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手持式電動工具上的吸塵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在以打磨作 業為代表的多功能工具上的吸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類似于手持式電動工具(如多功能打磨器)的產品大都不帶有吸塵裝 置,消費者在使用這些產品時都要佩戴口罩,如果未佩戴口罩進行實際操作將對使用者 的健康帶來危害,同時因為器具使用產生大量的粉塵給環境也帶來了污染。還有一些少 部分產品雖然帶有吸塵裝置,但結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一部分是外置式的,這類產品 往往把吸塵裝置與器具殼體通過一定方式進行連接,由于需要考慮使用者實際操作的舒 適性,吸塵通道一般都比較窄小細長,因此吸塵效果不理想,同時產品的制造成本也比 較高,外觀和手感也都很難讓消費者滿意。還有一部分是內置式的,如CN101005922A 所公開的結構,該結構使得吸塵通道和機器殼體成為了一個整體,外觀和操作舒適性有 了很大改觀,但是缺點是殼體結構變得很復雜,模具成本也比較高。本發明基于這樣的 狀況提出了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而且外觀、操作宜人性好的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吸塵效果好的,成本低的手持式電動 工具吸塵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 置,包括工具殼體;在工具殼體內部設置有電機;設置在工具殼體前端的工作頭組合 體;工作頭組合體由所述電機所驅動;一吸塵通道并行與電機,其前端接近于工作頭組 合體;所述的吸塵通道由工具殼體內部吸塵通道和工具殼體外部吸塵通道所組成。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殼體 內部吸塵通道位于相對離開工作頭組合體的部位,工具殼體外部吸塵通道位于相對接近 工作頭組合體的部位。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工具 殼體外部吸塵通道位于接口部件的內部。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接口 部件的工具殼體外部吸塵通道由接近工具殼體內部吸塵通道的部分和接近工作頭組合體 部分兩段所構成。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接口 部件接近工作頭組合體部位的吸塵通道圍繞工作頭組合體中心線周向分布,分布角度接 近于180度。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工作 頭組合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吸塵孔,所述吸塵孔與所述工具殼體外部吸塵通道大致對接。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工作 頭組合體是由座體和連接板組成。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工作 頭組合體由緊固件(螺栓等)通過連接板上的連接孔與主軸連接。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內部 吸塵通道的離開外部吸塵通道部位還連接有吸塵連接管。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技術問 題,本發明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工作頭組合體是通過主軸和電機連接的。本發明的優點是可以簡化工具殼體的結構使得模具簡單,工具殼體外部吸塵 通道可以按照吸塵所需要的理想結構設計,具有更好的吸塵效果,外觀和手感都可以讓 消費者滿意。
圖1為本發明用在手持式電動工具(圖例為多功能打磨器)上的吸塵裝置的結構 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用在手持式電動工具(圖例為多功能打磨器)上的吸塵裝置的局部 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接口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工作頭組合體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工作頭組合體座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工具殼體,11、殼體內部吸塵通道,2、電機,3、主軸,4、工作頭 組合體,41、連接孔,42、連接板,43、座體,5、吸塵孔,51、風道,52、吸塵口, 6、接口部件,61、殼體外部吸塵通道,611、接近殼體內部吸塵通道部分,612、接近工 作頭組合體部分,7、吸塵通道,8、吸塵連接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內容。如圖1-5所示,用在手持式電動工具(如多功能打磨器)上的吸塵裝置,手持式 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包括工具殼體1;在工具殼體1內部設置有電機2;設置在工具殼 體1前端的工作頭組合體4;工作頭組合體4由所述電機2所驅動;一吸塵通道7并行與 電機2,其前端接近于工作頭組合體4 ;所述的吸塵通道7由殼體1內部吸塵通道11和 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所組成。所述的工作殼體1內部吸塵通道11位于相對離開 工作頭組合體4的部位,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位于相對接近工作頭組合體4的部 位。所述的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位于接口部件6的內部。所述的接口部件6的 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由接近工具殼體1內部吸塵通道的部分611和接近工作頭組 合體4部分612兩段所構成。所述的接口部件6接近工作頭組合體4部位的吸塵通道612 圍繞工作頭組合體4中心線周向分布,分布角度接近于180度。所述的工作頭組合體4 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吸塵孔5,所述吸塵孔5與所述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大致 對接。所述的工作頭組合體4由座體43和連接板42組成。所述的工作頭組合體4由緊固件(螺栓等)通過連接板42上的連接孔41與主軸連接。所述的工具殼體1內部通道 11的離開外部吸塵通道61部位還連接有吸塵連接管8。所述的工作頭組合體4是通過主 軸3和電機2連接的。所述的吸塵孔5是由設置在座體43中的吸塵口 52和設置在連接 板42中的風道51所組成,吸塵口 52與風道51相連通,風道51與接口部件6中吸塵通 道61相連通。 上述結構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使用時,啟動電機2,電機2通過設置在工 具殼體1內的一個特定的驅動裝置驅動主軸3旋轉,主軸3帶動與其相連接的工作頭組合 體連接板42和座體43—起旋轉,從而帶動固定設置在座體上的工作頭旋轉,工作頭旋轉 對工件,如木板、石膏、金屬等進行切削,切削的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啟動外 置的吸塵設備,在外置的吸塵設備強大的抽吸力作用下,切削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粉塵 就會從外界進入到吸塵口 52中,然后依次進入與吸塵口 52相連通的風道51、與風道51 相連通的吸塵通道61、與吸塵通道61相連通的吸塵通道11、與吸塵通道11相連通的吸 塵連接管8、與吸塵連接管8相連通的外置的吸塵設備中,從而完成對切削過程中產生的 大量的粉塵吸塵作用。
權利要求
1.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包括工具殼體(1);在工具殼體(1)內部設置有電機 (2);設置在工具殼體(1)前端的工作頭組合體(4);工作頭組合體由所述電機(2)所驅 動;一吸塵通道(7)并行與電機(2),其前端接近于工作頭組合體(4);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吸塵通道(7)由工具殼體(1)內部吸塵通道(11)和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 所組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部 吸塵通道(11)位于相對離開工作頭組合體(4)的部位,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 位于相對接近工作頭組合體(4)的部位。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具殼體 (1)外部吸塵通道(61)位于接口部件(6)的內部。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部件 (6)的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由接近工具殼體(1)內部吸塵通道的部分(611)和 接近工作頭組合體部分(612)兩段所構成。
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口部件 (6)接近工作頭組合體(4)部位的吸塵通道(612)圍繞工作頭組合體(4)中心線周向分 布,分布角度接近于180度。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頭組 合體(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吸塵孔(5),所述吸塵孔(5)與所述工具殼體(1)外部 吸塵通道(61)大致對接。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頭組 合體⑷是由座體(43)和連接板(42)組成。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頭組 合體(4)由緊固件(螺栓等)通過連接板上的連接孔(41)與主軸(3)連接。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部吸塵 通道(11)的離開外部吸塵通道(61)部位還連接有吸塵連接管(8)。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工作頭組合體(4)是通過主軸(3)和電機(2)連接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持式電動工具吸塵裝置,包括工具殼體(1);在工具殼體(1)內部設置有電機(2);設置在工具殼體(1)前端的工作頭組合體(4);工作頭組合體(4)由所述電機(2)所驅動;一吸塵通道(7)并行與電機(2),其前端接近于工作頭組合體(4);所述的吸塵通道(7)由殼體內部吸塵通道(11)和工具殼體(1)外部吸塵通道(61)所組成。其優點是可以簡化工具殼體的結構使得模具簡單,工具殼體外部通道可以按照吸塵所需要的理想結構設計,具有更好的吸塵效果,外觀和手感都可以讓消費者滿意。
文檔編號B24B55/10GK102019586SQ20091014491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1日
發明者沈興祥, 黃飛 申請人:張家港市創基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