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修整滾輪,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絲杠金剛石滾輪。
背景技術:
金剛石滾輪一般安裝在磨床的修整裝置上,金剛石滾輪修整砂輪,砂輪成型后再磨削零件,從而將金剛石滾輪的外形輪廓及精度、尺寸通過砂輪復制到被加工的零件表面,專用于絲杠的金剛石滾輪稱為絲杠金剛石滾輪,絲杠金剛石滾輪的外圓周側壁上的輪廓形狀與絲杠的螺旋凹紋的截面輪廓一致,通過砂輪將絲杠金剛石滾輪外圓周側壁上的輪廓復制在絲杠的外表面上,絲杠經過不斷的轉動和軸向移動,從而在絲杠外圓周側壁上加工出螺旋凹紋。
現有公告號為CN205438224U的中國專利提供了一種對軸承內圈的磨削砂輪進行修整的金剛石滾輪,包括由金剛石制成的滾輪本體,滾輪本體的外圓周側壁上設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一弧形凹槽,砂輪位于該滾輪本體的一側,通過相對轉動,從而在砂輪的外表面上加工出所要的輪廓。
但是,滾輪本體和砂輪的組合在加工絲杠的時候,由于絲杠的長度較長,且絲杠的外圓周側壁上的螺旋凹紋呈彎曲狀,因此加工一根絲杠的時間較長,滾輪本體長時間的與砂輪摩擦,以對砂輪進行及時修整,滾輪本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的散發,從而導致滾輪本體的溫度逐步升高,溫度越高則滾輪本體的硬度越低,從而加劇滾輪本體的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加工過程中能夠持續降溫的絲杠金剛石滾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絲杠金剛石滾輪,包括滾輪本體、貫穿設置在滾輪本體上且與滾輪本體同軸的軸孔,所述滾輪本體內設置有容水空腔,所述滾輪本體其中一個端壁設置有與容水空腔相通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側壁可拆卸連接有供水不斷向滾輪本體外部滲透的滲透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工的過程中,滾輪本體不斷的與砂輪摩擦,從而使滾輪本體的溫度上升,容水空腔內的水吸收滾輪本體的熱量,容水空腔內的水經滲透件不斷向滾輪本體外部滲透,使滲透件位于滾輪本體外部的端壁保持潮濕的狀態,在滾輪本體轉動的過程中,滲透件位于滾輪本體外部的端壁上的水不斷的揮發,揮發的水吸收滾輪本體上的熱量,從而使滾輪本體在加工的過程中能夠持續降溫的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滲透件為由金屬顆粒粘結而成的滲透金屬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滲透金屬層相對于海綿層或布匹支撐的滲透件,其自身散熱效果更好,能夠使滾輪本體在使用的過程中的溫度進一步的降低。
進一步地,所述滲透金屬層的外圓周側壁固定套設有金屬套管,所述金屬套管與安裝孔內側壁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每次向容水空腔內添加水時,都需要通過金屬套管將滲透金屬層從安裝孔內側壁上旋出與擰入,滲透金屬層通過金屬套管與安裝孔內側壁進行摩擦,從而有效減少滲透金屬層外圓周側壁上金屬顆粒的脫落。
進一步地,所述容水空腔內設置有可與滲透金屬層相抵以防止金屬套管在安裝孔內側壁上松脫的彈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滲透金屬層旋入安裝孔內后,容水空腔被封堵,同時彈簧與滲透金屬層相抵,使滲透金屬層在其軸向上受到彈簧和安裝孔內螺紋兩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從而使金屬套管沿其軸向上固定在安裝孔內,以防止金屬套管在安裝孔內上松脫。
進一步地,所述滾輪本體的外圓周側壁同軸設置有位于滾輪本體軸向中部的絲杠凹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絲杠凹紋內側壁在砂輪上進行修整,滾輪本體位于絲杠凹紋的兩側不斷對砂輪的外圓周側壁上進行修整,從而使砂輪的外圓周側壁更加圓滑。
進一步地,所述滾輪本體的外圓周側壁同軸設置有位于絲杠凹紋一側且直徑小于絲杠凹紋直徑的初加工凹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滾輪本體對砂輪進行不斷修整時,初加工凹紋在砂輪上磨削出凸紋結構,從而在絲杠上進行一定深度的初加工,然后在經被絲杠凹紋修整的砂輪凸紋部分磨削成最終的螺旋凹紋,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進一步地,所述初加工凹紋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初加工凹紋分別位于絲杠凹紋的兩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絲杠在其軸向上往復運動時,兩側的初加工凹紋都可以對砂輪進行修整,從而便于絲杠的加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滾輪本體不斷的轉動過程中,水吸收滾輪本體的熱量,容水空腔內的水經滲透件緩慢滲出,使滲透件位于滾輪本體外部的端壁呈潮濕的狀態,水通過揮發將滾輪本體上的熱量吸走,從而不斷的對滾輪本體進行降溫;
2、滲透金屬層借助金屬套管在安裝孔內側壁進行螺紋連接,從而有效減少滲透金屬層上金屬顆粒的脫落;
3、當滲透金屬層旋入安裝孔內后,滲透金屬層被彈簧抵接,從而使金屬套管在其軸向上受到彈簧和安裝孔內螺紋兩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金屬套管在其軸向上被固定,有效防止金屬套管從安裝孔內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剖視圖,主要用于體現滾輪本體內部的結構。
圖中:1、滾輪本體;11、軸孔;12、絲杠凹紋;13、初加工凹紋;2、容水空腔;21、彈簧;3、安裝孔;31、滲透件;32、金屬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一種絲杠金剛石滾輪,參照圖1,其包括滾輪本體1,滾輪本體1由金剛石制成,滾輪本體1上貫穿設置有軸孔11,軸孔11與滾輪本體1同軸設置,以用于滾輪本體1的安裝,滾輪本體1內設置有容水空腔2,容水空腔2呈環狀設置,環繞在滾輪本體1的內部,滾輪本體1其中一個端壁設置有安裝孔3,安裝孔3與容水空腔2相通,安裝孔3內側壁可拆卸連接有滲透件31,滲透件31用于供水不斷向滾輪本體1外部滲透,滲透件31與安裝孔3內側壁之間的可拆卸連接方式可以為螺紋連接或通過螺釘連接,以及卡扣連接等。
參照圖1,滲透件31可以為海綿制成、布匹制成,或由金屬顆粒粘結而成,這里優選滲透件31由金屬顆粒粘結而成的滲透金屬層,金屬顆粒可以為銅顆粒或鋁顆粒、銀顆粒等,金屬顆粒之間存在細微間隙,以供容水空腔2內的水不斷的滲透,滲透金屬層的外圓周側壁固定套設有金屬套管32,金屬套管32與安裝孔3內側壁螺紋連接,有效減少滲透金屬層外圓周側壁上金屬顆粒的脫落,金屬套管32可以由鐵、合金材料等制成。
參照圖1,容水空腔2內設置有彈簧21,彈簧21可與滲透金屬層相抵,當滲透金屬層擰緊在安裝孔3內時,彈簧21被壓縮,從而使滲透金屬層在其軸向上受到彈簧21和安裝孔3內螺紋兩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有效防止金屬套管32在安裝孔3內側壁上的松脫。
參照圖1,滾輪本體1的外圓周側壁上設置有絲杠凹紋12,絲杠凹紋12與管輪本體同軸設置,絲杠凹紋12位于滾輪本體1軸向的中部,當絲杠凹紋12內側壁對砂輪(圖中未示出)進行輪廓的修整時,滾輪的外圓周側壁不斷對砂輪的外圓周側壁進行修整,滾輪本體1的外圓周側壁同軸設置有位于絲杠凹紋12一側的初加工凹紋13,初加工凹紋13的直徑小于絲杠凹紋12的直徑,以便于在砂輪上修整出初加工絲杠(圖中未示出)時用的凸紋結構,初加工凹紋1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初加工凹紋13分別位于絲杠凹紋12的兩側,當絲杠在其軸向上往復轉動時,能夠使兩個初加工都能對砂輪的外側壁進行修整。
工作原理如下:當該絲杠金剛石滾輪在使用的過程中,滾輪本體1不斷的轉動,并長時間的與砂輪的外側壁相互磨損,以對砂輪外側壁進行不斷的修整,砂輪與滾輪本體1外圓周側壁之間的不斷磨損,導致滾輪本體1的溫度不斷的升高,同時,容水空腔2內的水能夠吸收滾輪本體1內部的熱量,容水空腔2內的水不斷經滲透金屬層內的間隙滲出,使滲透金屬層外部的端面保持潮濕的狀態,在滾輪本體1轉動的過程中,滲透金屬層外部的端面上水的不斷揮發,水在揮發的過程中,將熱量帶走,從而達到在加工的過程中能夠持續對該絲杠金剛石滾輪進行降溫的效果。
當容水空腔2內需要添加水時,將滲透金屬層和金屬套管32從安裝孔3內旋出,然后對容水空腔2內加入水,當容水空腔2內的水加好后,將金屬套管32螺紋旋緊在安裝孔3內,直至彈簧21與滲透金屬層抵緊,完成安裝孔3的密封。
在加工的過程中,絲杠不斷的轉動且不斷在軸向上移動,絲杠凹紋12內側壁、初加工凹紋13內側壁分別在砂輪上磨削成凸紋結構,砂輪在轉動的過程中不斷對絲杠進行磨削,初加工凹紋13通過砂輪的復制,從而在絲杠上完成螺旋凹紋的初加工,絲杠凹紋12通過砂輪的復制,在絲杠上完成螺旋凹紋的最終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