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包括擠壓油缸和液壓控制組件。所述擠壓油缸為兩個,通過連接螺栓內藏于壓鑄機頭板;所述液壓控制組件為兩組,包括流量閥、三位四通換向閥、液壓儲能器、壓力表、單向閥、二位四通換向閥、液壓泵和壓鑄機系統油箱;所述液壓儲能器通過連接螺栓安裝于壓鑄機頭板上方。本實用新型的擠壓裝置的結構簡單、可靠性高,擠壓油缸內藏于壓鑄機頭板,不額外占用壓鑄機空間,能夠提高鑄件密度,消除或大大減少鑄件的氣孔和縮孔,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高密度鑄件。
【專利說明】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機配套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 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鑄件要求的不斷提高,例如鑄件密度達到2. 7g/cm3以上,常規的壓鑄就難以 達到,一般都是通過二次擠壓的方式提高鑄件的密度。現有壓鑄擠壓裝置,都是比較復雜的 外置式擠壓裝置,難以控制擠壓的深度和擠壓的平衡性,故障率也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的壓鑄機頭板內 藏式擠壓裝置。
[0004]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5] -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包括左、右擠壓油缸和液壓控制組件;所述左、 右擠壓油缸通過連接螺栓內藏于壓鑄機頭板內;所述液壓控制組件包括左右流量閥、左右 三位四通換向閥、左右液壓儲能器、左右壓力表、左右單向閥、左右二位四通換向閥、液壓泵 和壓鑄機系統油箱;所述壓鑄機系統油箱、液壓泵、左二位四通換向閥、左單向閥、左壓力 表、左液壓儲能器、左三位四通換向閥、左流量閥和左擠壓油缸依次連接,所述左三位四通 換向閥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左擠壓油缸與壓鑄機系統油箱;所述壓鑄機系統油箱、 液壓泵、右二位四通換向閥、右單向閥、右壓力表、右液壓儲能器、右三位四通換向閥、右流 量閥和右擠壓油缸依次連接,所述右三位四通換向閥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右擠壓油 缸與壓鑄機系統油箱。
[0006] 擠壓油缸為兩個,分為左擠壓油缸與右擠壓油缸,通過連接螺栓內藏于壓鑄機頭 板,油缸軸朝向壓鑄機尾板。優選地,所述左、右擠壓油缸以壓鑄機頭板中心點左右對稱放 置。
[0007] 流量閥用于控制擠壓油缸推出的流量大小;三位四通換向閥用于控制擠壓油缸推 出或回退動作;液壓儲能器用于擠壓油缸的儲能;壓力表用于顯示液壓儲能器的壓力;單 向閥用于防止液壓儲能器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泵回退到壓鑄機油箱;二位四通換向閥用于控 制液壓泵;液壓泵用于把壓鑄機油箱的液壓油輸送到液壓儲能器;壓鑄機系統油箱用于提 供液壓油給液壓泵和存儲從三位四通換向閥回退的液壓油。
[0008] 優選地,所述液壓儲能器通過連接螺栓安裝于壓鑄機頭板上方。
[0009] 優選地,所述液壓儲能器為氮氣活塞式液壓儲能器。
[001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采用左右雙擠壓油缸 的方式,能夠達到20MPa以上的擠壓壓力,滿足了鑄件二次擠壓所需的壓力,并能有效保證 擠壓深度的穩定性。該擠壓裝置的擠壓油缸內藏于壓鑄機頭板,不額外占用壓鑄機空間,結 構緊湊。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可靠性高的優點,能夠提高鑄件密 度,同時消除或大大減少鑄件的氣孔和縮孔等缺陷,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高密度要求的鑄 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的頭板結構圖;
[0012]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的液壓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0014] 參見圖1?2,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包括擠壓油缸1和液壓控制組件; 擠壓油缸1為兩個,分為左擠壓油缸1. 1與右擠壓油缸1. 2,通過連接螺栓內藏于壓鑄機頭 板11內,油缸軸朝向壓鑄機尾板。優選地,左、右擠壓油缸1. 1、1. 2以壓鑄機頭板11中心 點左右對稱放置。
[0015] 液壓控制組件包括左右流量閥3. 1、3. 2、左右三位四通換向閥4. 1、4. 2、左右液壓 儲能器5. 1、5. 2、左右壓力表6. 1、6. 2、左右單向閥7. 1、7. 2、左右二位四通換向閥8. 1、8. 2、 液壓泵9和壓鑄機系統油箱10 ;其中,壓鑄機系統油箱10、液壓泵9、左二位四通換向閥 8. 1、左單向閥7. 1、左壓力表6. 1、左液壓儲能器5. 1、左三位四通換向閥4. 1、左流量閥3. 1 和左擠壓油缸1. 1依次連接,左三位四通換向閥4. 1的第一與第二油口分別連接左液壓儲 能器5. 1與左流量閥3. 1,左三位四通換向閥4. 1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左擠壓油缸 1. 1與壓鑄機系統油箱10 ;壓鑄機系統油箱10、液壓泵9、右二位四通換向閥8. 2、右單向閥 7. 2、右壓力表6. 2、右液壓儲能器5. 2、右三位四通換向閥4. 2、右流量閥3. 2和右擠壓油缸 1. 2依次連接,右三位四通換向閥4. 2的第一與第二油口分別連接右液壓儲能器5. 2與右流 量閥3. 2,右三位四通換向閥4. 2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右擠壓油缸1. 2與壓鑄機系統 油箱10。
[0016] 流量閥用于控制擠壓油缸推出的流量大小;三位四通換向閥用于控制擠壓油缸推 出或回退動作;液壓儲能器用于擠壓油缸的儲能;壓力表用于顯示液壓儲能器的壓力;單 向閥用于防止液壓儲能器的液壓油通過液壓泵回退到壓鑄機油箱;二位四通換向閥用于控 制液壓泵;液壓泵用于把壓鑄機油箱的液壓油輸送到液壓儲能器;壓鑄機系統油箱用于提 供液壓油給液壓泵和存儲從三位四通換向閥回退的液壓油。
[0017] 液壓儲能器5. 1、5. 2通過連接螺栓安裝于壓鑄機頭板11上方。優選地,所述液壓 儲能器5. 1、5. 2為氮氣活塞式液壓儲能器。
[0018]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生產高密度要求的鑄件,能夠有效保證鑄件密度達到2. 7g/cm3 以上,擠壓深度穩定在± 1mm以內,并不對常規壓鑄產生影響
[0019] 本實用新型采用左右雙擠壓油缸的方式,能夠達到20MPa以上的擠壓壓力,滿足 了鑄件二次擠壓所需的壓力,并能有效保證擠壓深度的穩定性。該擠壓裝置的擠壓油缸內 藏于壓鑄機頭板,不額外占用壓鑄機空間,結構緊湊。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 合理、使用可靠性高的優點,能夠提高鑄件密度,同時消除或大大減少鑄件的氣孔和縮孔等 缺陷,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高密度要求的鑄件。
[0020]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之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實用新型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所作出簡單的 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涵蓋范圍之內。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 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擠壓油缸和液壓控制組 件;所述左、右擠壓油缸通過連接螺栓內藏于壓鑄機頭板內;所述液壓控制組件包括左右 流量閥、左右三位四通換向閥、左右液壓儲能器、左右壓力表、左右單向閥、左右二位四通換 向閥、液壓泵和壓鑄機系統油箱;所述壓鑄機系統油箱、液壓泵、左二位四通換向閥、左單向 閥、左壓力表、左液壓儲能器、左三位四通換向閥、左流量閥和左擠壓油缸依次連接,所述左 三位四通換向閥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左擠壓油缸與壓鑄機系統油箱;所述壓鑄機系 統油箱、液壓泵、右二位四通換向閥、右單向閥、右壓力表、右液壓儲能器、右三位四通換向 閥、右流量閥和右擠壓油缸依次連接,所述右三位四通換向閥的第三與第四油口分別連接 右擠壓油缸與壓鑄機系統油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擠壓 油缸以壓鑄機頭板中心點左右對稱放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儲能 器通過連接螺栓安裝于壓鑄機頭板上方。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壓鑄機頭板內藏式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儲能 器為氮氣活塞式液壓儲能器。
【文檔編號】B22D17/20GK203843133SQ201420244045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3日
【發明者】黎興標, 劉后堯, 程攸文, 葉標才, 楊林方, 吳湛方, 楊劍霞, 楊智宏 申請人:廣東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