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不銹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不銹鋼在煉鋼過程中會產生各種鋼渣,包括電爐門渣、電爐母液扒渣、精煉渣、鑄 余渣,僅寶鋼一家每年就會產生約40萬噸。鋼渣需要用渣罐承接,然后轉運至渣場進行傾倒。由于鋼渣溫度較高,且含有大量熔融態物質,直接導入渣罐中會造成鋼渣粘罐,而需要清理鋼渣,這一過程費時費力無疑增加了成本。為防止鋼渣粘罐,目前常采取的做法是在渣罐內噴涂高溫分離材料和進行墊罐處理。目前寶鋼采用噴涂與碳鋼熱潑渣結合的一次濕法冷卻處理技術,其主要工藝步驟為在碳鋼熱潑場內對碳鋼渣進行熱潑,然后通過鏟車翻鏟后裝入渣罐進行墊罐,將完成墊罐的渣罐運輸至不銹鋼渣接渣點,盛渣的熱渣罐經在空氣中靜置冷卻后用水噴淋冷卻,然后運至渣場傾翻,傾翻后到噴涂站進行噴涂,烘干后再次運至碳鋼熱潑渣場進行墊罐。這種技術的好處在于通過對翻渣后進行噴涂渣罐進行烘干,可以避免高溫鋼渣遇渣灌潮濕而噴爆;使用碳鋼熱潑渣進行墊罐可以對渣罐底部進行緩沖保護,延長渣罐使用壽命。但是這種技術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噴涂過程復雜,需要將渣罐運至指定的噴涂點,不利于渣罐的周轉且運輸成本高;沒有徹底解決渣罐底部粘罐的問題;混入的碳鋼渣影響了不銹鋼渣的二次開發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在安全、環保的前提下,達到減少粘罐和保護渣灌、提高渣罐周轉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I)將電爐母液扒渣出場后在冷卻工位上自然冷卻20_24h ;(2)噴淋冷卻4_6h,控制渣面無積水;(3)靜置3_4h,至渣罐壁最高溫度低于120°C,鋼渣內芯的溫度低于300°C時,在渣箱內進行翻渣,渣箱內保持干燥并用塊狀渣進行鋪墊;(4)將翻出的大塊鋼渣破碎,將直徑小于200mm的塊狀料作為墊罐料;(5)將上述墊罐料轉移至空渣罐內進行墊罐,每只空渣罐內加入3 5t墊罐料;(6)將完成墊罐的渣罐運至排渣點接渣,接渣后運至渣場。所述電爐母液扒渣優選不銹鋼400系列電爐母液扒渣。所述墊罐料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平均為Ca045. 34%,SiO2 29. 22%,Mg013. 08%,MnO O. 76%, Al2O3 3. 04%, Cr2O3 5. 35%,其它 3. 2%,墊罐料堿度為 I. 56。
與現有工藝相比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工藝減少了從碳鋼渣場至不銹鋼渣場的運輸、取消了鏟車裝罐、抱罐車運輸和渣罐噴涂環節,墊罐料從不銹鋼渣場就地取材,省去了碳鋼洛墊罐環節。由于采取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電爐母液扒渣氧化鈣含量高,墊罐料制備過程中鋼渣內的CaO等成分會吸附在渣罐內壁,形成保護層而防止粘罐,從而可以取消噴涂環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電爐母液扒渣密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高溫鋼渣性能、抗液態鋼渣沖擊性能,可有效防止不銹鋼用渣罐粘罐,避免爐渣鋼渣的侵蝕損壞,確保渣罐翻罐率和提高周轉率;實現了不銹鋼渣與碳鋼渣的分離,為不銹鋼渣二次開發利用純凈度作出了保證,同時可節省大量碳鋼渣;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工作量,改善了環境;加快了不銹鋼爐渣的冷卻速度,有利于渣罐的周轉。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I)用17M3渣罐盛裝400系列的不銹鋼爐渣,吊運至露天冷卻場,靜置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經20小時空氣冷卻后,開始間斷測量罐壁溫度,當罐壁最高溫度為170°C或更低溫度時,用噴淋水槍不間斷向渣罐中的鋼渣表面直接噴淋水,淋冷卻4飛小時,此時已沒有熔態渣存在;控制渣面無積水,如有積水倒清積水,靜置,待罐壁最高溫度低于120°C,鋼渣內芯的溫度低于300°C時,將渣灌運至不銹鋼渣堆積場,在渣箱內翻渣;翻出的大塊鋼渣用風鎬機進行破碎,分多次冷卻逐步破碎,將直徑200_以下的塊狀料作為墊罐料;(2)用抓斗行車抓起塊狀電爐母液墊罐料,輕輕地提起、移動、放入渣罐底部,緩慢松開、提起抓斗,進行墊罐作業,每只空渣罐裝入3 5t墊罐料;(3)用抱罐車將渣罐再次運輸至不銹鋼排渣點接渣。為了提高噴浸泡淋冷卻的效果,本實施例中噴淋浸泡冷卻步驟中所用的噴淋水槍是一帶有水霧噴頭的噴淋水槍,且噴淋覆蓋角度為120度,噴淋冷卻水流量在O. 9 lm3/h。本發明在噴淋浸泡冷卻步驟前加入了空冷步驟,使高溫液態渣的熱能均勻釋放,保證了爐渣冷卻效果,有效防止渣罐中存有液態狀爐渣,從而避免在翻渣時遇水而發生噴爆。所制備的墊罐料具有如表I所示的成分表I
成分 CaOMgO SiO2 MnO Al2O3 Cr2O3 其它
平均重黽
45.34 13.08 29.22 0.76 3.04 5.35 3 2 白今比% _______堿度M=Ca0%/Si02%=l. 56上述實施例應理解為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記載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效變化和修飾同樣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權利要求
1.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電爐母液扒渣出場后在冷卻工位上自然冷卻20-24h; (2)噴淋冷卻4_6h,控制洛面無積水; (3)靜置3-4h,至渣罐壁最高溫度低于120°C,鋼渣內芯的溫度低于300°C時,在渣箱內進行翻渣,渣箱內保持干燥并用塊狀渣進行鋪墊; (4)將翻出的大塊鋼渣破碎,將直徑小于200mm的塊狀料作為墊罐料; (5)將上述墊罐料轉移至空渣罐內進行墊罐,每只空渣罐內加入3 5t墊罐料; (6)將完成墊罐的渣罐運至排渣點接渣,接渣后運至渣場。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爐母液扒渣為不銹鋼400系列電爐母液扒渣。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罐料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平均為Ca045. 35%, MgO 13. 08%, SiO2 29. 22%, MnOO. 76%, Al2O3 3. 04%, Cr2O3.5.35%,其它3. 2%,墊罐料堿度為I. 5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不銹鋼渣濕法冷卻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將電爐母液扒渣出場后在冷卻工位上自然冷卻20-24h;噴淋冷卻4-6h,控制渣面無積水;靜置3-4h,至渣罐壁最高溫度低于120℃,鋼渣內芯的溫度低于300℃時,在渣箱內進行翻渣,渣箱內保持干燥并用塊狀渣進行鋪墊;將翻出的大塊鋼渣破碎,將直徑小于200mm的塊狀料作為墊罐料;將上述墊罐料轉移至空渣罐內進行墊罐,每只空渣罐內加入3~5t墊罐料;將完成墊罐的渣罐運至排渣點接渣,接渣后運至渣場。本發明在解決了粘罐問題的同時還具有冷卻速度快,渣罐周轉效率高,中間環節少,實現不銹鋼渣與碳鋼渣的分離等優點。
文檔編號C21B3/08GK102676712SQ20121013943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明者尤勇明, 徐志耀, 韓國棟 申請人:寶鋼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