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加工工藝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真空澆注設備。
背景技術:
真空澆注作為產品成型過程中的重要加工工藝,可避免型殼與空氣接觸,澆注過程中不會發生氧化反應,成型的產品成色均勻、氣泡少,廢品率較低,目前在精密澆注加工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現有使用的真空澆注設備,大多結構復雜,造價昂貴,使用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真空澆注設備,解決了現有的真空澆注設備存在的結構復雜,造價昂貴以及使用成本較高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解決。
一種真空澆注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艙、導軌車和澆注車,所述密封艙上連接有抽真空裝置,所述密封艙的一端為開口端,所述密封艙的開口端設置有密封門,所述密封艙內水平設置有第一導軌,所述第一導軌伸向所述開口端;所述導軌車包含導軌架,所述導軌架的底部設置有車輪,所述導軌架的頂部水平設置有第二導軌,所述第二導軌的一端正對所述密封艙的開口端;所述澆注車具有車架,所述車架上設置有澆注裝置,所述車架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所述滾輪的輪面與所述第一導軌和所述第二導軌相匹配,所述車架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滾輪與所述驅動電機的主軸傳動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待澆注車進入密封艙后密封門關閉,此時抽真空裝置開始抽取密封艙內的空氣,待密封艙內的空氣抽出后抽真空 裝置關閉,此時澆注裝置開始工作,待澆注完成后先對密封艙充氣,充氣完成后打開密封門,工作人員將導軌車推入密封艙中,直至第一導軌位于第二導軌中,此時驅動電機開啟帶動澆注車移向第二導軌,到達位置后取出已澆注的型殼并將未澆注的型殼換上,抽離滑軌車后關閉密封門,可進行下一次澆注,其總體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且造價適中。
作為優選的,澆注裝置包括澆注架和轉盤,所述澆注架上設置有澆包座,所述澆包座鉸接在所述澆注架的頂部,所述澆注架的頂部還設置有定滑輪,所述車架上設置有卷揚機,所述卷揚機上的線纜繞過所述定滑輪與所述澆包座的底部連接;所述轉盤轉動裝配在所述車架上,所述轉盤上可放置多個型殼,所述車架的下方設置有步進電機,所述步進電機的主軸與所述轉盤傳動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澆注座內設置有澆注桶,澆注座鉸接在澆注架的頂部,澆注裝置進行時卷揚機啟動,線纜繞過定滑輪后拉動澆注座上翻,使澆注桶內的金屬溶液倒入型殼中,此時型模澆注完成;轉盤由步進電機帶動,轉盤上可安裝多個型殼,在一次澆注工序過程中,只需將轉盤轉動一定角度即可對多個型殼逐一進行澆注。
作為優選的,所述車架上縱向設置有轉軸,所述轉盤的底部設置有軸套,所述轉盤通過軸套與所述轉軸的上端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與所述步進電機的主軸傳動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轉盤與轉軸通過軸套連接,安裝方便,便于拆卸。
作為優選的,所述轉盤與所述車架之間設置有多個萬向滾輪,所述萬向滾輪輪面朝上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的正下方的車架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轉盤與所述車架之間設置有的多個萬向滾輪用于支撐轉盤,且不會影響其工作。
作為優選的,所述抽真空裝置包括:真空泵和冷卻塔,所述密封艙上設 置有抽氣口,所述真空泵的入口與所述抽氣口連通;所述冷卻塔連接在所述真空泵的入口與所述抽氣口之間的管路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由于密封艙內溫度較高,每次澆注完成換取型殼時進入的空氣會迅速升溫,為保護真空泵,在高溫氣進入真空泵之前要通過冷卻塔進行降溫處理。
作為優選的,還包括過濾器,所述過濾器連接在所述真空泵的入口與所述冷卻塔之間的管路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過濾器用于清理過濾廢氣中的煙塵。
作為優選的,所述密封艙為圓桶形,所述密封艙上設置有觀察視窗。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圓桶形的密封艙抗壓能力好,在密封艙上設置的觀察視窗可實時監控密封艙內部的反應狀況。
作為優選的,所述密封艙和所述密封門分別具有內殼和外殼,所述密封艙和所述密封門的外殼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位于所述密封艙和所述密封門的下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密封艙和所述密封門的上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密封艙和所述密封門分別具有內殼和外殼,兩者外殼下部分別設有一個進水口,兩者的上部分別設置有一個出水孔,冷卻水自下而上從進水口流入,出水孔流出,冷卻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澆注設備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澆注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抽真空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抽真空裝置1,冷卻塔101,過濾器102,真空泵103;第一導軌2;驅動電機3;車架4;滾輪5;滑軌車道6;車輪7;導軌架8;第二導軌9; 密封門10;密封艙11;澆注裝置12;步進電機13;萬向滾輪14;轉盤15;型殼16;觀察視窗17;澆包桶18;澆包座19;定滑輪20;澆注架21;卷揚機22。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真空澆注設備,包括密封艙11,導軌車和澆注車,所述密封艙11上連接有抽真空裝置1,密封艙11的一端為開口端,密封艙11的開口端設置有密封門10,密封艙11內水平設置有第一導軌2,所述第一導軌2伸向所述開口端;所述導軌車包含導軌架8,所述導軌架8的底部設置有車輪7,所述導軌架8的頂部水平設置有第二導軌9,所述第二導軌9的一端正對所述密封艙11的開口端;所述澆注車具有車架4,車架4上設置有澆注裝置12,所述車架4的底部設置有滾輪5,所述滾輪5的輪面與所述第一導軌2和所述第二導軌9相匹配,所述車架4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3,所述滾輪5與所述驅動電機3的主軸傳動連接。
在以上實施例中,澆注車進入密封艙11后密封門10關閉,此時抽真空裝置1開始抽取密封艙11內的空氣,待密封艙11內的空氣抽出后,抽真空裝置1關閉,此時澆注裝置開始工作,待澆注完成后先對密封艙11充氣,充氣完成后打開密封門10,工作人員將導軌車推入密封艙11中,直至第一導軌2位于第二導軌9中,此時驅動電機3開啟帶動澆注車移向第二導軌9,到達位置后取出已澆注的型殼16并將未澆注的型殼16換上,抽離滑軌車后關閉密封門10,可進行下一次澆注,其總體結構簡單,易于操作且造價適中。
結合圖2,澆注裝置12內部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澆注架21和轉盤15,所述澆注架21上設置有澆包座19,所述澆包座19鉸接在所述澆注架21的頂部,所述澆注架21的頂部還設置有定滑輪20,所述車架4上設置有卷揚機22,所述卷揚機22上的線纜繞過所述定滑輪20與所述澆包座19的底部連接;所述轉盤15轉動裝配在所述車架4上,所述轉盤15上可放置 四個型殼16,所述車架4的下方設置有步進電機13,所述步進電機13的主軸與所述轉盤15傳動連接。
這種澆注裝置12的結構,澆注座19鉸接在澆注架21的頂部,澆注座19內設置有澆注桶18,澆注座19底部的線纜穿過定滑輪20后由卷揚機22驅動,轉盤15由步進電機13帶動,轉盤15上均布四個型殼16,對一個型殼16完成澆注后,只需將轉盤15轉動90度就可對另一個型殼16進行澆注,每個工序可對四個型殼16完成澆注。
為方便裝配和拆卸轉盤15與步進電機13,在車架4上縱向設置有轉軸,轉盤15的底部設置有軸套,轉盤15通過軸套與所述轉軸的上端連接,轉軸的下端與步進電機13的主軸傳動連接。
為支撐轉盤15轉動,轉盤15與車架4之間設置有多個萬向滾輪14,萬向滾輪14輪面朝上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15的正下方的車架4上。
參照圖3,抽真空裝置1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真空泵103,真空泵103的入口與所述密封艙11的抽氣口連通。
密封艙11在澆注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量,密封艙11內空氣的溫度較高,為保護真空泵103,可在真空泵103的入口與密封艙11的抽氣口之間的管道上設置冷卻塔101,在廢氣進入真空泵103之前進行冷卻處理。
由于空氣中充雜著大量粉塵,可在真空泵103的入口與所述冷卻塔101之間的管路上設置一個過濾器102,用于清理空氣中的粉塵。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密封艙11的改進,密封艙11為圓桶形,在密封艙11上設置有觀察視窗17,可實時監測艙內的工作情況。
密封艙11和密封門10分別具有內殼和外殼,密封艙11和密封門10的外殼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冷卻水在內殼與外殼之間流動,對密封艙11進行冷卻。
進水口位于上述密封艙11和上述密封門10的下部,出水口位于上述密封艙11和上述密封門10的上部,這種自下而上的冷卻模式冷卻效果更好。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