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耐腐蝕鏡面塑料擠壓模具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鋼鐵材料制造技術領域,屬于模具鋼類。
背景技術:
為了生產強化工程塑料制品(如加入纖維強化的熱塑性工程塑料制品)用的或熱固性塑料擠壓成形用的模具,宜采用耐磨性好的模具鋼,當生產量較大時一般選用4Cr5MoSiV1、Cr12MoV、Cr12MoV1等鋼種制造,經淬火回火后使用。為了提高塑料制品的光潔度,提高擠壓模具的耐磨性、耐腐蝕性和使用壽命,一般對模具采用表面處理或選用塑料模具鋼制備模具。如選用2Cr13、3Cr17NiMoV等,但由于2Cr13耐氯離子腐蝕能力不足,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點狀缺陷而導致模具失效,國內用于制造這種高精尖塑料擠壓模具鋼主要依賴瑞典、日本等國家的進口材料,但成本極高。國內市場急需高級別耐腐蝕鏡面模具鋼,這種新型材料必須具備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和冷熱加工性能,以保證模具幾何尺寸精度;長期在200℃環境下服役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尤其是抗循環冷卻水中的氯離子腐蝕;具有良好的拋光性能,確保塑料制品的表面光潔度;模具經最終熱處理后的硬度要均勻(服役硬度RHC28~32)、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使用壽命比2Cr13提高50%以上。目前尚未查到與此相關的報道。
塑料模具鋼是國內發展得較滯后,到目前為止仍未成完整系列的鋼種。國內常用的塑料模具鋼仍然是含0.40~0.60%碳的碳素結構鋼,如45和40Cr,另外再以GCr15、CrWMn、5CrNiMo、5CrMnMo、Cr12、Cr12MoV等作補充。二十世界九十年代以后,國內先后開發了十余種新型塑料模具鋼。主要鋼種有 1.預硬化型塑料模具鋼 3Cr2Mo是國內較早開發的塑料模具鋼,與AISI P20相當,使用時一般是先進行預硬處理,然后再進行切削加工,該鋼適用于制造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如電視機、洗衣機殼體等塑料模具,并已獲得較大量應用。除3Cr2Mo鋼外,國內先后開發的5CrNiMnMoVSCa(簡稱5NiSCa)、8Cr2MnMoVS(簡稱8Cr2)、40CrMnVBSCa(簡稱P20BSCa)、Y55CrNiMnMoV(代號SMI)等易切削型預硬塑料模具鋼,此類鋼不僅適用于制造大、中型精密注塑模具,還可用于制造精密冷作模具,但此類鋼存在的問題是抗腐蝕性能較差。
2.時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鋼 根據制造高精度、復雜塑料模具的需要,國內先后開發了幾種時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鋼,如10Ni3MnCuAl(代號PMS)、25CrNi3MoAl、Y20CrNi3MnMo(代號SM2)、06Ni6CrMoVTiAl(代號06等)。此類鋼切削加工性能好,加工后再進行時效處理,由于時效溫度低,時效過后模具變形很小,所以適用于制造高精度、復雜的熱塑性塑料模具。其缺點是拋光性能較差。
3.耐蝕塑料模具鋼 當較大批量地生產聚氯乙烯、氟化塑料、阻燃塑料等塑料制品時,模具需要耐氟、氯等鹵元素氣體的腐蝕,為此需在模具表面鍍鉻或直接采用耐腐蝕鋼。國內開發的耐腐蝕塑料模具鋼0Cr16Ni4Cu3Nb(代號PCR)屬于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該鋼在含有氟、氯等離子的腐蝕性介質中的耐蝕性明顯優于17-4PH(0Cr17Ni4Cu4Nb),適用于制造含氯、氟或混入阻燃劑的熱塑性塑料的注射模具。其缺點是冷熱加工性能較差。
4.非調質塑料模具鋼 非調質鋼在鍛、軋后即可達到預硬,不需再進行調質處理,為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有些鋼種還添加了適量的P、S和Ca。國內對非調質塑料模具鋼的開發較晚,25CrMnVTiSCaRe(代號FT)、2Cr2MnMoVS和2Mn12CrVCaS即是近幾年開發的新鋼種。鍛、軋空冷后,FT鋼φ100圓鋼的硬度可以達到HRC30~35。主要存在問題是拋光性能和耐腐蝕性能不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塑料模具鋼綜合性能不夠,彌補上述材料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熱強性和機械加工性能,以及較好的表面拋光性和耐500℃以下氯離子腐蝕性,使用壽命長、成型穩定性能好的新型耐腐蝕鏡面塑料擠壓模具鋼。
本發明的設計方案是新型耐腐蝕鏡面塑料擠壓模具鋼的配方,其化學成份重量百分比為C 0.18~0.26,Mn 0.20~0.40,Si 0.80~1.20,Cr 13.00~15.00,Mo 1.85~2.50,Cu 0.80~1.20,V 0.07~0.15,P≤0.015,S≤0.008,Ni≤0.60,N≤0.007,余量為Fe及微量雜質。
本發明的設計原理分析如下 鉻是不銹鋼的主要元素,對耐腐蝕性起決定性作用,隨著鉻含量的增加,不銹鋼在氧化性介質中耐腐蝕能力相應增加。鉻能有效地提高鋼的點蝕電位值,降低鋼對點蝕的敏感性,當鉻與鉬配合使用時,抗點效果更好。鉻是強鐵素體形成元素和縮小奧氏體區元素,對于馬氏體不銹鋼來說,鉻含量一般在10.50~18.00%之間,如果鉻含量過高,則固溶處理后將得不到全馬氏體組織(含有部分鐵素體組織),而鐵素體的存在則會影響鋼的熱塑性,降低鋼的強度并惡化鋼的橫向韌性和鋼耐蝕性,另一方面,鉻是降低Ms點元素,因此本發明配方中加入了13.00~15.00%的鉻,以便提高鋼的抗腐蝕性能和淬透性,尤其是抗點腐蝕性能。
在馬氏體不銹鋼中對強度、韌性和耐腐蝕性都有利的合金元素是鉬,時效初期析出的富鉬析出物,在強化的同時保持鋼的韌性起著重要作用,由于鉬的存在也可以阻止析出相沿原奧氏體晶界析出,從而避免沿晶斷裂、提高了斷裂韌性。在某些還原性介質中鉬能促進鉻的鈍化作用,有效地抑制氯離子的點腐蝕傾向,提高鋼的抗晶間腐蝕能力。但過量加入會導致殘余奧氏體的形成,得不到全馬氏體組織,降低強度和耐腐蝕性,因此本發明配方中加入了1.80~2.50%的鉬。
銅和鉬是形成沉淀硬化相的強化元素,銅是一種較為弱的奧氏體形成元素,加入少量的銅不致于引起不銹鋼組織的明顯變化,經熱處理后以彌散細小的ε-Cu沉淀析出強化基體,在腐蝕介質中的氧化層下形成銅的富集層,它能阻止氧化鐵繼續向金屬內部深入,故在馬氏體不銹鋼中加入銅,能提高鋼在鹽酸和硫酸中的腐蝕性能和耐應力腐蝕能力,但過多的銅含量會引起熱加工時的銅脆,因此本發明配方中加入了0.80~1.20%的銅。
硅是強烈的強化鐵素體元素,硅對提高鐵基、鎳基耐蝕合金在氧化介質中的耐蝕性有明顯作用,在高溫下或在強氧化性介質中,鋼中加入一定的硅可在表面形成一層富硅的表面層SiO2,從而使鋼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蝕能力顯著提高;鋼中加硅還可以抑制不銹鋼在氯離子介質中的點腐蝕傾向,但當硅含量達到4%時,鋼的脆性顯著升高,而使工業使用發生困難,因此本發明配方中的硅含量控制在0.80-1.20%之間。
碳、氮同為間隙元素和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對提高淬透性、高溫奧氏體穩定性和強度有一定的作用,細小的二次碳化物、氮化物是鋼的主要析出強化相,對改善拋光性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大顆粒的M(CN)容易形成硬點,使得鋼的時效硬度不均勻,M(CN)相界在氯離子介質中容易被腐蝕剝落而形成點腐蝕,宏觀上稱之為“麻點”,根據模具服役硬度的要求(HRC28-32),碳、氮不宜過高,因此本發明配方中的碳含量應控制在0.18-0.26%之間,氮不大于0.0070%。
釩作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鐵素體形成元素,在鋼中形成的MC可以細化晶粒和調整強度,但釩只能作為微量元素來控制(0.07~0.15%),防止過多的碳化物析出聚集形成“硬點”而影響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拋光性能。
磷、硫作為有害元素,希望在鋼中越少越好,硫降低了鋼的耐腐蝕性能,但控制過低的磷和硫,一則對工業化生產帶來困難,二則降低了鋼的拋光性能和機械加工性能。本發明方案是將磷、硫分別控制在0.015和0.008以下。
錳作為有害元素來控制,由于在Fe-Mn系合金中,錳可以在較寬的冷卻速度范圍內形成板條或塊狀馬氏體組織,所以Fe-Mn合金也為時效強化提高了良好的基礎,錳是擴大γ區的元素,在鋼中錳的穩定奧氏體組織的能力僅次于鎳,是強烈提高鋼的淬透性元素,但錳的加入會稍微降低鉻含量較低的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因此本發明方案的錳控制在0.20~0.40%之間。
鎳作為微量元素來控制,在鋼中具有極強的穩定奧氏體組織能力和擴大γ區的元素,對鋼的高溫強度、韌性和抗高溫腐蝕能力具有強效作用,但過多的鎳使鋼中殘余奧氏體增加,提高了生產成本,因而鎳控制在0.6%以下。
本發明模具鋼屬于中碳馬氏體不銹鋼,淬火狀態下殘留碳化物較少,有利于回火中析出大量彌散碳化物產生高的二次硬度和高溫強度;淬火回火時釩以M4C3型碳化物析出,提高了鋼的穩定性、二次硬度和高溫強度;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熱強性和機械加工性能;特別是有較好的表面拋光性(可實現鏡面)和耐500℃以下氯離子腐蝕性。通過組織轉變、沉淀硬化和碳化物析出三種方式進行強化,經不同熱處理后能獲得不同要求的綜合性能,綜合了預硬化型塑料模具鋼、時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鋼、耐蝕塑料模具鋼的特點,使用壽命比2Cr13、X85CrMoV182、DIN1.2316、3Cr17NiMoV等不銹模具鋼更加優越。能廣泛用于制造高精尖塑料擠壓模具、工具、汽輪機葉片、閥門以及軸類件和緊固件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1按500kg的鋼錠稱重化學成分配比(重量%)為C 0.90kg,Mn 1.00kg,Si 4.00kg,Cr 65.00kg,Mo 10.00kg,Cu 5.00kg,V 0.35kg,P 0.001kg,S 0.001kg,Ni 0.50kg,N 0.005kg,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雜質。將上述配料采用電弧爐或感應爐+爐外精煉(LF/VD或VOD)+電渣重熔冶煉出的鋼錠,經鍛制開150~180mm方坯,高溫擴散退火,坯酸洗精整,再經鍛制或軋制成φ120mm以下成品鋼棒,并作退火或調質處理,探傷、檢驗、精整、檢查、入庫。
例2按500kg的鋼錠稱重化學成分配比(重量%)為C 1.10kg,Mn 1.50kg,Si 5.00kg,Cr 70.00kg,Mo 11.00kg,Cu 4.00kg,V 0.50kg,P 0.05kg,S 0.02kg,Ni 2.00kg,N 0.025kg,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雜質。將上述配料采用電弧爐或感應爐+爐外精煉(LF/VD或VOD)+電渣重熔冶煉出的鋼錠,經鍛制開150~180mm方坯,高溫擴散退火,坯酸洗精整,再經鍛制或軋制成φ120mm以下成品鋼棒,并作退火或調質處理,探傷、檢驗、精整、檢查、入庫。
例3按500kg的鋼錠稱重化學成分配比(重量%)為C 1.50kg,Mn 2.00kg,Si 6.00kg,Cr 75.00kg,Mo 7.50kg,Cu 6.00kg,V 0.70kg,P 0.075kg,S 0.04kg,Ni 3.00kg,N 0.03kg,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雜質。將上述配料采用電弧爐或感應爐+爐外精煉(LF/VD或VOD)+電渣重熔冶煉出的鋼錠,經鍛制開150~180mm方坯,高溫擴散退火,坯酸洗精整,再經鍛制或軋制成φ120mm以下成品鋼棒,并作退火或調質處理,探傷、檢驗、精整、檢查、入庫。
權利要求
1.一種耐腐蝕鏡面塑料擠壓模具鋼的配方,其特征是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0.18~0.26,Mn 0.20~0.40,Si 0.80~1.20,Cr13.00~15.00,Mo 1.85~2.50,Cu 0.80~1.20,V 0.07~0.15,P≤0.015,S≤0.008,Ni≤0.60,N≤0.007,余量為Fe及微量雜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耐腐蝕鏡面塑料擠壓模具鋼,其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0.18~0.26,Mn 0.20~0.40,Si 0.80~1.20,Cr 13.00~15.00,Mo 1.85~2.50,Cu 0.80~1.20,V 0.07~0.15,P≤0.015,S≤0.008,Ni≤0.60,N≤0.007,余量為Fe及微量雜質。本發明屬于中碳馬氏體不銹鋼,淬火狀態下殘留碳化物較少,有利于回火中析出大量彌散碳化物產生高的二次硬度和高溫強度;淬火回火時釩以M4C3型碳化物析出,提高了鋼的穩定性、二次硬度和高溫強度;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熱強性和機械加工性能;特別是有較好的表面拋光性和耐500℃以下氯離子腐蝕性,使用壽命長,能廣泛用于制造高精尖塑料擠壓模具、工具、汽輪機葉片、閥門以及軸類件和緊固件等。
文檔編號C22C38/46GK101624687SQ200810048359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0日
發明者陶惟佳 申請人:湖北新精冶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