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銅加工工藝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無氧銅桿是指氧含量在20ppm以下的銅桿材料,無氧銅桿通常具有光亮的外表,因此無氧銅桿常常又被稱為光亮銅桿,無氧銅桿是不含氧也不含任何脫氧劑殘留物的純銅材料,多用于加工制造電力輸送和信號傳輸的導電材料。銅材的連鑄連軋工藝即銅材連續鑄造連續軋制工藝,其主要特點在于經過精煉的熔融銅液由連鑄機冷卻結晶制成銅材鑄坯后,不經過常規的冷卻至常溫的工序,而是保溫并利用銅材鑄坯的余溫直接送入熱連軋機組中,經過熱連軋機組的軋制而獲得銅桿。與傳統的先鑄造出常溫的銅材鑄坯,然后經加熱爐加熱至熱連軋機組所需的溫度,再進行軋制的工藝相比具有簡化工藝、改善勞動條件、增加金屬收得率、節約能源、提高連鑄坯質量、便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優點。
由于常規的連鑄連軋工藝獲得的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不易控制,即便是在保護條件下進行的連軋加工,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往往也在200ppm~500ppm之間,有時氧含量甚至可高達700ppm以上,因此常規連鑄連軋工藝生產的無氧銅桿合格率較低,在電力輸送和信號傳輸等領域的應用受到諸多限制,為此有必要對現有的連鑄連軋工藝作出進一步地改進,以提高連鑄連軋工藝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能夠提高連鑄連軋工藝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的品質。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電解銅原料投放入封閉混合熔料爐中進行熔煉,熔煉溫度為1160~1180攝氏度,當電解銅完全熔融后,通過封閉混合熔料爐底部的通氣進口向熔融銅液中通入還原性氣體,還原性氣體從熔融銅液中逸出后,經封閉混合熔料爐頂部的通氣出口排出;
步驟二、將熔煉后的熔融銅液由封閉混合熔料爐的出銅口放出,經熔融銅液導流槽流入熔融銅液澆包,熔融銅液導流槽和熔融銅液澆包均與外界大氣封閉,且在熔融銅液流經期間,熔融銅液導流槽和熔融銅液澆包中持續通入步驟一中的還原性氣體;
步驟三、打開熔融銅液澆包的澆鑄閘門,通過熔融銅液澆包的不銹鋼澆咀連續、均勻地將熔融銅液澆鑄到連鑄結晶器中,熔融銅液在連鑄結晶器中冷卻而結晶形成連鑄銅錠,連鑄結晶器的冷卻水管道中持續通入冷卻水以保持連鑄結晶器的冷卻效果;
步驟四、在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設置油脂涂抹機構,對連鑄結晶器排出的連鑄銅錠表面迅速均勻涂抹一層抗氧化潤滑油,所述抗氧化潤滑油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石墨8~12份,三乙醇胺4~7份,纖維素9~15份,葵二酸5~11份,對羥基苯甲基醛4~8份,高溫牛油40~60份;
步驟五、通過剔錠器使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排出的連鑄銅錠脫離連鑄結晶器,并通過引橋輸送至校直輥和錠角機錠,以修除連鑄銅錠上的銳角凸起,制成銅材鑄坯;
步驟六、通過夾送輥和導衛裝置將銅材鑄坯送入軋機,軋制成無氧銅桿,對無氧銅桿進行冷卻,直至無氧銅桿的溫度降至80攝氏度以下,然后將無氧銅桿表面的抗氧化油脂擦拭除去,再用少量工業酒精擦拭無氧銅桿的表面即可打包入庫。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步驟一中,還原性氣體為氮氣和一氧化碳按照1/9的體積比混合的混合氣體,且對通氣出口排出的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的濃度進行檢測,當通氣出口排出的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的體積為10%時,方可停止步驟一的操作而進行步驟二的操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步驟二中,熔融銅液澆包的底部設有煤氣烘烤裝置,澆鑄過程中,熔融銅液澆包內熔融銅液的溫度保持為1110~1130攝氏度,熔融銅液的氧含量小于等于20ppm。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步驟四中,油脂涂抹機構為高壓霧化環,高壓霧化環通過氮氣對抗氧化潤滑油進行加壓霧化,高壓霧化環朝向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噴射環形的抗氧化潤滑油霧流。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步驟五中,連鑄銅錠脫離連鑄結晶器時的溫度控制在880~940攝氏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步驟六中,銅材鑄坯送入軋機時的溫度控制在810~850攝氏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易于控制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能夠提高連鑄連軋工藝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的品質,使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能夠滿足小于等于20ppm的要求,使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加工電力輸送和信號傳輸等領域的導電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
具體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電解銅原料投放入封閉混合熔料爐中進行熔煉,熔煉溫度為1160~1180攝氏度,當電解銅完全熔融后,通過封閉混合熔料爐底部的通氣進口向熔融銅液中通入還原性氣體,還原性氣體從熔融銅液中逸出后,經封閉混合熔料爐頂部的通氣出口排出;還原性氣體為氮氣和一氧化碳按照1/9的體積比混合的混合氣體,且對通氣出口排出的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的濃度進行檢測,當通氣出口排出的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的體積為10%時,方可停止步驟一的操作而進行步驟二的操作。
步驟二、將熔煉后的熔融銅液由封閉混合熔料爐的出銅口放出,經熔融銅液導流槽流入熔融銅液澆包,熔融銅液導流槽和熔融銅液澆包均與外界大氣封閉,且在熔融銅液流經期間,熔融銅液導流槽和熔融銅液澆包中持續通入步驟一中的還原性氣體;熔融銅液澆包的底部設有煤氣烘烤裝置,澆鑄過程中,熔融銅液澆包內熔融銅液的溫度保持為1110~1130攝氏度,熔融銅液的氧含量小于等于20ppm。
步驟三、打開熔融銅液澆包的澆鑄閘門,通過熔融銅液澆包的不銹鋼澆咀連續、均勻地將熔融銅液澆鑄到連鑄結晶器中,熔融銅液在連鑄結晶器中冷卻而結晶形成連鑄銅錠,連鑄結晶器的冷卻水管道中持續通入冷卻水以保持連鑄結晶器的冷卻效果。
步驟四、在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設置油脂涂抹機構,對連鑄結晶器排出的連鑄銅錠表面迅速均勻涂抹一層抗氧化潤滑油,所述抗氧化潤滑油包括以下質量份數的組分:石墨8~12份,三乙醇胺4~7份,纖維素9~15份,葵二酸5~11份,對羥基苯甲基醛4~8份,高溫牛油40~60份;油脂涂抹機構為高壓霧化環,高壓霧化環通過氮氣對抗氧化潤滑油進行加壓霧化,高壓霧化環朝向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噴射環形的抗氧化潤滑油霧流。
步驟五、通過剔錠器使連鑄結晶器的出錠位置排出的連鑄銅錠脫離連鑄結晶器,并通過引橋輸送至校直輥和錠角機錠,以修除連鑄銅錠上的銳角凸起,制成銅材鑄坯;連鑄銅錠脫離連鑄結晶器時的溫度控制在880~940攝氏度。
步驟六、通過夾送輥和導衛裝置將銅材鑄坯送入軋機,軋制成無氧銅桿,對無氧銅桿進行冷卻,直至無氧銅桿的溫度降至80攝氏度以下,然后將無氧銅桿表面的抗氧化油脂擦拭除去,再用少量工業酒精擦拭無氧銅桿的表面即可打包入庫;銅材鑄坯送入軋機時的溫度控制在810~850攝氏度。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無氧銅桿的連鑄連軋生產工藝,易于控制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能夠提高連鑄連軋工藝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的品質,使制備獲得的無氧銅桿中的氧含量能夠滿足小于等于20ppm的要求。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進行了具體說明,當然,本發明還可以采用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變換或相應的改動,都應該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