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角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倒角機,包括給料件支座、給料件、磨光件以及調節件。給料件固定于給料件支座,給料件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向上延伸形成V形槽,且V形槽的底部具有突出加工件所需加工部位的開口,加工件沿V形槽的長度方向上移動。磨光件與開口相對應設置,磨光件的數量為至少一個。且磨光件包括表面具有研磨層的磨盤、轉軸、驅動件。磨盤對突出V形槽開口的加工件的加工部位進行研磨。轉軸固定于磨盤底部。驅動件固定于轉軸,驅動件通過轉軸帶動磨盤轉動。調節件設置為調節磨光件的高度。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倒角機。 倒角機
【背景技術】
[0002] 倒角機是一種專業用于模具制造、五金機械、機床制造、液壓零件、閥類制造、紡織 機械的倒角及去銑、刨等加工方式產品的毛刺的小型精密機床。采用快速機器倒角是機械 工業發展的趨勢。克服了現有機械和電動工具的加工缺點,具有方便、快捷、準確的優點,是 目前金屬物件倒角切削的最佳選擇。
[0003] 然而,現有的倒角機采用刀片對加工件進行倒角,刀片在加工件上留下切削刀橫, 從而使得倒角后所得的加工件表面粗糙度不夠精良。粗糙的表面不僅外觀不良,且在使用 過程中粗糙度越大,相應的機械損耗也將越大。此外,現有的倒角機體積大而笨重,且刀片 損耗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倒角機倒角后所得的加工件表面粗糙度大的問題,提供 一種倒角機。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倒角機,包括給料件支座、給料件、磨光 件以及調節件。給料件固定于給料件支座,給料件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第一導向 板和第二導向板向上延伸形成V形槽,且V形槽的底部具有突出加工件所需加工部位的開 口,加工件沿V形槽的長度方向上移動。磨光件相對應設置于開口的下方,磨光件的數量為 至少一個。且磨光件包括表面具有研磨層的磨盤、轉軸以及驅動件。磨盤對突出開口的加 工件的加工部位進行研磨。轉軸固定于磨盤底部,驅動件固定于轉軸,驅動件通過轉軸帶動 磨盤轉動。調節件設置為調節磨光件的高度。調節件包括壓合板、螺桿、螺母以及彈性件。 壓合板固定于磨光件,而螺桿與壓合板固定。螺母內壁設置有與螺桿側壁的外螺紋相對應 的內螺紋,且螺母套設于螺桿。彈性件套設于螺桿與壓合板固定,且位于螺母的下方。螺母 在旋轉過程中改變彈性件的長度,彈性件帶動壓合板和磨光件上下升動。
[0006]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板沿V形槽側壁方向的長度大于第二導向板 沿V形槽側壁方向上的長度。
[0007]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二導向板沿V形槽側壁方向的長度大于第一導向板 沿V形槽側壁方向上的長度。
[0008]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可拆卸式固定于給料件支 座。
[0009]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磨光件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不同的磨光件其磨盤上 的研磨層具有不同的粗糙度。
[0010]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給料件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通 過螺栓連接,調節螺栓高度來改變第二導向板的傾斜角度,從而改變V形槽的夾角。
[0011]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形成的V形槽的夾角為90 度。
[0012]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倒角機包括工作臺,工作臺具有三個容置空間,第一容 置空間設置為容納磨盤,第二容置空間設置為容納加工件被加工后產生的雜屑,第三容置 空間被設置為容納為倒角機供電的電源設備以及磨光件的驅動件。
[0013]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三容置空間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塊擋 板。
[0014]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二容置空間之間設置有固定板,且 固定板上設置有收納孔,收納孔連通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二容置空間。
[0015]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6] 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形成的V形槽的底部設置有開口,當加工件沿V形槽長 度方向運動時,加工件待加工部分于開口處突出。而位于開口下方的磨光件,由于具有研磨 層的磨盤。磨盤在驅動件的驅動下以轉軸為中心運動,運動的磨盤不斷的對突出于開口的 加工件進行研磨。磨盤的研磨倒角相比傳統的切削倒角具有更高的研磨精度,且研磨后形 成的倒角不僅具有精美的表面,且具有優良的粗糙度。進一步的,為避免由于研磨后加工件 底部將與磨盤分離,磨盤無法再起到研磨的效果。設置用于調節磨光件高度的調節件,使得 在研磨過程中磨盤始終與加工件相接觸。
[0017] 此外,設置磨光件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不同的磨光件其磨盤上的研磨層具有不 同的粗糙度。當加工件沿V形槽運動時,就有較大粗糙度的第一磨盤對加工件進行粗磨,可 加快研磨速度。而表面粗糙度較小的第二磨盤對加工件進行精磨,從而使得加工件加工后 形成的倒角表面精細,不僅具有優良的粗糙度,且可以提高倒角速度。
[0018]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 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倒角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2所示為圖1所示的倒角機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1] 圖3所示為圖1所示的倒角機另一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倒角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圖1所 示的倒角機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圖1所示的倒角機另一剖面結構示意圖。請一 并參閱圖1至圖3。
[0023]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倒角機,包括給料件支座1、給料件2、磨光件3以及調節件4。 給料件2固定于給料件支座1。給料件2包括第一導向板21和第二導向板22,第一導向板 21和第二導向板22向上延伸形成V形槽23。且V形槽23的底部具有突出加工件所需加 工部位的開口 24。加工件沿V形槽23的長度方向上移動。磨光件3相對應設置于開口 24 的下方,磨光件3的數量為至少一個。且磨光件3包括表面具有研磨層的磨盤31、轉軸32 以及驅動件33。磨盤31對突出開口 24的加工件的加工部位進行研磨。轉軸32固定于磨 盤31底部。驅動件33固定于轉軸32,驅動件33通過轉軸32帶動磨盤31轉動。調節件4 設置為調節磨光件3的高度。調節件4包括螺桿41、螺母42、彈性件43以及壓合板44。壓 合板44固定于磨光件3。螺桿41與壓合板44固定。螺母42內壁設置有與螺桿41側壁的 外螺紋相對應的內螺紋,且螺母42套設于螺桿41。彈性件43套設于螺桿41與壓合板44 固定,且位于螺母42的下方。螺母42在旋轉過程中改變彈性件43的長度,彈性件43帶動 壓合板44和磨光件3上下升動。
[0024] 當加工件沿V形槽23運動時,加工件待加工部位于開口 24突出。位于開口 24下 方與開口 24相對應設置的磨光件3上的磨盤31在驅動件33的帶動下以轉軸32轉動。在 轉動過程中,磨盤31上的研磨層不斷的對加工件待加工部位進行研磨。與傳統的采用刀片 對加工件進行倒角后形成的表面相比,經研磨層研磨后的加工件具有更精細的表面粗糙度
[0025] 隨著研磨過程的不斷進行,加工件與磨盤31間的距離逐漸增加,磨盤31無法再實 現研磨的功能。本實施例為避免該種現象的發生,在磨光件3上設置用于調節磨光件3上 磨盤31的高度的調節件4。調節件4包括螺桿41、螺母42、彈性件43以及壓合板44。由 于螺桿41的外側部和螺母42的內側壁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因此螺母42可固定在螺桿 41的任何位置上。且螺母42的下方設置有與壓合板44固定的彈性件43。通過調節螺母 42在螺桿41上的位置可改變彈性件43的高度。由于彈性件43的高度和壓力成正比,彈性 件43將該壓力值傳遞到與壓合板44相固定的驅動件33,驅動件33帶動磨盤31移動,從而 達到改變磨盤31的高度的目的。即在研磨過程中,用戶通過調節件4來改變磨盤31的高 度來保證在倒角過程中磨盤31與加工件待加工部位充分接觸。于本實施例中,彈性件43 為彈簧。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
[0026] 于本實施例中,磨光件3為兩個,分為第一磨光件和第二磨光件。第一磨光件上的 第一磨盤的研磨層具有粗糙度較大的磨盤,而第二磨光件上的第二磨盤的研磨層具有粗糙 度較小的磨盤。加工件首先經過第一磨盤,粗糙度較大的第一磨盤的研磨層對加工件進行 粗磨,加快加工件的研磨。而粗糙度較小的第二磨盤的研磨層對加工件的表面進行細磨,使 加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更加精細,同時還具有較快的加工速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 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磨光件3可為一個或兩個以上。當磨光件3為三個或更多時,用 戶可更具需求設置每一磨盤的研磨層的粗糙度,從而在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間折中,形 成最優的加工條件。
[0027] 對于不同的加工件,其大小不一樣,需倒角的角度也不同。而V形槽23的夾角決 定所能加工的加工件的大小以及其可倒角的角度。為滿足不同加工件倒角的要求。于本實 施例中,給料件支座1包括上支座11和下支座12,上支座11和下支座12通過螺栓5連接, 調節螺栓5的高度來改變第二導向板22的傾斜角度,從而改變V形槽23的夾角。于本實 施例中,調節螺栓5的高度,使得V形槽23的夾角為90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V形槽23 的角度不作任何限定。
[0028] 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板21沿V形槽23側壁方向的長度大于第二導向板22沿 V形槽23側壁方向上的長度。該設置使得本倒角機可對長寬比不同的加工件進行加工,長 度較長的第一導向板21可對加工件較長邊進行支撐,確保加工件可在V形槽23的長度方 向上穩固移動,不會出現側翻現象。進一步的,為滿足不同加工件的要求,本實施例中設置 第一導向板21和第二導向板22可拆卸式固定于給料件支座1。在使用時可根據加工件的 形狀進行選擇更換第一導向板21和第二導向板22,使得第二導向板22的長度大于第一導 向板21的長度。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
[0029] 于本實施例中,倒角機還包括工作臺6,工作臺6具有三個容置空間,第一容置空 間61設置為容納磨盤31,第二容置空間62設置為容納加工件被加工后產生的雜屑,第三 容置空間63被設置為容納為倒角機供電的電源設備以及磨光件3的驅動件33。由于第三 容置空間63內設置的是電源設備,而磨光件3在對加工件進行倒角加工時會產生很多的雜 屑。為防止這些雜屑進入第三容置空間63,從而影響電源設備的正常工作,故在第一容置空 間61和第三容置空間63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塊擋板64。于本實施例中,與磨光件3的數量 相對應的,設置兩塊擋板64,每一快擋板64與每一個磨盤31相對應設置。然而,本實用新 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實施例中,擋板64的數量可為一塊,該擋板直接遮擋所有磨 盤31對應的位置,或擋板64為多塊進行拼接。
[0030] 于本實施例中,為更好的對給料件2以及給料件支座1進行支撐,在第一容置空間 61和第二容置空間62間設置固定板65。然而,由于第二容置空間62是被配置為收納加磨 光件3在研磨加工件過程中產生的雜屑,因此在固定板65上設置收納孔651。為更好的收 集雜屑,收納孔651設置在與磨盤31相對應的位置上。于本實施例中,固定板65上設置有 兩個不連通的且與磨盤31--對應的收納孔651。然而,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任何限定。
[0031] 于本實施例中,在工作臺6的側邊設置有控制電源設備的開關7。且工作臺6的第 二容置空間62和第三容置空間63的側壁均設置有圍擋側壁。
[0032] 于本實施例中,驅動件33的內部采用高強度的碳塞來提供驅動力。高強度的碳塞 可滿足磨盤31長時間的高速轉動。用戶在使用時,若出現故障,首先應檢查驅動件33中碳 塞是否磨損。
[0033] 綜上所述,第一導向板21和第二導向板22形成的V形槽23的底部設置有開口 24,當加工件沿V形槽23長度方向運動時,加工件待加工部分于開口 24處突出。而位于開 口 24下部的磨光件3,由于具有研磨層的磨盤31。磨盤31在驅動件33的驅動下以轉軸32 為中心運動,運動的磨盤31不斷的對突出于開口 24的加工件進行研磨。磨盤31的研磨倒 角相比傳統的切削倒角具有更高的研磨精度,且研磨后形成的倒角不僅具有精美的表面, 且具有優良的粗糙度。進一步的,為避免由于研磨后加工件底部與磨盤31分離,而使得磨 盤31無法再起到研磨的效果,設置用于調節磨光件3高度的調節件4,使得在研磨過程中磨 盤31始終與加工件相接觸。
[0034] 此外,設置磨光件3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不同的磨光件3其磨盤31上的研磨層 具有不同的粗糙度。當加工件沿V形槽23運動時,就有較大粗糙度的第一磨盤對加工件進 行粗磨,可加快研磨速度。而表面粗糙度較小的第二磨盤對加工件進行精磨,從而使得加工 件加工后形成的倒角表面精細,不僅具有優良的粗糙度,且可以提高倒角速度。
[0035]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由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 熟知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 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要求保護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倒角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給料件支座; 給料件,固定于所述給料件支座,所述給料件包括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述第一 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向上延伸形成V形槽,且所述V形槽的底部具有突出加工件所需加工 部位的開口,加工件沿V形槽的長度方向上移動; 磨光件,相對應設置于所述開口的下方,所述磨光件的數量為至少一個,且所述磨光件 包括: 表面具有研磨層的磨盤,所述磨盤對突出所述開口的加工件的加工部位進行研磨; 轉軸,固定于所述磨盤底部; 驅動件,固定于所述轉軸,所述驅動件通過所述轉軸帶動磨盤轉動;調節件,其設置為 調節磨光件的高度,所述調節件包括: 壓合板,固定于所述磨光件; 螺桿,與所述壓合板固定; 螺母,所述螺母內壁設置有與所述螺桿側壁的外螺紋相對應的內螺紋,且所述螺母套 設于所述螺桿; 彈性件,套設于所述螺桿與所述壓合板固定,且位于所述螺母的下方,螺母在旋轉過程 中改變彈性件的長度,彈性件帶動所述壓合板和磨光件上下升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板沿所述V形槽側壁方向 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導向板沿所述V形槽側壁方向上的長度。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向板沿所述V形槽側壁方向 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導向板沿所述V形槽側壁方向上的長度。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可拆卸 式固定于所述給料件支座。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件的數量為至少兩個,且不同 的磨光件其磨盤上的研磨層具有不同的粗糙度。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給料件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 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通過螺栓連接,調節所述螺栓高度來改變所述第二導向板的傾斜角 度,從而改變V形槽的夾角。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板和第二導向板所形成 的V形槽的夾角為90度。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機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具 有三個容置空間,第一容置空間設置為容納所述磨盤,第二容置空間設置為容納加工件被 加工后產生的雜屑,第三容置空間被設置為容納為所述倒角機供電的電源設備以及磨光件 的驅動件。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三容置空間之 間設置有至少一塊擋板。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倒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和第二容置空間之 間設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收納孔,所述收納孔連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和第 二容置空間。
【文檔編號】B24B9/04GK203875712SQ201420240210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2日
【發明者】王江 申請人:杭州鑫江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