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快速冷卻澆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澆筑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快速冷卻的澆筑裝置,屬于金屬冶煉、澆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鐵合金等生產企業,往往需要依據市場變化來改變礦熱爐生產的產品,同時需要配置澆筑裝置。現有的金屬澆筑均通過帶冷卻水套的鋼制澆筑模完成,雖冷卻散熱效果較好,且容易脫模,但仍難于滿足爐次間隔時間較短(一般只有2 3小時)、冷卻速度較快的電爐富錳渣的澆筑要求,同時現有的鋼制澆筑模因不能有漏點滲水,因此制作質量要求較高,制作時間較長,費用較高。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加以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冷卻澆筑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這樣一種快速冷卻澆筑裝置,包括其內活動放置吊耳、其上為敞口的澆筑模,其特征在于該澆筑模置于澆筑池中的孔隙顆粒物上,并在澆筑模底部與孔隙顆粒物之間設置循環冷卻水管,澆筑池內設有注水管,注水管與供水管相連,以便向澆筑池中注水,而冷卻澆筑模外壁,同時通過循環冷卻水管補強澆筑模底部的冷卻,再通過澆筑模敞口空冷澆筑模內的鑄件表面,最終實現快速冷卻。所述循環冷卻水管為U形折管,或者為圓形盤管,管的兩端口延伸至凹槽外而分別與供水管、排水管相連,供水管、排水管又與集水池相連,以完成循環供水。所述孔隙顆粒物粒度為3 10mm,且為比表面積較大的疏松多孔的水淬錳渣。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通過澆筑池中的孔隙顆粒物及注入的水,而冷卻澆筑模外壁,再通過循環冷卻水管補強澆筑模底部的冷卻,同時通過澆筑模敞口空冷澆筑模內的鑄件表面,最終實現了快速冷卻。不僅操作簡便,冷卻效果佳,同時采用了水淬渣填充澆筑池,有效杜絕了冷卻水與熾熱爐渣的直接接觸,保證了裝置的使用安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冷卻澆筑裝置,包括其內活動放置吊耳3、其上為敞口 2的澆筑模4,該澆筑模4置于澆筑池7中的孔隙顆粒物6上,并在澆筑模4底部與孔隙顆粒物6之間設置循環冷卻水管5,澆筑池7內設有注水管1,注水管I與供水管相連,所述循環冷卻水管5為U形折管,管的兩端口延伸至燒筑池7外而分別與供水管8、排水管9相連,供水管8、排水管9又與集水池10相連,所述孔隙顆粒物6粒度為3 IOmm的水淬錳渣,如圖I,以通過注水管I向燒筑池7中注水,而冷卻燒筑模4外壁,同時通過循環冷卻水管5補強澆筑模4底部的冷卻,再通過澆筑模4敞口 2空冷澆筑模4內的鑄件表面,最終實現快速冷卻,使熾熱的澆筑物快速冷卻脫模。
權利要求1.一種快速冷卻澆筑裝置,包括其內活動放置吊耳、其上為敞口的澆筑模,其特征在于該澆筑模置于澆筑池中的孔隙顆粒物上,并在澆筑模底部與孔隙顆粒物之間設置循環冷卻水管,澆筑池內設有注水管,注水管與供水管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冷卻澆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冷卻水管為U形折管,或者為圓形盤管,管的兩端口延伸至凹槽外而分別與供水管、排水管相連,供水管、排水管又與集水池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快速冷卻澆筑裝置,包括其內活動放置吊耳、其上為敞口的澆筑模,其特征在于該澆筑模置于澆筑池中的孔隙顆粒物上,并在澆筑模底部與孔隙顆粒物之間設置循環冷卻水管,澆筑池內設有注水管,注水管與供水管相連。可通過澆筑池中的孔隙顆粒物及注入的水,冷卻澆筑模外壁,再通過循環冷卻水管補強澆筑模底部的冷卻,同時通過澆筑模敞口空冷澆筑模內的鑄件表面,最終實現了快速冷卻。不僅操作簡便,冷卻效果佳,同時采用了水淬渣填充澆筑池,有效杜絕了冷卻水與熾熱爐渣的直接接觸,保證了裝置的使用安全。
文檔編號C21B3/08GK202824621SQ20122058272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7日
發明者劉明生, 張培剛, 尚永壽, 張良忠, 羅永全 申請人:昆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