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鉆機。
【背景技術】
[0002]鉆機,是利用電能為動力的一種鉆孔機,鉆孔機是指利用比目標物更堅硬、更銳利的工具通過旋轉切削或旋轉擠壓的方式,在目標物上留下圓柱形孔或洞的機械和設備統稱。
[0003]現有的鉆機大多不設有差速變速器,無法根據物體的堅硬程度來調節鉆頭的轉速,可能會導致鉆頭的損壞;現有的鉆機大多使用麻花形鉆頭,這種鉆頭的切削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現有的鉆機的工作臺大多還不設有定位裝置,這很容易導致鉆孔的位置出現偏差,導致加工失敗,影響工作效率;而且現有的鉆機大多都沒有設置集塵箱,被鉆孔的物體會落下很多碎肩,這些碎肩落下之后的清理工作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麻煩,于是我們提出一種鉆機。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鉆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鉆機,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的一側底部活動安裝有集塵箱,所述集塵箱包括集塵箱體和箱蓋,所述箱蓋的一側通過鉸鏈與集塵箱體的頂部一側鉸接,所述集塵箱體的內部垂直設置有多個電極板和多個中性板,且多個電極板共和中性板相間排列,所述電極板內設置有放電體,所述電極板的外表面還包裹有絕緣層,所述驅動裝置的一側還固定連接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包括工作臺本體和定位塊,所述工作臺本體的中央部位開設有貫穿工作臺本體的鉆孔槽,所述工作臺本體上還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設置有與滑槽滑動連接的定位塊,所述驅動裝置的頂部一側還通過連接板固定連接有電機支架,所述電機支架內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底部與轉軸的頂端活動連接,所述轉軸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差速變速器,所述轉軸的底端通過法蘭固定連接有鉆頭組件,所述鉆頭組件包括鉆桿和螺旋刀片,所述螺旋刀片通過連接桿環繞設置在鉆桿的周圍,所述鉆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鉆頭。
[0006]優選的,所述工作臺和集塵箱均與驅動裝置同一側固定連接,且所述工作臺位于集塵箱的上方。
[0007]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缸和推動桿,所述推動桿的底端貫穿驅動缸的頂部,且所述驅動缸和推動桿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0008]優選的,所述滑槽的數量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滑槽以鉆孔槽為中心環繞設置在工作臺本體上,所述定位塊的數量對應設置有四個。
[0009]優選的,所述電機支架設置為U形結構,所述轉軸的底端貫穿電機支架的底板且延伸至電機支架的下方。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鉆機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在轉軸頂部的差速變速器,能夠根據預鉆孔工件材質的堅硬程度調節轉軸帶動鉆頭組件的轉速,避免造成鉆頭的損壞,通過在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集塵箱,能夠收集鉆孔過程中產生的碎肩,避免了人工清理,節約了人力,通過在工作臺上設置有滑槽和滑槽內的定位塊,能夠對預鉆孔工件的位置進行固定,避免由于位置偏移導致預鉆孔工件鉆孔位置出現偏差,導致鉆孔失敗,影響工作進程,通過設置有帶有螺旋刀片的鉆頭組件,能夠增加鉆頭的切削速度,提升了鉆機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結構不意圖;
圖2為本發明鉆頭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組頭組件仰視圖;
圖4為本發明工作臺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集塵箱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驅動裝置、11驅動缸、12推動桿、13密封圈、2連接板、3電機支架、4伺服電機、5轉軸、6差速變速器、7法蘭、8鉆頭組件、81鉆桿、82連接桿、83螺旋刀片、84鉆頭、9工作臺、91工作臺本體、92鉆孔槽、93滑槽、94定位塊、10集塵箱、101集塵箱體、102箱蓋、103放電體、104、絕緣層、105電極板、106中性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5,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鉆機,包括驅動裝置1,驅動裝置1包括驅動缸11和推動桿12,推動桿12的底端貫穿驅動缸11的頂部,且驅動缸11和推動桿12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13,驅動裝置1的一側底部活動安裝有集塵箱10,驅動裝置1的一側還固定連接有工作臺9,工作臺9和集塵箱10均與驅動裝置1同一側固定連接,且工作臺9位于集塵箱10的上方,集塵箱10包括集塵箱體101和箱蓋102,箱蓋102的一側通過鉸鏈與集塵箱體101的頂部一側鉸接,集塵箱體101的內部垂直設置有多個電極板105和多個中性板106,且多個電極板105和多個中性板106相間排列,電極板105內設置有放電體103,電極板105的外表面包裹有絕緣層104,鉆機工作時,打開集成箱10的箱蓋102,集塵箱10能夠收集鉆孔過程中由工作臺的鉆孔槽落下的的碎肩,避免了人工清理,節約了人力,工作臺9包括工作臺本體91和定位塊94,工作臺本體91的中央部位開設有貫穿工作臺本體91的鉆孔槽92,工作臺本體91上還設有滑槽93,滑槽93內設置有與滑槽93滑動連接的定位塊94,滑槽93的數量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滑槽93以鉆孔槽92為中心環繞設置在工作臺本體91上,定位塊94的數量對應設置有四個,定位塊94能夠對預鉆孔工件的位置進行固定,避免由于位置偏移導致預鉆孔工件的鉆孔位置出現偏差,導致鉆孔失敗,影響工作進程,而且定位塊94與滑槽93滑動連接,能夠根據預鉆孔工件的大小來調節定位塊的位置,驅動裝置1的頂部一側還通過連接板2固定連接有電機支架3,電機支架3設置為U形結構,轉軸5的底端貫穿電機支架3的底板且延伸至電機支架3的下方,電機支架3內安裝有伺服電機4,伺服電機4的底部與轉軸5的頂端活動連接,轉軸5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差速變速器6,差速變速器6能夠根據預鉆孔工件材質的堅硬程度調節轉軸5帶動鉆頭組件8的轉速,轉軸5的底端通過法蘭7固定連接有鉆頭組件8,避免造成鉆頭組件8的損壞,鉆頭組件8包括鉆桿81和螺旋刀片82,螺旋刀片83通過連接桿82環繞設置在鉆桿81的周圍,螺旋刀片83能夠增加鉆頭工件8的切削速度,提升了鉆機的工作效率,鉆桿81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鉆頭84。
[0015]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鉆機,包括驅動裝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1)的一側底部活動安裝有集塵箱(10),所述集塵箱(10 )包括集塵箱體(101)和箱蓋(102),所述箱蓋(102)的一側通過鉸鏈與集塵箱體(101)的頂部一側鉸接,所述集塵箱體(101)的內部垂直設置有多個電極板(105)和多個中性板(106),且多個電極板(105)和多個中性板(106)相間排列,所述電極板(105)內設置有放電體(103),所述電極板(105)的外表面包裹有絕緣層(104),所述驅動裝置(1)的一側還固定連接有工作臺(9),所述工作臺(9)包括工作臺本體(91)和定位塊(94),所述工作臺本體(91)的中央部位開設有貫穿工作臺本體(91)的鉆孔槽(92),所述工作臺本體(91)上還設有滑槽(93),所述滑槽(93)內設置有與滑槽(93)滑動連接的定位塊(94),所述驅動裝置(1)的頂部一側還通過連接板(2)固定連接有電機支架(3),所述電機支架(3)內安裝有伺服電機(4),所述伺服電機(4)的底部與轉軸(5)的頂端活動連接,所述轉軸(5)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差速變速器(6),所述轉軸(5)的底端通過法蘭(7)固定連接有鉆頭組件(8),所述鉆頭組件(8)包括鉆桿(81)和螺旋刀片(82),所述螺旋刀片(83)通過連接桿(82)環繞設置在鉆桿(81)的周圍,所述鉆桿(81)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鉆頭(8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9)和集塵箱(10)均與驅動裝置(1)同一側固定連接,且所述工作臺(9)位于集塵箱(10)的上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1)包括驅動缸(11)和推動桿(12),所述推動桿(12)的底端貫穿驅動缸(11)的頂部,且所述驅動缸(11)和推動桿(12)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1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3)的數量設置有四個,且四個滑槽(93)以鉆孔槽(92)為中心環繞設置在工作臺本體(91)上,所述定位塊(94)的數量對應設置有四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支架(3)設置為U形結構,所述轉軸(5)的底端貫穿電機支架(3)的底板且延伸至電機支架(3)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鉆機,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的一側底部活動安裝有集塵箱,所述驅動裝置的一側還固定連接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包括工作臺本體和定位塊,所述驅動裝置的頂部一側還通過連接板固定連接有電機支架,所述電機支架內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底部與轉軸的頂端活動連接,所述轉軸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差速變速器,所述轉軸的底端通過法蘭固定連接有鉆頭組件。該鉆機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調節轉軸帶動鉆頭組件的轉速,避免造成鉆頭的損壞,能夠收集鉆孔過程中產生的碎屑,節約了人力,避免由于位置偏移導致預鉆孔工件鉆孔位置出現偏差,影響工作進程,能夠增加鉆頭的切削速度,提升了鉆機的工作效率。
【IPC分類】B23Q5/12, B23Q3/06, B23Q11/00, B23B47/06, B23B47/00
【公開號】CN105436933
【申請號】CN201510936318
【發明人】丁漢林
【申請人】無錫福鎂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