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當前的汽車軸承加工中,通常使用開放式模具擠壓成型。在開放式模具加工使用時,容易造成在鍛件的周圍形成飛邊,而飛邊必須清除才可使用,從而使材料利用率降低。另外,開放式模具在加工軸承時,由于金屬流動性強,容易造成損耗,從而導致軸承使用壽命低,也容易造成鍛造模具使用壽命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加工方法,通過該方法加工出的鍛造模具在加工軸承時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以及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下料:分別將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各個部件鑄模,所述的鍛造模具部件包括上模芯、上模套、下模芯、下模套以及頂桿,在鑄模時,下模芯留有能夠安裝頂桿的通孔Ⅰ,上模套在鑄模時鑄成凹模,下模套與上模套的外徑保持一致,所述上模芯的端部呈臺階狀,下模芯為底部中心設有通孔Ⅰ的筒狀,并且下模芯的底部中心處呈凸狀,下模芯的內壁在靠近底部處也呈圓滑的凸狀,下模芯的側壁也留有與外側連通的通孔Ⅱ;
2)、打磨:將各個部件進行打磨拋光,去除毛刺;
3)、組裝:將上模芯固定在上模套的凹部內,并使上模芯的臺階狀端部朝下,下模芯安固定安裝在下模套內,并且下模芯的底部通孔Ⅰ與上模芯同軸,上模芯伸進下模芯內與下模芯共同構成模腔,將頂桿安裝在下模芯的底部通孔Ⅰ內;
4)、將組裝好的鍛造模具放入氧氣中煅燒,煅燒溫度為500℃-600℃,煅燒時間為1小時,使模具表面碳化,形成一層保護膜,煅燒碳化后冷卻鍛造模具,然后再將碳化后的鍛造模具放入石灰水中浸泡,浸泡12小時后取出,清洗并晾干。
優選的,在下料時,將上模芯分成上模芯Ⅰ、上模芯Ⅱ、上模芯Ⅲ,其中上模芯Ⅰ、上模芯Ⅱ、上模芯Ⅲ的長度依次減小,并且從外向內的分布為上模芯Ⅲ、上模芯Ⅱ、上模芯Ⅰ。
優選的,在下料時,鑄模了用于加強固定上模芯的上固定板以及上墊板,所述上墊板在組裝時固定在上模套的凹部,用于襯墊上模芯的端部,所述上固定板在組裝時固定在上模套的底部,并且上固定板的內側向上模套內側延伸,并與上模套之間形成臺階,上模芯Ⅲ的頂部設有與該臺階匹配的另一臺階。
優選的,在下料時,鑄模了用于加強固定下模芯的下固定板以及下墊板,所述下墊板的中心設有用于安裝頂桿的通孔Ⅲ,下墊板在組裝時,通孔Ⅲ與通孔Ⅰ同軸,且通孔Ⅰ和通孔Ⅲ直徑一致,下墊板安裝在下模套內,并且下墊板的端部呈臺階狀,下模套在靠近下墊板臺階端部的一端設有與下墊板臺階端部匹配的臺階,下固定板套在下模芯的外側,并且下固定板的底部與下模套之間留有間隙。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組裝鍛造模具時,將鍛造模具組裝成了封閉式鍛造模具,其在加工軸承時,不會產生飛邊,而且由于上模芯與下模芯構成的模腔呈封閉式的,而且由于下模芯的通孔Ⅱ是設在側壁上的,在加工軸承時不會造成金屬流失,由于通孔Ⅱ的存在,在上模芯向下擠壓成型時,能夠排去模腔內的空氣,從而改善軸承的質量,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鍛造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一種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下料:分別將汽車軸承的鍛造模具的各個部件鑄模,所述的鍛造模具部件包括上模芯、上模套1、下模芯2、下模套3以及頂桿4,在鑄模時,下模芯2留有能夠安裝頂桿的通孔Ⅰ5,上模套1在鑄模時鑄成凹模,下模套3與上模套1的外徑保持一致,所述上模芯的端部呈臺階狀,下模芯2為底部中心設有通孔Ⅰ5的筒狀,并且下模芯2的底部中心處呈凸狀,下模芯2的內壁在靠近底部處也呈圓滑的凸狀,下模芯2的側壁也留有與外側連通的通孔Ⅱ6;
2)、打磨:將各個部件進行打磨拋光,去除毛刺;
3)、組裝:將上模芯固定在上模套1的凹部內,并使上模芯的臺階狀端部朝下,下模芯2安固定安裝在下模套3內,并且下模芯2的底部通孔Ⅰ5與上模芯同軸,上模芯伸進下模芯2內與下模芯2共同構成模腔,將頂桿4安裝在下模芯2的底部通孔Ⅰ5內;
4)、將組裝好的鍛造模具放入氧氣中煅燒,煅燒溫度為500℃-600℃,煅燒時間為1小時,使模具表面碳化,形成一層保護膜,煅燒碳化后冷卻鍛造模具,然后再將碳化后的鍛造模具放入石灰水中浸泡,浸泡12小時后取出,清洗并晾干。
本發明在下料時,將上模芯分成上模芯Ⅰ7、上模芯Ⅱ8、上模芯Ⅲ9,其中上模芯Ⅰ7、上模芯Ⅱ8、上模芯Ⅲ9的長度依次減小,并且從外向內的分布為上模芯Ⅲ9、上模芯Ⅱ8、上模芯Ⅰ7。
本發明在下料時,鑄模了用于加強固定上模芯的上固定板10以及上墊板11,所述上墊板11在組裝時固定在上模套1的凹部,用于襯墊上模芯的端部,所述上固定板10在組裝時固定在上模套1的底部,并且上固定板10的內側向上模套1內側延伸,并與上模套1之間形成臺階,上模芯Ⅲ9的頂部設有與該臺階匹配的另一臺階。
本發明在下料時,鑄模了用于加強固定下模芯2的下固定板12以及下墊板13,所述下墊板13的中心設有用于安裝頂桿的通孔Ⅲ,下墊板13在組裝時,通孔Ⅲ與通孔Ⅰ5同軸,且通孔Ⅰ5和通孔Ⅲ直徑一致,下墊板13安裝在下模套3內,并且下墊板13的端部呈臺階狀,下模套3在靠近下墊板13臺階端部的一端設有與下墊板13臺階端部匹配的臺階,下固定板12套在下模芯2的外側,并且下固定板12的底部與下模套3之間留有間隙。
本發明在組裝鍛造模具時,將鍛造模具組裝成了封閉式鍛造模具,其在加工軸承時,不會產生飛邊,而且由于上模芯與下模芯2構成的模腔呈封閉式的,而且由于下模芯2的通孔Ⅱ6是設在側壁上的,在加工軸承時不會造成金屬流失,由于通孔Ⅱ6的存在,在上模芯向下擠壓成型時,能夠排去模腔內的空氣,從而改善軸承的質量,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組裝好的鍛造模具在氧氣中煅燒后,能夠在鍛造模具的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然后冷卻后放入石灰水中浸泡,使鍛造模具表面形成一層鈣化物,鈣化物提高了保護膜的耐磨性以及耐腐蝕性,從而延長了鍛造模具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