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器人打磨系統的上下料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機器人夾持工件進行打磨作業,對夾取要求較高的工況下,一般都是由人工直接對機器人上下料,造成人機交互工作,易產生安全隱患,浪費人力、物力資源,并且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自動化程度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器人打磨系統的上下料設備,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機器人打磨系統的上下料設備,包括機器人和上下料機,機器人安裝在機器人底座上,所述的上下料機包括機架,機架的底部設置有電氣控制柜,電氣控制柜上部設置有至少三層上料平臺,上料平臺上設置有多個料盤,上料平臺在動力機械作用下,可以面向機械人的一側運動,上料平臺背向機械人一側設置有安全防護裝置,所述的上料平臺具有兩個支撐機構,支撐機構上安裝有放置平臺,放置平臺在平臺動力機構的作用下在支撐機構上滑動。
所述的上下料機上設置有操作機械人和上下料機的控制面板,上下料機頂部設置有安全警示燈。
所述的上下料機的底部設置有散熱裝置和氣源過濾裝置。
所述的上料平臺上設置有工件識別機構和上料完好識別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換料速度快,換料精準、巧妙,節約了 人工操作是時間和強度。實現了打磨的全自動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下料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器人、2-上下料機、3-機器人底座3、21-上料平臺、22-安全防護裝置、23-機架,24-控制面板,25-料盤、26-安全警示燈、27-氣源過濾裝置、28-散熱裝置、29-電氣控制柜、210-放置平臺,211-平臺動力機構、212-支撐機構、213-上料完好識別裝置、214-工件識別機構、215-平臺定位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附圖1-3,本實用新型包括機器人1和上下料機2,機器人1安裝在機器人底座3上,所述的上下料機2包括機架23,機架23的底部設置有電氣控制柜29,電氣控制柜29上部設置有至少三層上料平臺21,上料平臺21上設置有多個料盤25,上料平臺21在動力機械作用下,可以面向機械人1的一側運動,上料平臺21背向機械人一側設置有安全防護裝置22,所述的上料平臺21具有兩個支撐機構212,支撐機構212上安裝有放置平臺210,放置平臺210在平臺動力機構211的作用下在支撐機構212上滑動。
所述的上下料機2上設置有操作機械人1和上下料機2的控制面板24,上下料機2頂部設置有安全警示燈26。
所述的上下料機2的底部設置有散熱裝置28和氣源過濾裝置27。
所述的上料平臺21上設置有工件識別機構214和上料完好識別裝置213。
在實際應用中,上下料機2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為機器人1自動上下 料,下部分為電氣控制柜29。人工將一批工件放入上下料機2的料盤25中,給予相應上下料機2進行單層備料,由平臺動力機構211將上料平臺21推入上料位,機器人依次自動取料,作業完機器人1將放料入料盤25,上料平臺21退回,人工換料,三層上料平臺21實現交替作業,而工件識別機構214和上料完好識別裝置213可以識別工作是否取出和放入,以使機械人1不會取出空料。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