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包括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所述上中間包設置于所述下中間包上方;所述上中間包包括上安裝座、上安裝側壁、上剛玉側壁、上剛玉底壁,所述上剛玉底壁為傾斜結構且所述上剛玉底壁的最低點與所述上剛玉側壁之間具有寬度控制布料間隙;所述下中間包包括下安裝側壁、下剛玉側壁、下剛玉底壁、固定剛玉壁和活動剛玉壁,所述活動剛玉壁與所述下剛玉底壁之間具有厚度控制布料間隙。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能夠冷卻結晶形成厚度均勻一致的片狀材料,且提高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厚度均勻性。
【專利說明】—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屬于稀土永磁合金材料生產制造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稀土永磁合金材料釹鐵硼是一種重要的磁性材料,其具有優異的磁性能而被稱為“磁王”。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在熔融冷卻結晶的加工步驟中,需要保證結晶材料厚度的一致性,以保證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表磁的均勻性,從而提高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應用性能。因此,需要在冷卻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作業過程中設置一種過渡裝置,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能夠冷卻結晶形成厚度均勻一致的片狀材料,且提高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厚度均勻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需要,提供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能夠冷卻結晶形成厚度均勻一致的片狀材料,且提高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厚度均勻性。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包括:
[0006]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所述上中間包設置于所述下中間包上方;
[0007]所述上中間包包括上安裝座、上安裝側壁、上剛玉側壁、上剛玉底壁,所述上安裝座用于固定所述上中間包,所述上安裝側壁固設于所述上安裝座且為兩個,所述上剛玉側壁為圍成封閉結構的四個側壁構成,且所述上剛玉側壁通過兩個所述上安裝側壁的夾持固定,所述上剛玉底壁為傾斜結構且所述上剛玉底壁的最低點與所述上剛玉側壁之間具有寬度控制布料間隙;
[0008]所述下中間包包括下安裝側壁、下剛玉側壁、下剛玉底壁、固定剛玉壁和活動剛玉壁,所述下安裝側壁用于固定所述下中間包且所述下安裝側壁為兩個,所述下剛玉底壁為矩形結構,所述下剛玉側壁為兩個且固設于所述下剛玉底壁兩側邊,兩個所述下剛玉側壁通過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夾持固定,所述下剛玉底壁和所述下剛玉側壁共同構成流道,所述固定剛玉壁固定設置于所述流道的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活動設置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與所述下剛玉底壁之間具有厚度控制布料間隙。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下中間包還包括下安裝座,所述下安裝座設置有夾持螺栓和調節支撐棱,所述下安裝座具有兩個側壁以通過所述夾持螺栓夾持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所述調節支撐棱設置于所述下剛玉底壁底部且垂直于所述流道,所述下安裝側壁上設置有調節把手。
[0010]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下: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通過設置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的結構,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在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中進行預冷卻并控制其厚度,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能夠冷卻結晶形成厚度均勻一致的片狀材料,且提高了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厚度均勻性,從而提高了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表磁的均勻性,即提高了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應用性能;且整個裝置結構精簡,不會在高溫下發生機械強度的變化,不會向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中引入雜質,滿足實際生產的使用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中間包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中間包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中間包側面透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不含下安裝座的下中間包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下剛玉底壁、固定剛玉壁和活動剛玉壁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0019]如圖1至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包括: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所述上中間包設置于所述下中間包上方;所述上中間包包括上安裝座11、上安裝側壁12、上剛玉側壁13、上剛玉底壁14,所述上安裝座11用于固定所述上中間包,所述上安裝側壁12固設于所述上安裝座11且為兩個,所述上剛玉側壁13為圍成封閉結構的四個側壁構成,且所述上剛玉側壁13通過兩個所述上安裝側壁12的夾持固定,所述上剛玉底壁14為傾斜結構且所述上剛玉底壁14的最低點與所述上剛玉側壁13之間具有寬度控制布料間隙15 ;所述下中間包包括下安裝側壁21、下剛玉側壁22、下剛玉底壁23、固定剛玉壁24和活動剛玉壁25,所述下安裝側壁21用于固定所述下中間包且所述下安裝側壁21為兩個,所述下剛玉底壁23為矩形結構,所述下剛玉側壁22為兩個且固設于所述下剛玉底壁23兩側邊,兩個所述下剛玉側壁22通過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21夾持固定,所述下剛玉底壁23和所述下剛玉側壁22共同構成流道,所述固定剛玉壁24固定設置于所述流道的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25活動設置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25與所述下剛玉底壁23之間具有厚度控制布料間隙30。進一步地,所述下中間包還包括下安裝座26,所述下安裝座26設置有夾持螺栓27和調節支撐棱28,所述下安裝座26具有兩個側壁以通過所述夾持螺栓27夾持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21,所述調節支撐棱28設置于所述下剛玉底壁23底部且垂直于所述流道,所述下安裝側壁21上設置有調節把手29。
[0020]工作時,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首先進入上中間包,通過寬度控制布料間隙15使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在水平方向上均勻地進入下中間包,再通過厚度控制布料間隙30進入驟冷結晶的冷卻裝置上,從而控制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結晶厚度。設置下安裝座26及其夾持螺栓27和調節支撐棱28可以對下剛玉底壁23的傾斜度進行調節,從而控制熔融的釹鐵硼永磁合金材料的流速,以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
[0021]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僅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其特征是,包括:上中間包和下中間包,所述上中間包設置于所述下中間包上方; 所述上中間包包括上安裝座(11)、上安裝側壁(12)、上剛玉側壁(13)、上剛玉底壁(14),所述上安裝座(11)用于固定所述上中間包,所述上安裝側壁(12)固設于所述上安裝座(11)且為兩個,所述上剛玉側壁(13)為圍成封閉結構的四個側壁構成,且所述上剛玉側壁(13)通過兩個所述上安裝側壁(12)的夾持固定,所述上剛玉底壁(14)為傾斜結構且所述上剛玉底壁(14)的最低點與所述上剛玉側壁(13)之間具有寬度控制布料間隙(15); 所述下中間包包括下安裝側壁(21)、下剛玉側壁(22)、下剛玉底壁(23)、固定剛玉壁(24)和活動剛玉壁(25),所述下安裝側壁(21)用于固定所述下中間包且所述下安裝側壁(21)為兩個,所述下剛玉底壁(23)為矩形結構,所述下剛玉側壁(22)為兩個且固設于所述下剛玉底壁(23)兩側邊,兩個所述下剛玉側壁(22)通過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21)夾持固定,所述下剛玉底壁(23)和所述下剛玉側壁(22)共同構成流道,所述固定剛玉壁(24)固定設置于所述流道的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25)活動設置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所述活動剛玉壁(25)與所述下剛玉底壁(23)之間具有厚度控制布料間隙(3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釹鐵硼加工的中間包結構,其特征是,所述下中間包還包括下安裝座(26),所述下安裝座(26)設置有夾持螺栓(27)和調節支撐棱(28),所述下安裝座(26)具有兩個側壁以通過所述夾持螺栓(27)夾持兩個所述下安裝側壁(21),所述調節支撐棱(28)設置于所述下剛玉底壁(23)底部且垂直于所述流道,所述下安裝側壁(21)上設置有調節把手(29)。
【文檔編號】B22D41/00GK204035544SQ20142046757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9日
【發明者】張德文, 姚仁貴, 高曉山, 何文敬, 衣曉飛, 張鵬杰, 黃秀蓮 申請人:安徽包鋼稀土永磁合金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