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鋼帶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除氧化皮即鱗方法是將鋼材浸漬在多種酸性溶液中進行酸洗除鱗,該方法環境污染嚴重,設備損耗大,除鱗后的鋼材質量差。為減少酸液的使用,現有一些機械除鱗的方法,在酸洗前使用磨料對鋼材表面進行拋丸打磨除鱗,再送入酸洗工藝進行酸洗,但簡單的拋丸除鱗效果不徹底,中國專利申請授權公告號:cn202479243u,公開了“鋼帶機械除鱗設備”,其先進行拋刷再進行清洗,拋刷效果欠佳,清洗過后鋼帶上面會殘留有水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包括:第一導向輥、刷輥裝置、第二導向輥、第三導向輥、第四導向輥、烘干箱、噴淋管、刷洗裝置和收卷輥,所述第一導向輥的右側設有刷輥裝置,所述刷輥裝置的右側設有第二導向輥,所述第二導向輥的右下方設有第三導向輥,所述第二導向輥與第三導向輥之間的鋼帶的兩側均安裝有刷洗裝置,所述刷洗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轉盤和轉盤上的刷毛,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轉盤固定連接,所述刷毛與鋼帶相接觸,所述第三導向輥的右上方設有第四導向輥,所述第四導向輥的右側設有收卷輥,所述收卷輥上的兩側均設有夾持塊,所述夾持塊均通過螺釘與收卷輥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導向輥與收卷輥之間設有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兩側設有供鋼帶穿過的開口,所述烘干箱內的上下兩側均設有發熱管,所述噴淋管位于鋼帶的上下兩側,所述噴淋管上設有支管,所述支管上安裝有出水噴頭,所述出水噴頭分別朝向刷輥裝置和刷洗裝置的位置,所述驅動電機和發熱管分別與外接電源電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刷輥裝置為設置于鋼帶兩側的排輥。
進一步地,所述排輥沿鋼帶傳送的反方向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發熱管為石英加熱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經刷輥裝置的排輥反復拋刷鋼帶上下表面,除鱗比較徹底,干凈,鋼帶表面光滑,再經過后續驅動電機帶動轉盤上的刷毛對鋼帶進行旋轉式磨刷,進一步深度清除鱗皮和粉屑,并且在刷輥裝置和刷洗裝置工作的同時,出水噴頭會在相應位置對鋼帶表面進行沖洗,同時工作,除鱗效果更佳,然后烘干箱中的發熱管對鋼帶進行烘干處理,去除鋼帶表面殘留水分,最后經過收卷輥對鋼帶進行收卷,鋼帶可以夾持在夾持塊與收卷輥之間,便于收卷,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的收卷輥和夾持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導向輥、2-刷輥裝置、3-第二導向輥、4-第三導向輥、5-驅動電機、6-轉盤、7-刷毛、8-第四導向輥、9-收卷輥、10-烘干箱、11-發熱管、12-噴淋管、13-支管、14-出水噴頭、15-夾持塊、16-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參照圖1-2,一種鋼帶機械除鱗設備,包括:第一導向輥1、刷輥裝置2、第二導向輥3、第三導向輥4、第四導向輥8、烘干箱10、噴淋管12、刷洗裝置和收卷輥9,第一導向輥1的右側設有刷輥裝置2,刷輥裝置2的右側設有第二導向輥3,第二導向輥3的右下方設有第三導向輥4,第二導向輥3與第三導向輥4之間的鋼帶的兩側均安裝有刷洗裝置,刷洗裝置包括驅動電機5、轉盤6和轉盤6上的刷毛7,驅動電機5的輸出軸與轉盤6固定連接,刷毛7與鋼帶相接觸,第三導向輥4的右上方設有第四導向輥8,第四導向輥8的右側設有收卷輥9,收卷輥9上的兩側均設有夾持塊15,夾持塊15均通過螺釘16與收卷輥9固定連接,第四導向輥8與收卷輥9之間設有烘干箱10,烘干箱10的兩側設有供鋼帶穿過的開口,烘干箱10內的上下兩側均設有發熱管11,噴淋管12位于鋼帶的上下兩側,噴淋管12上設有支管13,支管13上安裝有出水噴頭14,出水噴頭14分別朝向刷輥裝置2和刷洗裝置的位置,驅動電機5和發熱管11分別與外接電源電性連接。
刷輥裝置2為設置于鋼帶兩側的排輥,排輥沿鋼帶傳送的反方向轉動,發熱管11為220v石英加熱管,噴淋管12與外界水管連接,刷輥裝置2和收卷輥9均通過電機驅動進行轉動,為現有技術,在此不詳述。
使用時,經刷輥裝置2的排輥反復拋刷鋼帶上下表面,除鱗比較徹底,干凈,鋼帶表面光滑,再經過后續驅動電機5帶動轉盤6上的刷毛7對鋼帶進行旋轉式磨刷,進一步深度清除鱗皮和粉屑,并且在刷輥裝置2和刷洗裝置工作的同時,出水噴頭14會在相應位置對鋼帶表面進行沖洗,同時工作,除鱗效果更佳,然后烘干箱10中的發熱管11對鋼帶進行烘干處理,去除鋼帶表面殘留水分,最后將鋼帶夾持在夾持塊15與收卷輥9之間,然后經過收卷輥9轉動對鋼帶進行收卷。
本發明未詳述之處,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