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鍍膜設備,尤其是一種深孔鍍膜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深孔鍍膜裝置具有容裝化學液的腔室和與腔室連通的細長管,在使用時,先將細長管伸入至深孔中,接著化學液通過泵注入到腔體內,使容腔內的化學液通過細長管注入至深孔中,使化學液與深孔的內壁發生反應,生產一層保護膜。隨著化學液的注入,最終化學液將沿著深孔內壁溢出深孔,并直接流入到化學液槽內。這種深孔鍍膜裝置,雖然簡便易行,但是由于是將整個樣件直接放入到化學液槽中,會同時帶入一些鐵屑、防銹油、灰塵等雜質,對化學液的配比濃度有很大的影響,降低化學鍍的效果,同時也會將樣件深孔以外的其他不需要鍍膜部位也進行了化學鍍膜操作,加速了化學液的損耗,降低了化學液的利用率,增加了更換新化學液和處理廢液的次數,既不環保,又增加了生產成本。
鑒于此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減緩化學液的損耗,使化學液能夠多次循環使用,最大限度的減少更換次數的深孔鍍膜裝置。
為了實現該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深孔鍍膜裝置,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內具有進液腔和回液腔,所述進液腔設有向其內部添加液體的注液管,所述回液腔設有將其內部液體導出的回液管;一端與進液腔連接,用于將進液腔內的液體注入到深孔內的細長管;所述回液腔的底部還設有與所述深孔相連通的回液口,以回收注入深孔內的液體。
進一步,所述細長管套設在回液口中,且細長管與回液口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構成深孔與回液腔連通的通道。
進一步,所述本體包括,腔體圓筒,設置在腔體圓筒上端的腔體上頂蓋板,設置在腔體圓筒下端的腔體下底板,以及設置在腔體上頂蓋板和腔體下底板之間的腔體內襯板,所述腔體內襯板將腔體圓筒內部分隔為進液腔和回液腔,所述腔體下底板上設有所述回液口。
進一步,所述注液管設置在腔體上頂蓋板上,注液管的底部與腔體上頂蓋板固定連接,并與進液腔連通;所述回液管設置在腔體內襯板上,回液管的底部與腔體內襯板固定連接,并與回液腔連通,上端穿過腔體上頂蓋板,并延伸至一定高度。
進一步,所述本體還包括一中心支撐管,所述腔體上頂蓋板、腔體內襯板和腔體下底板的中心分別設有一安裝孔,并套設在中心支撐管上,且與中心支撐管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腔體內襯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地固定安裝有一腔體內壓板,所述腔體內壓板位于進液腔內,所述細長管的上端穿過腔體下底板和腔體內襯板后與腔體內壓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腔體圓筒上端設有腔體外法蘭,所述腔體上頂蓋板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腔體外法蘭上;所述腔體下底板和腔體內襯板與腔體圓筒焊接連接。
進一步,所述細長管上套設有滑動導向板,且所述滑動導向板設置在回液口與深孔之間,并設有連通回液口與深孔的通孔,所述通孔與回液口與深孔為密封性連接。
進一步,所述細長管貫穿于滑動導向板上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徑大于細長管的外徑,所述滑動導向板上至少與回液口和深孔相接觸的表面為橡膠材料。
進一步,所述深孔為多個,所述細長管和回液口的數量與深孔的數量相同,且位置與深孔相對應。
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后,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本裝置進行的化學鍍膜全過程是完全密封的,沒有化學液的滲漏,所以樣件可以完全裸露在化學液槽外進行,既能保持化學液的配比濃度,提高利用率,又能循環使用,降低損耗,還可以通過對化學液濃度進行檢測,適當的增加一些成分,滿足使用需求,減少化學液的更換浪費,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結構剖視圖;
圖2: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圖1的Y局部放大圖;
圖4:圖1的K局部放大圖;
其中:1、本體 2、進液腔 3、回液腔 4、細長管 5、滑動導向板 6、注液管7、回液管 8、密封法蘭 9、腔體外法蘭 10、圓螺母 11、腔體圓筒 12、腔體上頂蓋板 13、腔體內襯板 14、腔體內壓板 15、中心支撐管 16、腔體下底板 31、回液口 51、通孔 100、樣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深孔鍍膜裝置,包括,本體1和安裝在本體1上的細長管4,所述本體1包括,一腔體圓筒11,設置在腔體圓筒11上端的腔體上頂蓋板12,設置在腔體圓筒11下端的腔體下底板16,以及設置在腔體上頂蓋板12和腔體下底板16之間的腔體內襯板13,其中,腔體上頂蓋板12和腔體下底板16分別將腔體圓筒11的上下兩端封閉,所述腔體內襯板13將腔體圓筒11內部分隔為兩個獨立的腔室,分別為進液腔2和回液腔3,且進液腔2位于回液腔3的上方。所述細長管4與進液腔2連接,用于將進液腔2內的化學液注入到深孔內。所述回液腔3底部,即腔體下底板16上設有與所述深孔配合的回液口31,所述回液口31與深孔連通,以回收從深孔中溢出的化學液。為保證細長管4、回液口31能夠與深孔對齊,所述細長管4套設在回液口31中,且細長管4與回液口31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構成深孔與回液腔3連通的通道,具體為細長管4的外徑小于回液口31的內徑。
所述腔體上頂蓋板12上設有一安裝口,并安裝有注液管6,所述注液管6與進液腔2連通,用于向進液腔2內添加化學液。優選地,腔體上頂蓋板12與注液管6采用焊接工藝焊接一起,保證二者之間的垂直度。
結合圖4所示,所述腔體內襯板13上也設有一安裝口,并安裝有回液管7,在腔體上頂蓋板12上還設有供回液管7穿過的安裝口,回液管7從該安裝口中穿過,并延伸至一定高度,如可延伸至與注液管6的管口高度相同。所述回液管7與回液腔3連通,用于將回液腔3內的化學液導出。優選的,回液管7的下端焊接在腔體內襯板13上。為避免回液管7與腔體上頂蓋板12的連接處泄露化學液,優選地,在腔體上頂蓋板12與回液管7的連接處設有一密封法蘭8,所述密封法蘭8套在回液管7上,并與腔體上頂蓋板12密封接觸,密封法蘭8與回液管7之間設有密封圈。為安裝該密封法蘭8,在腔體上頂蓋板12與回液管7相配合的周邊均布焊接六個小塊,以彌補腔體上頂蓋板12厚度小,使其有足夠的尺寸加工出螺紋孔,以用于安裝螺栓將密封法蘭8固定在腔體上頂蓋板12上。
為便于將腔體上頂蓋板12、腔體內襯板13和腔體下底板16與腔體圓筒11定位安裝在一起,所述本體1還包括一與腔體圓筒11同心設置的中心支撐管15,所述腔體上頂蓋板12、腔體內襯板13和腔體下底板16的中心分別設有與中心支撐管15大小相配的安裝孔,并套設在中心支撐管15上,在中心支撐管15的外周面上設有多個階梯面,用于與安裝孔定位配合,以限定腔體上頂蓋板12、腔體內襯板13和腔體下底板16之間的距離。優選地,中心支撐管15的下端和中部分別與腔體下底板16和腔體內襯板13焊接,中心支撐管15的上端設有螺紋,并安裝有一對圓螺母10,通過圓螺母10將腔體上頂蓋板12壓緊在中心支撐管15上,優選地,在圓螺母10與腔體上頂蓋板12之間還設有一密封法蘭8,該密封法蘭8的內圈設有與中心支撐管15接觸的O型密封圈,使中心支撐管15與腔體上頂蓋板12密封連接。
優選地,所述腔體內襯板13的上表面可拆卸地固定安裝有一腔體內壓板14,所述腔體內壓板14位于進液腔2內,所述細長管4的上端穿過腔體下底板16和腔體內襯板13后與腔體內壓板14固定連接,優選地,腔體內襯板13下表面均布焊接6個小塊,目的是彌補腔體內襯板13厚度小,使其有足夠的尺寸加工出螺紋孔,腔體內壓板14上設有與螺紋孔相配的安裝孔,并通過螺栓或螺釘將腔體內壓板14固定在腔體內襯板13上。
優選地,腔體下底板16的表面進行磨削加工處理,目的保證腔體下底板16表面的光潔度和平面度。
為便于細長管4插入至深孔中,所述細長管4上套設有滑動導向板5,且所述滑動導向板5位于腔體下底板16的下側,在細長管4插入深孔時,滑動導向板5位于回液口31與深孔之間,滑動導向板5上設有用于連通回液口31與深孔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與回液口31與深孔為密封性連接,具體為,所述滑動導向板5上至少與回液口31和深孔相接觸的表面為橡膠材料,如滑動導向板5基體為不銹鋼材料,在滑動導向板5的表面進行橡膠包裹,或者,滑動導向板5整體采用橡膠材料制成,以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細長管4貫穿滑動導向板5上的通孔51,使滑動導向板5滑動套設在細長管4上,所述通孔51的內徑大于細長管4的外徑,通孔51與細長管4之間的區域構成連通回液口31與深孔的通道。
在使用時,先將滑動導向板5沿著細長管4向下滑動到距離細長管4自由端大概15cm位置的時候,然后將細長管4逐漸插入至深孔中,隨著細長管4的深入,相應的滑動導向板5向上滑動,直至與腔體下底板16相接觸,此時滑動導向板5完成導向作用,并起著密封作用。
為便于將腔體上頂蓋板12安裝在腔體圓筒11上,所述腔體圓筒11上端設有腔體外法蘭9,具體為,采用焊接工藝將腔體外法蘭9與腔體圓筒11的上端焊接在一起,對焊接完成后的由腔體外法蘭9與腔體圓筒11共同組成的平面進行一次磨削加工,以保證二者組成平面的光潔度和平面度,便于與腔體上頂蓋板12密封接觸。優選地,在腔體上頂蓋板12與與腔體外法蘭9之間鋪一層橡膠墊,然后用內六角螺栓、墊片和鎖緊螺母將兩者固定連接并密封。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應用方式,需要深孔化學鍍膜處理的樣件100為圓筒形,其圓周壁上設有多個深孔,本發明為適用于該樣件100,所述細長管4和回液口31的數量與深孔的數量相同,且設置的位置與深孔相對應。在使用時,先將細長管4插入至樣件100的深孔中,然后將化學液通過注液管6注入到進液腔2內,化學液通過細長管4分流到樣件100的各個深孔內,因為細長管4與樣件100的深孔之間存在直徑差,隨著化學液的聚積,化學液最終會沿著深孔的內壁與細長管4之間的空間逆向回流,然后分別通過滑動導向板5上的通孔51、腔體下底板16的回液口31回到回液腔3內,然后再通過回液管7返回到化學液槽內。如此不僅能提高化學液的利用率,延長化學液使用時間,還能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