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液壓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泵體殼型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發動機作為汽車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汽車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汽車發動機的注冊模塊,潤滑模塊中機油泵用來使機油壓力升高并保持一定的油量,同時向發動機各摩擦部件強制供油,性能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汽車發動機的性能發揮。
汽車發動機的整個系統中,機油泵體作為機油泵的承載主體,但不同的油泵體在鑄造過程中,需要通過與之配合的油泵體殼型進行鑄造,現用于外觀較為復雜油泵體鑄件的殼型,其下殼體的分型面毛刺不易打磨;此外,為了鑄造出較厚的油泵體管道,油泵體殼型中相對應的砂芯需要選用較薄是砂芯,但是其強度不夠,易造成砂芯的斷裂。
因此,研發一種下殼體分型面毛刺易打磨且能夠保證砂芯強度的油泵體殼型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下殼體分型面毛刺易打磨且能夠保證砂芯強度的油泵體殼型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油泵體殼型結構,其創新點在于:包括油泵上殼體、油泵下殼體、置于油泵上殼體和油泵下殼體之間的砂芯以及銜接于油泵上殼體和油泵下殼體之間的支撐凸起,
所述油泵下殼體包括一殼體本體a,在殼體本體a的一側上端面設有一“[”型凸體,該“[”型凸體與殼體本體a的上端面形成一階梯式分型面;在殼體本體a的中心設有一圓形凹坑,所述圓形凹坑的底端設有一與圓形凹坑側壁配合的第一弧形凸起,在第一弧形凸起上端面設置帶有凹口的第二弧形凸起,且在圓形凹坑的中心還設置有鑰匙狀凸起;所述鑰匙狀凸起的鑰匙身為對稱設置的分開結構,且在鑰匙身下端的上端面上還設置有加強凸起;
所述砂芯置于圓形凹坑中,進而與圓形凹坑之間形成月牙形流道,砂芯包括內砂芯,該內砂芯包括一圓柱基體,在圓柱基體的一側設有一連接圓柱基體的l型支撐,且在圓柱基體的上端面設有一連接l型支撐的輔助支撐,進而與l型支撐和圓柱基體構成一“b”字型結構;還包括一包圍“b”字型結構內砂芯的外圍砂芯,且在圓柱基體兩側的外圍砂芯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連接凸起;
所述支撐凸起包括在殼體本體a的上端面及階梯式分型面上配合設置的一“[”型支撐凸起,該“[”型支撐凸起的中間設有一向內延伸的加厚凸起,“[”型支撐凸起的兩側上端面上還對稱設有凸起支撐塊;所述支撐凸起還包括與加厚凸起對稱設置的加厚支撐塊以及連接加厚凸起、凸起支撐塊及加厚支撐塊上端面的“井”字型支撐凸起,且與加厚支撐塊平行設置的“井”字型支撐凸起上開有與連接凸起配合連接的連接通孔;
所述油泵上殼體與油泵下殼體形成一整體殼體,油泵上殼體包括一與殼體本體a及組合砂芯配合形成的殼體本體b,位于殼體本體b一側的上端面上設有一排氣口,與排氣口鄰近的殼體本體b的側面設有一缺口,所述缺口與油泵下殼體配合形成注口。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支撐的直徑為8~9mm。
進一步地,所述設置有連接凸起的外圍砂芯的厚度大于其他外圍砂芯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井”字型支撐凸起的下方設置為向下折彎的支撐凸起。
進一步地,所述“井”字型支撐凸起垂直于凸起支撐塊的兩平行支撐凸起之間還設置有垂直于兩平行支撐凸起的加強支撐凸起。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針對復雜結構的油泵體,而設計的與之配合的油泵體殼型結構,由于油泵體鑄件外觀較為復雜,進而下殼體在設計分型面時,采用階梯式結構,因而可將分型面毛刺放在易打磨的地方,使得分型面上的毛刺易打磨;在下殼體中還埋有鑰匙狀凸起,且在鑰匙狀凸起上設置有加強凸起,進而可以穩固油泵體殼型結構;此外,在上殼體上開設有排氣口,便于油泵體鑄件鑄造過程中,進行排氣,保證油泵體鑄件的鑄造質量;其中,砂芯采用內砂芯和外砂芯結合的形式,內砂芯為了保證砂芯強度,內砂芯制作前提前增加輔助支撐,使得內砂芯呈“b”型結構;
(2)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針對復雜結構的油泵體,其中,增加的輔助支撐的直徑為8~9mm,此處該直徑范圍的限定,既可保證整個內砂芯結構的強度,又不影響油泵體的加工,仍可以使油泵體加工出較厚的管道;
(3)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其中,設置有連接凸起的外圍砂芯的厚度大于其他外圍砂芯的厚度,可避免內砂芯與外砂芯組裝時,由于砂芯壁厚較薄,碰斷砂芯,進而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4)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井”字型支撐凸起的下方設置為向下折彎的支撐凸起,這種結構設計是為了配合厚度低于凸起支撐塊的加厚凸起,可使兩者接觸面處于一平面,保證整體的配合度;
(5)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井”字型支撐凸起垂直于凸起支撐塊的兩平行支撐凸起之間還設置有垂直于兩平行支撐凸起的加強支撐凸起,加強支撐凸起可保證“井”字型支撐凸起之間的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油泵體殼型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油泵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油泵下殼體與砂芯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砂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油泵下殼體、砂芯與支撐凸起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支撐凸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實施例
本實施例油泵體殼型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油泵上殼體1、油泵下殼體2、置于油泵上殼體1和油泵下殼體2之間的砂芯3以及銜接于油泵上殼體1和油泵下殼體2之間的支撐凸起4。
油泵下殼體2的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一殼體本體21,在殼體本體21的一側上端面設有一“[”型凸體22,該“[”型凸體22與殼體本體21的上端面形成一階梯式分型面;在殼體本體21的中心設有一圓形凹坑23,圓形凹坑23的底端設有一與圓形凹坑23側壁配合的第一弧形凸起231,在第一弧形凸起231上端面設置帶有凹口的第二弧形凸起232,且在圓形凹坑23的中心還設置有鑰匙狀凸起233,該鑰匙狀凸起233的鑰匙身為對稱設置的分開結構,且在鑰匙身下端的上端面上還設置有加強凸起234;在油泵下殼體2中埋有的鑰匙狀凸起233,且在鑰匙狀凸起233上設置加強凸起234,該結構的設置可以穩固油泵體殼型結構。
如圖3和4所示,砂芯3置于圓形凹坑23中,進而與圓形凹坑23之間形成月牙形流道5,砂芯3包括內砂芯31,該內砂芯31包括一圓柱基體311,在圓柱基體311的一側設有一連接圓柱基體的l型支撐312,且在圓柱基體311的上端面設有一連接l型支撐312的輔助支撐313,進而與l型支撐312和圓柱基體311構成一“b”字型結構;還包括一包圍“b”字型結構內砂芯31的外圍砂芯32,且在圓柱基體311兩側的外圍砂芯32的上端面對稱設置有連接凸起321;內砂芯31為了保證砂芯強度,內砂芯31制作前提前增加輔助支撐313,使得內砂芯呈“b”型結構;實施例中,增加的輔助支撐313的直徑為8~9mm,此處該直徑范圍的限定,既可保證整個內砂芯結構的強度,又不影響油泵體的加工,仍可以使油泵體加工出較厚的管道;且設置有連接凸起321的外圍砂芯32的厚度大于其他外圍砂芯的厚度,可避免內砂芯與外砂芯組裝時,由于砂芯壁厚較薄,碰斷砂芯,進而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如圖5和6所示,支撐凸起4包括在殼體本體21的上端面及階梯式分型面上配合設置的一“[”型支撐凸起41,該“[”型支撐凸起41的中間設有一向內延伸的加厚凸起42,“[”型支撐凸起41的兩側上端面上還對稱設有凸起支撐塊43;支撐凸起4還包括與加厚凸起42對稱設置的加厚支撐塊44以及連接加厚凸起42、凸起支撐塊43及加厚支撐塊44上端面的“井”字型支撐凸起45,且與加厚支撐塊44平行設置的“井”字型支撐凸起45上開有與連接凸起321配合連接的連接通孔46,“井”字型支撐凸起45的下方設置為向下折彎的支撐凸起,該結構設計是為了配合厚度低于凸起支撐塊43的加厚凸起42,可使兩者接觸面處于一平面,保證整體的配合度。
為了保證“井”字型支撐凸起45之間的強度,“井”字型支撐凸起45垂直于凸起支撐塊43的兩平行支撐凸起之間還設置有垂直于兩平行支撐凸起的加強支撐凸起47。
如圖7所示,油泵上殼體1與油泵下殼體2形成一整體殼體,油泵上殼體1包括一與殼體本體21及組合砂芯配合形成的殼體本體11,位于殼體本體11一側的上端面上設有一排氣口12,便于油泵體鑄件鑄造過程中,進行排氣,保證油泵體鑄件的鑄造質量,與排氣口12鄰近的殼體本體11的側面設有一缺口13,該缺口13與油泵下殼體2配合形成注口,進行油泵體鑄件鑄造時,將鐵水從注口注入,經過鑄造加工,形成油泵體鑄件。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