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環保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濕法脫硫環保技術路線中,主要有石灰石/石灰-石膏法、鎂法和雙堿法脫硫工藝,脫硫所選用脫硫劑均是固態粉末形式,粉末輸送也多采用氣力輸灰方式,脫硫劑粉末經氣力輸灰暫存于粉末粉倉,當脫硫系統設備投運需要時,脫硫劑粉末經粉倉底部料斗、插板閥、給料機及與漿液罐連接管路進入漿液罐,并與水溶液混合制備成脫硫劑溶液后應用于煙氣脫硫。為增加脫硫劑溶液與熱煙氣反應活性或速率,往往需要對脫硫溶液進行加熱處理或脫硫劑溶解過程自身放出熱量,粉末在下料的過程中,脫硫劑混制系統中潮氣進入粉末料斗,引起粉末結塊塞堵,從而引起輸送設備的故障,進而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故障。
多年來,為解決輸灰粉末下料堵塞問題,常用技術手段有振動或敲打內壁、旋轉刮削內壁、氣體噴射內壁、料斗旋轉等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粉末下料塞堵問題,但上述技術方案均未能從根本上解決下料過程中受潮結塊問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還頻繁發生粉末下料受潮塞堵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尤其適用于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鎂法和雙堿法脫硫中脫硫劑粉末在溶解過程中防止堵塞的防堵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包括粉倉、漿液罐、流化熱風主路管道、插板閥、給料機;所述的粉倉通過連接管路依次與插板閥、給料機、漿液罐相連通,所述的流化熱風主路管道與粉倉相連通,所述的漿液罐上設置有放空口;所述的流化熱風主路管道與給料機下端連接管路之間設置有流化熱風支路管道。
進一步地,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所述的流化熱風支管道上設置有控制閥。
進一步地,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所述的流化熱風支管道與連接管路連接的一端為向下傾斜的管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是充分發揮流化風作用,在加熱流化風防潮技術基礎上,不需額外增設大設備即可實現防潮塞堵,節省勞力和成本;二是充分利用漿液罐頂部放空口和流化風主管路,通過增設流化風支路、閥門即可實現粉末輸送系統防潮塞堵,操作簡單方便;三是以傾斜向下角度從源頭防止水汽進入粉末下料料斗和管路,徹底杜絕了下料受潮結塊塞堵問題;四是揮發水汽及時外排,降低了水汽冷凝沉積或吸收腐蝕物對設備的腐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系統的剖面示意圖。
其中1 漿液罐、2放空口、3 給料機、4 插板閥、5 粉倉、6 控制閥、7 流化熱風支管道、8 流化熱風主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粉末輸送的防堵裝置,包括粉倉5、漿液罐1、流化熱風主路管道8、插板閥4、給料機3;所述的粉倉5通過連接管路依次與插板閥4、給料機3、漿液罐1相連通,所述的流化熱風主路管道8與粉倉5相連通,所述的漿液罐上設置有放空口2;所述的流化熱風主路管道8與給料機3下端連接管路之間設置有流化熱風支路管道7;所述的流化熱風支路管道7上設置有控制閥6;所述的流化熱風支路管道與連接管路連接的一端為向下傾斜的管道。
本防堵輸送系統的操作流程為:當脫硫系統設備投運需要時,打開流化風支路管道7控制閥6,保持加熱流化風支路管道7處于流通狀態,脫硫劑粉末經粉倉5底部料斗、插板閥4及給料機3下料,脫硫劑進入漿液罐1與水溶液開始混合,攪拌混合過程中部分水分受熱揮發產生水汽,在給料機3與漿液罐1連接管路上的流化熱風支路管道7流化風作用下揮發水汽通過漿液罐1頂部放空口2及時外排,從而杜絕了粉末受潮結塊塞堵的可能。
本方案中采用的法蘭管件與閥門均為普通連接件,根據工程需要可為螺紋連接也可為焊接密封連接,但閥門優先選擇螺紋密封連接方式,方便閥體設備損壞或故障拆卸更換。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方案的防堵輸送系統在需要時開啟或脫硫系統運行狀態保持常開狀態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