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孔砂帶磨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削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內孔磨削加工的砂帶磨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一般采用接觸輪、張緊輪的兩輪結構,砂帶包繞在接觸輪與張緊輪上,接觸輪旋轉從而帶動砂帶運動用以磨削工件。為了保證砂帶具有一定的長度,張緊輪張緊砂帶后,接觸輪與張緊輪之間的中心距就比較大,從而導致接觸輪與張緊輪徑向截面的砂帶截面外切園直徑較大,也就使得砂帶磨削裝置的結構尺寸大,只能磨削直徑大于400mm以上的內孔,無法進行小直徑孔的磨削加工,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一般都是采用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的三輪結構,并將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之間軸線平行設置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從而在保證一定的砂帶長度的前提下,大大減小沿接觸輪徑向方向的砂帶整個截面的外切園直徑,縮小砂帶磨削裝置的結構尺寸,滿足小直徑孔的磨削加工要求。但這種內孔砂帶磨削裝置的接觸論一般都直接連接在電機軸上,在懸伸量大的情況下固定張緊輪的機構懸臂太長,不僅結構復雜,整個裝置也因為懸臂的影響而導致剛性太差。以前磨削小直徑孔時只有使用風砂輪、葉片砂輪,這種磨削的切削用量不好控制、剛性差,而且磨削效果不理想,更重要的是效率也低,影響產品的出產。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在懸伸量大的情況下剛性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剛性好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包括通過主軸與電機傳動連接的接觸輪和安裝在支撐板的張緊輪,支撐板上還安裝有支撐輪,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之間軸線平行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砂帶包繞在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上,電機端面連接有套筒,支撐板固定在套筒上,主軸支撐在套筒上,套筒內設置有支撐主軸的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主軸支撐在套筒上的結構,套筒的外徑大于主軸的外徑,從而利用套筒提高了主軸支撐部分的剛性,加工粗糙度可達Ra1.6,能較好的滿足大懸伸量加工的要求,適合于在機械加工行業中的作為通用工具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沿圖2A-A方向的局部剖視圖圖中標記為,電機1、接觸輪2、張緊輪3、支撐輪4、砂帶5、芯軸6、偏心套7、凸沿8、圓弧槽9、支撐板10、鎖緊螺釘11、主軸12、套筒13、軸承14、連接件1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包括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接觸輪2與電機1傳動連接,張緊輪3和支撐輪4安裝在支撐板10上,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之間軸線平行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砂帶5包繞在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上。這樣就利用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之間的三角排列方式,在保證一定的砂帶長度的前提下,大大減小沿接觸輪徑向方向的砂帶整個截面的外切園直徑,縮小砂帶磨削裝置的結構尺寸。電機1轉動時,帶動與電機1傳動連接的接觸輪2旋轉,從而由接觸輪2帶動砂帶5磨削工件。為了提高裝置的剛性強度,所述接觸輪2通過主軸12與電機連接,電機端面連接有套筒13,主軸12支撐在套筒13上,套筒13內設置有支撐主軸的軸承14。
為了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剛性強度,所述軸承14采用前后各2個單列向心推力球軸承的排列方式,從而使其主軸14的支撐結構形式與磨頭的磨軸的支撐結構形式相同,從而具有較強的剛性,這樣還可以利用該裝置進行砂輪磨削加工。利用該裝置進行砂輪磨削加工時,將接觸輪2取下裝上砂輪即可,從而拓展了該裝置的功能。
為了進一步提高裝置的剛性強度,所述支撐板10固定在套筒13上。為了使結構更加緊湊,所述支撐板10與鎖緊軸承14的前端法蘭可以做成一體結構。
為了調節砂帶的張緊程度,都有一個可使張緊輪3作平行移動的調節機構來實現砂帶的張緊,調節機構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實現。為了做到調節方便和結構緊湊,可以在的張緊輪3芯軸6上套裝一個偏心套7,張緊輪3通過偏心套7固定在支撐板10上,支撐板10上還可設置有偏心套鎖緊裝置。
同樣的道理,偏心套鎖緊裝置也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實現,只要達到在張緊輪3的位置調整好后將其位置固定即可。為了操作方便和使其結構緊湊,所述偏心套7上設置有凸沿8,凸沿8上設置有與偏心套7的外園同心的圓弧槽9,支撐板10上與圓弧槽9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螺孔,鎖緊螺釘11穿過圓弧槽9安裝在支撐板10上的螺孔內形成偏心套鎖緊裝置。調節時只需松開鎖緊螺釘11,轉動偏心套7即可平行移動張緊輪3,從而張緊砂帶5;砂帶5張緊后旋緊鎖緊螺釘11,從而將偏心套7的位置固定,張緊輪3的位置也就固定了,非常方便且結構也緊湊。
為了方便與機床連接,所述電機支座上安裝有連接件15,可滿足在立車、臥車等機床上使用,且可利用其調節機床中心高以及本裝置與工件母線的平行度,更換調整都非常方便。
實施例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包括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接觸輪2通過主軸12與電機傳動連接,電機支座上安裝有連接件15,電機端面連接有套筒13,主軸12支撐在套筒13上,套筒13內設置有支撐主軸的軸承14。所述軸承14采用前后各2個單列向心推力球軸承的排列方式,其支撐結構形式與磨頭的磨軸的支撐結構形式相同,從而具有較強的剛性。張緊輪3和支撐輪4安裝在支撐板10上,支撐板10與鎖緊軸承14的前端法蘭成一體結構。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之間軸線平行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砂帶5包繞在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上。
張緊輪3芯軸6上套裝一個偏心套7,張緊輪3通過偏心套7固定在支撐板10上,偏心套7上設置有凸沿8,凸沿8上設置有與偏心套7的外園同心的圓弧槽9,支撐板10上與圓弧槽9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螺孔,鎖緊螺釘11穿過圓弧槽9安裝在支撐板10上的螺孔內形成偏心套鎖緊裝置。
權利要求1.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包括通過主軸(12)與電機傳動連接的接觸輪(2)和安裝在支撐板(10)的張緊輪(3),支撐板(10)上還安裝有支撐輪(4),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之間軸線平行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砂帶(5)包繞在接觸輪(2)、張緊輪(3)和支撐輪(4)上,其特征是所述電機端面連接有套筒(13),支撐板(10)固定在套筒(13)上,主軸(12)支撐在套筒(13)上,套筒(13)內設置有支撐主軸的軸承(1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軸承(14)為前后各2個單列向心推力球軸承。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10)與鎖緊軸承(14)的前端法蘭為一體結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張緊輪(3)的芯軸(6)上套裝有偏心套(7),張緊輪(3)通過偏心套(7)固定在支撐板(10)上,支撐板(10)上設置有偏心套鎖緊裝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偏心套(7)上設置有凸沿(8),凸沿(8)上設置有與偏心套(7)的外園同心的圓弧槽(9),支撐板(10)上與圓弧槽(9)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螺孔,鎖緊螺釘(11)穿過圓弧槽(9)安裝在支撐板(10)上的螺孔內形成偏心套鎖緊裝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電機支座上安裝有連接件(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內孔磨削加工的內孔砂帶磨削裝置,可適用大懸伸量的磨削加工要求,具有較好的剛度。該裝置包括通過主軸與電機傳動連接的接觸輪和安裝在支撐板的張緊輪,支撐板上還安裝有支撐輪,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之間軸線平行且其軸線呈三角形排列,砂帶包繞在接觸輪、張緊輪和支撐輪上,電機端面連接有套筒,支撐板固定在套筒上,主軸支撐在套筒上,套筒內設置有支撐主軸的軸承。套筒的外徑大于主軸的外徑,從而利用套筒提高了主軸支撐部分的剛性,加工粗糙度可達Ra1.6,能較好的滿足大懸伸量加工的要求,適合于在機械加工行業中作為通用工具使用。
文檔編號B24B21/02GK2787374SQ200520034069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9日
發明者宋玉剛, 趙文宴 申請人: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