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工件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一些圓形工件加工過程中,常常需要對其內壁上的毛刺進行打磨拋光處理。工件在打磨拋光前需要對其進行夾持固定,然而由于工件重量較大,所需夾緊力較大,而傳統中的工件加工裝置夾緊力度有限,固定效果較差,打磨時極易產生晃動,影響打磨質量,存在較大弊端,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包括操縱架、卡緊部、拋光部和夾鎖部,所述卡緊部固定在所述操縱架上表面,所述拋光部安裝在所述夾鎖部中間處,所述夾鎖部安裝在所述卡緊部右側的操縱架上表面且可沿左右方向滑接,所述操縱架底部四個邊角上分別設有立角,每個所述立角底部均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螺狀紋配合連接有螺角塊,所述拋光部包括套殼、轉接軸、第一電轉機和承載座套件,所述承載座套件固定在所述操縱架上表面,所述套殼設置在所述承載座套件頂面,所述轉接軸可運轉地安裝在所述套殼內部,所述第一電轉機固定在所述套殼右端且與所述轉接軸動力連接,所述轉接軸左側端固定設有打磨輪,所述夾鎖部包括通口向下的且固定在所述操縱架上表面的橫架,及安裝在所述橫架內側由前導接條和后導接條組接成的一對導接條,及沿前導接條上下滑接的第一齒牙塊套件,及沿后導接條上下滑接的第二齒牙塊套件,及可沿所述導接條上下滑接的上限制套件和下限制套件,及驅動套件,所述上限制套件位于第一齒牙塊套件和第二齒牙塊套件上方且設置于所述前導接條和后導接條之間,所述下限制套件位于第一齒牙塊套件和第二齒牙塊套件下方且設置于所述前導接條和后導接條之間。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齒牙塊套件和第二齒牙塊套件均包括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所述上滑接塊包括設置在兩端的有一帶第一斜傾面的第一斜形塊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斜形塊后面及頂面用以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形塊的第一接聯板,在后方的所述第一接聯板上設置有兩條上下方向的且與所述導接條配合的上導接槽,在后方所述第一接聯板的前面設置有凸卡條,下滑接塊包括設置在兩端的有一帶第二斜傾面的第二斜形塊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斜形塊后面及下面用以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形塊的第二接聯板,在后方的所述第二接聯板上設置有兩條上下方向的且與所述凸卡條配合的下導接槽,所述第一斜形塊和所述第二斜形塊形成可離合的齒牙塊,在第一接聯板和第二接聯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三彈性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卡緊部包括多個齒牙塊和推壓裝置,齒牙塊用于支撐所述圓形工件,所述推壓裝置包括油壓缸、第一立桿和平板,所述第一立桿固定在所述齒牙塊的后側,所述平板的中間處與所述第一立桿頂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平板后端設置有一槽孔,所述油壓缸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桿的后側,油壓缸的伸縮桿與所述平板后端的槽孔轉動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上限制套件包括可沿所述導接條上下滑接的上滑接板和安裝在所述上滑接板上表面的上低壓臂,所述上滑接板頂面與所述橫架之間設置有多個第一彈性件,所述下限制套件包括可沿所述導接條上下滑接的下滑接板和安裝在所述下滑接板上表面的下低壓臂,所述下滑接板底面與所述操縱架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多個第二彈性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承載座套件包括中間處設置有第一通接槽的承載座、及中間處設置有第二通接槽且固定安裝在所述承載座上表面的端蓋、及可上下滑接地安裝在第一通接槽內并向上通過第二通接槽的伸縮塊,及一安裝第一通接槽內且上端頂住所述伸縮塊底面下端抵到所述操縱架上表面的第四彈性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驅動套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架頂面的第二電轉機、第一齒牙鏈、第二齒牙鏈、第一傳送部、第二傳送部和管控器,所述第一傳送部包括第一傳送桿,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齒牙塊套件的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的上螺栓和下螺栓,所述第一傳送桿上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上螺栓和下螺栓配合的螺狀紋部a和螺狀紋部b,所述第一傳送桿上端探出所述橫架上表面,探出部分與所述第二電轉機之間安裝所述第一齒牙鏈,向下通過上螺栓和下螺栓并與所述操縱架上表面上設置的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傳送部包括第二傳送桿,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二齒牙塊套件的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的上螺栓和下螺栓,所述第二傳送桿上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上螺栓和下螺栓配合的螺狀紋部a和螺狀紋部b,所述第二傳送桿上端探出所述橫架上表面,探出部分與所述第二電轉機之間安裝所述第二齒牙鏈,向下通過上螺栓和下螺栓并與所述操縱架上表面上設置的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管控器安裝在由所述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組接成的第一齒牙塊套件和第二齒牙塊套件上下方向的內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卡緊部的齒牙塊實現了圓形工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對中定位,通過上低壓臂和下低壓臂分別帶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實現上下方向的自動對中,從而實現了對圓形工件快速對心操作,從而方便打磨操作。
2.通過管控器控制上螺栓和下螺栓的開與合,當上螺栓和下螺栓處在開的狀態時,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處在浮動狀態,從而實現了上、下滑接塊的快速地自動對中,當上螺栓和下螺栓處在合的狀態時,第二電轉機可帶動上、下滑接塊相對移動而實現對拋光部夾緊。
3.通過設置在拋光部下部的承載座套件,以支撐在拋光部尚未夾緊時處在合適的位置,可有效地防止拋光部處在無序的晃動狀態。
4.由于設置了夾鎖部,可以適應直徑不同的圓形工件加工前的轉接軸上下位置的自動調整及夾緊。
5.本發明結構簡單,自動控制,操作便捷,夾持牢固,提高打磨效率,同時減少工人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的a向視圖;
圖3為本發明圖1中的b向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承載座套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上滑接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下滑接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一傳送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8位圖1中立角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包括操縱架1、卡緊部、拋光部和夾鎖部,所述卡緊部固定在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所述拋光部安裝在所述夾鎖部中間處,所述夾鎖部安裝在所述卡緊部右側的操縱架上表面且可沿左右方向滑接,所述操縱架1底部四個邊角上分別設有立角101,每個所述立角101底部均設有螺孔102,所述螺孔102內螺狀紋配合連接有螺角塊103,通過所述螺角塊103可在地面凹凸不平時進行升降調節,從而增加支承時的穩定性,所述拋光部包括套殼32、轉接軸31、第一電轉機33和承載座套件34,所述承載座套件34固定在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所述套殼32設置在所述承載座套件34頂面,所述轉接軸31可運轉地安裝在所述套殼32內部,所述第一電轉機33固定在所述套殼32右端且與所述轉接軸31動力連接,所述轉接軸31左側端固定設有打磨輪311,所述夾鎖部包括通口向下的且固定在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的橫架41,及安裝在所述橫架41內側由前導接條421和后導接條422組接成的一對導接條42,及沿前導接條421上下滑接的第一齒牙塊套件43,及沿后導接條422上下滑接的第二齒牙塊套件44,及可沿所述導接條42上下滑接的上限制套件45和下限制套件46,及驅動套件,所述上限制套件45位于第一齒牙塊套件43和第二齒牙塊套件44上方且設置于所述前導接條421和后導接條422之間,所述下限制套件46位于第一齒牙塊套件43和第二齒牙塊套件44下方且設置于所述前導接條421和后導接條422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齒牙塊套件43和第二齒牙塊套件44均包括上滑接塊431和下滑接塊432,所述上滑接塊431包括設置在兩端的有一帶第一斜傾面4311的第一斜形塊4312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斜形塊4312后面及頂面用以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形塊4312的第一接聯板4313,在后方的所述第一接聯板4313上設置有兩條上下方向的且與所述導接條42配合的上導接槽4314,在后方所述第一接聯板4313的前面設置有凸卡條4315,下滑接塊432包括設置在兩端的有一帶第二斜傾面4321的第二斜形塊4322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斜形塊4322后面及下面用以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形塊4322的第二接聯板4323,在后方的所述第二接聯板4323上設置有兩條上下方向的且與所述凸卡條4315配合的下導接槽4324,所述第一斜形塊4312和所述第二斜形塊4322形成可離合的齒牙塊,所述上滑接塊431和下滑接塊432沿所述導接條42相對或相背移動,實現所述可離合的齒牙塊的開與合,在第一接聯板4313和第二接聯板4323之間還設置有第三彈性件433。
其中,所述卡緊部包括多個齒牙塊21和推壓裝置,齒牙塊用于支撐所述圓形工件,所述推壓裝置包括油壓缸22、第一立桿23和平板24,所述第一立桿23固定在所述齒牙塊的后側,所述平板24的中間處與所述第一立桿23頂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平板24后端設置有一槽孔241,所述油壓缸22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桿23的后側,油壓缸22的伸縮桿與所述平板24后端的槽孔241轉動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上限制套件45包括可沿所述導接條42上下滑接的上滑接板452和安裝在所述上滑接板上表面的上低壓臂453,所述上滑接板452頂面與所述橫架41之間設置有多個第一彈性件451,在所述第一彈性件451的作用下,使所述上限制套件45沿所述導接條42向下移動而使所述上低壓臂453壓向所述圓形工件的上母線,所述下限制套件46包括可沿所述導接條42上下滑接的下滑接板462和安裝在所述下滑接板上表面的下低壓臂463,所述下滑接板462底面與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多個第二彈性件461,在所述第二彈性件462的作用下,使所述下限制套件46沿所述導接條42向上移動而使所述下低壓臂463壓向所述圓形工件的下母線。
其中,所述承載座套件34包括中間處設置有第一通接槽3411的承載座341、及中間處設置有一長度小于第一通接槽3411的第二通接槽3422且固定安裝在所述承載座341上表面的端蓋342、及可上下滑接地安裝在第一通接槽3411內并向上通過第二通接槽3422的伸縮塊343,及一安裝第一通接槽3411內且上端頂住所述伸縮塊343底面下端抵到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的第四彈性件344,所述伸縮塊343在第四彈性件344的作用下向上抵住所述套殼32。
其中,所述驅動套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架41頂面的第二電轉機51、第一齒牙鏈52、第二齒牙鏈53、第一傳送部54、第二傳送部55和管控器56,所述第一傳送部54包括第一傳送桿541,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齒牙塊套件43的上滑接塊431和下滑接塊432的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所述第一傳送桿541上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配合的螺狀紋部a5411和螺狀紋部b5412,所述第一傳送桿541上端探出所述橫架41上表面,探出部分與所述第二電轉機51之間安裝所述第一齒牙鏈52,向下通過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并與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上設置的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二傳送部55包括第二傳送桿551,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二齒牙塊套件44的上滑接塊431和下滑接塊432的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所述第二傳送桿551上設置有分別與所述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配合的螺狀紋部a5411和螺狀紋部b5412,所述第二傳送桿551上端探出所述橫架41上表面,探出部分與所述第二電轉機51之間安裝所述第二齒牙鏈53,向下通過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并與所述操縱架1上表面上設置的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管控器56安裝在由所述上滑接塊431和下滑接塊432組接成的第一齒牙塊套件43和第二齒牙塊套件44上下方向的內側,用以控制所述上螺栓542和下螺栓543的開與合。
一種工件內壁拋光裝置,其使用方法如下:
1)將所述圓形工件裝夾在所述卡緊部上;
2)伸出所述下限制套件的下低壓臂并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作用下抵住所述圓形工件的下母線,此時所述下滑接塊在所述第三彈性件的作用下與所述下限制套件的下滑接板上表面緊貼;
3)伸出所述上限制套件的上低壓臂并在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作用下抵住所述圓形工件的上母線,此時所述上滑接塊在所述第三彈性件的作用下與所述上限制套件的上滑接板下表面緊貼;
4)所述管控器動作,使上螺栓和下螺栓合上并分別與所述螺狀紋部a和螺狀紋部b配合;
5)所述第二電轉機啟動,帶動所述第一傳送桿和第二傳送桿轉動,使所述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相對運動而對所述拋光部進行夾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卡緊部的齒牙塊實現了圓形工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對中定位,通過上低壓臂和下低壓臂分別帶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實現上下方向的自動對中,從而實現了對圓形工件快速對心操作,從而方便打磨操作。
2.通過管控器控制上螺栓和下螺栓的開與合,當上螺栓和下螺栓處在開的狀態時,上滑接塊和下滑接塊處在浮動狀態,從而實現了上、下滑接塊的快速地自動對中,當上螺栓和下螺栓處在合的狀態時,第二電轉機可帶動上、下滑接塊相對移動而實現對拋光部夾緊。
3.通過設置在拋光部下部的承載座套件,以支撐在拋光部尚未夾緊時處在合適的位置,可有效地防止拋光部處在無序的晃動狀態。
4.由于設置了夾鎖部,可以適應直徑不同的圓形工件加工前的轉接軸上下位置的自動調整及夾緊。
5.本發明結構簡單,自動控制,操作便捷,夾持牢固,提高打磨效率,同時減少工人勞動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