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泵泵體帶輪裝配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動裝配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專用于裝配轉向栗栗體和帶輪的自動壓裝設備,該設備用于完成栗體的轉軸嵌入帶輪中心孔的壓裝步驟。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轉向栗,從結構上由栗體、帶輪以及油壺等組成,所述栗體的轉軸與帶輪的中心孔為過盈配合關系,其裝配時需要用壓裝機以5噸的壓力將帶輪套裝于栗體的轉軸上,但是,現市面上的壓裝機都是壓頭作用在工件上直接從上往下壓,而所述栗體和帶輪由于其材料關系,均無法承受壓裝機的直接作用壓力,故,現市面上的壓裝機均不適用,需要開發專用于裝配轉向栗栗體和帶輪的壓裝設備。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向栗栗體帶輪裝配設備,以滿足轉向栗栗體和帶輪的裝配需要。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轉向栗栗體帶輪裝配設備,包括一工作臺面,該工作臺面上固定設有一定位工裝,該定位工裝上從下至上依次放置帶輪和栗體;
所述工作臺面之下設有一下拉作用裝置,該下拉作用裝置包括一上下移動座、中心轉軸、旋轉驅動裝置、拉力傳感器以及上下驅動裝置;所述上下移動座設于工作臺面之下,相對工作臺面沿上下方向導向滑動連接;所述中心轉軸旋轉支撐于上下移動座上,且其軸心線與定位工裝上的帶輪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中心轉軸的頂端朝上伸設有一螺桿,該螺桿經定位工裝、帶輪的中心孔向上伸出,該螺桿供與栗體的轉軸的端面上的螺紋孔配合;所述旋轉驅動裝置相對上下移動座固定,且連接作用于所述中心轉軸上,以旋轉驅動裝置驅動中心轉軸旋轉;所述上下移動座經所述拉力傳感器與上下驅動裝置連接,由上下驅動裝置驅動上下移動座帶動中心轉軸向下移動,從而向下拉拽所述栗體的轉軸,使轉軸嵌入帶輪的中心孔內。
[0005]上述方案中,所述中心轉軸的頂端沿其軸心線開設有一內孔,所述螺桿的下端嵌設于該內孔中相對中心轉軸滑動連接,且螺桿的下端上凸設有阻擋部與內孔的孔口邊沿阻擋限位配合,以限制螺桿從內孔中脫出;且所述內孔中設有彈簧,該彈簧作用在螺桿上,彈簧的彈力迫使螺桿向上伸出。
[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工裝的頂面為供放置帶輪的抵靠面,且定位工裝的周向上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向上設置的彈力伸縮桿,所述彈力伸縮桿由上桿、下套管以及壓簧組成,所述下套管的底端固定于定位工裝上,上桿嵌設于下套管內,下套管內在上桿之下設置所述壓簧,壓簧的彈力迫使上桿向上伸出,上桿的頂端供與栗體接觸支撐。
[0007]上述方案中,還包括一下壓定位機構,該下壓定位機構包括下壓板以及連接作用于下壓板上的下壓氣缸,所述下壓板位于定位工裝上的栗體的上方,下壓板相對工作臺面沿上下方向滑動連接,下壓氣缸驅動下壓板向下運動壓于栗體上以保持栗體。
[0008]本發明設計及工作原理是:先以定位工裝保持住帶輪在下、栗體在上、栗體的轉軸與帶輪的中心孔相對的位置狀態,然后啟動下拉作用裝置的旋轉驅動裝置,驅動中心轉軸及其頂端的螺桿旋轉,從而螺桿旋入栗體的轉軸端面上的螺紋孔中,隨著螺桿的旋入,由于栗體的轉軸與帶輪的中心孔孔口相接,栗體無法下移,而上下驅動裝置也未啟動使拉力傳感器的下端位置不動,螺桿的旋入等于中心轉軸作向上運動,拉力傳感器檢測到的拉力數值會不斷增大,當拉力傳感器的檢測到的數值達到一定值時,即代表螺桿旋入到位,控制旋轉驅動裝置停止;接著,啟動下拉作用裝置的上下驅動裝置,驅動上下移動座帶著其上的中心轉軸一同向下運動,將栗體的轉軸拉拽入帶輪的中心孔內,即栗體的位置隨之下降,當栗體位置下降到一定位置(由位置傳感器檢測)時,上下驅動裝置停止工作。從上述工作原理可看出,本發明是以拉拽栗體轉軸的方式使栗體轉軸壓入帶輪的中心孔內,此方式巧妙新穎,有效地避免了對栗體殼體的施力,從而不會造成栗體殼體的損壞,并且,在拉拽帶輪轉軸的過程中,可由拉力傳感器得到一裝配時的拉力值,該拉力值直接反映出栗體轉軸和帶輪中心孔的配合松緊度,特別是當栗體轉軸和帶輪中心孔的尺寸有偏差,配合過松時,該拉力值就會過小,即本發明還帶有了檢測栗體轉軸和帶輪中心孔的配合松緊度的功能。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0]以上圖中:1、工作臺面;11、定位工裝;111、彈力伸縮桿;1111、上桿;1112、下套管;1113、壓簧;12、導向桿;2、帶輪;3、栗體;4、下拉作用裝置;41、上下移動座;42、中心轉軸;421、螺桿;422、內孔;423、彈簧;43、旋轉驅動裝置;431、皮帶輪機構;44、拉力傳感器;45、上下驅動裝置;5、下壓定位機構;51、下壓板;52、下壓氣缸;6、位置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參見圖1所示:
一種轉向栗栗體帶輪裝配設備,參見圖1所示,包括一工作臺面1,該工作臺面1上固定設有一定位工裝11,該定位工裝11上從下至上依次放置帶輪2和栗體3。所述定位工裝11定位著帶輪2和栗體3,保持住帶輪2在下、栗體3(圖中為虛線畫出)在上、栗體3的轉軸與帶輪2的中心孔相對的位置狀態,保證帶輪2不能相對工作臺面向下運動,而栗體3能夠相對工作臺面向下移動。
[0012]參見圖1所示,所述工作臺面1之下設有一下拉作用裝置4,該下拉作用裝置4包括一上下移動座41、中心轉軸42、旋轉驅動裝置43、拉力傳感器44以及上下驅動裝置45。所述上下移動座41設于工作臺面1之下,相對工作臺面1沿上下方向導向滑動連接,具體如圖1所示,工作臺面1上向下設有多根導向桿12,所述上下移動座41上設導套套設于這些導向桿12上構成滑動連接。所述中心轉軸42旋轉支撐于上下移動座41上,且其軸心線與定位工裝11上的帶輪2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中心轉軸42的頂端朝上伸設有一螺桿421,該螺桿421經定位工裝11、帶輪2的中心孔向上伸出,該螺桿421供與栗體3的轉軸的端面上的螺紋孔配合;所述旋轉驅動裝置43相對上下移動座41固定,且連接作用于所述中心轉軸42上,以旋轉驅動裝置43驅動中心轉軸42旋轉。如圖1所示,所述旋轉驅動裝置43舉例為一氣動馬達,該氣動馬達通過皮帶輪機構431與中心轉軸42的下端傳動連接。所述上下移動座41經所述拉力傳感器44與上下驅動裝置45連接,由上下驅動裝置45驅動上下移動座41帶動中心轉軸42向下移動,從而向下拉拽所述栗體3的轉軸,使轉軸嵌入帶輪2的中心孔內。具體,舉例上下驅動裝置45米用伺服電動缸。
[0013]所述螺桿421可固定設于中心轉軸42的頂端,但為了能保證螺桿421時刻接觸于栗體3的轉軸的螺紋孔孔口,最佳是所述中心轉軸42的頂端沿其軸心線開設有一內孔422,所述螺桿421的下端嵌設于該內孔422中相對中心轉軸42滑動連接,且螺桿421的下端上凸設有阻擋部與內孔422的孔口邊沿阻擋限位配合,以限制螺桿421從內孔422中脫出;且所述內孔422中設有彈簧423,該彈簧423作用在螺桿421上,彈簧423的彈力迫使螺桿421向上伸出。
[0014]具體,所述定位工裝11采用的較佳定位方式是:如圖1所示,所述定位工裝11的頂面為供放置帶輪2的抵靠面,且定位工裝11的周向上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向上設置的彈力伸縮桿111,所述彈力伸縮桿111由上桿1111、下套管1112以及壓簧1113組成,所述下套管1113的底端固定于定位工裝11上,上桿1111嵌設于下套管1112內,下套管1112內在上桿1111之下設置所述壓簧1113,壓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