頭后,也可保證夾持槽20夾持刀具穩定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夾刀架10組件是安裝在車床的夾持裝置上的,具體地,是車床的夾持裝置夾持夾刀架10組件中的刀架10,從而固定刀具并對物件進行加工。如圖2和圖5所示,為了防止夾持槽20夾持刀具時,刀具在夾持槽20中轉動,設置夾持槽20包括位于第一夾持部11和/或第二夾持部12上的止擋槽24,止擋槽24用以固定刀具的位置。具體地,該止擋槽24可設置為沿夾持槽20長度方向橫截面為三角形、矩形、半圓形、梯形中一種或多種組合的結構。相應地,刀具應具有與該止擋槽24對應的止擋部,如此,當刀具被夾持槽20夾緊時,可有效避免刀具轉動,從而保證使用刀具加工物件時,避免刀具轉動而出現誤差,甚至物件報廢的問題。如圖1和圖4所示,為了方便刀具對物件的加工,刀具一般都會相對于刀架10凸出一段長度,而該凸出的部分在加工物件時,由于加工強度比較大,會導致該凸出的部分產生彎曲變形,如此,則會影響加工效果;嚴重的情況,也可能會折斷刀具。為此,在本實用新型中,設置第一夾持部11和/或第二夾持部12與夾持槽20的端部對應的一端設有支撐部30,支撐部30沿著夾持槽20的長度方向向外延伸,用以支撐刀具。如此,該支撐部30能夠在刀具加工物件時,給刀具提供一定的支撐力,防止刀具產生彎曲變形。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夾持槽20的具體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可設置夾持槽20的兩端中的一端設有槽口,另一端封閉;或者,設置夾持槽20的兩端分別具有一槽口。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設置夾持槽20貫穿刀架10并在刀架10上形成相對的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夾持槽20還具有分別與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連通的第三槽口23,如此,可設置刀具的刀頭位于靠近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中的一個,第三槽口23則為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相對移動提供結構支持,從而調節夾持槽20的槽寬。值得一提的是,刀具可從第一槽口21或第二槽口22插入夾持槽20中;當需要精確設置刀具的位置時,可通過一細桿抵接刀具的一端,推動刀具移動到最佳位置;由于第三槽口23分別與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連通,如此,也可將細桿從第三槽口23插入夾持槽20抵接刀具的一端,從而對刀具的位置進行調整,該方式可避免當刀具較短,夾持槽20較長時,需要很長的細桿插入第一槽口21或第二槽口22才能調整刀具位置的問題。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夾刀架10組件夾持刀具對物件進行加工時,為了避免第一夾持部11和/或第二夾持部12位于第一槽口21和/或第二槽口22處出線碰撞物件的問題,在第一夾持部11和/或第二夾持部12位于第一槽口21和/或第二槽口22處設有避空位40,如此,可避免第一夾持部11和/或第二夾持部12與物件產生碰撞,而影響物件的正常加工。如圖1至圖6所示,為了增強夾持槽20的可調性,在刀架10上還設有與夾持槽20連通的彈性槽50,該彈性槽50向遠離夾持槽20的槽口的方向延伸,如此,即相當于增大了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在調節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時,能夠有較大的力臂,從而方便了刀架10夾持刀具。具體地,如圖所示,該彈性槽50是向遠離第三槽口23的方向延伸;同時,該彈性槽50可設置成呈縫隙狀。如圖1和圖4所示,為了實現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夾持刀具的穩定性,在第一夾持部11上設有螺紋孔,在第二夾持部12上設有與該螺紋孔相對的定位孔70,緊固件包括通過定位孔70與螺紋孔安裝適配的安裝件,同時,定位孔70用于定位安裝件。如此,在調節夾持槽20的槽寬時,可先將安裝件安設于定位孔70中,然后,通過安裝件與第一夾持部11上螺紋孔的螺接來調節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之間的距離,即可實現刀具穩定地被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夾持。具體地,該安裝件可設置為螺釘或螺栓。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緊固件設可設置為螺栓和螺母,此時,應在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中的一個設置安裝孔,另一個設置定位孔70,在調節夾持槽20的槽寬時,先將螺栓依次穿過定位孔70和安裝孔,使螺栓的螺帽與定位孔70配合,然后通過螺母與螺栓的螺紋配合來調節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之間的距離。同時,該緊固件也可設置為包括卡箍,將卡箍套在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的外側壁上,通過調節卡箍來調節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刀具穩定地被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夾持。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刀具組件,用于機床,該刀具組件包括刀具和上述夾刀架10組件。夾刀架10組件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刀具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如圖3和圖6所示,優選地,該刀具組件中的刀具包括一體成型的刀頭和刀柄60,刀柄60與夾刀架組件中的夾持槽適配夾持,刀柄60具有止擋部(未標示),以限定刀柄60位于夾持槽中的位置,防止刀具工作時,刀柄60產生轉動,導致出現工作誤差。具體地,刀柄60的橫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刀柄60安裝于夾刀架10組件中的夾持槽20中。可設置刀頭和刀柄60的材料相同,且均為用于加工物件的硬質合金,如可采用鎢鋼,如此,當刀頭被磨損時,可直接打磨靠近刀頭處的刀柄60為新的刀頭,從而方便刀具的加工。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如圖7至圖9所示,刀柄60的橫截面也可設置呈半圓形或矩形,或者三角形、梯形、半圓形、矩形中多種形狀的組合,或者其它不規則形狀。其中,圖9中刀柄60的橫截面即為矩形和半圓形組成的形狀;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半圓形也可設置為大割圓、小割圓或者其它具有弧形面和平面的結構。此時,刀柄60中的止擋部即為三角形的三個棱角、矩形的四個棱角、半圓形的兩個棱角、梯形的四個棱角;即止擋部可為棱角結構。值得一提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刀具組件在使用時,一般是被機床中的夾持件夾持住的。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