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屬于金屬表面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噴丸表面處理是金屬材料表面強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傳統噴丸工藝通常以壓縮空氣和機械離心力作為動力源,加速彈丸轟擊材料表面。其缺點是設備能耗大,有粉塵污染,占用空間大,不方便移動作業等。超聲噴丸表面處理盡管受到設備結構和功率限制,只適合對小型工件進行表面強化,但是克服了傳統噴丸工藝的缺點,功率超聲用于表面強化顯示
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超聲沖擊(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 UIT)技術最早由烏克蘭Paton焊接研究所提出。1972年,發明了磁致伸縮換能器超聲沖擊裝置(專利號USSR No. 472782)。1997年,烏克蘭專利(專利號Ukrainian Patent No. 13936)針對早期裝置存在的表面處理均勻性差,系統需要水冷導致設備和工藝過程復雜,以及沖擊部件易于損壞等缺點,采用沖擊頭與變幅桿的彈性連接結構,并在變幅桿與沖擊桿(針)之間增加高強材料墊片等方式,對早期裝置進行了改進。但改進后的裝置一般只能連續工作3-5分鐘,需頻繁停機冷卻,且只適合處理零部件平整表面,對焊縫處理效果不佳。2002年,Prokopenko等發明了壓電陶瓷換能器超聲沖擊裝置(專利號US 6467321 B2),提高了能量轉換效率,減小了沖擊裝置體積、重量及對冷卻強度的要求。2007年,Statnikov等發明了用于超聲沖擊處理的振動系統及工具(專利號US 2007/0040476 Al)。通過分析磁致伸縮體的形狀、尺寸、排列方式、銅焊工藝、防氣蝕方式和內腔形狀,變幅桿的材質、形狀、尺寸、端頭硬化方式和硬化層結構,沖擊針的形狀、尺寸和裝配方式,以及密封環的材質、形狀、尺寸和裝配方式等影響因素,全面優化了各部件的材質、形狀、尺寸,制備工藝和裝配方式,顯著提高了裝置性能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靠性。2008年,Prokopenko等發明了用于金屬硬化和消除應力處理的超聲工具(專利號WO 2008/150250 Al ),通過增設溫度傳感器等措施,使冷卻系統的效率增加,工作周期延長,沖擊頭零件的磨損與疲勞性能提高,改善了裝置的可靠性。天津大學焊接工程技術研究所于1997年建造了超聲沖擊設備。2002年,王東坡等發明了《一種提高焊接接頭疲勞性能的壓電式超聲沖擊裝置》(公開號CN1359778A),用壓電式換能器代替了原有的磁致伸縮換能器。與同類裝置相比,在相同工作頻率下,其體積減小300-600%,重量減輕40-100%,效率提高200-300%,焊接部位的疲勞強度提高20_200%,疲勞壽命延長3-400倍,且無需液體冷卻。相關系列發明專利還有《一種壓電式超聲沖擊槍》(公開號CN 1359777A),《一種超聲沖擊槍用振幅桿》(公開號CN 1359781A)和《一種超聲沖擊槍用多針式沖擊頭》(公開號CN 1359780A)等。2006-2008年,又分別申請了發明專利《斜角度超聲沖擊槍》(公開號CN 1887507A),可適應各種空間位置和任意角度操作;《一種半波長超聲沖擊槍》(公開號CN 101134195A)和《一種3/2波長的超聲沖擊槍》(公開號CN201186944Y),沖擊針能夠接觸到工件上狹小空間等特殊位置;《一種滾動沖擊頭超聲沖擊槍》(公開號CN 101220407A),保證了系統的諧振特性穩定和超聲能量的有效利用。2003年,趙顯華等《一種提高焊縫疲勞強度超聲沖擊槍》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02270273. 3),采用推動級和輸出級兩級變幅的全波長復合變幅桿傳遞能量,推動級為變幅比較大的階梯形,輸出級為對負載敏感度很低的錐形,從而克服了階梯型半波長變幅桿對負載敏感的問題,以及變幅桿扁平狀輸出端對聲波傳播不利的問題,既獲得了較大的變幅t匕,也滿足了在大功率下工作對變幅桿形狀因數的要求,減小了變幅桿的應力集中,提高了使用壽命,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改善的壓電陶瓷換能器與負載匹配,也大大提高了換能器的使用壽命。2007年又相繼獲準了《一種適用于航空發動機葉輪焊縫的超聲沖擊工具》(專利號ZL 200620087844. 5)和《一種對狹小空間焊縫進行超聲沖擊的工具》(專利號ZL 200620087846. 4)兩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前者采用同一平面內呈放射狀分布的三個沖擊針,可高質、高效地處理直角焊縫、立焊縫;后者采用較長、單根、錐形沖擊針,對狹小空間焊縫,如槽焊縫、環形槽焊縫,桶底、內腔等復雜形狀內腔進行處理。實用新型專利《扁平沖擊針》(專利號ZL 200620087845. X),克服了圓形沖擊針易在金屬表面留下沖擊坑并可能引起二次應力集中的問題,使焊接殘余應力得以更有效消除。 2008年,王冬生等的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焊縫應力消除的高效超聲沖擊頭》發明專利(公開號CN 101429588A),將沖擊針孔對稱分布于中軸線兩側,并以中軸線為基準向內傾斜2-5°,可同時處理焊縫兩邊的焊趾,提高焊縫處理效果與效率。綜上所述,現有超聲沖擊槍的共同特點是沖擊針完全暴露于沖擊頭導向套之外,沖擊針上端通過砧鐵與變幅桿下端接觸,沖擊針下端直接抵于待處理表面。即變幅桿、沖擊針和待處理表面三者為縱向硬接觸。沖擊槍工作時,施加在沖擊槍上的操作外力和變幅桿下端的振動能量通過沖擊針作用到工件表面,對工件進行擊打,操作外力的反作用力和工件表面的彈力使沖擊針回彈,同時操作外力的反作用力也通過沖擊針作用到變幅桿下端,使變幅桿的輸出能量受到操作外力的影響。如果變幅桿振動頻率為/,無操作外力作用Ae = 0時,變幅桿的振動幅度為義,變幅桿自由端振動位移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
7 =為 cos2 ft ft(I)
振動速度^為
V = dy/dt =-2 *^afsin2 %ft(2)
式(2)中,= -2 為變幅桿輸出振動速度的幅值。若沖擊針單根質量為&,沖擊工件表面的作用時間t近似等于振動周期T的二分之一,即(=T/2 = 1/2八根據動量原理,無操作外力作用時沖擊針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近似為
F_ 0^2 _ ^OvI _ —2fflo^O(3)
即
Z70 = 8 mAjn0f 2(4)
式(3)中,K1為沖擊針下端與工件表面接觸瞬間沖擊針向下的沖擊速度;K2為沖擊針下端離開工件表面瞬間回彈速度。由于次由超聲發生器設備的輸出功率調節,與操作外力^無關,在確定的叫、4、f條件下,沖擊針每針次的沖擊力均可保證相同。
當超聲沖擊槍施加操作外力Z7e時,操作外力的反作用力通過沖擊針作用在變幅桿下端,將限制變幅桿振動幅度,變幅桿振幅由無外力時的次減小為W,沖擊針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也將由無外力時的Z7ci減小為/7',
F1 = 8mA' /B0T2(5)
由于振幅#隨操作外力巧變化,巧越大,#越小,P也越小,即每針次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P隨外力Ae變化。當^增大超過一臨界值JZ趨近于0,變幅桿下端將難于起振,沖擊針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力P隨即降低為0,發生沖擊槍過載,即“悶死”現象,從而中斷對工件表面的擊打。若施加在槍體上的操作外力Z7e過小,或多個沖擊針中的某個沖擊針與被處理表面沒有完全接觸,則沖擊針難于回彈,同樣不能形成連續擊打。可見,現有超聲沖擊槍采用人工手持操作進行表面強化處理時,人工操作外力F,是隨機變化的,每針次作用于工件表面的沖擊力P也隨外力巧變化,不能保證表面強化處理的均勻性和一致性。同時在整個沖擊過程中,沖擊針與處理表面間的夾角、沖擊槍的移動速度等其它操作參數,完全依靠人工控制,也難以保持恒定,所以人工手持操作現有沖擊槍 進行表面強化處理,不可能獲得質量均勻一致的處理表面。還需指出的是現有超聲沖擊槍即使采用機械化操作,從而在沖擊槍上施加恒定的操作外力Z7e,也難于實現質量均勻一致而穩定的表面處理。由于超聲沖擊槍工作時移動阻力的隨機變化,加之被處理表面的復雜與多樣性,常規機械操作系統很難根據移動阻力和被處理工件表面的瞬時變化及時反饋并調整其操作力,操作外力巧過大或過小的情況經常發生,尤其在多針沖擊強化時,后續沖擊針是在前面沖擊針已沖擊處理過的表面進行再次沖擊,同一時刻各沖擊針的沖擊點表面凸凹程度不同,操作外力^分配在每個沖擊針上的分力也不同,過大或過小的分力皆可造成該沖擊針停止對工件表面的擊打,其掃過的表面部位將形成未處理的沖擊空位區,導致表面強化作用的不均勻。所以現有超聲沖擊槍也不適合機械化操作進行表面處理。此外,施加于超聲沖擊槍上的操作外力Z7e的不斷變化,也會導致沖擊槍負載的不斷改變,影響沖擊槍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沖擊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該沖擊頭在機械夾持下,配合機械夾持的沖擊頭運動軌跡、運動速度控制系統以及法向追蹤自動控制系統,可對平面、恒曲率曲面和任意連續曲率曲面工件均勻一致的超聲強化處理。克服現有超聲沖擊槍對操作外力過于敏感,只適合人工手持操作的問題,消除了操作外力對沖擊作用的隨機影響。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它包括導向套和沖擊針,沖擊針設置在位于導向套上的導向孔內。所述沖擊針為階梯圓柱形,其長度約為導向孔深度的2倍,階梯面以上為粗圓柱形,階梯面以下為細圓柱形,細圓柱段上半段套裝回復彈簧,下半段插入導向孔中,回復彈簧上端止于沖擊針階梯面,下端止于導向套上端面,回復彈簧使沖擊針上端與砧鐵下端接觸,且保證沖擊針插入導向孔的長度小于導向孔深度0-5 V- m。
所述導向套采用平面端面導向套,在平面端面導向套上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導向孔。導向孔的軸線與導向套的下端面垂直。所述導向套采用圓弧端面導向套,在圓弧端面導向套上設有一排均勻排列的導向孔。導向孔的軸線與導向套的圓弧下端面在交點處垂直。所述導向套采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上設有一個導向孔。導向孔的軸線與導向套的下端面垂直。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內藏于導向孔內的沖擊針,與待處理工件表面自由接觸或不接觸,作用在沖擊槍上的操作外力全部由導向套下端面承受,沖擊針施加于被處理工件表面的作用力,僅與沖擊槍自身參數相關,沖擊針每針次的沖擊力均可保證相同,實現均勻一致的表面強化處理。沖擊針作用于被處理工件表面的力,與操作外力無關,沖擊槍負載穩定,有利于延長沖擊槍使用壽命,滿足機械夾持、自動控制的要求,適合機械化操作完成超聲表面強化,而且,所述的沖擊頭同樣適合人工手持操作。
沖擊頭的導向套,其下端面可根據需要設計成平面或恒曲率曲面,當被處理工件表面為平面時,導向套下端面采用平面,當被處理工件表面為恒曲率曲面時,導向套下端面采用與工件表面相同曲率的曲面,導向孔軸線均始終與導向套下端面在交點處垂直,配合機械夾持的沖擊頭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平面或恒曲率曲面的超聲強化處理。沖擊頭的導向套,其下端面可根據需要設計成僅容納單個導向孔的錐頂小平面,導向孔軸線始終與導向套下端面垂直,配合機械夾持的沖擊頭運動軌跡、運動速度控制系統以及法向追蹤自動控制系統,實現任意連續曲率曲面的超聲強化處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這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包括導向套、沖擊針和套裝在沖擊針上的回復彈簧,沖擊針設置在位于導向套上的導向孔內。套裝在沖擊針上的回復彈簧使沖擊針上端與砧鐵下端接觸,且保證沖擊針插入導向孔的長度小于導向孔深度0-5 u m。該沖擊頭在機械夾持下,配合機械夾持的沖擊頭運動軌跡、運動速度控制系統以及法向追蹤自動控制系統,可對平面、恒曲率曲面和任意連續曲率曲面工件表面均勻一致的超聲強化處理。克服了現有超聲沖擊槍對操作外力過于敏感,只適合人工手持操作的問題,消除了操作外力對沖擊作用的隨機影響。
圖I是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的結構圖。圖2是多沖擊針平面端面導向套示意圖。圖3是采用多沖擊針平面端面導向套的沖擊頭與工件相對運動示意圖。圖4是單排沖擊針圓弧端面導向套示意圖。圖5是采用單排沖擊針圓弧端面導向套的沖擊頭與工件相對運動示意圖。圖6是采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的沖擊頭與工件相對運動示意圖。圖中1、沖擊頭外殼,1A、配合段,1B、限止凸臺,1C、傾斜出風口,2、連接螺母,3、固定螺母,4、導向套,4A、配合段,4B、限止凸臺,4C、導向孔,4-1、平面端面導向套,4-2、圓弧端面導向套,4-3、錐頂小平面導向套,5、回復彈簧,6、沖擊針,7、超聲沖擊槍外殼,8、變幅桿,9、被處理工件,I O、砧鐵。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圖I示出了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的結構圖。沖擊頭外殼I包括配合段1A、限位凸臺IB和傾斜出風口 1C。其中配合段IA外輪廓為正方形,與沖擊槍外殼7方形內孔配合,防止其切向轉動;限位凸臺IB內外輪廓均為圓形;6個傾斜出風口 IC沿沖擊頭外殼I圓周均勻布置。連接螺母2,外滾花、內有螺紋、下端有內凸臺,用以實現沖擊頭外殼I與超聲沖擊槍外殼7的連接。變幅桿8與超聲換能器相接,換能器固定于沖擊槍外殼7上。砧鐵10置于沖擊針6與變幅桿8之間,固定于變幅桿8下端面,以保護變幅桿不因沖擊針6撞擊而損壞。沖擊針6為階梯圓柱形,以階梯面為界,上段為較大直徑圓柱形,下段為較小直徑圓柱形,下端面為半球形。固定螺母3與連接螺母2結構相同,用以實現導向套4與沖擊頭外殼I的固定連接。導向套4設有規則排列的、與沖擊針6配合的導向孔4C,針孔的數量和排列方式視變幅桿8下端面形狀和面積確定;導向套4的 配合段4A,其外輪廓為圓形,與沖擊頭外殼I內孔配合;限位凸臺4B外輪廓為圓形;導向孔4C內表面與沖擊針6下段細圓柱面保持為滑動配合。回復彈簧5加套在沖擊針6階梯面以下細圓柱段的上半段,上端止于沖擊針6階梯面,下端止于導向孔4C上端面,自然長度為在靜止條件下保證沖擊針6上端與砧鐵10下端面接觸,沖擊針下端與導向套下端面的距離0-5 u m0裝配時,先將沖擊頭外殼I的上端配合段IA插入沖擊槍外殼7的下端內孔中,用連接螺母2將沖擊頭外殼I與沖擊槍外殼7聯接;將回復彈簧5從沖擊針6的下端套入,再將沖擊針6下端插入導向套4的導向針孔4C中;將安裝好沖擊針的導向套4的配合段4A插入到沖擊頭外殼I下端內孔中,再用固定螺母3將其與沖擊頭外殼I固定聯接。實施例I
對等離子體堆焊合金涂層的平板形工件表面進行超聲沖擊強化處理。采用圖2、3所示的平面下端面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導向套4采用平面端面導向套4-1,平面端面導向套4-1的下端面為平面,設有與下端面垂直排列的19個沖擊針導向孔4C,每個孔安裝有直徑為2 mm的沖擊針6。裝配后的沖擊針6靜止時在回復彈簧5作用下,沖擊針6上端與固定在變幅桿8自由端的砧鐵10下端面接觸,下端內藏于平面端面導向套4-1的下端面以內,即與被處理工件9表面之間留有0-5 的間隙。被處理工件9基體為20 mm厚的45鋼板,表面用等離子體堆焊機堆焊厚度為4mm的Ni50合金粉末涂層,機加工將涂層表面加工平整,加工后的涂層表面粗糙度Ra為
2.81 u m, Rz 為 15. 2 u m。被處理工件9固定在數控工作臺上,沖擊槍借助導軌一滑塊機構安裝在數控工作臺移動支架上,沖擊槍可隨滑塊在垂直方向任意滑動。超聲沖擊處理前,將沖擊槍沖擊頭放置在工件表面一角,沖擊槍自重和滑塊重量通過導向套下端面作用在工件表面。超聲沖擊時,開啟超聲沖擊槍電源和數控工作臺電源,沖擊槍在支架的帶動下,相對工件縱向移動,移動速度為86 mm/min。超聲沖擊參數為電流2. 64 A,功率0.58 kW,沖擊頻率18. 7 kHz,變幅桿振幅為35. 2 ii m。沖擊頭移動到工件另一端后,橫向進給0. 25 mm,再沿反方向縱向移動。如此反復,直至被處理表面全部處理完畢。沖擊處理后的堆焊層表面,其粗糙度與處理前的機加工表面基本相同,表面粗糙度Ra值為2. 6 ii m,Rz值為15. 5 u m0表面硬度平均值由沖擊前的HV1 N 5. 35 GPa增加到HVin 6. 30 GPa0堆焊層表面殘余應力平均值由沖擊前的+610 MPa降至+200 MPa。滿足了工程要求。實施例2
對AISI 304奧氏體不銹鋼圓柱形軸件進行電鍍鉻前超聲沖擊表面強化預處理。采用圖4、5所示的圓弧形下端面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導向套4采用圓弧端面導向套
4-2,圓弧端面導向套4-2的圓弧面為與被處理工件9圓柱面有相同曲率的半圓柱面。圓弧端面導向套4-2設有5個平行排列的沖擊針導向孔4C,沖擊針導向孔4C的軸線與圓弧端面在交點處垂直。每個孔安裝有直徑為2 mm沖擊針6。裝配后的沖擊針6靜止時在回復彈簧5作用下,沖擊針6上端與固定在變幅桿8自由端的砧鐵10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向套4下端面,即被處理工件9表面自由接觸。
被處理工件9為¢40 X 150 mm的軸件,狀態為車削加工+真空固溶處理。將被處理圓柱形軸件用數控工作臺卡盤夾緊,沖擊槍借助導軌一滑塊機構安裝在數控工作臺移動支架上,沖擊槍可隨滑塊在垂直方向任意滑動。超聲沖擊處理前,沖擊槍移動至圓柱形軸件一端的上方,并使導向套下端曲面與工件圓柱面相吻合。沖擊槍自重及滑塊的重量通過導向套下端曲面作用在工件表面。超聲沖擊時,開啟沖擊槍電源及數控工作臺電源,軸件隨卡盤開始旋轉,沖擊槍在支架帶動下相對軸件縱向移動。移動速度為2mm/min。超聲沖擊參數為:電流2. 26 A,功率0.50 kW,沖擊頻率17. 8 kHz,變幅桿振幅為30 u m。當沖擊頭從工件一端移動到另一端,沖擊強化結束。沖擊處理后工件表面粗糙度Ra為0. 62 ii m, Rz為3. 31 ii m。工件表面原始的全奧氏體組織有95. 8%轉變為高硬、耐磨的馬氏體相組織。表面硬度平均值由原來的HVai N 2. 35GPa增加到HVai N 4. 60 GPa,表面殘余應力平均值由+150 MPa降至-580 MPa。滿足了電鍍鉻前表面預處理的工程要求。實施例3
對H13馬氏體鋼工件球冠面進行滲氮前超聲沖擊表面強化預處理。采用圖6所示的錐頂小平面下端面內藏針式超聲強化沖擊頭,導向套4采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4-3,錐頂小平面導向套4-3下端面為僅容納I個導向孔4C的錐頂小平面,沿錐形中心線設計有I個沖擊針導向孔4C,孔內安裝有直徑為5 _的沖擊針6。裝配后的沖擊針6靜止時在回復彈簧5作用下,沖擊針6上端與固定在變幅桿8自由端的砧鐵10下端面接觸,下端與導向套4下端面,即被處理工件9表面之間留有2-5 u m的間隙。被處理工件9球冠面曲率半徑R為150 mm,球冠直徑100 mm,高38 mm,超聲沖擊處理前工件為淬火+回火狀態。將被處理工件9夾持在數控工作臺上,沖擊槍安裝在機械手前端。超聲沖擊前,將沖擊槍沖擊頭放置在球冠面中心點,機械手的操作外力全部由錐頂小平面導向套4-3下端錐頂小平面承受。超聲沖擊時,開啟超聲沖擊槍電源和數控工作臺電源,利用機械手完成法向追蹤、運動軌跡和運動速度控制,使沖擊針完成對球冠表面的掃描。沖擊針掃描線速度為58 mm/min,掃描重疊率為92%。超聲沖擊工藝參數為電流2. 0 A,功率0.44 kW,沖擊頻率17. 8 kHz,變幅桿振幅為26. 4 u mo經過超聲沖擊處理的工件在570 °C等離子體滲氮I h,獲得滲氮層深度為50. 5 iim,顯微硬度為HVai N 11.02 GPa,較未沖擊處理工件,滲氮層硬度提高了 HVa: N1.19 GPa,深度增加了 19. 3 ym,大大提高了滲氮效率,滿足了滲氮前表面預處理 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它包括導向套(4)和沖擊針(6),沖擊針(6)設置在位于導向套(4)上的導向孔(4C)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擊針(6)為階梯圓柱形,其長度為導向孔(4C)深度的2倍,階梯面以上為粗圓柱形,階梯面以下為細圓柱形,細圓柱段上半段套裝回復彈簧(5),下半段插入導向孔(4C)中,回復彈簧(5)上端止于沖擊針(6)階梯面,下端止于導向套(4)上端面,沖擊針(6)上端與砧鐵(10)下端接觸,保證沖擊針(6)插入導向孔(4C)的長度小于導向孔(4C)深度0-5 iim。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4)采用平面端面導向套(4-1),在平面端面導向套(4-1)上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導向孔(4C),導向孔(4C)的軸線與導向套(4)的下端面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4)采用圓弧端面導向套(4-2),在圓弧端面導向套(4-2)上設有一排均勻排列的導向孔(4C),導向孔(4C)的軸線與導向套(4)的圓弧下端面在交點處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套(4)采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4-3),在錐頂小平面導向套(4-3)上設有一個導向孔(4C),導向孔(4C)的軸線與導向套(4)的下端面垂直。
全文摘要
一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屬于金屬表面處理技術領域。這種適用于機械化操作的內藏針式超聲表面強化沖擊頭包括導向套和沖擊針,沖擊針設置在位于導向套上的導向孔內。沖擊針上端與砧鐵下端接觸,保證沖擊針插入導向孔的長度小于導向孔深度0-5μm。該沖擊頭在機械夾持下,配合機械夾持的沖擊頭運動軌跡、運動速度控制系統以及法向追蹤自動控制系統,可對平面、恒曲率曲面和任意連續曲率曲面工件均勻一致的超聲強化處理。其主要優點是滿足機械夾持、自動控制的要求,也適合人工手持操作。
文檔編號C21D10/00GK102719637SQ201210207410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潭家隆, 王桂芹, 雷明凱 申請人: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