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水澆鑄中間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鋼水澆鑄設備。
技術背景
連鑄中間包是鋼包與結晶器之間的中間貯存器(如圖1示),首 先接受從鋼包澆下來的鋼水,然后再由中間包水口分配到各個結晶 器中去,它的作用是減壓、穩流、去夾雜、貯鋼和分流鋼水。連鑄 中間包是由隔熱層、永久層、工作層和中包水口等耐材及鋼板焊接 的殼體組成的,殼體里包括殼底、殼邊、中包耳軸、排渣槽等。
鋼包回轉臺有兩個支撐臂(圖1僅示意出一個支撐臂),分別為 "澆注位"和"備用位"用以支撐鋼包,當一爐鋼在"澆注位(即中 包上方)"澆完時,可通過旋轉鋼包回轉臺,能在短時間內(約1 2 分鐘)把另一裝滿鋼水的"備用位"鋼包,旋轉到澆注位,實現鋼包 在"澆注位"和"備用位"之間的輪換而實現多爐連澆。同時連鑄中 間包的耐材壽命是有限的,為此需通過快速更換中間包而使澆注得以 延續。
事故槽是用以接收從中間包流槽排出的事故鋼水及從中包排渣 槽里排出的渣。每個鋼包澆注末期均有微量的渣伴隨鋼水混流到中包 里,由于渣密度較鋼水輕,浮在鋼液面上,隨著澆注爐數的增加,中 包渣越積越多,為此需通過提高中包液面,把浮在鋼液面上的渣,通 過排渣槽定期排到事故槽里,實現中包連澆的目的。當連澆爐數達一定程度后,事故槽里的渣滿后,需進行更換才能使連澆得以繼續。
目前中包排渣槽開在背面(如圖2示),從中包排渣槽排出的渣 排放到位于事故坑里的事故槽上,存放在該處的事故槽受其上方的回 轉臺、鋼包的影響(如圖1示),無法在澆注中進行吊運和更換,不 能實現連續作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鋼水澆鑄中間包。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將中包排渣槽設置在中包的側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中包排渣槽設置在側面,相應的事故槽 也設置在側面,使事故槽吊運和更換沒有空間約束,實現連續作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空間作業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包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由中包殼體(7)、殼體內隔熱層、永久層、工 作層、中包耳軸(8)、中包水口、排渣槽(4)組成,中包排渣槽(4) 設置在中包(2)側面。
相應的事故槽(6)也設置在側面。
如此結構使中包車(3)上的中包(2)排出的渣排到放置在側邊 的事故槽(6)上,存放在該處的事故槽(6)其活動空間靈活,不受 回轉臺(5)、鋼包(1)的影響,在澆注過程中可隨時進行更換,可 實現在連鑄機不停機的狀態下,隨時更換側邊的事故槽(6),實現高 效的作業率。
權利要求1、鋼水澆鑄中間包,由中包殼體(7)、殼體(7)內隔熱層、永久層、工作層、中包耳軸(8)、中包水口、排渣槽(4)組成,其特征在于中包排渣槽(4)設置在中包(2)側面。
專利摘要鋼水澆鑄中間包,涉及鋼水澆鑄裝置,由中包殼體、殼體內隔熱層、永久層、工作層、中包耳軸、中包水口、排渣槽組成,中包排渣槽設置在中包側面。優點在于中包排渣槽設置在側面,相應的事故槽也設置在側面,使事故槽吊運和更換沒有空間約束,實現連續作業。
文檔編號B22D43/00GK201287192SQ20082010275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3日
發明者汪燦榮, 沈云峰 申請人: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