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90度液壓雙頭彎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熱管領域,特別指一種90度液壓雙頭彎管機。
【背景技術】
[0002]加熱管是在無縫金屬管內碳鋼管、鈦管、不銹鋼管、銅管裝入電熱絲,空隙部分填滿有良好導熱性和絕緣性的氧化鎂粉后縮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型狀。它具有結構簡單,熱效率高,機械強度好,對惡劣的環境有良好的適應性。它可用于各種液體和酸堿鹽的加熱,同時也適應低溶點的金屬加熱溶化鉛、鋅、錫、巴氏合金。加熱管生產制造過程中涉及到管體氧化鎂粉料、密封管體及管體折彎等工序,管體折彎常遇到需要將發熱管兩頭同時折彎的狀況,現有的折彎設備僅僅能進行管體一端折彎,折彎一端后需要將管體取下旋轉方向,再進行另一端折彎,導致折彎效率低,性能不穩定,設備的操作維護難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快捷,自動化程度高,采用液壓折彎結構,能同時對管體兩端進行折彎,生產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的90度液壓雙頭彎管機。
[0004]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90度液壓雙頭彎管機,包括機架、第一彎管機構、第二彎管機構及管長補償機構,其中,上述機架頂部為支撐平面;上述管長補償機構設置在機架的支撐平面上,第一彎管機構及第二彎管機構分別設置在機架及管長補償機構上,通過管長補償機構調整第一彎管機構及第二彎管機構之間的距離,發熱管放置在第一彎管機構及第二彎管機構上,通過第一彎管機構及第二彎管機構將發熱管的兩端90度折彎。
[0005]優選地,所述的管長補償機構包括管長調節導桿、導座及管長調節手輪,其中,上述管長調節導桿包括二個,兩管長調節導桿間隔設置。
[0006]優選地,所述的導座套設在管長調節導桿內,并沿管長調節導桿自由滑動;上述管長調節手輪上連接有絲桿,絲桿插設在導座上,并與導座螺紋連接,旋轉管長調節手輪帶動絲桿旋轉,以推動導座沿管長調節導桿滑動。
[0007]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彎管機構包括第一油缸、第一壓塊、第一防駝背件、第一輥輪、第一轉座及驅動液壓缸;其中,上述第一轉座套設在轉軸上,轉軸上設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嗤合,齒條與第一油缸連接,第一油缸通過齒條齒輪驅動第一轉座旋轉。
[0008]優選地,所述的驅動液壓缸固定設置在第一轉座上,并隨第一轉座旋轉,第一壓塊連接在驅動液壓缸的輸出端,驅動液壓缸驅動第一壓塊前后運動,以便壓緊發熱管;上述第一防駝背件設置在壓塊的側部,第一防駝背件內嵌設有第一輥輪。
[0009]優選地,所述的第一輥輪的外側設有第一彎模,第一彎模與第一輥輪之間留有間隙,以便放置發熱管,第一彎模的右側為半圓形弧面結構。
[0010]優選地,所述的第二彎管機構包括第二油缸、第二壓塊、第二防駝背件、第二輥輪、第二轉座及驅動液壓缸;其中,上述第二轉座套設在轉軸上,轉軸上設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齒條與第二油缸連接,第二油缸通過齒條齒輪驅動第二轉座旋轉。
[0011]優選地,所述的驅動液壓缸固定設置在第二轉座上,并隨第二轉座旋轉,第二壓塊連接在驅動液壓缸的輸出端,驅動液壓缸驅動第二壓塊前后運動,以便壓緊發熱管;上述第二防駝背件設置在壓塊的側部,第二防駝背件內嵌設有第二輥輪。
[0012]優選地,所述的第二輥輪的外側設有第二彎模,第二彎模與第二輥輪之間留有間隙,以便放置發熱管,第二彎模的左側為半圓形弧面結構。
[0013]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彎模的左側設有定位塊,定位塊對應第一彎模與第一輥輪之間的間隙設置,以便限位發熱管。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改進創新,設計了一種采用液壓驅動的發熱管雙頭90度折彎裝置,該裝置結構設計簡單緊湊,通過在機架的支撐平面上設置第一折彎機構及第二折彎機構,第一折彎機構采用固定結構,直接固定在機架上,第二折彎機構為活動結構,設置在管長補償機構上,通過旋轉管長補償機構的管長調節手輪推動導座在管長調節導桿上滑動,以根據加工的發熱管的實際長度調整第一折彎機構與第二折彎機構之間的距離;然后將發熱管從上至下放置在第一折彎機構及第二折彎機構內,發熱管的兩端均嵌設在第一折彎機構和第二折彎機構的折彎模與輥輪之間的間隙中通過定位塊軸向限位;然后,通過第一折彎機構及第二折彎機構的驅動液壓缸推動壓塊將發熱管壓緊;最后,分別通過第一油缸及第二油缸驅動第一轉座及第二轉座分別帶動第一折彎機構及第二折彎機構整體旋轉,發熱管沿第一彎模和第二彎模向外側旋轉90度,將發熱管的兩端分別折彎90度;整個工作過程,設備全自動運行,自動化程度高,工序緊湊,生產效率高,大為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1]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90度液壓雙頭彎管機,包括機架1、第一彎管機構4、第二彎管機構5及管長補償機構9,其中,上述機架1頂部為支撐平面;上述管長補償機構9設置在機架1的支撐平面上,第一彎管機構4及第二彎管機構5分別設置在機架1及管長補償機構9上,通過管長補償機構9調整第一彎管機構4及第二彎管機構5之間的距尚,發熱管01放置在第一彎管機構4及第二彎管機構5上,通過第一彎管機構4及第二彎管機構5將發熱管01的兩端90度折彎。
[0022]管長補償機構9包括管長調節導桿3、導座8及管長調節手輪2,其中,上述管長調節導桿3包括二個,兩管長調節導桿3間隔設置。
[0023]導座8套設在管長調節導桿3內,并沿管長調節導桿3自由滑動;上述管長調節手輪2上連接有絲桿,絲桿插設在導座8上,并與導座8螺紋連接,旋轉管長調節手輪2帶動絲桿旋轉,以推動導座8沿管長調節導桿3滑動。
[0024]第一彎管機構4包括第一油缸11、第一壓塊13、第一防駝背件15、第一輥輪17、第一轉座19及驅動液壓缸;其中,上述第一轉座19套設在轉軸上,轉軸上設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齒條與第一油缸11連接,第一油缸11通過齒條齒輪驅動第一轉座19旋轉。
[0025]驅動液壓缸固定設置在第一轉座19上,并隨第一轉座19旋轉,第一壓塊13連接在驅動液壓缸的輸出端,驅動液壓缸驅動第一壓塊13前后運動,以便壓緊發熱管01 ;上述第一防駝背件15設置在壓塊的側部,第一防駝背件15內嵌設有第一輥輪17。
[0026]第一輥輪17的外側設有第一彎模6,第一彎模6與第一輥輪17之間留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