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磨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
背景技術:
拋光輥作為一種磨削工具,用于安裝于砂光機上對金屬或非金屬工件的型面進行粗磨、半精磨、精磨等處理。
本發明的設計者發現,拋光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處于高速旋轉狀態,需要承受較大的沖擊力,并且,由于高速摩擦,會產生大量熱量,拋光區溫度極高,零件容易因溫度過高而發生熱變形,另一方面,因為高溫以及生產時壓制密度不均勻的問題,造成磨屑不能及時排出,拋光面易發生堵塞,直接影響拋光質量和拋光效率。
于是,發明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豐富的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的經驗,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排屑性能好,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拋光輥在使用時容易因高溫而使零件發生熱變形和排屑不良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包括棕剛玉磨料層、金屬內圈、輥軸、凸條、卡簧、散熱孔、排屑槽、內孔、凹槽和輥體,所述輥體包括棕剛玉磨料層和金屬內圈,所述棕剛玉磨料層設于金屬內圈的外側,所述輥軸的外側設有凸條,所述金屬內圈上設有凹槽,所述金屬內圈的內側設有內孔,所述輥軸插設于內孔中,且輥軸與金屬內圈之間通過凸條與凹槽的配合進行定位。
優選的,所述輥體與輥軸的兩端連接處利用卡簧進行固定。
優選的,所述棕剛玉磨料層上設有貫穿的散熱孔。
優選的,所述棕剛玉磨料層的表面設有排屑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輥體與輥軸之間為可拆卸式連接,其連接通過凸條與凹槽的配合來傳遞扭矩,使用安全可靠,并通過卡簧進行固定,具有拆裝方便快捷的優點。
2.本發明的棕剛玉磨料層開設有貫穿的散熱孔,在拋光的時候,加快熱量的散發,并且,設置在棕剛玉磨料層表面的排屑槽進一步起到加強散熱的作用,同時,排屑槽的設置,可使碎屑及時排出,避免碎屑粘附在棕剛玉磨料層的表面而影響拋光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輥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棕剛玉磨料層,2、金屬內圈,3、輥軸,4、凸條,5、卡簧,6、散熱孔,7、排屑槽,8、內孔,9、凹槽,10、輥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包括棕剛玉磨料層1、金屬內圈2、輥軸3、凸條4、卡簧5、散熱孔6、排屑槽7、內孔8、凹槽9和輥體10,輥體10包括棕剛玉磨料層1和金屬內圈2,棕剛玉磨料層1設于金屬內圈2的外側,輥軸3的外側設有凸條4,金屬內圈2上設有凹槽9,金屬內圈2的內側設有內孔8,輥軸3插設于內孔8中,且輥軸3與金屬內圈2之間通過凸條4與凹槽9的配合進行定位。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輥體10與輥軸3的兩端連接處利用卡簧5進行固定,實現對輥體10與輥軸3之間的相對位置的限定。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棕剛玉磨料層1上設有貫穿的散熱孔6,起到加強散熱的作用。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棕剛玉磨料層1的表面設有排屑槽7,排屑槽7交叉設置,可及時排出拋光產生的碎屑。
工作原理:
在使用該散熱性強的可拆卸式棕鋼玉拋光輥時,首先,將金屬內圈2上的凹槽9對準輥軸3上的凸條4,將金屬內圈2推入到輥軸3上,然后,將卡簧5安裝到輥體10兩端處的輥軸3上,即完成對輥體10的安裝,使用時,棕剛玉磨料層1與工件之間磨削產生的碎屑可通過棕剛玉磨料層1表面的排屑槽7及時排出,避免碎屑粘附在棕剛玉磨料層1的表面而影響磨削效率,同時,由于高速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設置在棕剛玉磨料層1上的散熱孔6起到加強散熱的作用,進一步減輕了碎屑因高溫而粘附在棕剛玉磨料層1表面的問題。
本發明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手段,零件均采用現有技術中常規的型號,在此不再詳述。
綜上所述,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