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50549閱讀:208來源:國知局
一種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特別是一種對下水器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



背景技術:

表面砂面打磨處理是加工不銹鋼下水器的其中一道工序,鑒于下水器呈階梯圓柱杯狀,一般設備難以對下水器的表面進行打磨處理,所以現階段均為人手打磨,即工人手拿磨砂紙進行往復打磨,這種打磨方式加工時間長,人力成本高,產品成本隨之上升,導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足。并且,人工打磨效果的好壞僅由技術工人的工藝熟練程度決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較難保證加工質量,產品良品率難以得到保證;另一方面,人工打磨處理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嚴重影響了工人的身體健康,亦不符合環保要求,存在諸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包括機體和控制系統,機體上設有用于夾持及驅動工件旋轉的夾具系統和對應工件設置并對工件表面進行磨砂的磨砂系統;

所述磨砂系統包括砂帶輸送機構、砂帶及磨砂機構;

所述磨砂機構包括首尾貫通的砂帶導向管,砂帶導向管向下伸向工件,砂帶導向管下方外設有磨砂轉軸,砂帶通過砂帶輸送機構繞設在磨砂轉軸上,繞設在磨砂轉軸上的砂帶外露并與工件表面接觸進行磨砂。

所述磨砂機構還包括設置有一可轉動的軸的固定筒,設置在軸上的平板、與平板連接的砂帶固定頭,軸運動并通過砂帶固定頭驅動磨砂機構震動、以使砂帶在工件上的曲面自適應磨砂;

所述固定筒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另一端固定在機體上,所述砂帶導向管設置在固定筒上;

所述砂帶固定頭上部設置有張緊軸,所述磨砂轉軸設置在砂帶固定頭下部,所述磨砂轉軸上方設置有一用于繞砂帶的通道,所述砂帶伸入砂帶固定頭內,首先通過張緊軸,然后繞過磨砂轉軸,最后繞入通道,所述砂帶外露于砂帶固定頭,實現砂帶與工件表面接觸進行磨砂。

所述固定筒內設置有電磁閥,電磁閥與軸連接,固定筒與軸之間設置有壓簧,電磁閥使軸上下擺動以驅動磨砂機構震動。

所述砂帶輸送機構包括供帶盤組件及設置在供帶盤組件上方的回收盤組件,砂帶從供帶盤組件伸出、繞過磨砂機構的磨砂轉軸后再由回收盤組件收回;

所述供帶盤組件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第一固定座、設置在第一固定座上的裝帶盤、設置在裝帶盤上的可拆卸式第一蓋盤、設置在第一蓋盤上的第一旋鈕;

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使砂帶繃緊的張緊輪;

所述回收盤組件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第二固定座、設置在第二固定座上可旋轉的收帶盤、設置在收帶盤上的可拆卸式第二蓋盤、設置在第二蓋盤上的第二旋鈕。

所述磨砂機構與供帶盤組件之間設置有第一滑輪組件,所述供帶盤組件與回收盤組件之間設置有第二滑輪組件;

所述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導向輪、設置在第一導向輪后方的第一壓輪,所述第一導向輪軸向設置有使第一導向輪橫向移動的彈簧,彈簧設置有彈簧固定頭;

所述砂帶從供帶盤組件伸出,沿第一導向輪伸入砂帶導向管,第一壓輪緊壓砂帶于第一導向輪上;

所述第一導向輪連接有第一導向軸,所述第一導向軸連接有第一帶傳動組件,第一帶傳動組件運行帶動第一導向軸轉動從而驅動第一滑輪組件運行;

所述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導向輪及設置在第二導向輪后方的第二壓輪;

所述砂帶沿第二導向輪伸入回收盤組件,第二壓輪緊壓砂帶于第二導向輪上。

所述第二導向輪連接有第二導向軸,所述第二導向軸連接有第一電機組件,第一電機組件運行帶動第二導向軸轉動從而驅動第二滑輪組件運行;

所述第一壓輪及第二壓輪均連接有調節手柄,所述調節手柄連接有安裝在機體上的鉸接座,所述調節手柄設置有拉簧,所述拉簧另一端固定在機體上。

所述收帶盤連接有驅動收帶盤轉動的第二帶傳動組件。

所述磨砂系統與機體之間設置有升降板,升降板設置有驅動磨砂系統上下移動的升降氣缸組件;

所述升降板上設置有機床護蓋,機床護蓋和升降板之間設置有用于升降機床護蓋的第一氣缸組件。

所述磨砂系統還包括用于打磨工件死角位置的直磨機,所述直磨機對應工件設置于升降板后表面;

所述夾具系統首先將待加工的工件送到直磨機處進行死角位置的打磨,打磨完成后,夾具系統移動到磨砂機構對工件進行打磨。

所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輸料系統;

所述輸料系統包括兩輸料軸、等距設置在輸料軸上的若干滾筒、與輸料軸連接的第三帶傳動組件、設置在滾筒上的輸料帶,第三帶傳動組件運行帶動輸料軸轉動而從驅動輸料帶運行;

所述輸料帶上設有若干用于放置工件的等距排列的裝料孔。

所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上料系統;

所述上料系統包括上料架、設置在上料架上的工件搬移組件;

所述上料架與機體之間設置有驅動上料系統前后移動的第一滑軌及第四帶傳動組件,第四帶傳動組件運行帶動上料架在第一滑軌上前后移動;

所述工件搬移組件和上料架之間設置有上料氣缸和上料滑軌,上料氣缸運行帶動工件搬移組件在上料滑軌上上下移動;

所述工件搬移組件包括搬移架及至少兩個前后設置在搬移架上的搬移橫梁,所述搬移橫梁上設置有若干豎桿,豎桿尾部設置有夾緊氣缸,夾緊氣缸頭部連接有對稱扇形狀的夾持固定頭;

所述上料系統預先夾持一排待加工的工件,移動到夾具系統,將已加工完成的工件取出并將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夾具系統中進行加工。

所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卸料系統;

所述卸料系統包括設置在夾具系統前方的卸料槽、設置在卸料槽底部的第五帶傳動組件;所述卸料槽末端設置有向下傾斜的導向板,導向板下方設置有儲存箱;

所述工件進入卸料槽底部后,第五帶傳動組件啟動將工件輸送至卸料槽末端,并經導向板落入儲存箱中。

所述還包括與夾具系統連通的抽風吸塵裝置,所述夾具系統設置有若干對應的抽風口;

所述夾具系統與機體之間設置有第二滑軌及第六帶傳動組件,第六帶傳動組件運行帶動夾具系統在第二滑軌上前后移動;

所述夾具系統包括夾具護罩,等距設置在夾具護罩內的若干夾具電機組件;

所述夾具電機組件包括電機、設置在電機上用于固定工件的鎖緊裝置,電機軸轉動帶動鎖緊裝置和工件轉動;

所述夾具護罩包括護罩底座及可翻轉的護罩蓋,所述護罩蓋設置有若干均勻排列的用于放置工件的通孔。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通過上述的設計方案,本發明在控制系統調度下各組件協作運行,砂帶與工件進行接觸與分離,實現對工件表面的打磨加工。并且本砂面機床能夠實現自動夾持上料及換料、自動打磨加工、自動卸料,除了需要人手將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輸料系統上,其他工序均為機床控制系統進行自動控制操作,自動化程度高,節省工件加工時間,降低人力成本,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外,本砂面機床設置有抽風吸塵裝置,可有效地將打磨加工產生的粉塵吸走,保證了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同時又符合環保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總裝結構示意圖1。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總裝結構示意圖2。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總裝結構示意圖3。

圖4為磨砂系統和升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磨砂系統的結構示意圖1。

圖6為磨砂系統的結構示意圖2。

圖7為磨砂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砂帶固定頭。

圖9為砂帶固定頭剖視圖。

圖10為固定筒結構示意圖。

圖11為輸料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上料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卸料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夾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5為夾具電機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工件的結構示意圖1。

圖17為工件的結構示意圖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針對砂面機床的結構進行詳細論述,并未對控制系統、氣動系統管路、電氣連接、走線等進行深入描述。

參見圖1-圖17,本對工件表面磨砂的砂面機床,包括機體1和控制系統,機體1上設有用于夾持及驅動工件7旋轉的夾具系統6和對應工件7設置并對工件7表面進行磨砂的磨砂系統5;

磨砂系統5包括砂帶輸送機構51、砂帶8及磨砂機構52;砂帶輸送機構51持續向磨砂機構52輸送砂帶8。

磨砂機構52包括首尾貫通的砂帶導向管528,砂帶導向管528向下伸向工件7,砂帶導向管528下方外設有磨砂轉軸102,砂帶8通過砂帶輸送機構51繞設在磨砂轉軸102上,繞設在磨砂轉軸102上的砂帶8外露并與工件7表面接觸進行磨砂。

進一步地,磨砂機構52還包括設置有一可轉動的軸521的固定筒524,設置在軸521上的平板522、與平板522連接的砂帶固定頭523,軸521運動并通過砂帶固定頭523驅動磨砂機構52震動、以使砂帶8在工件7上的曲面自適應磨砂;

固定筒524設置有連接桿525,連接桿525另一端固定在機體1上,砂帶導向管528設置在固定筒524上;

砂帶固定頭523上部設置有張緊軸103,磨砂轉軸102設置在砂帶固定頭523下部,磨砂轉軸102上方設置有一用于繞砂帶8的通道104,砂帶8伸入砂帶固定頭523內,首先通過張緊軸103,然后繞過磨砂轉軸102,最后繞入通道104,砂帶8外露于砂帶固定頭523,實現砂帶8與工件7表面接觸進行磨砂。

進一步地,固定筒524內設置有電磁閥526,電磁閥526與軸521連接,固定筒524與軸521之間設置有壓簧527,電磁閥526使軸521上下擺動以驅動磨砂機構52震動。

進一步地,砂帶輸送機構51包括供帶盤組件5A及設置在供帶盤組件5A上方的回收盤組件5B,砂帶8從供帶盤組件5A伸出、繞過磨砂機構52的磨砂轉軸102后再由回收盤組件5B收回;

供帶盤組件5A包括設置在機體1上的第一固定座5A1、設置在第一固定座5A1上的裝帶盤5A2、設置在裝帶盤5A2上的可拆卸式第一蓋盤5A3、設置在第一蓋盤5A3上的第一旋鈕5A4;

第一固定座5A1上設置有用于使砂帶8繃緊的張緊輪5A5;

回收盤組件5B包括設置在機體1上的第二固定座5B1、設置在第二固定座5B1上可旋轉的收帶盤5B2、設置在收帶盤5B2上的可拆卸式第二蓋盤5B3、設置在第二蓋盤5B3上的第二旋鈕5B4。

供帶盤組件5A中的砂帶8用完之后,需要人工重新更換一卷新的砂帶8,同時,將回收盤組件5B上的已經失效的砂帶8拆卸下來。

進一步地,磨砂機構52與供帶盤組件5A之間設置有第一滑輪組件5C,供帶盤組件5A與回收盤組件5B之間設置有第二滑輪組件5D;

第一滑輪組件5C包括第一導向輪5C1、設置在第一導向輪5C1后方的第一壓輪5C2,第一導向輪5C1軸向設置有使第一導向輪5C1橫向移動的彈簧5C3,彈簧5C3設置有彈簧固定頭5C4;

砂帶8從供帶盤組件5A伸出,沿第一導向輪5C1伸入砂帶導向管528,第一壓輪5C2緊壓砂帶8于第一導向輪5C1上;

第一導向輪5C1連接有第一導向軸5C5,第一導向軸5C5連接有第一帶傳動組件5C6,第一帶傳動組件5C6運行帶動第一導向軸5C5轉動從而驅動第一滑輪組件5C運行;

第二滑輪組件5D包括第二導向輪5D1及設置在第二導向輪5D1后方的第二壓輪5D2;

砂帶8沿第二導向輪5D1伸入回收盤組件5B,第二壓輪5D2緊壓砂帶8于第二導向輪5D1上。

第二導向輪5D1連接有第二導向軸5D3,第二導向軸5D3連接有第一電機組件5D4,第一電機組件5D4運行帶動第二導向軸5D3轉動從而驅動第二滑輪組件5D運行;

第一壓輪5C2及第二壓輪5D2均連接有調節手柄91,調節手柄91連接有安裝在機體1上的鉸接座92,調節手柄91設置有拉簧93,拉簧93另一端固定在機體1上。

收帶盤5B2連接有驅動收帶盤5B2轉動的第二帶傳動組件5B5。

前述的各個輪組件可有效保證砂帶8處于適度繃直及緊拉狀態,確保砂帶8與工件7的充分接觸,保證工件7磨砂加工的質量。

進一步地,磨砂系統5與機體1之間設置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設置有驅動磨砂系統5上下移動的升降氣缸組件13;

升降板11上設置有機床護蓋14,機床護蓋14和升降板11之間設置有用于升降機床護蓋14的第一氣缸組件15。

磨砂系統5還包括用于打磨工件7死角位置531的直磨機53,直磨機53對應工件7設置于升降板11后表面;死角位置531為工件7尺寸較小的圓角部分,磨砂機構52難以打磨處理。

夾具系統6首先將待加工的工件7送到直磨機53處進行死角位置531的打磨,打磨完成后,夾具系統6移動到磨砂機構52對工件7進行打磨。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1上的輸料系統2;

輸料系統2包括兩輸料軸21、等距設置在輸料軸21上的若干滾筒22、與輸料軸21連接的第三帶傳動組件23、設置在滾筒22上的輸料帶24,第三帶傳動組件23運行帶動輸料軸21轉動而從驅動輸料帶24運行;

輸料帶24上設有若干用于放置工件7的等距排列的裝料孔241。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1上的上料系統3;

上料系統3包括上料架33、設置在上料架33上的工件搬移組件34;

上料架33與機體1之間設置有驅動上料系統3前后移動的第一滑軌31及第四帶傳動組件32,第四帶傳動組件32運行帶動上料架33在第一滑軌31上前后移動;

工件搬移組件34和上料架33之間設置有上料氣缸35和上料滑軌36,上料氣缸35運行帶動工件搬移組件34在上料滑軌36上上下移動;

工件搬移組件34包括搬移架341及至少兩個前后設置在搬移架341上的搬移橫梁342,搬移橫梁342上設置有若干豎桿343,豎桿343尾部設置有夾緊氣缸344,夾緊氣缸344頭部連接有對稱扇形狀的夾持固定頭345;

上料系統3預先夾持一排待加工的工件7,移動到夾具系統6,將已加工完成的工件7取出并將待加工的工件7放置于夾具系統6中進行加工。

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機體1上的卸料系統4;

卸料系統4包括設置在夾具系統6前方的卸料槽41、設置在卸料槽41底部的第五帶傳動組件42;卸料槽41末端設置有向下傾斜的導向板43,導向板43下方設置有儲存箱;

工件7進入卸料槽41底部后,第五帶傳動組件42啟動將工件7輸送至卸料槽41末端,并經導向板43落入儲存箱中。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夾具系統6連通的抽風吸塵裝置,夾具系統6設置有若干對應的抽風口61;可有效地將打磨加工產生的粉塵吸走,保證了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同時又符合環保要求。

夾具系統6與機體1之間設置有第二滑軌62及第六帶傳動組件63,第六帶傳動組件63運行帶動夾具系統6在第二滑軌62上前后移動;

夾具系統6包括夾具護罩,等距設置在夾具護罩內的若干夾具電機組件;

夾具電機組件包括電機67、設置在電機67上用于固定工件7的鎖緊裝置68,電機軸轉動帶動鎖緊裝置68和工件7轉動;

夾具護罩包括護罩底座64及可翻轉的護罩蓋65,護罩蓋65設置有若干均勻排列的用于放置工件7的通孔66。可翻轉的護罩蓋65方便工作人員打開,對電機組件進行檢修和維護。

機床設置有多個工位,同時配備對應數量的磨砂系統5、上料系統、輸料系統等設備,實現同時對多個工件7進行磨砂加工。

前述所提及的各種滑軌、帶傳動組件、氣缸等為機械設備領域常規傳動方案所涉及到的部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均可理解,故不進行詳盡描述。

磨砂過程如下:

第一步:工人將工件7放置于輸料系統2中的輸料帶24上的裝料孔241中。

第二步:砂面機床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上料系統3向后移動到輸料系統2位置,工件搬移組件34向下移動,夾緊氣缸344進入工件7內部,上料氣缸35工作,夾持固定頭345展開,夾持住工件7;

工件搬移組件34向上移動,工件7被提起離開輸料系統2,上料系統3向前移動到夾具系統6位置,同時,輸料系統2輸料帶24運行,將另一排待加工工件7移動到最前端帶夾持位置。

工件搬移組件34向下移動,工件7進入夾具系統6的鎖緊裝置68中,夾緊氣缸344關閉,工件7落入鎖緊裝置68中。

第三步:鎖緊裝置68工作,鎖住工件7,夾具系統6向后移動到直磨機53位置,電機67啟動,工件7旋轉,打磨機53啟動,磨砂系統5向下移動到合適位置,打磨機53打磨片與工件7接觸,進行工件7死角位置531的打磨。

第四步:打磨機53打磨完成后,夾具系統6退出,并移動到磨砂機構處52,磨砂系統5移動到合適位置,砂帶固定頭523的砂帶8與工件7接觸,對工件7其余表面進行打磨加工。

第五步:打磨加工完成前,上料系統3預先夾持輸料系統2中的一排工件7。

第六步:打磨完成后,夾具系統6退出,電機67停止轉動,鎖緊裝置68松開,上料系統3移動到夾具系統6位置,上料系統3將加工完成的工件7夾持提出,將待加工的工件7放置于夾具系統6中,最后將加工完成的工件7放置于卸料系統4中。

第七步:卸料系統4的第五帶傳動組件42啟動將工件7輸送至卸料槽41末端,并經導向板43落入儲存箱中。

砂面機床循環以上步驟,實現不間斷打磨處理。

打磨處理時,抽風吸塵裝置運行,將打磨處理產生的粉塵抽走。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實施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設定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