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斜楔翻邊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987563閱讀:339來源:國知局
斜楔翻邊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到冷沖壓模具,是斜楔翻邊模。
【背景技術】
[0002]翻邊模是將半成品工件的一部分材料相對另一部分材料發生翻轉的裝備。根據翻邊的沖壓方向不同,翻邊模可分為垂直翻邊和水平翻邊。翻邊模是覆蓋件成形的關鍵工藝裝備。覆蓋件的翻邊即為了滿足裝配和焊接需要,也為了使覆蓋件邊緣光滑、整齊和美觀。目前在模具制造界,翻邊模有:(I)內孔翻邊,它是坯料受切向和徑向拉伸。這種翻邊模接近預孔的邊緣變形大,內孔翻邊時邊緣易拉裂。(2)外緣翻邊模,它在外緣翻邊時,其變形性質、變形區應力狀態與不用壓邊圈的淺拉深一樣,變形區主要為切向壓應力,變形過程中材料易起皺,而在內凹的外緣翻邊時,變形區主要為切向拉伸變形,變形過程中材料邊緣易開裂。(3)變薄翻邊,它是零件的翻邊高度較大,難于一次成形,而壁部又允許變薄時,而采用的一種沖壓方法。在變薄翻邊時,凸凹模之間采用小間隙,凸模下方的材料變形與圓孔翻邊相似,但在成形為豎邊后,將會在凸凹模之間的小間隙內受到擠壓,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為了克服上述翻邊模的缺陷,特提供如下一種翻邊模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是提供斜楔翻邊模,它是利用斜楔插入式翻邊凸模擴張,當壓力機滑塊行程向下時,固定在上模座的斜楔驅動塊將翻邊凸模擴張到翻邊位置停止不動,壓力機滑塊繼續下行時,外斜楔將翻邊凸模縮小進行翻邊,翻邊完成后,壓力機滑塊行程向上,翻邊凹模借彈簧力回到翻邊前的位置,隨后翻邊凸模彈回到最小的收縮位置。由于凸模彈回到最小的收縮位置,于是工件取出。斜楔翻邊模,其有益效果是:它有益于鈑件的質量,操作安全,生產效率顯著提高,特別有益于汽車覆蓋件的翻邊,利用它翻邊的汽車覆蓋件既滿足了裝配和焊接需要,同時覆蓋件邊緣光滑、整齊。另外在翻邊成形時,覆蓋件的一部分材料相對于另一部分材料發生翻轉,因此翻邊的工件準確形狀是靠模具來保證的,于是在大批量生產時,每件工件的尺寸準確性得到保障。斜楔翻邊模,解決了現有翻邊模在翻邊時易拉裂的問題,解決了現有翻邊模在翻邊時,變形過程中材料邊緣起皺或開裂的問題。解決了現有翻邊模由于模具設計時考慮不周,模具結構不完善導致在工件生產中出現的一系列不良問題。斜楔翻邊模,其特征是:它由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其上模由上模座(16)、壓料塊
(21)、限位螺釘(19)、彈簧(18)、第一耐磨塊(17)、導套(15)、斜楔(24)組成,所述上模座
(16)的上平面開設有七個方形盲孔,它的側面開設有二個方形盲孔,導套(15)緊固在上模座(16)的下平面開設的通孔中,所述導套(15)與安裝在下模一方的導柱(25)滑動連通,所述彈簧(18)安裝在上模座(16)和壓料塊(21)之間的孔中,所述限位螺釘(19)與壓料塊
(21)成螺紋緊固連接,限位螺釘(19)開合模時在上模座(16)的方形框中可上下移動,所述第一耐磨塊(17)的小端與上模座(16)開設的凹形框的側壁緊固連接,第一耐磨塊(17)的大端與壓料塊(21)的側面緊貼,所述斜楔(24)緊固在上模座(16)的下平面上,斜楔(24)的斜面與凹模滑塊(23)的斜面緊貼,斜楔(24)的前端開設有T形槽,在所開設的T形槽中安裝有第二耐磨塊(10),第二耐磨塊(10)與安裝在下模一方的第三耐磨塊(11)緊貼,該模具的下模由凹模滑塊(23)、翻邊凸模鑲塊(22)、彈頂器支架(20)、彈簧固定板(14)、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3)、下模座(12)、第三耐磨塊(11)、翻邊凹模鑲塊(9)、第四耐磨塊(8)、凸模滑塊(7)、氣壓缸¢)、第二滑塊復位彈簧(5)、緩沖器(4)、耐磨板(3)、斜楔滑塊(2)、滑塊壓板(I)組成,所述下模座(12)下平面上開設有五個方形盲孔,它的側面開設有二個凹形框,所述導柱(25)緊固安裝在下模座(12)上平面的孔中,所述凸模滑塊(7)的底面與耐磨板(8)緊貼,所述凸模滑塊(7)開設成凹形,在所開設的凹形中安裝有凹模滑塊(23),凹模滑塊(23)的前端設有盲孔和T形槽,所述翻邊凸模鑲塊(22)安裝在凹模滑塊(23)的前端的T形槽上,所述第二滑塊復位彈簧(5)安裝在凹模滑塊(23)前端和凸模滑塊(7)之間的盲孔中,所述凹模滑塊(23)的底面與相同于耐磨板(8)的耐磨板緊貼,所述緩沖器(4)安裝在凸模滑塊(7)的內側壁上,第三耐磨塊(11)緊固在凸模滑塊(7)側面開設的T形槽上,第三耐磨塊(11)與第二耐磨塊(10)緊貼,所述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3)安裝在凸模滑塊⑵與下模座(12)側壁所開設的孔中,彈簧固定板(14)用內六角螺釘與下模座(12)緊固連接,所述氣壓缸(6)安裝在下模座(12)中心的方形框中,氣壓缸(6)的氣壓活塞與彈頂器支架(20)連通,彈頂器支架(20)上的彈頂器與工件的內表面緊貼,斜楔滑塊(2)安裝在下模座(12)的凹形框中,斜楔滑塊(2)的上端與凸模滑塊(7)緊貼。
【附圖說明】
[000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05]圖中所示
[0006]圖1是模具合模沖壓時的縱剖圖
[0007]圖2是耐磨板(3)、斜楔滑塊(2)、滑塊壓板⑴裝配關系的剖面放大圖
[0008]圖中數字編號分別表示:
[0009]I——滑塊壓板 2——斜楔滑塊3——耐磨板
[0010]4——緩沖器 5——第二滑塊復位彈簧6——氣壓缸
[0011]7——凸模滑塊 8——第四耐磨塊
[0012]9一一翻邊凹模鑲塊10—一第二耐磨塊
[0013]11一一第三耐磨塊12—一下模座
[0014]13一一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4一一彈簧固定板
[0015]15--導套16--上模座
[0016]17一一第一耐磨塊18—一彈簧
[0017]19一一限位螺釘20—一彈頂器支架
[0018]21——壓料塊22——翻邊凸模鑲塊
[0019]23——凹模滑塊24——斜楔
[0020]25——導柱
【具體實施方式】
:
[0021]斜楔翻邊模,本發明是針對現有翻邊模結構復雜,模具加工困難及工件易開裂,工件質量不合格而采用的一種翻邊模具,以滿足工件的質量問題。該模具采用斜楔翻邊,翻邊凹模在對稱兩面沿水平或傾斜方向運動完成向內的翻邊。它翻邊后工件包在凸模上,取出時困難,所以翻邊凸模采用擴張式結構,翻邊時凸模擴張成形,翻邊后凸模縮回便于取工件。它的動作原理如下所述,在沖壓時,毛坯送入模具中并定位,首先是凸模滑塊(7)壓入工件內部,同時上模和下模在導柱(25)的導向下開始切入,在這一切入的動作中,斜楔(24)壓入安裝在凸模滑塊(7)中的凹模滑塊(23)和第三耐磨塊(11)之間,此時在斜楔
(24)的壓力下,凹模滑塊(23)向模具內側方向移動,這時安裝在凹模滑塊(23)上的翻邊凸模鑲塊(22)切入,翻邊凸模鑲塊(22)與固定在凸模滑塊(7)上的翻邊凹模鑲塊(9)相互之間的壓力迫使工件的凹形處成型。這一動作時,壓料塊(21)也同時開始壓料,彈簧(18)開始壓縮,當壓力機行程到下極點時,切入動作終止,即工件完成沖壓成型。當工件沖壓成型后,取出工件時,上模座(16)帶動安裝在其上的壓料塊(21)和斜楔(24)回程至上極點,由于壓料塊(21)和斜楔(24)回程到上極點,這時凹模滑塊(23)和凸模滑塊(7)失去壓力,于是凹模滑塊(23)在第二滑塊復位彈簧(5)的作用下向模具外側方向移動,凸模滑塊
(7)在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3)的作用下向模具內側方向移動,由于凸模滑塊(7)和凹模滑塊(23)的相反動作,于是工件凹形處從模具中退出,當凹模滑塊(23)和凸模滑塊(7)回程到初始位置后,這時安裝在下模座(12)上的氣壓缸(6)推動彈頂器支架(20)帶動安裝在彈頂器支架(20)上的彈頂器將工件頂出模外。
【主權項】
1.斜楔翻邊模,其特征是:它由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其上模由上模座(16)、壓料塊(21)、限位螺釘(19)、彈簧(18)、第一耐磨塊(17)、導套(15)、斜楔(24)組成,所述上模座(16)的上平面開設有七個方形盲孔,它的側面開設有二個方形盲孔,導套(15)緊固在上模座(16)的下平面開設的通孔中,所述導套(15)與安裝在下模一方的導柱(25)滑動連通,所述彈簧(18)安裝在上模座(16)與壓料塊(21)之間的孔中,所述限位螺釘(19)與壓料塊(21)成螺紋緊固連接,限位螺釘(19)開合模時在上模座(16)的方形框中可上下移動,所述第一耐磨塊(17)的小端與上模座(16)開設的凹形框的側壁緊固連接,第一耐磨塊(17)的大端與壓料塊(21)的側面緊貼,所述斜楔(24)緊固在上模座(16)的上面平上,斜楔(24)的斜面與凹模滑塊(23)的斜面緊貼,斜楔(24)的前端開設有T形槽,在所開設的T形槽中安裝有第二耐磨塊(10),第二耐磨塊(10)與安裝在下模一方的第三耐磨塊(11)緊貼,該模具的下模由凹模滑塊(23)、翻邊凸模鑲塊(22)、彈頂器支架(20)、彈簧固定板(14)、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3)、下模座(12)、第三耐磨塊(11)、翻邊凹模鑲塊(9)、第四耐磨塊⑶、凸模滑塊(7)、氣壓缸¢)、第二滑塊復位彈簧(5)、緩沖器(4)、耐磨板(3)、斜楔滑塊(2)、滑塊壓板(I)組成,所述下模座(12)下平面上開設有五個方形盲孔,它的側面開設有二個凹形框,所述導柱(25)緊固安裝在下模座(12)上平面的孔中,所述凸模滑塊(7)的底面與耐磨板(8)緊貼,凸模滑塊(7)開設成凹形,在所開設的凹形中安裝有凹模滑塊(23),凹模滑塊(23)的前端設有盲孔和T形槽,所述翻邊凸模鑲塊(22)安裝在凹模滑塊(23)的前端的T形槽上,所述第二滑塊復位彈簧(5)安裝在凹模滑塊(23)和凸模滑塊(7)之間的盲孔中,所述凹模滑塊(23)的底面與相同于耐磨板(8)的耐磨板緊貼,所述緩沖器(4)安裝在凸模滑塊(7)的內側壁上,第三耐磨塊(11)緊固在凸模滑塊(7)側面開設的T形槽上,第三耐磨塊(11)與第二耐磨塊(10)緊貼,所述第一滑塊復位彈簧(13)安裝在凸模滑塊(7)和下模座(12)側壁所開設的孔中,彈簧固定板(14)用內六角螺釘與下模座(12)緊固連接,所述氣壓缸(6)安裝在下模座(12)中心的方形框中,氣壓缸(6)的氣壓活塞與彈頂器支架(20)連通,彈頂器支架(20)上的彈頂器與工件的內表面緊貼,斜楔滑塊(2)安裝在下模座(12)的凹形框中,斜楔滑塊(2)的上端與凸模滑塊(7)緊貼。
【專利摘要】斜楔翻邊模,它由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其上模由上模座(16)、壓料塊(21)、限位螺釘(19)、第一耐磨塊(17)、斜楔(24)組成,所述上模座(16)的上平面開設有七個方形盲孔,它的側面開設有二個方形盲孔,導套(15)緊固在上模座(16)的下平面開設的通孔中,所述導套(15)與安裝在下模一方的導柱(25)滑動連通,所述彈簧(18)安裝在上模座(16)與壓料塊(21)之間的孔中,所述限位螺釘(19)與壓料塊(21)成螺紋緊固連接,所述限位螺釘(19)開合模時在上模座(16)的方形框中可上下移動。該模具動作牢固可靠,有利于汽車覆蓋件的翻邊,可得到光滑平整、尺寸穩定的制品。
【IPC分類】B21D37/10, B21D37/12
【公開號】CN204638885
【申請號】CN201520166133
【發明人】牟維軍
【申請人】牟維軍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7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