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鑄造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
背景技術:
鋁合金端蓋質量較輕,長期使用幾乎不變形,經久耐用。通常采用鑄造生產的鋁合金端蓋毛坯件進行加工而成,而且加工后不得有縮松、氣孔、砂眼等鑄造缺陷。現有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生產的鋁合金端蓋毛坯件精度低,存在少量的鑄造缺陷,需要預留一定的切削加工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可以解決現有方法生產的鋁合金端蓋毛坯件精度低,存在少量的鑄造缺陷,需要預留一定的切削加工量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制作與模樣配套的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合模時的間隙為6~9mm;
b、將模樣固定在射砂機上,合上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一起加熱至240~270℃,保溫15~20分鐘;
c、通過射砂機將覆膜砂射到鐵模外型內腔,使覆膜砂充滿模樣與鐵模外型之間的空腔,2分鐘后起模,冷卻后得到具有澆注型腔的鐵模外型;
d、對鐵模外型的澆注型腔表面噴涂一層醇基鋯英粉涂料;
e、將鐵模外型合模后置于電磁鐵兩極之間,接通電源使電磁鐵產生磁場,澆注鋁液,待鋁液注滿澆注型腔并凝固后切斷電源,冷卻后得到鋁合金端蓋。
上述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覆膜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鋯英砂90~100份、酚醛樹脂1~1.5份、烏洛托品0.7~1份、硬脂酸鈣0.4~0.6份、微晶石蠟0.3~0.5份、合成植物酯0.2~0.3份;所配制的覆膜砂通過140~180目篩網。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鐵模外型的澆注型腔表面覆蓋有一層覆膜砂,并噴涂一層醇基鋯英粉涂料,使澆注型腔不易變形,表面光潔,澆注出的鋁合金端蓋精度高,表面也光潔,并在電磁場力的作用下澆注結晶,消除鑄造缺陷,不需要預留切削加工量。
2、覆膜砂的原料組成及所配制的覆膜砂通過140~180目篩網,使鋁合金端蓋的表面粗糙度達到ra3.2um,不需要切削加工就能達到技術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一種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制作與模樣配套的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合模時的間隙為6mm;
b、將模樣固定在射砂機上,合上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一起加熱至240℃,保溫15分鐘;
c、通過射砂機將覆膜砂射到鐵模外型內腔,使覆膜砂充滿模樣與鐵模外型之間的空腔,2分鐘后起模,冷卻后得到具有澆注型腔的鐵模外型,澆注型腔的表面有一層覆膜砂;
d、對鐵模外型的澆注型腔表面噴涂一層醇基鋯英粉涂料;
e、將鐵模外型合模后置于電磁鐵兩極之間,接通電源使電磁鐵產生磁場,澆注鋁液,待鋁液注滿澆注型腔并凝固后切斷電源,冷卻后得到鋁合金端蓋。
覆膜砂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鋯英砂900公斤、酚醛樹脂10公斤、烏洛托品7公斤、硬脂酸鈣4公斤、微晶石蠟3公斤、合成植物酯2公斤;所配制的覆膜砂通過140目篩網。
實施例2
一種鋁合金端蓋的鑄造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制作與模樣配套的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合模時的間隙為9mm;
b、將模樣固定在射砂機上,合上鐵模外型,鐵模外型與模樣一起加熱至270℃,保溫20分鐘;
c、通過射砂機將覆膜砂射到鐵模外型內腔,使覆膜砂充滿模樣與鐵模外型之間的空腔,2分鐘后起模,冷卻后得到具有澆注型腔的鐵模外型,澆注型腔的表面有一層覆膜砂;
d、對鐵模外型的澆注型腔表面噴涂一層醇基鋯英粉涂料;
e、將鐵模外型合模后置于電磁鐵兩極之間,接通電源使電磁鐵產生磁場,澆注鋁液,待鋁液注滿澆注型腔并凝固后切斷電源,冷卻后得到鋁合金端蓋。
覆膜砂由下列重量的原料組成:鋯英砂1000公斤、酚醛樹脂15公斤、烏洛托品10公斤、硬脂酸鈣6公斤、微晶石蠟5公斤、合成植物酯3公斤;所配制的覆膜砂通過180目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