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淬火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淬火爐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傳統的淬火爐產品從淬火主爐1淬火后,由淬火油槽2中的第一提升機3傳送至清洗機4內,由清洗機4中的第二提升機5傳送至清洗機4外的接料框中,為了達到干凈的清洗效果,爐臺廠家通常需要安裝一臺50KW的加熱裝置10,將清洗水加熱,清洗水由進水管7通過清洗泵6,再由出水管8泵至噴淋組件9,將提升忘帶的工件清洗干凈。該種電力加熱的方式,極大的提高了電力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淬火爐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淬火爐裝置,撤掉清洗機中的加熱裝置,在淬火主爐門口設置水箱,利用該水箱連通清洗機和出水管,利用淬火主爐門口的熱能加熱清洗液,從而充分利用了淬火主爐的熱能,避免了利用電能加熱清洗液,節省了電能,降低了淬火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淬火爐裝置,包括淬火主爐1、連接在淬火爐出口的淬火油槽2、設置在淬火油槽2內的第一提升機3、連接在淬火油槽2尾端的清洗機4、設置清洗機4內的第二提升機5、設置于清洗機4尾端的進水管7和出水管8、連通進水管7出口和出水管8入口的清洗泵6、設置于清洗機4內并連接出水管8出口的噴淋組件9,淬火主爐1入口上設置水箱11,水箱11通過第一管道12連通清洗泵6、通過第二管道13連通清洗機4,淬火主爐1的產品落入淬火油槽2淬火后經由第一提升機3提升后,傳輸落入清洗機4,再經由第二提升機5提升至清洗機4外。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出水管8的管道上設置一出水口,該出水口接第一管道12的進水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淬火爐裝置,撤掉清洗機中的加熱裝置,在淬火主爐門口設置水箱,利用該水箱連通清洗機和出水管,利用淬火主爐門口的熱能加熱清洗液,從而充分利用了淬火主爐的熱能,避免了利用電能加熱清洗液,節省了電能,降低了淬火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一種淬火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淬火爐裝置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示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述。
請參見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淬火爐裝置,包括淬火主爐1、連接在淬火爐出口的淬火油槽2、設置在淬火油槽2內的第一提升機3、連接在淬火油槽2尾端的清洗機4、設置清洗機4內的第二提升機5、設置于清洗機4尾端的進水管7和出水管8、連通進水管7出口和出水管8入口的清洗泵6、設置于清洗機4內并連接出水管8出口的噴淋組件9,淬火主爐1入口上設置水箱11,水箱11通過第一管道12連通清洗泵6、通過第二管道13連通清洗機4,淬火主爐1的產品落入淬火油槽2淬火后經由第一提升機3提升后,傳輸落入清洗機4,再經由第二提升機5提升至清洗機4外。
圖2和圖1的淬火爐裝置的工作原理的不同之處在于:撤掉了圖1中的功率為50KW的加熱裝置10,利用淬火主爐1的門口散發出的熱量加熱水箱11中的清洗液,清洗機內的溫度較低的清洗液在清洗泵6的動力作用下被泵至水箱11內,經由淬火主爐1的門口熱能加熱之后,溫度較高的清洗液再回流至清洗機4內,如此充分利用了淬火主爐1爐門口的熱量,節省了電能。
請進一步參看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出水管8的管道上設置一出水口,該出水口接第一管道12的進水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淬火爐裝置,撤掉清洗機中的加熱裝置,在淬火主爐門口設置水箱,利用該水箱連通清洗機和出水管,利用淬火主爐門口的熱能加熱清洗液,從而充分利用了淬火主爐的熱能,避免了利用電能加熱清洗液,節省了電能,降低了淬火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