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市政垃圾脫水設備,具體是一種城市市政垃圾螺旋擠壓脫水設備。
背景技術:
基于保護環境,最大資源化城市市政生活垃圾及餐廚垃圾,人們將城市市政生活垃圾及餐廚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本實用新型用于原生城市市政生活垃圾、漿化提取有機質后的城市市政生活及餐廚垃圾的脫水,以利于后續焚燒或塑料等回收。由于原生城市市政生活垃圾的含水率大于50%,漿化提取有機質后的城市市政生活垃圾的含水率大于80%,故而未經脫水的原生城市市政生活垃圾、漿化提取有機質后的城市市政生活及餐廚垃圾在后續分類提取時提取率低(如塑料的提取),將其進行焚燒處理時須添加助燃劑(如柴油等)。
目前尚未有專業用于城市市政垃圾螺旋擠壓脫水設備,現有的螺旋擠壓脫水設備主要有如下幾個缺點:1、難以根據需要調整脫水率;2、處理過程中物料易堵塞在螺旋葉片與篩筒之間,從而在進料斗位置架橋而中斷生產;3、垃圾中織物等容易與螺旋葉片纏繞造成故障,并難以清除;4、篩桶使用周期短;5、容易因為進料斗進入的垃圾過多而導致堵料,造成生產中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城市市政垃圾螺旋擠壓脫水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城市市政垃圾螺旋擠壓脫水設備,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的機殼、安裝在機殼中的篩筒、安裝在篩筒中的螺旋葉片、安裝在機殼前側并與螺旋葉片連接的軸承座、與軸承座相連以驅動螺旋葉片旋轉的電機減速機、設于機殼上側并與篩筒相連的進料斗、設于機殼下側的接水槽、設于機殼后側的出料斗、兩個氣缸及分別通過兩個氣缸驅動的兩個出料壓板,所述氣缸的壓力可調,其缸體鉸接在機殼的左右兩側,所述出料壓板的中端作為支點鉸接在機殼的后側,其兩端部中的一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鉸接,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出料斗的艙門上。
優選地,所述進料斗朝向出料斗那一側的內壁與篩筒的連接處安裝有定刀,所述螺旋葉片位于進料斗下方的螺旋段上安裝有隨螺旋葉片轉動的動刀。
優選地,所述進料斗的橫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狀,其直角邊位于螺旋葉片的切線方向上。
優選地,所述螺旋葉片為無軸螺旋葉片,其在不同位置的截面形狀不同。
優選地,所述螺旋葉片位于進料斗下方的螺旋段的截面形狀為梯形,其余螺旋段的截面形狀為長方形。
優選地,所述篩筒為筒狀,篩筒上布有篩孔,篩筒的內壁上安裝有若干平行于篩筒軸線的防滑條。
優選地,所述電機減速機采用的電機為變頻電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通過以氣缸驅動的出料壓板調整物料被排出的壓力,可根據需要控制脫水后含水率,處理后的垃圾無需加助燃劑即可直接焚燒,使垃圾的噸產量能耗小;
2、進料斗與篩筒的連接處裝有定刀,螺旋葉片上設有動刀,可及時將卡在螺旋葉片與篩筒之間的堵塞物料切斷,避免物料由于纏繞而在設備入口處架橋中斷生產;
3、篩筒使用周期長,當防滑條磨損時更換磨損的防滑條即可;
4、螺紋葉片為無軸螺旋葉片,可防止垃圾的織物等與螺旋葉片發生纏繞;
5、采用變頻電機作為動力,當瞬間給料量大時,通過電流反饋增加電機的頻率,從而使螺旋葉片的轉速提升以加快物料前進擠壓及排出,實現長期連續生產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篩筒與進料斗的橫截面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螺旋葉片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A-A處截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定刀及動刀的示意圖;
各附圖符號說明:電機減速機1、軸承座11、機殼2、進料斗21、切刀211、接水槽22、出料斗23、氣缸24、出料壓板25、篩筒3、篩孔31、防滑條32、螺旋葉片4、切刀41、進料斗21、機架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以設備的實際使用狀態定義其前后左右方向,其中,前側為設備的動力源輸入端,后側為設備物料的輸出端。
如圖1及圖2所示,一種城市市政垃圾螺旋擠壓脫水設備,包括機架5、安裝在機架5上的機殼2、安裝在機殼2中的篩筒3、安裝在篩筒3中的螺旋葉片4、安裝在機殼2前側并與螺旋葉片4連接的軸承座11、與軸承座11相連以驅動螺旋葉片4旋轉的電機減速機1、設于機殼2的上側并與篩筒3相連的進料斗21、設于機殼2下側的接水槽22、設于機殼2后側的出料斗23、兩個氣缸24以及分別通過兩個氣缸24驅動的兩個出料壓板25。氣缸24的缸內壓力可調節,其缸體鉸接在機殼2的左右兩側。出料壓板25的中端作為支點鉸接在機殼2的后側,其兩端部中的一端與氣缸24的活塞桿鉸接,另一端抵接在出料斗23的艙門上。
進料斗21的橫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狀,直角梯形的布置方向與螺旋葉片4的旋轉方向相關(螺旋葉片轉動的起點為直角梯形的直角邊,螺旋葉片轉動的終點為直角梯形的斜邊)。如圖3所示,直角梯形的直角邊位于螺旋葉片的切線方向上,其斜邊根部距篩筒內壁的距離A等于六分之一的篩筒直徑D。本實施例中,篩筒3由6-12mm厚的鋼板圈圓,并沿其圓周面加工有密布的4-15mm的篩孔31。篩筒3的內壁上安裝有若干平行于篩筒3軸線的防滑條32,避免物料在篩筒中打滑,更利于物料的輸送及切斷,防滑條32根據磨損情況更換。
如圖4所示,為更好地輸送物料,防止物料中的織物等纏繞在螺旋葉片4上而引起故障,本實施例中采用無軸螺旋葉片,螺旋的直徑D為300-1000mm,螺旋的內孔尺寸為(1/3-1/4)D,螺旋葉片位于進料斗21下方的螺旋段的長度(圖4中L2)為(0.7-1)D,最后一段(圖4中L1)螺距為(0.6-0.8)D,螺旋未端距出料壓板距離尺寸(圖4中L)為(0.7-1)D。
所述無軸螺旋葉片在不同位置的截面形狀不同,如圖4及圖5所示,其位于進料斗下方的螺旋段(圖4中L2段)的截面形狀為梯形,其截面寬度B尺寸等于(0.1-0.12)D,切口C尺寸等于(0.6-0.8)B,其余段為截面寬度為B的長方形,如圖4中L1段所示。如此設置的目的在于:1、梯形截面上部寬度小,可防止物料下架在葉片上,與葉片一起轉動,導致物料不能向前推進;2、在同樣面積進料口,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相對長方面截面能增大進料面積。
為避免物料卡在螺旋葉片與篩筒之間,而造成物料架橋而影響生產,如圖6所示,進料斗21朝向出料斗那一側的內壁與篩筒3的連接處安裝有定刀211,螺旋葉片4位于進料斗下方的螺旋段上安裝有隨螺旋葉片4轉動的動刀41,通過動刀41轉動將卡在螺旋葉片4與篩筒3之間的堵塞物料切斷。
本實施例中,電機減速機1所采用的電機為變頻電機,其可通過電流的反饋而改變電機的運行頻率,當電流增大時,電機的運行頻率增大。
工作過程:
物料從進料斗21進入,電機減速機1驅動螺旋葉片4旋轉,螺旋葉片4旋轉推動物料前進,物料前進到達出料壓板25,由于物料前進推力小于氣缸24設定壓力,在附圖4中L長度上的物料形成料塞,螺旋葉片4持續旋轉推動后續物料前進,物料與出料壓板25前端形成的料塞互相摩擦擠壓脫水,脫出的水到達篩筒3通過篩孔31排到接水槽22排走;螺旋葉片4持續旋轉推動后續物料前進,物料前進推力持續增大,當物料前進推力大于氣缸24設定壓力時,出料壓板25打開,脫水后物料通過出料斗23排出脫水設備;脫水后物料排出后,脫水螺旋內物料壓力下降,當物料前進推力持續減小且小于氣缸24設定壓力時,出料壓板25關閉,此時一個從料物進入脫水螺旋到排出脫水螺旋過程完成。重新開始下一個從料物進入脫水螺旋到排出脫水螺旋過程;當瞬間進料斗21物料量大時,電機減速機1電流增大,通過電流反饋增大電機減速機1頻率增加螺旋葉片4轉速加快物料前進擠壓排出使得設備不因為過載而導致生產中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