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處理洗箔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銅箔生產中的后處理洗箔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包括水站純水池和與水站純水池相連接的純水泵,純水泵設有兩臺以上,每臺純水泵均為兩個以上的水洗裝置供水;所述水洗裝置包括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的進水管均與同一純水泵的出水管相連通,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上設有閥門;第一水洗槽的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第二水洗槽設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且其上設有閥門,所述第二出水管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槽,所述純水回用槽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泵,純水回用泵的出水管連通設有袋式過濾器,所述袋式過濾器通過純水回用管與所述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具有如下的缺點1.純水回用時,每套水洗裝置所對應的純水回用泵都需要開啟。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中純水回用泵的具體參數為流量8m3/h,揚程40m,功率7. 5Kw。而第一水洗槽需水量約3m3/h,洗箔水壓力要求2. 5-3.0 Kg,各袋式過濾器的過濾能力均為20m3/h。目前的純水回用泵無疑太大,同時袋式過濾器的過濾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發揮。由于同時開啟的純水回用泵數目較多,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的能耗較高,從而增加了使用成本。2.每臺純水回用泵以及純水回用槽、袋式過濾器都需要同時工作,若其中一個設備發生故障,則該設備對應的水洗裝置就得不到回用純水,影響正常工作。即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沒有備用裝置,一旦出現故障就會影響系統的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處理洗箔系統,能夠充分發揮現有純水回用泵的供水能力以及袋式過濾器的過濾能力,同時又在不增加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的前提下提供了備用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后處理洗箔系統包括水站純水池和與水站純水池相連接的純水泵,純水泵設有兩臺以上,每臺純水泵均為兩個以上的水洗裝置供水;所述水洗裝置包括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的進水管均與同一純水泵的出水管相連通,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上設有閥門;第一水洗槽的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第二水洗槽設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且其上設有閥門,所述第二出水管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槽,所述純水回用槽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泵,純水回用泵的出水管連通設有袋式過濾器,所述袋式過濾器通過純水回用管與所述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袋式過濾器出口處的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后的N條純水回用管通過一條純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4 > N > 2,各純水回用管的末端處設有閥門;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純水回用槽入口前的第二出水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前的M 條第二出水管通過一條回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M = N。所述M和所述N的取值均為4。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點1.將N條純水回用管通過一條純水連通管連通,將M條第二出水管通過一條回水連通管相連通,使得后處理洗箔系統工作時無須使所有的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以及純水回用槽均處于工作狀態,通過控制閥門的開和關,相互連通的N套純水回用泵、純水回用槽和袋式過濾器僅需要開通一套即可,此時N套第二水洗槽所流出的回用水均通過回水連通管流入同一套純水回用槽、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中,并最終通過純水連通管為N套第一水洗槽供水。其它處于閑置狀態的各套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以及純水回用槽構成備用裝置,一旦處于工作狀態的裝置出現問題,隨時可以開啟一套備用裝置,滿足正常生產的需求。由于工作時需要開啟的純水回用泵等設備減少,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能耗得到了大幅降低。總之,本實用新型能夠充分發揮現有純水回用泵的供水能力以及袋式過濾器的過濾能力,同時又在不增加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的前提下提供了備用裝置,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非常適于在現有的后處理洗箔系統進行升級改造,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同時相比以往非常節能,使用成本得到大幅降低。2.經計算,1臺現有的純水回用泵可供4個第一水洗槽的正常生產,同時一個袋式過濾器的過濾能力足以支持4個第一水洗槽的用水量,因此所述M和所述N的取值均為 4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純水回用泵以及袋式過濾器的工作能力。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中箭頭所示為水的流向),本實用新型的后處理洗箔系統包括水站純水池1和與水站純水池1相連接的純水泵2,純水泵2設有兩臺以上,每臺純水泵2均為兩個以上的水洗裝置供水;所述水洗裝置包括第一水洗槽3和第二水洗槽4,第一水洗槽3 和第二水洗槽4的進水管均與同一純水泵2的出水管2A相連通,第一水洗槽3的進水管3A 上設有閥門8 ;第一水洗槽3的出水管:3B與水站原水池5相連通,第二水洗槽4設有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所述第一出水管6與水站原水池5相連通且其上設有閥門8,所述第二出水管7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槽9,所述純水回用槽9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泵11,純水回用泵11的出水管連通設有袋式過濾器12,所述袋式過濾器12通過純水回用管13與所述第一水洗槽3的進水管3A相連通,所述第二出水管7和所述純水回用管13上均設有閥門8 ;如圖1所示,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袋式過濾器12出口處的純水回用管13上均設有閥門8,系統中該處閥門8后的N條純水回用管13通過一條純水連通管14相連通,其中 4 > N > 2。各純水回用管13的末端處設有閥門8 ;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純水回用槽9入口前的第二出水管7上均設有閥門8,系統中該處閥門8前的M條第二出水管7通過一條回水連通管15相連通,其中M = N,且M和N的取值均最好為4。[0016]其中,圖1中與A處所示相同的每處圓點代表省略的一套設備,包括第一水洗槽3、 第二水洗槽4及其配套的純水回用槽9、純水回用泵11、袋式過濾器12以及連通上述設備的管路、管路上設置的閥門等。如圖1所示,回水連通管15和純水連通管14以及各處閥門8的設置,使得后處理洗箔系統工作時無須使所有的純水回用泵11和袋式過濾器12以及純水回用槽9均處于工作狀態,通過控制閥門8的開和關,相互連通的4套純水回用泵11、純水回用槽9和袋式過濾器12僅需要開通一套即可,此時4套第二水洗槽4所流出的回用水均通過回水連通管15 流入同一套純水回用槽9、純水回用泵11和袋式過濾器12中,并最終通過純水連通管14為 4套第一水洗槽3供水。其它處于閑置狀態的各套純水回用泵11和袋式過濾器12以及純水回用槽9構成備用裝置,一旦處于工作狀態的裝置出現問題,隨時可以開啟一套備用裝置,滿足正常生產的需求。本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后處理洗箔系統,包括水站純水池和與水站純水池相連接的純水泵,純水泵設有兩臺以上,每臺純水泵均為兩個以上的水洗裝置供水;所述水洗裝置包括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的進水管均與同一純水泵的出水管相連通,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上設有閥門;第一水洗槽的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第二水洗槽設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與水站原水池相連通且其上設有閥門,所述第二出水管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槽,所述純水回用槽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泵,純水回用泵的出水管連通設有袋式過濾器,所述袋式過濾器通過純水回用管與所述第一水洗槽的進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其特征在于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袋式過濾器出口處的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后的N條純水回用管通過一條純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4 > N > 2,各純水回用管的末端處設有閥門;沿回用純水的流向,各純水回用槽入口前的第二出水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前的M條第二出水管通過一條回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M = N。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處理洗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M和所述N的取值均為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處理洗箔系統,包括水洗裝置,水洗裝置包括第一水洗槽和第二水洗槽,第二水洗槽設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槽,所述純水回用槽連通設有純水回用泵,純水回用泵的出水管連通設有袋式過濾器,各袋式過濾器出口處的純水回用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后的N條純水回用管通過一條純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4≥N≥2;各純水回用槽入口前的第二出水管上均設有閥門,系統中該處閥門前的M條第二出水管通過一條回水連通管相連通,其中M=N。本實用新型能夠充分發揮現有純水回用泵和袋式過濾器的供水、過濾能力,提供了備用裝置,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相比以往非常節能。
文檔編號C23G3/02GK202131376SQ20112021873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何成群, 孟社超, 張嬋嬋, 郭穩平 申請人: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