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阻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阻焊電極。
背景技術:
電阻焊(resistance welding)是將工件組合后通過電極施加壓力,利用電流流經工件接觸面及鄰近區域產生的電阻熱效應將其加熱到融化或塑性狀態,使之形成金屬結合的一種方法。當工件與電極已定時,焊接時產生的熱量會增加電極電阻率,降低焊接品質,電極散熱不足時還會燒焦電極;另外,長期保持在高溫下工作會極大降低電極的使用壽命。
如圖1所示,現有的電阻焊電極只在底部設計一個冷卻回路,冷卻回路距離工作面60~80mm;其散熱效果差,導致電極經常溫度過高而燒壞,使用壽命低、焊接品質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阻焊電極。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阻焊電極,包括電極芯套、電極本體、內襯和冷卻水管;
所述內襯固定安裝在所述電極本體的內腔中,所述內襯的外表面與所述電極本體的內表面形成第一腔體;
所述電極芯套的上表面為工作面,所述電極芯套設于所述內襯的內腔中且與所述電極本體固定為一整體,所述電極芯套的外表面與所述內襯的內表面形成第二腔體,所述第二腔體與所述第一腔體相連通;
所述冷卻水管固定在所述內襯上且與所述第二腔體相連通,所述冷卻水管、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組成冷卻回路,所述冷卻回路貼近于所述工作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回路距離所述工作面5~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極本體是由導電性能高的銅合金或紫銅制成的具有上下貫通內腔的柱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襯是由內襯管及固定在所述內襯管底部的內襯板制成的一端開口的筒狀結構,所述內襯的軸線與所述電極本體的內腔軸線相重合;
所述內襯管是由塑料或無磁性金屬制成的管狀結構,所述內襯板是由塑料或無磁性金屬制成的板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水管固定在所述內襯板的底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極芯套是由圓板及安裝在圓板底部的U型圓筒構成的一體式結構;
所述圓板上開有圓孔,所述U型圓筒的開口固定在所述圓孔處;所述圓板的下表面與所述電極本體的上表面滿焊固定,所述U型圓筒設于所述內襯的內腔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板是由高強度高導電性能的銅合金或鎢銅合金制成的板狀結構,所述U型圓筒是由高強度高導電性能的銅合金或鎢銅合金制成的筒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均為圓環狀腔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阻焊電極,通過冷卻水管向冷卻回路中注入冷卻水,冷卻水經過第二腔體、第一腔體形成一個散熱循環,實現對電阻焊電極的有效散熱,提高了電阻焊電極的使用壽命及焊接品質;本實用新型可改善現有由于散熱不良而導致使用壽命低及焊接品質差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公開的電阻焊電極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電阻焊電極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電阻焊電極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電極本體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內襯焊接冷卻水管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電極芯套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公開的電阻焊電極的冷卻回路圖。
圖中:
1、電極芯套;1-1、圓板;1-2、U型圓筒;2、電極本體;3、內襯;3-1、內襯管;3-2、內襯板;4、冷卻水管;5、第一腔體;6、第二腔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阻焊電極,其是由電極芯套、電極本體、內襯和冷卻水管構成的三層結構;冷卻水管與內襯滿焊后固定在電極本體上形成兩個貫通腔體,最后將電極芯套與電極本體滿焊成一整體,形成一冷卻回路,且該冷卻回路貼近于電極的工作面。此時,由冷卻水管注入冷卻水形成一個散熱循環對電極進行有效散熱來提升電極壽命和焊接品質;本實用新型可改善現有由于散熱不良而導致使用壽命低及焊接品質差的缺陷。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阻焊電極,包括電極芯套、電極本體、內襯和冷卻水管;
內襯固定安裝在電極本體的內腔中,內襯的外表面與電極本體的內表面形成第一腔體;電極芯套的上表面為工作面,電極芯套設于內襯的內腔中且與電極本體固定為一整體,電極芯套的外表面與內襯的內表面形成第二腔體,第二腔體與第一腔體相連通;冷卻水管固定在內襯上且與第二腔體相連通,冷卻水管、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組成冷卻回路,冷卻回路貼近于工作面。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采用最貼近工作面的冷卻回路,冷卻回路距工作面的最近距離為5~8mm。
實施例2:如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阻焊電極,包括電極芯套1、電極本體2、內襯3和冷卻水管4;其中: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極本體2為導電性能高的銅合金或紫銅由車床精加工制成的具有上下貫通內腔的柱狀結構,電極本體2可為如圖4所示的結構,也可更換為其它形狀;采用導電性能高的銅合金或紫銅可節省成本。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襯3是由內襯管3-1及固定在內襯管3-1底部的內襯板3-2制成的一端開口的筒狀結構,冷卻水管4滿焊固定在內襯板3-2的底部;上述焊接后需要做漏水檢測。內襯管3-1是由塑料或無磁性金屬制成的管狀結構,內襯板3-2是由塑料或無磁性金屬制成的板狀結構。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極芯套1是由圓板1-1及安裝在圓板1-1底部的U型圓筒1-2構成的一體式結構,圓板1-1上開有圓孔,U型圓筒1-2的開口固定在圓孔處;該一體式結構為高強度高導電性能的銅合金或鎢銅合金由車床精加工制成;采用高強度高導電性能的銅合金或鎢銅合金制成電極芯套1可提高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電阻焊電極是由上述電極芯套1、電極本體2、內襯3和冷卻水管4構成的三層結構;其中:焊接有冷卻水管4的內襯3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電極本體2的內腔中,且內襯3的軸線與電極本體2的內腔軸線相重合。在內襯3的外表面與電極本體2的內表面形成一圓環狀的第一腔體。
電極芯套1的上表面(圓板1-1的上表面)為工作面,電極芯套1的圓板1-1扣在電極本體2的上端開口處且圓板1-1的下表面與電極本體2的上表面滿焊固定為一整體結構;電極芯套1的U型圓筒1-2設于內襯3的內腔中。電極芯套1的外表面與內襯3的內表面形成一圓環狀的第二腔體6;由于內襯3的上表面與圓板1-1的下表面留有間隙,所以述第二腔體6與第一腔體5相連通,如圖3所示;
冷卻水管4與第二腔體6相連通,冷卻水管4、第一腔體5和第二腔體6組成冷卻回路,冷卻回路貼近于工作面。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采用最貼近工作面的冷卻回路,冷卻回路距工作面的最近距離為5~8mm。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阻焊電極使用時,通過冷卻水管4向冷卻回路中注入冷卻水,冷卻水經過第二腔體6、第一腔體5形成一個散熱循環,實現對電阻焊電極的有效散熱,提高了電阻焊電極的使用壽命及焊接品質;本實用新型可改善現有由于散熱不良而導致使用壽命低及焊接品質差的缺陷。
上述實施例采用內襯來形成散熱回路,當然也可更換為同功能的其他材質;電極本體也可更換為其他形狀;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