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化工泵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化工泵是用來輸送液體并提高其壓力的機器化工泵的統稱,能夠滿足化工工藝耐高溫、低溫,耐腐蝕,耐磨損,無泄漏或少泄露,能輸送臨界狀態的液體性能的泵,這類泵統稱為化工泵。化工泵泵軸作用主要是傳遞動力,支撐葉輪保持在工作位量正常運轉,化工泵泵軸性能的高低極大的影響到化工泵的正常工作和工作的效率,在化工泵大量輸出化學物質時,就對化工泵泵軸耐腐蝕性具有明顯的要求,化工泵泵軸的耐鹽霧腐蝕性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標準,而現有的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經常達不到要求。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泵軸放置在電阻爐內加溫進行整體熱處理,加熱溫度為850-860℃,然后進行油淬;將油淬后的泵軸進行高溫回火,高溫回火的溫度為520±10℃,保溫138min,然后快速冷卻,再將泵軸進行表面熱處理,將泵軸表面溫度加熱為850-880℃,并水淬,再將泵軸溫度調節至180-200℃,然后常溫冷卻;(2)將上述處理的泵軸置于反應爐中,打開排氣口,爐溫升至440-450℃,先通入二氧化碳排除爐內氧氣,再同時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二氧化碳與氨氣通入速率比為1:4,該溫度下保溫1.2-1.8h;升爐溫至520-530℃,關閉排氣口,爐壓控制在3.65-3.88kpa,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速率比不變,保溫15-17h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20min后,停止加熱,爐冷至180℃,停止通氨氣,出爐;(3)將泵軸放入真空氣淬爐中,升溫至788℃,保溫116min后,將泵軸在0.56mpa壓力下氣冷68min,然后將泵軸移出爐空冷至室溫,然后低溫回火兩次,所述低溫回火是將泵軸加熱到156℃保溫145min,然后快速冷卻至室溫;(4)將上述處理后泵軸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2遍,然后再采用清水清洗2遍,烘干之后,即可。進一步的:所述泵軸材料為lcr18ni9ti。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二氧化碳流量為80-100nm3/h。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低溫回火兩次之間的間隔為30-50min。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5-1.8%。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烘干溫度為40-60℃。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未經過處理的不銹鋼材料泵軸的不銹性和耐蝕性只是一個相對的狀態,隨著應用環境的不同,泵軸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發生腐蝕現象,尤其是應用到需要經常接觸化學物質的化工泵中,本發明中通過對泵軸進行一系列的處理,組織狀態具有了明顯的改善,經過本發明方法處理的泵軸能夠在水、水蒸氣以及空氣等弱酸介質環境中穩定存在,本發明通過在對泵軸進行滲氮處理前進行熱處理,能夠使得泵軸在加熱、保溫和冷卻過程中,其組織成分中的元素發生遷移,尤其是鉻元素均勻的遷移到各組織中,形成一層致密而又牢固的氧化鉻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可以組織外部腐蝕介質原子向內部擴散,并且具有自愈性,能夠很好的保護泵軸基體,然后通過及時的進行滲氮處理,進一步的提高泵軸表面硬度,協同氧化膜的作用能夠抑制晶間腐蝕的作用,通過對泵軸的熱處理與滲氮處理,協同配合處理的具體工藝條件,使得材料晶粒內部的鉻元素會向晶界擴散,提高了晶界區的鉻濃度,進而提高泵軸的抗晶間腐蝕能力,經過處理后的泵軸耐腐蝕性得到明顯的提高,尤其是耐鹽霧腐蝕性得到顯著的加強。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泵軸放置在電阻爐內加溫進行整體熱處理,加熱溫度為850℃,然后進行油淬;將油淬后的泵軸進行高溫回火,高溫回火的溫度為510℃,保溫138min,然后快速冷卻,再將泵軸進行表面熱處理,將泵軸表面溫度加熱為850℃,并水淬,再將泵軸溫度調節至180℃,然后常溫冷卻;(2)將上述處理的泵軸置于反應爐中,打開排氣口,爐溫升至440℃,先通入二氧化碳排除爐內氧氣,再同時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二氧化碳與氨氣通入速率比為1:4,該溫度下保溫1.2h;升爐溫至520℃,關閉排氣口,爐壓控制在3.65kpa,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速率比不變,保溫15h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20min后,停止加熱,爐冷至180℃,停止通氨氣,出爐;(3)將泵軸放入真空氣淬爐中,升溫至788℃,保溫116min后,將泵軸在0.56mpa壓力下氣冷68min,然后將泵軸移出爐空冷至室溫,然后低溫回火兩次,所述低溫回火是將泵軸加熱到156℃保溫145min,然后快速冷卻至室溫;(4)將上述處理后泵軸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2遍,然后再采用清水清洗2遍,烘干之后,即可。所述泵軸材料為lcr18ni9ti。所述步驟(2)中二氧化碳流量為80nm3/h。所述步驟(3)中低溫回火兩次之間的間隔為30min。所述步驟(3)中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5%。所述步驟(4)中烘干溫度為40℃。實施例2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泵軸放置在電阻爐內加溫進行整體熱處理,加熱溫度為860℃,然后進行油淬;將油淬后的泵軸進行高溫回火,高溫回火的溫度為530℃,保溫138min,然后快速冷卻,再將泵軸進行表面熱處理,將泵軸表面溫度加熱為880℃,并水淬,再將泵軸溫度調節至200℃,然后常溫冷卻;(2)將上述處理的泵軸置于反應爐中,打開排氣口,爐溫升至450℃,先通入二氧化碳排除爐內氧氣,再同時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二氧化碳與氨氣通入速率比為1:4,該溫度下保溫1.8h;升爐溫至530℃,關閉排氣口,爐壓控制在3.88kpa,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速率比不變,保溫17h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20min后,停止加熱,爐冷至180℃,停止通氨氣,出爐;(3)將泵軸放入真空氣淬爐中,升溫至788℃,保溫116min后,將泵軸在0.56mpa壓力下氣冷68min,然后將泵軸移出爐空冷至室溫,然后低溫回火兩次,所述低溫回火是將泵軸加熱到156℃保溫145min,然后快速冷卻至室溫;(4)將上述處理后泵軸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2遍,然后再采用清水清洗2遍,烘干之后,即可。所述泵軸材料為lcr18ni9ti。所述步驟(2)中二氧化碳流量為100nm3/h。所述步驟(3)中低溫回火兩次之間的間隔為50min。所述步驟(3)中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8%。所述步驟(4)中烘干溫度為60℃。實施例3一種提高化工泵泵軸耐鹽霧腐蝕性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泵軸放置在電阻爐內加溫進行整體熱處理,加熱溫度為855℃,然后進行油淬;將油淬后的泵軸進行高溫回火,高溫回火的溫度為520℃,保溫138min,然后快速冷卻,再將泵軸進行表面熱處理,將泵軸表面溫度加熱為860℃,并水淬,再將泵軸溫度調節至190℃,然后常溫冷卻;(2)將上述處理的泵軸置于反應爐中,打開排氣口,爐溫升至445℃,先通入二氧化碳排除爐內氧氣,再同時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二氧化碳與氨氣通入速率比為1:4,該溫度下保溫1.6h;升爐溫至525℃,關閉排氣口,爐壓控制在3.68kpa,繼續通入二氧化碳和氨氣,速率比不變,保溫16h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20min后,停止加熱,爐冷至180℃,停止通氨氣,出爐;(3)將泵軸放入真空氣淬爐中,升溫至788℃,保溫116min后,將泵軸在0.56mpa壓力下氣冷68min,然后將泵軸移出爐空冷至室溫,然后低溫回火兩次,所述低溫回火是將泵軸加熱到156℃保溫145min,然后快速冷卻至室溫;(4)將上述處理后泵軸采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2遍,然后再采用清水清洗2遍,烘干之后,即可。所述泵軸材料為lcr18ni9ti。所述步驟(2)中二氧化碳流量為90nm3/h。所述步驟(3)中低溫回火兩次之間的間隔為40min。所述步驟(3)中碳酸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6%。所述步驟(4)中烘干溫度為50℃。對比例1: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不經過步驟(1)處理。對比例2: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不經過步驟(2)處理。對比例3: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步驟(1)中高溫回火后保溫120min。對比例4: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步驟(1)中高溫回火后保溫140min。對比例5:與實施例1區別在于不經過步驟(3)處理。試驗:對試樣規格為直徑為40mm、長度為200mm的泵軸分別采用實施例和對比例進行處理,進行鹽霧腐蝕試驗(gb/t10125-1997),采用型號為fqy010a鹽霧腐蝕試驗箱對試樣同時放入腐蝕室進行對比試驗,腐蝕室溫度為35℃,溶液成分為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溶液,試驗至全部試樣生紅銹時停止:表1腐蝕開始節點min實施例14960實施例24980實施例34970對比例13110對比例23890對比例34530對比例44760對比例53460對照組45min對照組為未經過處理的泵軸進行實驗;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制備處理的泵軸耐鹽霧腐蝕性能明顯提高,步驟(1)中高溫回火后的保溫時間對泵軸耐鹽霧腐蝕性能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保溫時間短或者過長都會降低泵軸耐鹽霧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