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82069閱讀:34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加工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數控磨床的輔助機構,其適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時的上料和對工件的定位。
背景技術
軸承外圈在熱處理結束后需要磨內、夕卜圓和端面,最后在研磨內圓的溝道,由于軸承通常是大批量生產,因此,在研磨內圓溝道時,需要通過相應的機構實現自動上料。例如,在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的“一種軸承套圈磨床上料機”,授權公告號為CN102615558A,它,包括一個進料槽、一個之間連接有一個低位進料槽的提升裝置和圓盤貯料裝置;提升裝置包括一臺提升電機和與提升電機傳動連接的傳動鏈,傳動鏈上具有若干個貯料槽;圓盤貯料裝置包括一個上下貫通的圓筒,圓筒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與轉動電機傳動連接的圓盤,圓筒的圓周面上具有一個出料口,低位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口相連接。通過圓盤的轉動,把置于圓盤上的套圈依次推出出料口,套圈在豎直后落入低位進料槽并滾向提升裝置,嵌入傳動鏈上的貯料槽內,套圈隨傳動鏈提升到頂部后落入進料槽,最終進入磨床的進料口后進行磨削加工。但此類現有的上料機構存在如下問題:由于工件的定位通常是通過夾頭定位在加工位置,使工件進出加工位置困難,定位機構和動作程序復雜,工作效率低,并且不能將工件準確可靠地逐一輸送,導致后續的工件定位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工件定位機構和定位程序復雜、工作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數控磨床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工件定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可靠,工作效率高。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料機構不能將工件準確可靠地逐一輸送,導致后續的工件定位 困難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數控磨床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能準確可靠地將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包括傾斜布置的上料槽和出料槽,上料槽的低端與一傾斜布置的進料槽較低一側的上側相連接,進料槽和出料槽構成人字形,且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槽的高端之間通過一橫向設置的定位槽相連接,進料槽在與上料槽連接的一端設有工件推送裝置,定位槽的底面為一與工件外圓適配的圓柱面,定位槽的一側垂直地設置一與定位槽底面同軸的驅動軸,定位槽靠近驅動軸的側壁上對應驅動軸位置設有定位孔,所述的驅動軸頭部穿設在定位孔內,且驅動軸的端面與該側壁的內表面齊平;定位槽的另一側設有可橫向移動的壓輪座,壓輪座上并排設有兩個可轉動的壓輪,壓輪座的移動方向垂直于定位槽,兩個壓輪之間的距離與工件的外徑相適應,從而在兩個壓輪之間形成磨頭移動空間,定位槽靠近壓輪的側壁上設有磨頭過孔,并且在對應壓輪的位置設有壓輪過孔。本實用新型中用于輸送工件的上料槽、出料槽、進料槽均采用傾斜布置,從而可利用工件的重力作用使圓形的工件自動滾動,工件先由人工或自動排序機送入上料槽的高端內,工件即可沿上料槽向下滾動并進入到進料槽內,然后由進料槽內的工件推送裝置將工件向上推送到定位槽內的圓柱面上定位,接著壓輪座帶動壓輪向工件一側移動,使壓輪穿過壓輪過孔并推動工件的一個端面使工件的另一側端面壓緊在驅動軸的端面上,驅動軸即可利用摩擦力帶動工件轉動,此時位于兩個壓輪之間的磨頭即可穿過磨頭過孔進入工件內對工件的內溝進行磨削加工。由于壓輪與工件的端面之間形成相切關系,因此兩者之間為線接觸,工件在轉動時帶動壓輪一起轉動,使兩者之間不會產生相對的滑動摩擦,可避免對工件的損傷,并延長壓輪的使用壽命。當一個工件加工完成后,工件推送裝置將另一工件推送到定位槽內的圓柱面上,并將已加工好的工件擠到出料槽內,然后即可沿著向下傾斜的出料槽進入到相應的工件收集裝置內。由于工件的夾緊是采用兩側端面夾緊的方式,因此整個定位、夾緊結構較為簡單,且工件在進出定位槽時方便、步驟少,從而可有效地提高其效率。作為優選,所述壓輪過孔和磨頭過孔均為長方形孔,且磨頭過孔設置在兩個壓輪過孔的中間。由于兩個壓輪過孔剛好對應定位槽內工件的兩側,因而用于磨削加工的磨頭剛好位于工件的中心位置,從而使磨頭可沿著工件的徑向移動以便對工件的內溝進行磨肖|J,并有利于數控系統對工件磨削量的控制。作為優選,所述壓輪的圓周面為外凸的弧面。從而使壓輪與工件之間形成點接觸,以便徹底避免因壓輪和工件的接觸處的運動方向和速度之不一致而形成的相對滑動摩擦。作為優選,所述上料槽為橫截面呈矩形的封閉槽,上料槽在靠近進料槽處外擴形成圓盤形的回轉腔,回轉腔內可轉動地設有圓形的分料轉盤,所述分料轉盤由電機驅動,并在其圓周上等分設有二個分料卡口,分料卡口由分料轉盤的邊緣沿徑向延伸,分料卡口的寬度與工件的外徑適配,分料卡口的深度等于工件外徑的1-1.2倍。當工件沿上料槽進入分料轉盤的一個分料卡口內時,電機驅動分料轉盤,此時其它的工件被分料轉盤阻擋停留在上料槽內,當分料轉盤轉動180度后,容納工件的分料卡口剛好對準進料槽,工件 即可進入進料槽內,并由工件推送裝置推送到定位槽內;此時,另一個分料卡口則剛好轉動到對準上料槽,后面的工件即可進入到該分料卡口內,依次轉動分料轉盤,即可將工件逐一地送入進料槽內,從而實現工件的逐一有序輸送。作為優選,所述工件推送裝置包括一個推送氣缸以及滑動地設置在進料槽內的弧形推板,弧形推板一側為與工件外徑適配內凹的推送面,另一側與推送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弧形推板可與工件良好貼合有利于工件的平穩推送,而氣缸具有動作響應快且無污染的特點,因而可顯著地加快工作頻率和磨削的效率。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推板內設有電磁鐵,所述進料槽內設有可控制電磁鐵線圈通斷的行程開關。電磁鐵可將工件可靠地吸附,以便將其準確地推送到位,當弧形推板將工件推送到位后,行程開關作用,使電磁鐵失電從而將工件釋放。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推板與推送氣缸的活塞桿通過轉軸轉動連接,轉軸上設有扭簧,弧形推板容納轉軸的軸孔內沿圓周方向設有限位槽,轉軸上對應限位槽處設有限位銷釘,進料槽底面沿長度方向設有卡槽,弧形推板的邊緣對應卡槽處設有深入卡槽內的撥桿。由于進料槽為傾斜設置,而定位槽為橫向布置,因而兩者之間構成一個夾角,當弧形推板向上推送工件到位時,撥桿觸碰卡槽,從而使弧形推板克服彈簧的扭力朝向定位槽一側轉動,使弧形推板的推送面朝向水平方向,因而有利于提高工件到位的準確性,而限位槽則可方便地限定弧形推板的轉動角度。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槽內在靠近出料槽一側的上部設有懸掛軸,懸掛軸上可轉動地懸掛有工件擋板,工件擋板在靠近出料槽一側設有豎直的螺桿,螺桿上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母。工件擋板可起到阻擋工件的作用,避免推送到位的工件因慣性作用而脫離定位槽內用于工件定位的底面,并直接進入到出料槽內。由于工件擋板為懸掛式設計,因而加工好的工件在后續工件的推動下擠開工件擋板而進入到出料槽內。調節螺母則可起到配重塊的作用,轉動調節螺母即可改變其在螺桿上的高度位置,從而方便快捷地改變推開工件擋板所需要的力,確保工件擋板能可靠地阻擋工件,同時便于工件推開工件擋板進入到出料槽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件定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可靠,工作效率高;并且能準確可靠地將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 工件推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工件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料槽11、回轉腔12、分料轉盤121、分料卡口 122、永久磁鐵2、進料槽21、卡槽3、出料槽4、定位槽41、底面42、定位孔43、壓輪過孔44、磨頭過孔 5、工件推送裝置 51、弧形推板 511、推送面 512、軸孔 513、限位槽 514、撥桿52、推送氣缸53、轉軸531、限位銷釘6、驅動軸7、壓輪座71、壓輪8、懸掛軸81、工件擋板811、螺桿812、調節螺母9、磨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包括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且傾斜布置的上料槽1、出料槽3和進料槽2,上料槽為橫截面呈矩形的封閉槽,且上料槽的內腔尺寸與工件的外形尺寸適配,而進料槽和出料槽則可以是橫截面呈矩形的封閉槽,或者也可以是上側開通的U型槽,工件在上述上料槽、出料槽和進料槽內均為直立放置,以方便工件的滾動。進料槽和出料槽呈人字形布置,且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槽的高端之間通過一橫向水平設置的定位槽4相連接,定位槽的底面41為一與工件外圓適配的圓柱面,且該底面與進料槽和出料槽的底面圓滑過渡。上料槽的低端與進料槽較低一側的上側相連接,上料槽的高端為工件的入口,待加工的工件可由人工或自動排序機等送入上料槽的高端內,工件即可沿上料槽向下滾動并進入到進料槽內。為了控制工件的逐一輸送,上料槽在靠近進料槽處外擴形成圓盤形的回轉腔11,回轉腔內設置一圓形的分料轉盤12,該分料轉盤由設于上料槽外的步進電機驅動,以使其可在回轉腔內按事先設置的角度轉動,分料轉盤的圓周上等分設置二個分料卡口 121,分料卡口由分料轉盤的邊緣沿徑向向內延伸,分料卡口的寬度與工件的外徑適配,其底邊為半圓形,且分料卡口的深度等于工件外徑的1-1.2倍,優選值為1.1倍。兩個分料卡口的連線與上料槽的中心軸線重合,這樣,一個分料卡口剛好對準上料槽靠近工件入口一側,另一個分料卡口則剛好對準上料槽連接進料槽一側,當工件沿著上料槽向下滾動時,首先進入到對準上料槽靠近工件入口一側的分料卡口內,且分料卡口內剛好只能容納一個工件,步進電機帶動分料轉盤轉動時,分料轉盤將上料槽封死,與分料卡口內的工件相貼的后續工件即被阻擋在上料槽內,當分料轉盤轉過180度后,原本對準工件入口一側的分料卡口轉到對準上料槽連接進料槽一側,此時,其內部的工件即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滾動進入到進料槽內,而原本對準上料槽連接進料槽一側的分料卡口則轉動對準工件入口一側,后續的工件即可進入該分料卡口內,如此重復,即可將工件逐一送入進料槽內。當然,我們還可以在分料轉盤的邊緣以及回轉腔的內側壁對應位置設置二對極性相反的永久磁鐵122,并且二對永久磁鐵呈中心對稱布置,利用永久磁鐵的吸力,可確保分料轉盤在自由狀態下能定位在準確的位置上,而工作時步進電機則可克服該吸力轉動。此外,為了將工件推送到定位槽內定位,我們還需在進料槽內與上料槽連接的一端設置相應的工件推送裝置5,如圖3所示,工件推送裝置包括一個滑動地設置在進料槽內的弧形推板51以及驅動弧形推板推送氣缸52,弧形推板一側為內凹的推送面511,推送面優選地為與工件外徑適配的圓柱面,另一側與推送氣缸的活塞桿通過轉軸53轉動連接,同時,在弧形推板容納轉軸的軸孔512內壁上設置沿圓周方向布置的限位槽513,并相應地在轉軸上對應限位槽處設置徑向的限位銷釘531,限位銷釘伸入到限位槽內,通過合理地設置限位槽的尺寸,即可限定弧形推板的轉動角度。當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轉軸與活塞桿之間需要設置定位銷或者緊定螺釘等,以便使轉軸和活塞桿之間不能產生相對轉動,從而確保弧形推板與活塞桿之間能在限位槽所限定的兩個極限位置之間轉動。[0027]進一步地,我們還需在轉軸上設置扭簧(圖中未示出),扭簧一端別住活塞桿,另一端別住弧形推板,使弧形推板能在扭簧的作用下轉動到一側極限位置,此時的弧形推板的推送面朝向與進料槽的縱向一致,即推送面在進料槽縱向的中心軸線上成對稱狀。當弧形推板轉動到另一極限位置時,弧形推板的朝向為水平方向,從而可完全朝向水平的定位槽。當然,我們需要在進料槽底面沿長度方向設置卡槽21,并且在弧形推板的下側的邊緣對應卡槽處設置深入卡槽內的撥桿514,這樣,撥桿和卡槽之間構成滑動連接,從而對弧形推板在進料槽內的滑動起到導向作用,同時,當弧形推板被推送到進料槽與定位槽連接處時,卡槽阻擋撥桿,使弧形推板克服扭簧的扭力轉動到完全朝向水平的定位槽方向,進而將工件順利地推送到定位槽內,并定位在定位槽的底面上。更近一步地,為了避免工件在推送過程中與弧形推板分離,可在弧形推板內設置電磁鐵(圖中未示出),同時在進料槽內靠近定位槽一端設置一個壓桿式、常閉的行程開關,該行程開關串接在電磁鐵線圈的供電回路中(圖中未示出)。這樣,當弧形推板在進料槽內的下端時,電磁鐵線圈通電產生吸力,進入進料槽的工件可被吸附固定在弧形推板的推送面上,當弧形推板被推送到上端與定位槽連接處時,行程開關起作用使電磁鐵的線圈失電,從而將工件釋放并定位在定位槽內;弧形推板向下回退時,電磁鐵重新恢復吸力。行程開關可設置在進料槽與定位槽連接處的上側,相應地在弧形推板上與撥桿相對的上側設置一個壓片(圖中未示出),當弧形推板因撥桿被卡槽阻擋而轉動時,壓片推壓行程開關的壓桿,從而使行程開關開路,電磁鐵失去吸力,吸附在弧形推板上的工件被釋放,并剛好轉動定位槽的底面上。如圖1、圖2所示,為了夾緊定位在定位槽內的工件并使其轉動,我們可在定位槽的一側設置一橫向放置的驅動軸6,驅動軸可由電機通過現有的皮帶輪、齒輪等傳動機構驅動,驅動軸與定位槽側壁相垂直,并且與定位槽的底面同軸,而定位槽則需在靠近驅動軸的側壁上對應驅動軸位置設置定位孔42,驅動軸頭部穿設在定位孔內,且驅動軸的端面與該側壁的內表面齊平,以便工件能順利地從進料槽進入到定位槽內,并貼靠在驅動軸的端面上。當然,驅動軸與定位孔之間須留有間隙,以便驅動軸轉動。定位槽的另一側設置可橫向移動的壓輪座7,壓輪座上并排設置兩個可轉動的壓輪71,壓輪座可由氣缸推動,其移動方向垂直于定位槽側壁,兩個壓輪之間的距離與工件的外徑相適應,以便壓輪能壓住工件的兩側,優選地,兩個壓輪的中心之間的距離與工件的內、外徑的平均值相等,從而在兩個壓輪之間形成磨頭移動空間,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在靠近壓輪的側壁上對應壓輪的位置應設置壓輪過孔43,以便壓輪能穿過壓輪過孔壓緊工件。另外,我們還需在定位槽靠近壓輪的側壁上設置一個磨頭過孔44,并且壓輪過孔和磨頭過孔優選地為長方形孔。特別是,磨頭過孔應設置在兩個壓輪過孔的中間,這樣,可使磨頭9位于兩個壓輪的正中間位置,磨床的磨頭即可通過數控系統的控制穿過磨頭過孔進入工件內,并沿著工件的徑向移動而磨削工件的內溝。需要說明的是,壓輪的圓周面優選地為外凸的弧面,從而使壓輪與工件之間可形成點接觸,以便使壓輪和工件的接觸處的運動方向和速度保持一致,從而避免兩者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最后,我們還可以在定位槽內靠近出料槽一側的上部設置懸掛軸8,懸掛軸上可轉動地懸掛一工件擋板81,工件擋板的下端懸空,使其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可自行轉動,并且,工件擋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會產生一個自動復位的力矩。當工件進入定位槽時,工件擋板可阻擋工件,避免工件因慣性作用而直接滾落到出料槽內。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工件首先進入到上料槽內,并沿著上料槽滾入分料轉盤的一個分料卡口內,此時分料轉盤轉動180度,該工件被轉到分料轉盤另一側的上料槽,并自動進入進料槽內吸附在弧形 推板的推送面上,而后續的工件則進入另一個分料卡口內準備。接著弧形推板在推送氣缸的推動下將工件向上推送到與定位槽連接處,由于卡槽的作用,使弧形推板翻轉將工件送入定位槽內,此時弧形推板使行程開關動作,切斷電磁鐵線圈的供電,使工件得以釋放并定位在定位槽的底面上,且工件的一個端面同軸地貼靠在驅動軸的端面上,而工件擋板則可確保工件可靠地定位。然后,推送氣缸帶動弧形推板復位,壓輪座在氣缸的推動下向定位槽靠近,兩個壓輪穿過定位槽側壁上的壓輪過孔靠近工件,并將工件壓緊在驅動軸的端面上。此時驅動軸開始高速轉動,并依靠摩擦力帶動工件高速轉動,兩個壓輪與工件之間則形成滾動摩擦,與此同時,磨床的數控系統控制磨頭穿過磨頭過孔進入到工件內,并沿著工件的徑向移動對工件的內溝進行磨削,而分料轉盤則再次將一個待加工的工件送入到進料槽內,病史該工件吸附在弧形推板上。等磨削完成后,驅動軸停止轉動,磨頭以及壓輪座后退復位,而推送氣缸再次將一個待加工的工件送入定位槽內,并推擠已加工好的工件,使其擠開工件擋板,工件擋板向上翻轉,加工好的工件則被擠進出料槽并自動滾落到與出料槽連接的收集裝置中,工件擋板則在重力作用下自動復位,將通向出料槽的口關閉,避免定位槽內的工件直接滾落到出料槽內。收集裝置可以是簡單的工件收集箱,或者是一條傳輸帶,傳輸帶可連接多臺磨床的出料槽,以便將工件傳輸到后續的檢測或包裝等工位。接著,壓輪、磨頭、驅動軸等重復前述的動作,開始磨削第二個工件的內溝。如此循環,即可快速高效地對工件進行逐一輸送和磨削內溝。需要補充的是,為了便于控制推開工件擋板的作用力大小,我們還可在工件擋板上靠近出料槽一側設置豎直的螺桿811,該螺桿與工件擋板之間留有間隙,以便在螺桿上螺紋連接一個調節螺母812。通過轉動調節螺母,即可方便地調整其在螺桿上的高低位置,當調節螺母向下轉動時,距離懸掛工件擋板的懸掛軸變遠,從而增加工件擋板自復位的力矩,使工件不易擠開工件擋板;反之,則可使力矩減小,工件易于擠開工件擋板。將調節螺母調整到合適位置,既可確保工件擋板能可靠地阻擋工件,同時便于工件推開工件擋板進入到出料槽內。可以理解的是,調節螺母優選地可采用兩個,這樣,當調整到合適位置時,可相對轉動兩個調節螺母,使之相互壓緊,以實現自鎖,避免調節螺母因沖·擊振動而在螺桿上移位。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包括傾斜布置的上料槽(I)和出料槽(3),其特征是,上料槽的低端與一傾斜布置的進料槽(2)較低一側的上側相連接,進料槽和出料槽構成人字形,且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槽的高端之間通過一橫向設置的定位槽(4)相連接,進料槽在與上料槽連接的一端設有工件推送裝置(5),定位槽的底面(41)為一與工件外圓適配的圓柱面,定位槽的一側垂直地設置一與定位槽底面同軸的驅動軸(6),定位槽靠近驅動軸的側壁上對應驅動軸位置設有定位孔(42),所述的驅動軸頭部穿設在定位孔內,且驅動軸的端面與該側壁的內表面齊平;定位槽的另一側設有可橫向移動的壓輪座(7),壓輪座上并排設有兩個可轉動的壓輪(71),壓輪座的移動方向垂直于定位槽,兩個壓輪之間的距離與工件的外徑相適應,從而在兩個壓輪之間形成磨頭移動空間,定位槽靠近壓輪的側壁上設有磨頭過孔(44 ),并且在對應壓輪的位置設有壓輪過孔(4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壓輪過孔和磨頭過孔均為長方形孔,且磨頭過孔設置在兩個壓輪過孔的中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壓輪的圓周面為外凸的弧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上料槽為橫截面呈矩形的封閉槽,上料槽在靠近進料槽處外擴形成圓盤形的回轉腔(11),回轉腔內可轉動地設有圓形的分料轉盤(12),所述分料轉盤由電機驅動,并在其圓周上等分設有二個分料卡口( 121),分料卡口由分料轉盤的邊緣沿徑向延伸,分料卡口的寬度與工件的外徑適配,分料卡口的深度等于工件外徑的1-1.2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工件推送裝置包括一個推送氣缸(52)以及滑動地設置在進料槽內的弧形推板(51 ),弧形推板一側為與工 件外徑適配內凹的推送面(511),另一側與推送氣缸的活塞桿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推板內設有電磁鐵,所述進料槽內設有可控制電磁鐵線圈通斷的行程開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弧形推板與推送氣缸的活塞桿通過轉軸(53)轉動連接,轉軸上設有扭簧,弧形推板容納轉軸的軸孔(512)內沿圓周方向設有限位槽(513),轉軸上對應限位槽處設有限位銷釘(531),進料槽沿底面長度方向設有卡槽(21),弧形推板的邊緣對應卡槽處設有深入卡槽內的撥桿(514)。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槽內在靠近出料槽一側的上部設有懸掛軸(8),懸掛軸上可轉動地懸掛有工件擋板(81),工件擋板在靠近出料槽一側設有豎直的螺桿(811),螺桿上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母(8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磨削軸承外圈內溝的上料定位機構,包括上料槽和出料槽,上料槽的低端與進料槽較低一側相連接,進料槽和出料槽構成人字形,且進料槽的高端與出料槽的高端之間通過一橫向設置的定位槽相連接,進料槽在與上料槽連接的一端設有工件推送裝置,定位槽的一側垂直地設置驅動軸,定位槽的側壁上對應驅動軸位置設有定位孔,驅動軸頭部穿設在定位孔內,定位槽的另一側設有可橫向移動的壓輪座,壓輪座上并排設有兩個可轉動的壓輪,定位槽靠近壓輪的側壁上設有磨頭過孔,并且在對應壓輪的位置設有壓輪過孔。本實用新型的工件定位機構的結構簡單可靠,工作效率高;并且能準確可靠地將工件逐一送到加工位置。
文檔編號B24B5/35GK203109729SQ20132000795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8日
發明者藍德光 申請人:浙江藍翔軸承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