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廢鋼熔煉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煉鋼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廢鋼熔煉系統。
背景技術:
通常,廢舊的鋼鐵需要通過回爐熔煉后再進行重造,目前常見的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熔煉爐、鋼包、渣槽和鋼水成分分析儀,煉鋼時,工作人員站在工作臺上,將廢鋼投放到熔煉爐中,熔煉爐將廢鋼熔化成鋼水后,需要先將部分鋼水運送到鋼水成分分析儀上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將熔煉爐中的鋼水輸出到鋼包中,并將熔煉爐中的廢渣清除到渣槽中。但廢鋼熔煉系統多存在如下不足:由于渣槽和鋼水成分分析儀與熔煉爐的距離較遠,不便于工作人員對鋼水中各元素的成分進行檢查,也不便于清除熔煉爐中的廢渣。針對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種廢鋼熔煉系統,它不僅便于工作人員對鋼水中各元素的成分進行檢查,而且也便于清除熔煉爐中的廢渣。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廢鋼熔煉系統,它的結構緊湊,更便于對熔煉爐中的廢渣進行清理。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熔煉爐以及鋼包,其中,熔煉爐和鋼包分別位于工作臺兩側的相鄰位置,所述工作臺另一側的相鄰位置設有用于回收利用廢渣的渣槽。進一步,還包括鋼水成分分析儀,鋼水成分分析儀位于鋼包一側的相鄰位置。進一步,所述工作臺的高度大于熔煉爐的高度,且工作臺上設有延伸至頂部的梯子。進一步,所述熔煉爐采用電熔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熔煉爐以及鋼包,其中,熔煉爐和鋼包分別位于工作臺兩側的相鄰位置,所述工作臺另一側的相鄰位置設有用于回收利用廢渣的渣槽。由于渣槽位于工作臺一側的相鄰位置,因此使得廢鋼熔煉系統的結構更加緊湊,更便于工作人員對熔煉爐中的廢渣進行清理。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
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1、熔煉爐2、鋼包3、鋼水成分分析儀4和渣槽5,其中,工作臺I的高度大于熔煉爐2的高度,且工作臺1上設有延伸至頂部的梯子11,熔煉爐2、鋼包3和渣槽5分別位于工作臺三個不同側面的相鄰位置,鋼水成分分析儀4位于鋼包3 —側的相鄰位置。煉鋼時,工作人員通過梯子11攀爬到工作臺I的頂部,將廢鋼投放到熔煉爐2中,熔煉爐2將廢鋼熔化成鋼水后,工作人員將熔煉爐2中的部分鋼水運送到鋼水成分分析儀4上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再將熔煉爐2中的鋼水輸出到鋼包3中進行鑄造,并將熔煉爐2中的廢渣清理到渣槽5中。此種設計的廢鋼熔煉系統結構緊湊,不僅便于工作人員將鋼水運送到鋼水成分分析儀4上進行檢測,而且也便于對熔煉爐2中的廢渣進行清理,有助于提高廢鋼熔煉的工作效率。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熔煉爐2采用電熔爐,電熔爐不僅體積小,而且不會產生煙塵、周圍環境良好,能量利用率高。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 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1)、熔煉爐⑵以及鋼包(3),其中,熔煉爐⑵和鋼包(3)分別位于工作臺(1)兩側的相鄰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另一側的相鄰位置設有用于回收利用廢渣的渣槽(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鋼熔煉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鋼水成分分析儀(4),所述鋼水成分分析儀(4)位于鋼包(3) —側的相鄰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鋼熔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的高度大于熔煉爐(2)的高度,且工作臺(1)上設有延伸至頂部的梯子(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鋼熔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煉爐(2)采用電熔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廢鋼熔煉系統,包括工作臺、熔煉爐以及鋼包,其中,熔煉爐和鋼包分別位于工作臺兩側的相鄰位置,所述工作臺另一側的相鄰位置設有用于回收利用廢渣的渣槽。由于渣槽位于工作臺一側的相鄰位置,因此使得廢鋼熔煉系統的結構更加緊湊,更便于工作人員對熔煉爐中的廢渣進行清理。
文檔編號C21C5/00GK203080008SQ20122072681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蔣興益 申請人:重慶市卓航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