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制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作免折彎匯流排的模具。
背景技術:
在電池行業,尤其是鉛酸蓄電池行業,常用的零部件包括極耳和與之匹配的匯流排,在匯流排的傳統制作工藝中,需要鉛鍋,鉛鍋中盛滿高溫的鉛液,將制作匯流排的模具浸泡到鉛鍋中,隨后取出,通過冷卻、鑄焊、脫模等步驟,匯流排制作完成,如授權公告號為CN 201681993 U的中國專利文件所公布的技術方案。
但是這樣的操作方式存在著諸多弊端,首先,模具本身多次頻繁經歷鉛鍋浸泡升溫和成型冷卻,頻繁的溫度變化影響模具使用壽命和成型質量,其次,鉛液在鉛鍋中往往是接近沸騰狀態,鉛液氣泡容易產生大量鉛渣,從而影響匯流排的導電性能,再次,在匯流排冷卻成型之后,匯流排包含正負匯流排和連接二者的過橋部分,這些部分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在電池制作的后續工藝中,需要對匯流排的過橋部分進行折彎,一方面,增加了后續工藝的復雜度,另一方面,由于金屬延展的關系,后續折彎操作也會影響匯流排的導電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制作免折彎匯流排的模具,結構簡單,利于實施,匯流排成型過程無需浸泡在鉛鍋內完成,保護模具,減少鉛渣,整個匯流排一次性整體成型,無需后續折彎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用于制作免折彎匯流排的模具 ,包含模體,所述模體包含成型槽,所述模體底面設有入液口,所述入液口與所述成型槽貫通,所述成型槽包含平槽和與所述平槽連通的過橋槽,所述過橋槽在所述模體上的最低點在所述模體厚度方向上低于所述過橋槽與所述平槽的連接處,所述模體上還開設有與所述過橋槽連通的抽芯槽道,所述抽芯槽道中設有可移動的抽芯板。
在匯流排的制作過程中,現有技術是把模具整個浸泡在鉛鍋內,隨后把整個的模具移出鉛鍋,冷卻成型,隨后脫模,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模體不放置在鉛鍋內,所述模體下部設有所述入液口,依靠其他驅動裝置將加熱后的鉛液自下而上從所述入液口打入所述模體內,進入所述成型槽,所述成型槽的具體形狀根據電池的型號種類不同而略有差別,常見的所述匯流排一般包括兩片匯流排正負極和與這兩塊匯流排正負極連接的過橋,相應的,所述成型槽中的所述平槽中的鉛液之后成型成匯流排正負極,而所述過橋槽中的鉛液則成型會所述匯流排的所述過橋,鉛液從所述入液口進入所述成型槽中時,所述模體被外置的加熱裝置維持在450°左右,同時,所述抽芯槽道中滑入所述抽芯板,而所述抽芯板的最低處與所述過橋槽的底部的上端面之間存在一定距離,所述過橋槽132被分隔成U型,從而使得鉛液能成型成所述過橋所匹配對應的形狀,之后就進入焊接工藝,將匯流排與其他電池部件進行焊接,隨后對整個所述模體進行冷卻,由于所述模體不浸泡在鉛鍋內,冷卻的溫度下降幅度也可以更小,一般為從450°左右下降到280°左右,在冷卻成型步驟中,所述抽芯板也從所述抽芯槽道滑出,而所述平槽和所述過橋槽并不在一個平面內,而是相互傾斜成一定的角度,角度范圍在45°到135°之間,具體按照產品要求而定,這個角度就是折彎的角度需求,在傳統工藝中,所述平槽和所述過橋槽在同一個水平面內,成型之后需要后續工序將所述過橋進行折彎處理,而在本案中,根據所述過橋槽的角度設置和所述抽芯板的存在,使得成型之后的所述匯流排即是產品要求的形狀,無需后續折彎處理。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模體上還設有主流道,所述入液口與所述主流道連通,所述成型槽與所述主流道連通。
在實際操作中,所述成型槽往往數量為兩個以上,遍布在所述模體上表面的各個位置,這就需要所述主流道在所述模體上延伸,鉛液先從所述入液口涌入進所述主流道,隨后再流進各個對應的所述成型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在所述主流道與所述成型槽之間設有攔液壩,所述攔液壩上設有通液口。
所述攔液壩上設有所述通液口,鉛液通過所述通液口從所述主流道進入所述成型槽,在所述成型槽成型的時候,所述攔液壩阻止鉛液回流到所述主流道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攔液壩上還設有用于將鉛液攔住并回導入所述主流道的回液坡。
鉛液從所述主流道進入所述成型槽,在回流的時候,若是正處于焊接成型階段,會使得匯流排制作出來之后,前端出現料柄,還需要切除,一方面多了工序,另一方面也影響了所述匯流排的導電性,所述會液坡可以為弧形坡,也可以是平斜坡,將鉛液回導入所述主流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回液坡為平面斜坡,按靠近所述主流道方向逐漸在豎直方向上向下方傾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平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過橋槽在豎直方向延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過橋槽較所述平槽在所述模體寬度方向上更遠離所述主流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模體為鎳合金模體,所述抽芯板位鎳合金抽芯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模體上設有冷卻槽道和加熱槽道。
加熱裝置可以為加熱片,插入所述加熱槽道,冷卻裝置可以為水冷管或者氣冷管,插入所述冷卻槽道,從而對所述模體進行升溫和降溫,無需把整個模具都放置在鉛鍋里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抽芯板連接有能在軌道上滑動的滑塊。
操作所述滑塊滑動,從而控制所述抽芯板進入移出所述抽芯槽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模具無需放入鉛鍋中,鉛渣少,能耗低。
2、所述平槽和過橋槽貫通連接,且傾斜設置,所述抽芯板在成型時插入所述抽芯槽道,成型后拔出以供脫模,使得匯流排一體成型無需折彎。
3、所述模體上設有冷卻槽道和加熱槽道,可外接冷卻裝置和加熱裝置快速對模體進行降溫和升溫,加熱裝置的溫度可數控,不像在鉛鍋內不可控,使得模具溫差變化幅度小。
4、所述主流道可以將鉛液從所述入液口導流進不同的所述成型槽內。
5、所述回液坡避免匯流排制作時產生料柄。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3是圖2除去抽芯板的示意圖;
圖4是圖3A處細節放大圖;
圖5是成型后的匯流排的示意圖。
圖中:
1、模體,11、入液口,12、主流道,13、成型槽,131、平槽,132、過橋槽,14、攔液壩,141、通液口,142、回液坡,2、匯流排,21、過橋,3、冷卻槽道,4、加熱槽道,5、抽芯板,6、抽芯槽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需要生產出如圖5所示的匯流排2,匯流排2包含匯流排正負極,分布在兩側,還包含連接這兩片正負極的過橋21,過橋21所在的平面和正負極所在的平面不在一個平面上,傾斜成α角度。
如圖1—圖5所示,一種用于制作免折彎匯流排的模具 ,包含模體1,模體1包含成型槽13,模體1底面設有入液口11,入液口11與成型槽13貫通,成型槽13包含平槽131和與平槽131連通的過橋槽132,過橋槽132在模體1上的最低點在模體1厚度方向上低于過橋槽132與平槽131的連接處,模體1上還開設有與過橋槽132連通的抽芯槽道6,抽芯槽道6中設有可移動的抽芯板5。
在匯流排的制作過程中,現有技術是把模具整個浸泡在鉛鍋內,隨后把整個的模具移出鉛鍋,冷卻成型,隨后脫模,在本技術方案中,模體1不放置在鉛鍋內,模體1下部設有入液口11,依靠其他驅動裝置將加熱后的鉛液自下而上從入液口11打入模體1內,進入成型槽13,成型槽13的具體形狀根據電池的型號種類不同而略有差別,常見的匯流排2一般包括兩片匯流排正負極和與這兩塊匯流排正負極連接的過橋21,相應的,成型槽13中的平槽131中的鉛液之后成型成匯流排正負極,而過橋槽132中的鉛液則成型會匯流排的過橋21,鉛液從入液口11進入成型槽13中時,模體1被外置的加熱裝置維持在450°左右,同時,抽芯槽道6中滑入抽芯板5,而抽芯板5的最低處與過橋槽132的底部的上端面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從而使得鉛液能成型成過橋21所匹配對應的形狀,之后就進入焊接工藝,將匯流排與其他電池部件進行焊接,隨后對整個模體1進行冷卻,由于模體1不浸泡在鉛鍋內,冷卻的溫度下降幅度也可以更小,一般為從450°左右下降到280°左右,在冷卻成型步驟中,抽芯板5也從抽芯槽道6滑出,而平槽131和過橋槽132并不在一個平面內,而是相互傾斜成α角度,角度范圍在45°到135°之間,具體按照產品要求而定,這個角度就是折彎的角度需求,在傳統工藝中,平槽131和過橋槽132在同一個水平面內,成型之后需要后續工序將過橋21進行折彎處理,而在本案中,根據過橋槽132的角度設置和抽芯板5的存在,使得成型之后的匯流排即是產品要求的形狀,無需后續折彎處理。
平槽131和過橋槽132所在平面的α夾角,可參見圖1,匯流排2上的α夾角,兩者一致。在本實施例中,平槽131在模體1水平方向上延伸,過橋槽132在豎直方向延伸。
如圖2—圖5所示,模體1上還設有主流道12,入液口11與主流道12連通,成型槽13與主流道12連通。在實際操作中,成型槽13往往數量為兩個以上,遍布在模體1上表面的各個位置,這就需要主流道12在模體1上延伸,鉛液先從入液口11涌入進主流道12,隨后再流進各個對應的成型槽13。
在主流道12與成型槽13之間設有攔液壩14,攔液壩14上設有通液口141。攔液壩14上設有通液口141,鉛液通過通液口141從主流道12進入成型槽13,在成型槽13成型的時候,攔液壩14阻止鉛液回流到主流道12上。攔液壩14上還設有用于將鉛液攔住并回導入主流道12的回液坡142。鉛液從主流道12進入成型槽13,在回流的時候,若是正處于焊接成型階段,會使得匯流排制作出來之后,前端出現料柄,還需要切除,一方面多了工序,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匯流排的導電性,會液坡142可以為弧形坡,也可以是平斜坡,將鉛液回導入主流道12.在本實施例中,回液坡142為平面斜坡,按靠近主流道12方向逐漸在豎直方向上向下方傾斜。過橋槽132較平槽131更遠離主流道12。模體1為鎳合金模體,抽芯板5位鎳合金抽芯板。
模體1上設有冷卻槽道3和加熱槽道4。加熱裝置可以為加熱片,插入加熱槽道4,冷卻裝置可以為水冷管或者氣冷管,插入冷卻槽道3,從而對模體1進行升溫和降溫,無需把整個模具都放置在鉛鍋里面。
抽芯板5連接有能在軌道上滑動的滑塊。操作滑塊滑動,從而控制抽芯板5進入移出抽芯槽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