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工作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工作臺主體和氣動裝置,所述工作臺主體包括上工作臺、下工作臺和定位塊,所述氣動裝置包括氣缸,氣缸具有氣缸蓋和活塞,活塞控制上工作臺相對于下工作臺的升起或下落,上工作臺升起時能夠繞旋轉軸旋轉并依靠定位塊定位;旋轉工作臺中具有氣路,所述氣路包括位于氣缸內部的第一氣路、位于下工作臺內部的第二氣路,及位于氣缸與下工作臺間的第三氣路,第一氣路、第二氣路和第三氣路相互連通,第三氣路中設有限位塊。氣動升起上工作臺后再轉動工件,避免了人工直接搬動工件,不僅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人工作強度,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加工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旋轉工作臺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工作臺,屬于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工件四周的打磨、倒角、拋光等操作常在工作平臺上完成,工件固定在工作平臺上,由于加工刀具的工作范圍有限,對不同部位進行加工時,往往需要轉動工件,這樣不僅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工人還會因為轉動工件而受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旋轉工作臺,該工作臺操作方便,能夠降低工人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工作臺主體和氣動裝置,所述工作臺主體包括上工作臺、下工作臺和定位塊,所述氣動裝置包括氣缸,氣缸具有氣缸蓋和活塞,活塞控制上工作臺相對于下工作臺的升起或下落,上工作臺升起時能夠繞旋轉軸旋轉并依靠定位塊定位;旋轉工作臺中具有氣路,所述氣路包括位于氣缸內部的第一氣路、位于下工作臺內部的第二氣路,及位于氣缸與下工作臺間的第三氣路,第一氣路、第二氣路和第三氣路相互連通,第三氣路中設有限位塊。優選地,第一氣路中還設有悶頭,如PT1/4悶頭。
[0005]優選地,所述限位塊固設于活塞上,上工作臺升起時,所述限位塊上部與下工作臺相抵靠時,上工作臺上升至最高處。
[0006]優選地,所述定位塊由位于上工作臺的上牙部,和位于下工作盤的下牙部組成,上牙部與下牙部--對應,所述工作臺主體具有至少一個定位塊。
[0007]優選地,所述上工作臺包括上方的裝夾部和下方的刻度環部,下工作盤還固有刻度基準塊,刻度基準塊指向刻度環部。
[0008]優選地,所述裝夾部具有裝夾固定T型槽和防塵蓋板,所述防塵蓋板位于活塞上方。
[0009]優選地,所述工作臺主體具有四個定位塊,所述定位塊沿周向90°間隔分布。關于定位塊的數量和安裝位置均可根據實際的加工需要調整,如需要工件旋轉360°,則設置一個定位塊;如需要工件旋轉60°,則均設設置6個定位塊。
[0010]優選地。第二氣路包括上下設置的上氣路和下氣路,下工作臺一側還設有氣壓控制裝置,所述氣壓控制裝置與上氣路和下氣路之間分別連有進氣管;下氣路進氣時,第一氣路內氣體壓力增大,從而活塞上升,并帶動上工作臺抬起;上氣路進氣時,第三氣路內氣體壓力增大,活塞下降,并帶動上工作臺下落。
[0011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
加工時,將工件置于上工作臺上固定,并對工件進行加工,當需要轉動工件改變加工位置時,啟動氣缸,上工作臺升起,然后轉動上工作臺,轉動至所需角度時,上工作臺下落,再次進入工作狀態;
定位塊和刻度環能夠保證轉動角度的準確性,只有上工作臺的上牙部和下工作盤的下牙部卡合在一起時,上、下工作盤才能準確回到初始狀態;
氣動升起上工作臺后再轉動工件,避免了人工直接搬動工件,不僅操作方便,降低了工人工作強度,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實施例中旋轉工作臺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圖1中旋轉工作臺沿對角線方向的剖視圖(工作狀態);
圖3是圖2中旋轉工作臺升起狀態時的剖視圖;
圖4是圖1中旋轉工作臺的立體剖視圖;其中:
1.上工作臺,11.T型槽,12.刻度環部,2.下工作臺,21.刻度基準塊,3.氣缸,31.活塞,32.氣缸蓋,33.活塞連接塊,34.防塵蓋板,4.定位塊,41.上牙部,42.下牙部,5.限位塊,61.第一氣路,611.悶頭,62.第二氣路,621.上氣路,622.下氣路,63.第三氣路,7.氣壓控制裝置,71.手動氣壓控制閥,72.進氣管,8.平面球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14]如圖1-4所示,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工作臺主體和氣動裝置,工作臺主體包括上工作臺1、下工作臺2和定位塊4。
[0015]氣動裝置包括氣缸3,氣缸3具有氣缸蓋32和活塞31,活塞31控制上工作臺I相對于下工作臺2的升起或下落,上工作臺I升起時能夠繞旋轉軸旋轉并依靠定位塊4定位;旋轉軸包括如圖4所示的活塞連接塊33和平面球軸承8,上工作臺I的旋轉可以是手動,也可以通過動力裝置如旋轉氣缸自動旋轉,本實施例以手動旋轉為例。
[0016]旋轉工作臺中具有氣路,氣路包括位于氣缸內部的第一氣路61、位于下工作臺內部的第二氣路62,及位于氣缸與下工作臺間的第三氣路63,第一氣路61、第二氣路62和第三氣路63相互連通,第三氣路63中設有限位塊。第二氣路62包括上下設置的上氣路621和下氣路622,下工作臺2—側還設有氣壓控制裝置7,氣壓控制裝置7與上氣路621和下氣路622之間分別連有進氣管72;下氣路進氣時,第一氣路61內氣體壓力增大,從而活塞31上升,并帶動上工作臺I抬起;上氣路621進氣時,第三氣路63內氣體壓力增大,活塞31下降,并帶動上工作臺I下落。第一氣路61中還設有如PT1/4悶頭。
[0017]氣壓控制裝置7設有手動氣壓控制閥71。
[0018]限位塊5用于限制氣缸行程,限位塊5固設于活塞31上,上工作臺升起時,限位塊5上部與下工作臺2相抵靠時,上工作臺I上升至最高處。
[0019]定位塊4由位于上工作臺I的上牙部41,具體呈凹字型,和位于下工作盤2的下牙部42組成,具體呈凸字型,上牙部41與下牙部42—一對應,即凹字型上牙部41和凸字型下牙部42相互卡合在一起完成定位,工作臺主體具有四個定位塊4,這四個定位塊4在工作臺主體中沿周向90°間隔分布,為了更準確的定位,上工作臺I的下方還設有刻度環部12,下工作盤2還固有刻度基準塊21,刻度基準塊21指向刻度環部12。當上工作臺完成一個90°的旋轉后上牙部41和下牙部42就會卡合定位。
[0020]上工作臺I上方具有裝夾部,裝夾部包括裝夾固定T型槽11和可拆卸防塵蓋板34,防塵蓋板34位于活塞31上方。避免外界灰塵落入工作臺內部。
[0021 ]加工時,將工件置于上工作臺I上固定,并對工件進行加工,當需要轉動工件改變加工位置時,啟動氣缸2,活塞3帶動上工作臺I升起,氣缸蓋32和下工作盤2固定不動,然后轉動上工作臺I,轉動90°后,上工作臺I下落,再次進入工作狀態,如此循環重復,直至整個工件加工完成。
[0022]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旋轉工作臺,包括工作臺主體和氣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主體包括上工作臺、下工作臺和定位塊,所述氣動裝置包括氣缸,氣缸具有氣缸蓋和活塞,活塞控制上工作臺相對于下工作臺的升起或下落,上工作臺升起時能夠繞旋轉軸旋轉并依靠定位塊定位;旋轉工作臺中具有氣路,所述氣路包括位于氣缸內部的第一氣路、位于下工作臺內部的第二氣路,及位于氣缸與下工作臺間的第三氣路,第一氣路、第二氣路和第三氣路相互連通,第三氣路中設有限位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固設于活塞上,上工作臺升起時,所述限位塊上部與下工作臺相抵靠時,上工作臺上升至最高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由位于上工作臺的上牙部,和位于下工作盤的下牙部組成,上牙部與下牙部一一對應,所述工作臺主體具有至少一個定位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臺包括上方的裝夾部和下方的刻度環部,下工作盤還固有刻度基準塊,刻度基準塊指向刻度環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夾部具有裝夾固定T型槽和防塵蓋板,所述防塵蓋板位于活塞上方。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主體具有四個定位塊,所述定位塊沿周向90°間隔分布。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旋轉工作臺,其特征在于,第二氣路包括上下設置的上氣路和下氣路,下工作臺一側還設有氣壓控制裝置,所述氣壓控制裝置與上氣路和下氣路之間分別連有進氣管;下氣路進氣時,第一氣路內氣體壓力增大,從而活塞上升,并帶動上工作臺抬起;上氣路進氣時,第三氣路內氣體壓力增大,活塞下降,并帶動上工作臺下落。
【文檔編號】B23Q1/26GK106002324SQ20161044365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黃勇
【申請人】重村鋼模機械工業(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