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材料表面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便攜式智能設備的需求迅速增長。柔性、可拉伸的電子設備,包括電子皮膚、柔性顯示器、可穿戴電腦設備、柔性太陽能電池板等,已經走到時代的聚光燈下。但現在為止,大多數的研究都集中在開發銀、金等貴金屬上。其中出于經濟的考慮,銀的使用更廣泛,雖然純銀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導電性和導熱性在所有的金屬中也都是最高。但柔性設備還必須在惡劣條件下保持較好的力學性能,如拉伸、彎曲等。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復合材料保證導電性能的同時提高力學性能。
碳納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抗拉強度達到50-200GPa,是鋼的100倍,密度卻只有鋼的1/6。它的彈性模量可達1TPa,與金剛石的彈性模量相當,約為鋼的5倍。同時碳納米管還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良好的傳熱性能。若將其他工程材料為基體與碳納米管制成復合材料,可使復合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強度、彈性、抗疲勞性及各向同性,給復合材料的性能帶來極大的改善。若用以制備柔性設備的電極及連接線路等,會表現出優異的力學性能和熱穩定性。
目前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多采用功能性納米銀油墨進行印刷、旋涂、噴涂。納米銀的采用欠缺經濟性,且微觀尺度上,圓球形的銀顆粒相互接觸會帶來較大的孔隙率;若采用基于化學反應的噴涂法,由于重力等作用使碳納米管的沉積量大大降低。所以,目前仍缺乏一種保證碳納米管的沉積量的前提下,能夠減少初始孔隙率且更為經濟性的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基于瞬時化學還原反應與高速旋涂技術,過程易于實現,與納米銀的制備方法相比更具經濟性;且通過該法所獲得的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中銀顆粒的多邊形化使涂層的孔隙率有所降低,能夠提高涂層的力學及導電性能;本法與基于化學反應的噴涂涂裝的方式相比,在制得均勻涂層的同時更能保證碳納米管的沉積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備方法得到的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基體的表面預處理;所述表面預處理包括清洗、除油、粗化以及敏化處理;
(2)混合液A和混合液B的配制:
混合液A的配制:采用蒸餾水將硝酸銀、氨水、十二烷基硫酸鈉和多壁碳納米管配成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液A中各成分的濃度為硝酸銀10-50g/L、氨水10-50mL/L、十二烷基硫酸鈉0.6-2g/L、多壁碳納米管0.5-5g/L;
混合液B的配制:采用蒸餾水將三乙醇胺和乙二醛配成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液B中各成分的濃度為三乙醇胺10-50mL/L、乙二醛50-200mL/L;
(3)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
將經表面預處理后的基體固定在勻膠機上,開啟勻膠機,將混合液A、混合液B同時持續勻速滴在基體上,旋涂勻膠,熱處理,淬火處理,得到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
步驟(3)中所述滴加速率為混合液A:0.1-0.3mL/s,混合液B:0.3-0.9mL/s。
步驟(3)中所述混合液A和混合液B的用量比為(1-5)mL:(2-10)mL,優選為(1-3)mL:(2-6)mL,進一步優選為1:2-1:3(體積比)。
步驟(3)中所述旋涂勻膠的條件為先以700-1000轉/分鐘的速度運轉5-10秒,再以3500-4000轉/分鐘的速度運轉40-50秒;所述旋涂勻膠的條件優先為先以1000轉/分鐘運轉5秒,再以4000轉/分鐘運轉40秒。
步驟(3)中所述熱處理的條件為:熱處理的溫度為150-250℃,熱處理的時間為30-60分鐘;所述熱處理優先在真空箱中進行;基體為PI膜時,熱處理溫度為150-250℃;PET膜或PAMB膜時,熱處理溫度為150-180℃。
步驟(3)中所述淬火處理的淬火劑為無水乙醇或蒸餾水,優選為無水乙醇。
步驟(2)中所述多壁碳納米管的管徑為10-30nm,長度為5-10μm,純度>99%。
步驟(1)中所述基體為柔性聚酯薄膜或聚胺薄膜,優選為PET薄膜、PAMB(聚氨基雙馬來酰亞胺)薄膜、PI(聚酰亞胺)薄膜,更優選為PET薄膜。
步驟(1)中所述表面預處理包括以下工藝:清洗、除油、粗化以及敏化處理;具體為:
(a)基體薄膜清洗除油處理
將基體薄膜浸入無水乙醇,超聲波清洗5-10分鐘,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再將基體薄膜浸入除油液中處理5-10分鐘,溫度為40-6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除油液為15wt%-20wt%氫氧化鈉溶液;
(b)粗化處理
將清洗除油處理的基體置入粗化液中浸泡20-40分鐘,溫度為40-6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粗化液為10-20wt%的高錳酸鉀和10-20wt%的氫氧化鈉混合溶液;
(c)敏化處理
將粗化處理的基體置入敏化液中浸泡5-10分鐘,溫度為室溫,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敏化液為5-20g/L的氯化亞錫和10-20mL/L的鹽酸(37wt%)混合液。
所述除油液、粗化液、敏化液以蒸餾水為溶劑。
所述的粗化液優選為10wt%的高錳酸鉀和10wt%的氫氧化鈉混合液;所述粗化處理的條件優先為在50℃下恒溫浸泡30分鐘。
所述敏化液優選為20g/L的氯化亞錫和20ml/L的鹽酸(37wt%)混合液;所述敏化處理的條件優先為在室溫下浸泡5分鐘。
所述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由上述制備方法得到。
所述柔性基體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用于柔性設備。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發明的方法簡單,易于實現,生產成本低;
(2)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多壁碳納米管均勻分布在涂層中,并且沉積量可觀;而且銀顆粒的多邊形化使涂層的孔隙率有所降低,因此,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涂層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應用于柔性機械設備,在惡劣條件下復合涂層也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3)本發明中所制備復合涂層與基體結合緊密,使用過程中可拉伸、扭轉、彎折,且不影響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X射線衍射圖譜;
圖2為實施例1-3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SEM);其中a為實施例1的復合涂層的SEM圖,b為實施例2的復合涂層的SEM圖,c為實施例3的復合涂層的SEM圖;
圖3為實施例1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即銀-碳納米管)的拉伸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PET薄膜清洗除油處理
將PET薄膜浸入無水乙醇中,超聲波清洗5分鐘,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再將PET薄膜浸入除油液中處理10分鐘,溫度為4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除油液為15wt%氫氧化鈉溶液;
步驟二:PET薄膜粗化處理
將步驟一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粗化液中浸泡20分鐘,溫度為6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粗化液為10wt%的高錳酸鉀和10wt%的氫氧化鈉混合液;
步驟三:PET薄膜敏化處理
將步驟二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敏化液中浸泡5分鐘,溫度為室溫,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敏化液為20g/L的氯化亞錫和20ml/L的鹽酸(37wt%)混合液;
步驟四: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制備
開啟勻膠機,將2mL的A液和6mL的B液同時持續勻速地滴(滴加速率為A溶液0.2mL/s,B溶液0.6mL/s)在PET薄膜表面,旋涂勻膠(旋涂勻膠的條件為低速段:700轉/分鐘,時間為5秒,高速段:4000轉/分鐘,時間為40秒),加熱處理(在真空箱中于150℃保溫30分鐘),采用無水乙醇淬火處理,得到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
所述A液由硝酸銀、氨水、十二烷基硫酸鈉和多壁碳納米管加入蒸餾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17g/L硝酸銀、25mL/L氨水、2g/L十二烷基硫酸鈉、3g/L多壁碳納米管;所述B液由三乙醇胺和乙二醛加入蒸餾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20mL/L三乙醇胺、100mL/L乙二醛。
對所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進行了如下檢測表征:
物相分析:使用X射線衍射儀(XRD)對樣品表面進行物質成分分析,
XRD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所制備的涂層含有銀和碳納米管相。測試條件為:銅靶,射線波長0.15418納米,Ni濾波片,管壓40kV,管流40mA,掃描步長0.02度,掃描速度19.2秒/步;狹縫DS=1°;RS=8mm(對應LynxExe陣列探測器)。
形貌分析:使用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對樣品進行形貌分析,FE-SEM圖如圖2(a)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碳納米管分布較為均勻,銀顆粒呈多邊形化,有利于降低孔隙率。測試條件:儀器型號NOVA NANOSEM 430,分辨率為1nm,二次電子模式,電壓20kV,放大倍數30000倍。
力學性能:抗拉強度為174.25MPa,彈性模量為6.95GPa。測試標準執行GB 13022-91,樣品總長120mm,夾具間初始距離86±5mm,平行最小寬度10±0.5mm,試驗速度5±1mm/min。
實施例2
一種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PET薄膜清洗除油處理
將PET薄膜浸入無水乙醇,超聲波清洗5分鐘,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再將PET薄膜浸入除油液中處理5分鐘,溫度為4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除油液為15wt%氫氧化鈉溶液;
步驟二:PET薄膜粗化處理
將步驟一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粗化液中浸泡20分鐘,溫度為6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粗化液為10wt%的高錳酸鉀和10wt%的氫氧化鈉混合液;
步驟三:PET薄膜敏化處理
將步驟二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敏化液中浸泡5分鐘,溫度為室溫,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敏化液為20g/L的氯化亞錫和20mL/L的鹽酸(37wt%)混合液;
步驟四: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制備
開啟勻膠機,將2mL的A液和6mL的B液同時持續勻速地滴(滴加速率為A溶液為0.3mL/s,B溶液為0.9mL/s)在PET薄膜表面,旋涂勻膠(旋涂勻膠的條件為低速段:1000轉/分鐘,時間為5秒,高速段:4000轉/分鐘,時間為40秒),加熱處理(在真空箱中于150℃保溫30分鐘),采用無水乙醇淬火處理,得到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
所述A液由硝酸銀、氨水、十二烷基硫酸鈉和多壁碳納米管加入蒸餾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17g/L硝酸銀、25mL/L氨水、0.67g/L十二烷基硫酸鈉、0.5g/L多壁碳納米管;所述B液由三乙醇胺和乙二醛加入去蒸餾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20mL/L三乙醇胺與100mL/L乙二醛混合液。
對所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進行了如下檢測表征:
物相分析:使用X射線衍射儀(XRD)對樣品表面進行物質成分分析,與實施例1所制備的樣品表面相似的物質成分。
形貌分析:使用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對樣品進行形貌分析,FE-SEM圖如圖2(b)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對于實施例1制備的復合涂層,碳納米管沉積量減少,但分布較為均勻,銀顆粒呈多邊形化,有利于降低孔隙率
力學性能:抗拉強度為153.01MPa,彈性模量為6.79GPa。
實施例3
一種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的制備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PET薄膜除油處理
將PET薄膜浸入無水乙醇,超聲波清洗5分鐘,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再將PET薄膜浸入除油液中處理5分鐘,溫度為4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除油液為15wt%氫氧化鈉溶液;
步驟二:PET薄膜粗化處理
將步驟一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粗化液中浸泡20分鐘,溫度為60℃,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粗化液為10wt%的高錳酸鉀和10wt%的氫氧化鈉混合液;
步驟三:PET薄膜敏化處理
將步驟二中得到的PET薄膜置入敏化液中浸泡5分鐘,溫度為室溫,取出后用無水乙醇沖洗吹干待用,所述敏化液為20g/L的氯化亞錫和20mL/L的鹽酸(37wt%)混合液;
步驟四: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制備
開啟勻膠機,將2mL的A液和6mL的B液同時持續勻速地滴(滴加速率為A溶液0.1mL/s,B溶液為0.3mL/s)在PET薄膜表面,旋涂勻膠(旋涂勻膠的條件為低速段:1000轉/分鐘,時間為5秒,高速段:4000轉/分鐘,時間為40秒),加熱處理(在真空箱中于150℃保溫30分鐘),采用無水乙醇淬火處理,得到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
所述A液由硝酸銀、氨水、十二烷基硫酸鈉和多壁碳納米管加入去離子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17g/L硝酸銀、25mL/L氨水、3.3g/L十二烷基硫酸鈉、5g/L多壁碳納米管;所述B液由三乙醇胺和乙二醛加入去離子水中配制而成,各成分的濃度為20mL/L三乙醇胺與100mL/L乙二醛混合液。
對所制備的PET基銀-碳納米管復合涂層進行了如下檢測表征:
物相分析:使用X射線衍射儀(XRD)對樣品表面進行物質成分分析,與實施例1所制備的樣品表面相似的物質成分。
形貌分析:使用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對樣品進行形貌分析,測試結果如圖2(c)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碳納米管出現團聚。
力學性能:抗拉強度為186.32MPa,彈性模量為7.36GPa。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