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打磨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67860閱讀:249來源:國知局
打磨設備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磨設備。



背景技術:

工業生產中經常需要采用打磨設備進行打磨作業,打磨設備一般包括夾具、打磨輪以及打磨液體管,所述夾具夾持工件靠近旋轉的打磨輪,利用所述打磨輪對工件進行打磨,所述打磨液體管鄰近所述打磨輪設置,并用于向所述打磨輪噴出打磨液,以對所述打磨作業進行冷卻。然而,所述打磨設備需要人工將工件放置于夾具上以進行打磨,其打磨效率較低。進行打磨作業時,常采用夾具夾住工件,然而,夾具通常固定于固定機構上,其自由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打磨效率較高且能夠使夾具具有較高的自由度的打磨設備。

一種打磨設備,包括底座、打磨組件、遮擋組件以及抓取組件,所述底座中開設有液體收容槽,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底部周緣開設有儲液環槽,所述底座的頂部周緣向外凸設形成支撐臺面,所述打磨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底座內的驅動件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件上的打磨輪,所述打磨輪設置于所述液體收容槽中,所述遮擋組件包括升降件、傳動桿以及擋圈,所述升降件設置于所述底座的一側,所述傳動桿穿設于所述底座中,所述擋圈環繞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面并露出于所述底座上側,所述擋圈與所述傳動桿連接,所述抓取組件包括鄰近所述底座設置的機械手以及設置于所述機械手上的夾具;其中所述機械手包括座體、驅動件以及依次轉動連接的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以及手腕部,所述座體開設有轉動槽,所述第一機械臂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座體上并穿設所述轉動槽,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座體中并與所述第一機械臂連接,所述夾具裝設于所述手腕部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座體包括環繞部以及設置于所述環繞部上的支撐部,所述轉動槽開設于所述支撐部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環繞部內形成有充氣腔,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充氣腔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充氣腔中設置有充氣組件,所述充氣組件包括充氣泵以及與所述充氣泵連接的充氣管。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環繞部的周緣開設有多個出氣孔,所述多個出氣孔與所述充氣腔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動槽的底面開設有多個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所述充氣腔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動槽與所述第一機械臂的內部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機械臂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機械臂的內部連通,所述手腕部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機械臂的內部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手腕部上開設有多個排氣孔。

由于所述打磨設備包括機械手,因此可以利用所述機械手帶動所述夾具夾取工件,以進行打磨作業。所述打磨設備可以實現打磨作業的全自動化,極大地提高了打磨效率。由于所述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以及手腕部依次轉動連接,所述機械手能夠實現三個自由度的旋轉,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進而使得所述夾具具有較高的自由度。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打磨設備的剖視圖。

圖2為一實施例的機械手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一實施例的夾具的側視圖。

圖4為一實施例的遮擋組件、封蓋組件以及驅動組件的剖視圖。

圖5為圖4中V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位圖5中VI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磨設備。所述打磨設備包括底座、打磨組件、遮擋組件以及抓取組件,所述底座中開設有液體收容槽,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底部周緣開設有儲液環槽。例如,所述底座的頂部周緣向外凸設形成支撐臺面,所述打磨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底座內的驅動件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件上的打磨輪,所述打磨輪設置于所述液體收容槽中。例如,所述遮擋組件包括升降件、傳動桿以及擋圈,所述升降件設置于所述底座的一側,所述傳動桿穿設于所述底座中,所述擋圈環繞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面并露出于所述底座上側,所述擋圈與所述傳動桿連接。例如,所述抓取組件包括鄰近所述底座設置的機械手以及設置于所述機械手上的夾具;其中所述機械手包括座體、驅動件以及依次轉動連接的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以及手腕部。例如,所述座體開設有轉動槽,所述第一機械臂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座體上并穿設所述轉動槽,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座體中并與所述第一機械臂連接,所述夾具裝設于所述手腕部上。

請參閱圖1,一種打磨設備100,包括底座10、打磨組件20、遮擋組件60以及抓取組件90,所述底座中開設有液體收容槽11,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底部周緣開設有儲液環槽12,所述底座的頂部周緣向外凸設形成支撐臺面13,所述打磨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底座內的驅動件21以及連接于所述驅動件上的打磨輪23,所述打磨輪設置于所述液體收容槽中,所述遮擋組件包括升降件61、傳動桿62以及擋圈63,所述升降件設置于所述底座的一側,所述傳動桿穿設于所述底座中,所述擋圈環繞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面并露出于所述底座上側,所述擋圈與所述傳動桿連接,所述抓取組件包括鄰近所述底座設置的機械手91以及設置于所述機械手上的夾具99。例如,所述機械手包括座體、驅動件以及抓取結構,所述抓取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機械手上的信號接收器,例如,所述信號接收器設置于所述機械手的座體,且所述信號接收器連接所述機械手的驅動件,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傳輸到所述驅動件,由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機械手的抓取結構分進行抓取。

由于所述打磨設備包括機械手,因此可以利用所述機械手帶動所述夾具夾取工件,以進行打磨作業。所述打磨設備可以實現打磨作業的全自動化,極大地提高了打磨效率。

例如,為了避免打磨液流到所述支撐臺面上,所述傳動桿為圓柱形桿,所述擋圈包括相對設置的內側周面631與外側周面632,所述外側周面為環形面,所述內側周面相對所述外側周面傾斜設置,所述擋圈的內徑沿遠離所述底座的方向逐漸增大,所述擋圈的內側周面上開設有多個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底面為弧形面。由于所述擋圈設置于所述液體收容槽中,其能夠對流入所述液體收容槽中的打磨液進行相應的引導,從而使得所述打磨液不至于灑到所述支撐臺面上,避免造成打磨液的浪費,也避免對所述支撐臺面造成污染。所述升降件能過驅動所述擋圈凸伸于所述底座外,以防止打磨液灑到所述支撐臺面上。而當所述打磨設備不工作時,所述升降件能夠帶動所述擋圈縮入所述液體收容槽中,以相對減小所述底座的體積。

例如,為了便于定位所述擋圈,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面設置有鐵皮層。所述鐵皮層的厚度為0.4毫米-0.8毫米,例如,所述厚度為0.5毫米。所述鐵皮層上凸設有多個嵌入凸起,所述多個嵌入凸起嵌設于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內開設有多個嵌入槽,所述多個嵌入凸起嵌設于所述嵌入槽中。所述擋圈的外側設置有磁性層。所述磁性層的厚度為0.3毫米-0.8毫米,例如,所述厚度為0.5毫米。所述磁性層與所述鐵皮層之間形成有滑動間隙。由于所述擋圈的外側設置有磁性層,而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壁設置有鐵皮層,因此,當所述打磨設備不工作時,可以利用所述液體收容槽的側面上的鐵皮層與所述擋圈上的磁性層相互吸附,以定位所述擋圈。

例如,所述抓取結構包括依次轉動連接的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以及手腕部。例如,為了便于提升所述機械手的靈活性,其中所述機械手包括座體92、驅動件93以及依次轉動連接的第一機械臂94、第二機械臂95以及手腕部96。請一并參閱圖2,所述座體開設有轉動槽921,所述第一機械臂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座體上并穿設所述轉動槽,例如,所述第一機械臂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座體上并穿設所述轉動槽,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座體中并與所述第一機械臂連接,所述夾具裝設于所述手腕部上。由于所述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以及手腕部依次轉動連接,所述機械手能夠實現三個自由度的旋轉,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又如,所述機械手包括座體、信號接收器、驅動件以及抓取結構,驅動件與信號接收器設置于座體,信號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傳輸到所述驅動件,由驅動件驅動抓取結構分進行抓取。

例如,所述表面處理機構包括機架,所述底座與所述座體均設置于所述機架上,且所述座體鄰近所述底座設置,所述機架用于固定于安裝位置,從而固定所述表面處理機構。例如,為了便于排出所述機械手內部的粉塵以防止粉塵爆炸,所述座體包括環繞部922以及設置于所述環繞部上的支撐部923,所述轉動槽開設于所述支撐部上。所述環繞部內形成有充氣腔9221,所述驅動件設置于所述充氣腔中。所述充氣腔中設置有充氣組件97,所述充氣組件包括充氣泵971以及與所述充氣泵連接的充氣管972。所述環繞部的周緣開設有多個出氣孔9223,所述多個出氣孔與所述充氣腔連通。所述轉動槽的底面開設有多個通氣孔9211,所述通氣孔與所述充氣腔連通。所述轉動槽與所述第一機械臂的內部連通。所述第二機械臂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機械臂的內部連通,所述手腕部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機械臂的內部連通。所述手腕部上開設有多個排氣孔。由于所述充氣腔中設置有充氣組件,因此利用所述充氣泵輸出氮氣等惰性氣體,可以使得所述氣體流向所述第一機械臂、第二機械臂并從所述手腕部的多個通氣孔中流出,保持所述機械手內的正壓,將機械手內的粉塵排出,也能夠防止粉塵積聚于所述機械手內部,從而防止發生粉塵爆炸。

請一并參閱圖3,例如,為了便于夾住環形工件,所述夾具包括主體部991以及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兩端的夾爪部992;例如,所述夾具包括主體部991以及兩個夾爪部992,兩個夾爪部分別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兩端,所述主體部連接于所述機械手上。例如,所述主體部設置于所述機械手的手腕部上。所述夾爪部包括定位柱以及圍繞所述定位柱的多個卡止柱994,所述卡止柱相對所述定位柱傾斜設置,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形成有定位盤995,所述定位盤中形成吸附腔。所述兩個夾爪部的定位柱相向移動并穿設于所述工件中,所述兩個定位盤互相吸附并相互抵壓,從而使得定位盤沿徑向向外延伸擠壓環形工件的中部。而所述兩個夾爪部上的多個定位柱可以相互配合定位所述環形工件。

例如,為了便于驅動所述兩個夾爪部,以使兩個夾爪部相向移動,所述夾具還包括兩個連接橫桿996,所述連接橫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主體部與所述夾爪部,例如,每一所述連接橫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主體部與所述夾爪部。所述連接橫桿為圓柱形桿。所述卡止柱的直徑沿遠離所述連接橫桿的方向逐漸增大。所述定位盤包括基體部9951以及形成于所述基體部上的彈性碗部9952。所述基體部為圓柱形。所述彈性碗部的外徑大于所述基體部的直徑。所述夾具還包括夾緊組件,所述夾緊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主體部上的移動件997以及與所述移動件連接的套設環998。所述套設環套設于所述兩個夾爪部上,即,所述套設環分別套設于所述兩個夾爪部上,以使所述兩個夾爪部相向移動;例如,所述兩個夾爪部作為一個整體,所述套設環套設于所述兩個夾爪部的外部。例如,所述套設環套設于所述兩個連接橫桿上,所述兩個連接橫桿之間設置有壓簧999,所述壓簧鄰近所述兩個夾爪部。當所述移動件驅動所述套設環向所述夾爪部移動時,所述套設環能夠驅動所述兩個連接橫桿相互靠近,并壓縮所述壓簧,從而帶動所述兩個夾爪部相互抵接,以夾住所述環形工件。

由于所述打磨設備一般設置于打磨粉塵較多的車間,當所述打磨設備不工作時,為了便于封閉所述液體收容槽,以避免灰塵掉入所述液體收容槽中影響所述打磨輪的打磨精度,所述擋圈的上部周緣向外凸伸有擋設環,所述擋設環抵靠于所述底座的頂面,并抵靠于所述支撐臺面上。所述支撐臺面上開設有定位環槽,所述擋設環的底部凸設有定位肋條,所述定位肋條卡入所述定位環槽中,所述定位肋條包括定位基體以及設置于所述定位基體上的多個定位尖,所述多個定位件相互間隔設置并卡入所述定位環槽中。所述定位環槽的底部開設有多個定位孔,所述多個定位尖分別卡入所述多個定位孔中。所述擋圈中部形成有開口,所述擋圈的內側周面圍繞所述開口,所述擋設環內開設有收納槽,所述收納槽貫通所述擋圈的內側面,所述收納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所述擋圈的中心軸線傾斜設置。所述收納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擋圈的中心軸線之間形成75-85度的夾角,例如,所述夾角為80度。所述擋設環中設置有封蓋組件,所述封蓋組件包括柔性支撐條以及連接于所述柔性支撐條上的柔性遮蓋部,所述柔性支撐條滑動設置于所述收納槽中,所述柔性遮蓋部折疊于所述收納槽中。所述柔性支撐條的兩端均固定設置于所述擋圈的內側,所述柔性支撐條的中部彎折延伸并收容于所述收納槽中。所述柔性遮蓋部的兩側邊緣分別連接于所述擋設環的內側以及所述柔性支撐條上,所述柔性遮蓋部的中部設置有抵壓墊片。所述抵壓墊片位于所述擋圈的中心。所述抵壓墊片距離所述柔性支撐條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2厘米-5厘米,例如,所述距離為3厘米。所述抵壓墊片包括緩沖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緩沖層上的抵壓層,所述抵壓墊片的質量為所述柔性遮蓋部的質量的0.5-0.8倍,例如為0.6倍。所述緩沖層的厚度大于所述抵壓層的厚度,所述抵壓層上開設有抵壓孔。所述手腕部上還設置有定位針,所述定位針抵壓于所述抵壓層的抵壓孔中,所述柔性遮蓋部為柔性布,所述柔性布的表面設置有滑動片。所述抵壓墊片還包括抵靠層,所述抵靠層設置于所述緩沖層背離所述抵壓層的一側,所述抵靠層抵接于所述打磨輪上,所述擋設環的一側開設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貫通所述擋設環的側壁且與所述收納槽相通。所述支撐臺面上設置有引出件,所述引出件連接于所述排屑槽的底部,所述擋圈上還設置有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懸置于所述支撐臺面上的電機部以及與所述電機部連接的拉動桿,所述拉動桿的端部連接于所述柔性支撐條的中部,所述拉動桿穿設于所述排屑槽中。所述拉動桿上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移除條,所述移除條橫向設置于所述支撐臺面上,所述移除條包括移除基體以及設置于所述移除基體底部的移除部,所述移除基體中形成有吹風通道,所述移除基體的側壁上間隔開設有多個吹風孔,所述多個吹風孔與所述吹風通道相通,所述吹風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吹風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吹風孔的吹風方向朝向所述支撐臺面,所述吹風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工作臺面傾斜設置。所述工作臺面上設置有工件放置區,所述工件放置區鄰近所述移除條設置。所述擋設環向外凸設形成有裝設部,所述電機部裝設于所述裝設部上,所述裝設部上還設置有吹風泵,所述吹風泵上設置有吹風軟管,所述吹風軟管的連接于所述移除基體上并與所述吹風通道連通。所述擋設環貼設于所述支撐臺面上,并能夠利用所述柔性遮蓋部遮蓋所述擋圈的開口,從而使得灰塵部不落入所述液體收容槽中,而且所述柔性遮蓋部能夠方便地收集灰塵并排除灰塵。而所述電機部則能夠帶動所述移除條移除所述工作臺面上的灰塵和打磨液,便于清潔所述工作臺面。

為了進一步描述所述擋圈的具體結構和有益效果,請參閱圖4,所述擋圈的上部周緣向外凸伸有擋設環64,所述擋設環抵靠于所述底座的頂面,即抵靠于所述支撐臺面上。為了便于對所述擋圈進行定位,所述支撐臺面上開設有定位環槽,所述擋設環的底部凸設有定位肋條65,所述定位肋條卡入所述定位環槽中,從而實現對所述擋圈的定位。例如,所述定位肋條包括定位基體以及設置于所述定位基體上的多個定位尖,所述多個定位件相互間隔設置并卡入所述定位環槽中。例如,所述定位環槽的底部開設有多個定位孔,所述多個定位尖分別卡入所述多個定位孔中。例如,所述擋圈中部形成有開口633,所述擋圈的內側周面圍繞所述開口。請一并參閱圖5及圖6,例如,為了封閉所述擋圈的開口,所述擋設環內開設有收納槽641,所述收納槽貫通所述擋圈的內側面,所述收納槽的延伸方向相對所述擋圈的中心軸線傾斜設置。例如,所述收納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擋圈的中心軸線之間形成75-85度的夾角,例如,所述夾角為80度。所述擋設環中設置有封蓋組件70,所述封蓋組件包括柔性支撐條71以及連接于所述柔性支撐條上的柔性遮蓋部73,所述柔性支撐條滑動設置于所述收納槽中,所述柔性遮蓋部折疊于所述收納槽中。當需要利用所述柔性遮蓋部遮蓋所述擋圈的開口時,所述柔性支撐條的中部從所述擋圈一側的收納槽中彎折,并移動至所述擋圈另一側的收納槽中,從而帶動所述柔性遮蓋部遮蓋于所述擋圈的開口中。例如,所述柔性支撐條的兩端均固定設置于所述擋圈的內側,所述柔性支撐條的中部彎折延伸并收容于所述收納槽中。因此,當所述打磨設備工作時,所述柔性遮蓋部能夠收納于所述擋圈的擋設環內側,從而可以避免打磨液打濕所述柔性遮蓋部。例如,為了防止灰塵布滿整個柔性遮蓋部,所述柔性遮蓋部的兩側邊緣分別連接于所述擋設環的內側以及所述柔性支撐條上,所述柔性遮蓋部的中部設置有抵壓墊片。當所述柔性遮蓋部遮蓋于所述擋圈中時,所述抵壓墊片位于所述擋圈的中心。所述抵壓墊片距離所述柔性支撐條所在的平面的距離為2厘米-5厘米,例如為3厘米。例如,所述抵壓墊片包括緩沖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緩沖層上的抵壓層,所述抵壓墊片的質量較小,例如,所述抵壓墊片的質量為所述柔性遮蓋部的質量的0.5-0.8倍,例如為0.6倍。所述緩沖層的厚度大于所述抵壓層的厚度,所述抵壓層上開設有抵壓孔。所述抵壓層處于所述柔性遮蓋部的最低位置,從而使得落入所述擋圈中的灰塵能夠沿著所述柔性遮蓋部的周邊滑落至所述抵壓墊片處,以便于所述柔性遮蓋部收集灰塵。例如,所述手腕部上還設置有定位針,所述定位針抵壓于所述抵壓層的抵壓孔中,從而實現對所述柔性遮蓋部的抵壓,以使所述抵壓墊片處于所述柔性遮蓋部的最低位置。由于所述擋設環擋設于所述工作臺面上,而所述定位針又抵壓于所述抵壓孔中,從而使得所述擋圈的擋設環能夠在所述定位針的抵壓下緊密貼合于所述底座上,使得所述液體收容槽較的密封較為緊密。

例如,為了便于灰塵的滑落,所述柔性遮蓋部為柔性布,所述柔性布的表面設置有滑動片。所述滑動片有利于將灰塵集中于所述抵壓墊片上。例如,為了對所述抵壓墊片起到支撐作用,以避免所述定位針因用力過度而破壞所述柔性遮蓋部,所述抵壓墊片還包括抵靠層,所述抵靠層設置于所述緩沖層背離所述抵壓層的一側,所述抵靠層抵接于所述打磨輪上,從而可以利用所述打磨輪來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防止所述抵壓墊片被所述定位針所破壞。例如,所述擋設環的一側開設有排屑槽642,所述排屑槽貫通所述擋設環的側壁且與所述收納槽相通。所述支撐臺面上設置有引出件,所述引出件連接于所述排屑槽的底部,用于引導塵屑從所述支撐臺面上移除。當所述柔性支撐條帶動所述柔性遮蓋部回復原位時,所述排屑槽能夠將所述柔性遮蓋部上的灰塵導出。例如,所述擋圈上還設置有驅動組件80,所述驅動組件包括懸置于所述支撐臺面上的電機部81以及與所述電機部連接的拉動桿82,所述拉動桿的端部連接于所述柔性支撐條的中部,所述電機部通過所述拉動桿拉動所述柔性支撐桿移動,從而帶動所述柔性遮蓋部封閉所述擋圈或者打開所述擋圈。例如,所述拉動桿穿設于所述排屑槽中。例如,為了移除落在所述支撐臺面上的灰塵以及打磨液,所述拉動桿上設置有連接桿83,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移除條84,所述移除條橫向設置于所述支撐臺面上,當所述電機部移動所述拉動桿的時候,所述拉動桿能夠帶動所述連接桿移動,進而通過所述移除條移除所述工作臺面上的灰塵。例如,所述移除條包括移除基體841以及設置于所述移除基體底部的移除部842,所述移除基體中形成有吹風通道8411,所述移除基體的側壁上間隔開設有多個吹風孔,所述多個吹風孔與所述吹風通道相通,所述吹風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吹風通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吹風孔的吹風方向朝向所述支撐臺面,即所述吹風孔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工作臺面傾斜設置。由于所述吹風孔相對所述工作臺面傾斜設置,因此使得所述吹風孔中的風流能夠吹走灑落在所述工作臺面上的灰塵以及打磨液,以保持所述工作臺面的干凈,從而有利于在所述工作臺面上放置打磨好的工件,以避免灰塵影響工件的精度。例如,所述工作臺面上設置有工件放置區,所述工件放置區鄰近所述移除條設置。例如,為了便于裝設所述電機部,所述擋設環向外凸設形成有裝設部643,所述電機部裝設于所述裝設部上,所述裝設部上還設置有吹風泵644,所述吹風泵上設置有吹風軟管645,所述吹風軟管的連接于所述移除基體上并與所述吹風通道連通。由于所述電機部裝設于所述裝設部,因此可以避免對所述排屑槽造成遮擋,而且可以為所述移除條預留空間,以便于驅動所述移除條對所述支撐臺面進行除塵作業。

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相互組合所形成的能夠實施的技術方案。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