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10680337閱讀:704來源:國知局
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硬質合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硬質合金從外到里包括第一梯度層、第二梯度層、芯部;所述第一梯度層不含立方相,所述第二梯度層含有立方相,所述芯部含有立方相;所述第一層梯度和第二梯度層中粘結相的含量分別高于和低于硬質合金中粘結相的平均含量。其制備方法為按設計組分配鎢源、鈷源、鈦源、鉭源、鈮源、鋯源、鉿源、碳源;將配取的原料加入球磨機中進行濕磨后經干燥、壓制成型處理得到壓坯;對壓坯兩段燒結,得到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制備工藝簡單可控,便于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
【專利說明】
-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硬質合金技術領域,具體設及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 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硬質合金是一種W難烙金屬化合物(WC,TiC,hC和師C等)為基體,W過渡族金屬 (Co,化,Ni)為粘結相,通過粉末冶金方法制備的金屬陶瓷工具材料。硬質合金具有高強度、 高硬度、高彈性模量、耐磨損、耐腐蝕、低熱膨脹系數W及高化學穩定性等優點,被譽為"工 業的牙齒",廣泛地用作刀具、鉆具、耐磨零件等。隨著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對硬質合金刀 具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提高硬質合金切削工具的使用壽命和切削性能,提高加工 效率,通常采用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和物理氣相沉積 (地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方法在刀具基體上涂覆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金屬或非 金屬化合物(如TiC,TiN,Ti(C,N),Al203和Zr化單層、多層或復合多層等)的薄層。但是,涂層 與硬質合金基體的熱膨脹系數不同,涂層工具材料在冷卻過程中由于熱應力作用易產生裂 紋。由于涂層材料的脆性,通常裂紋更容易在涂層表面產生并向內部擴展。為了盡可能防止 由于裂紋產生和擴展而導致的材料失效,W獲得高性能的硬質合金切削刀具材料,通常要 在涂層之前對含氮硬質合金基體進行脫氮燒結,在N和Ti的禪合擴散作用下使基體表面區 形成不含立方相的初性區,即脫e層。該梯度層(脫e層)相應的粘結劑含量高于基體名義粘 結劑含量,其良好的初性可吸收裂紋擴展時的能量,有效地阻止涂層中形成的裂紋向合金 內部擴展、提高界面結合強度和降低界面應力集中,延長合金切削工具的使用壽命。目前, 國內外大多脫e層梯度硬質合金采用的初始成分為WC-Ti(C,N)-Co,為進一步提高合金的高 溫性能、抗月牙法磨損及抗后刀面磨損性能,通常在初始成分基礎上添加 TaC、師C或(Ta, Nb)C等立方相粉末。
[0003] 脫e層梯度硬質合金的制備過程設及復雜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現象,眾多工藝參數 (化學成分、燒結溫度、燒結時間和燒結氣氛等)都對其顯微結構和性能有顯著的影響。迄今 為止,國內外學者對脫e層梯度硬質合金梯度燒結過程中的顯微組織結構演變及梯度區的 形成機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詳細研究了不同工藝參數對梯度層厚度和性能的影響。 隨著研究工作的更加系統和深入,脫e層梯度硬質合金材料的綜合性能仍在不斷提高,但都 未曾在現有脫e層基礎上提出新型的梯度結構。同時經檢索發現:目前利用立方相溶解度間 隙在現有脫e層梯度硬質合金基礎上制備新型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還尚未專口研究。

【發明內容】

[0004] 在本發明研究過程中發現ZrC/HfC具有高烙點和高硬度,在粘結相中微量固溶可 抑制合金發生塑性變形。同時,ZrC/HfC可與Ti(C,N)存在溶解度間隙。當在WC-Ti(C,N)-C〇- (化C/NbC)基礎上添加 ZrC/HfC達到某個限度后,合金會出現立方相的溶解度間隙,即形成 另外一種具有同樣結構但合金成分有所區別(富Ti-(化/師)和富Zr/Hf)的兩種立方相。運 種溶解度間隙的存在對材料的結構和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往往是結構和性能變化的轉 折點,形成不同類型的結構和具有意想不到的性能。
[0005]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基于上述研究提供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 質合金及其制備方法。
[0006] 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硬質合金從外到里包括第一 梯度層、第二梯度層、忍層。所述第一梯度層不含立方相,所述第二梯度層含有立方相,所述 忍部含有立方相;所述第一層梯度和第二梯度層中粘接相的含量分別高于和低于硬質合金 中粘接相的平均含量。
[0007] 作為優選方案;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硬質合金由 WC、Co、立方相組成;所述硬質合金由WC、Co、立方相組成;所述立方相包括富Ti立方相和富 Zr/Hf立方相;
[000引所述第一梯度層中僅含有WC和Co兩相,不含立方相且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Co的 平均含量;
[0009] 所述第二梯度層由WC、Co和立方相構成;所述第二梯度層的Ti含量高于硬質合金 中T i的平均含量,而Co、Zr/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Zr/Hf的平均含量。
[0010] 作為優選方案;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硬質合金W 質量百分比計包括下述組分:
[0011] Co: 6-12 % ;優選為6-10 %、進一步優選為7-9 % ;
[0012] Ti :1-5% ;優選為2-4%
[0013] 化:0-5%;
[0014] 佩:0-5%;
[0015] Zr/Hf :1.5-4.5% ;
[0016] N:0.08-0.3%,
[0017] 余量為WC。
[001引作為優選,所述硬質合金中化、佩的含量為l-4wt%、優選為l-2wt%。
[0019] 作為優選,所述硬質合金中Zr/Hf的含量為2-4wt%。
[0020] 在實際應用時,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硬質合金W 鉆為粘結相,W碳化鶴、碳氮化鐵、碳化粗/妮、碳氮化錯/給等碳化物、氮化物和/或碳氮化 物作為硬質相。
[0021] 作為優選方案;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第一梯度層 的厚度為3-70曲1,所述第二梯度層的厚度為3-70WI1。
[0022]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硬質合金由WC、Co、立方相組成;所述立方相包括富Ti-(化/ 佩)立方相和富Zr/Hf立方相;
[0023] 所述第一梯度層中僅含有WC和Co兩相,不含立方相且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Co的 平均含量;
[0024] 作為優選方案;本發明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所述第一梯度層 Co含量為硬質合金平均Co含量的1.5-3倍;第二梯度層中Co含量為硬質合金平均Co含量的 0.5-0.9倍,第二梯度層中^-(化/抓)含量為整個硬質合金質量的3-12%,Zr/Hf含量為整 個硬質合金質量的0.5-4%。
[0025] 所述第二梯度層由WC、Co和立方相構成;所述第二梯度層的Ti-(化/Nb)含量高于 硬質合金中Ti-(Ta/Nb)的平均含量,而Co、Zr/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Zr/Hf的平 均含量。
[0026]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0027] 步驟一
[0028] 按設計組分配鶴源、鉆源、鐵源、粗源、妮源、錯源、給源、碳源;
[0029] 步驟二
[0030] 將配取的原料加入球磨機中進行濕磨后經干燥、壓制成型處理得到壓巧;對壓巧 兩段燒結,得到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所述兩段燒結為:首先在真空氣氛下進行真空 燒結,當爐溫升至950-1050°C、優選為980-1030°C、進一步優選為995-1005°C時通入氮氣并 升溫至1350-1385°C、優選為1360-1380°C、進一步優選為1365-1375°C進行燒結,然后再抽 真空并通入氣氣,接著升溫至1450-1475°C保溫燒結,得到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
[0031]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步驟二中,首先在真 空氣氛下進行真空燒結,在爐溫升至950-1050°C前就對壓巧完成了成形劑W及氧的脫除。
[0032]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鶴源為WC粉、碳 化鶴鐵粉中至少一種與單質鶴粉所組成的混合物;優選為由WC粉、碳化鶴鐵粉、單質鶴粉所 組成的混合物。
[0033]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鉆源選自Co粉。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鐵源選自碳化鶴鐵粉、碳化鐵粉 末、氮化鐵粉末、碳氮化鐵粉末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碳化鶴鐵粉和碳氮化鐵粉末;
[0034]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粗源選自碳化粗 粉、碳化鶴粗粉、碳化鶴鐵粗粉末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碳化粗粉末;
[0035]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妮源選自碳化妮 粉、碳化鶴妮粉、碳化鶴鐵妮粉末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碳化妮粉末;
[0036]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錯源選自碳化錯 粉,碳化鐵錯粉末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碳化錯粉末;
[0037]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給源選自碳化給 粉,碳化鐵給粉末中的至少一種;優選為碳化給粉末。
[0038]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碳源由WC粉、碳 化鐵粉末、碳化鶴鐵粉、碳氮化鐵粉末、碳化粗粉、碳化妮粉、碳化錯粉、碳化給粉及碳粉提 供。
[0039]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述WC粉的粒度為3- 6]im;所述鉆粉的粒度為0.8-2]im;所述碳氮化鐵粉末的粒度為1 -4皿;所述碳化粗粉末的粒 度為1-4WI1;所述碳化妮粉末的粒度為1-4WI1;所述的碳化錯粉的粒度為1-4WH;所述碳化給 粉末的粒度為1-4WI1;所述碳化鐵粉末與氮化鐵粉末的粉末粒度均為1-4皿;所述單質鶴粉 的粒度為1-4皿。
[0040]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通入氮氣后,W4-5 °C/min升溫至1350-1385°C;并在1350-1385°C保溫50-70分鐘,通入氮氣后爐內的壓力為 4000-6000Pa;
[0041] 再抽真空并通入氣氣,接著升溫至1450-1475°C保溫燒結1-3小時,隨爐冷卻,得到 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通入氣氣后,爐內壓力為4000-6000Pa;升溫至1450-1475 °C 時,采用的升溫速率為4-5 °C/min。
[0042]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濕磨時控制磨球與原 料的質量比為5:1-8:1,控制球磨介質與原料的比例為250-350ml/Kg,所述球磨介質為酒 精;所述濕磨的轉速為200-260轉/分鐘,濕磨的時間為10-30小時。
[0043] 本發明一種制備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所制備的硬質合金特 別適用于涂層基體;該涂層基體與涂層種類、施涂工藝的協同作用下,能得到性能優越的帶 涂層的特殊材料。
[0044] 原理和優勢
[0045] 本發明首次設計了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通過結構與組分的協同作用,增強 了硬質合金的性能。
[0046] 本發明,當原料中含有ZrC/HfC與Ti(C,N)時,通過ZrC/HfC與Ti(C,N)溶解度間隙, 制得了性能優越的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
[0047] 本發明在傳統的脫0層梯度硬質合金成分基礎上添加適量的化C/HfC立方相粉末, 控制合金成分處于立方相溶解度間隙內,采用梯度燒結即可制備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 金
[0048] 本發明梯度燒結采用脫氮工藝,利用N和Ti-(化/Nb)的禪合擴散作用,促使合金表 面的立方碳氮化合物的分解,使得Ti-(化/Nb)和Zr/Hf由合金表面向忍部方向遷移,從而形 成合金的第一層僅含WC和Co的兩相結構的梯度層。表面第一層梯度中幾乎不含有Ti-(化/ Nb)和Zr/Hf元素,但富集Co元素。由于存在立方相溶解度間隙,由合金表面向內遷移的Ti- (Ta/Nb)在次表層不斷累積,導致富Ti-(Ta/師)立方相不斷增加,富Zr/Hf立方相不斷減少 直至消失,從而形成了第二層梯度結構。第二層高立方相梯度結構含有WC,粘結相和富Ti- (Ta/Nb)立方相S相,且富Ti-(化/Nb)立方相的含量高于合金忍部。表面雙層梯度結構內的 忍部為均質合金,含有WC、Co、富Ti-(化/Nb)和富Zr/Hf立方相的四相結構。
【附圖說明】
[0049]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所制備的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SEM照片。
[0050]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所制備的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Co、Ti、Zr元素的成 分距離曲線化PMA測定)。
[0051]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7所制備的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Co、Ti、Hf元素的成 分距離曲線化PMA測定)。
[0052]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8所制備的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Co、Ti、Hf、化元素的 成分距離曲線化PMA測定)。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0所制備的表面雙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 Co、Ti、Hf、佩元素的成分距離曲線化PMA測定)。
[0053] 圖6是對比例1所制備的表面單層梯度結構硬質合金的沈M照片和Co、Ti、化元素的 成分距離曲線化PMA測定)。
[0054] 從圖1中可W看出,合金經梯度燒結后表面出現雙層梯度,第一梯度層中僅含有WC 和粘結相,第二梯度層由WC、Co和富Ti立方相構成,忍部由WC、Co、富Ti和富化立方相構成。 此外,兩層梯度層的厚度大致相同。
[0055] 從圖2中可W看出,第一梯度層中幾乎不含有Ti和Zr元素,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 Co的平均含量。第二梯度層中Ti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Ti的平均含量,而Co和Zr的含量分別 低于硬質合金中Co和Zr的平均含量。
[0056] 從圖3中可W看出,第一梯度層中幾乎不含有Ti和Hf元素,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 Co的平均含量。第二梯度層中Ti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Ti的平均含量,而Co和Hf的含量分別 低于硬質合金中Co和Hf的平均含量。
[0057] 從圖4中可W看出,第一梯度層中幾乎不含有TiJa和Hf元素,Co含量高于硬質合 金中Co的平均含量。第二梯度層中Ti和化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Ti和化的平均含量,而Co和 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和Hf的平均含量。
[0058] 從圖5中可W看出,第一梯度層中幾乎不含有Ti、師和Hf元素,Co含量高于硬質合 金中Co的平均含量。第二梯度層中Ti和Nb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Ti和師的平均含量,而Co和 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和Hf的平均含量。
[0059] 從圖6中可W看出,合金中僅存在單一梯度層,梯度層中幾乎不含有Ti和Zr元素, 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Co的平均含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60]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61] 實施例1:
[006^ 步驟一:
[0063] 配置原料粉末:所述的硬質合金粉末中,W質量百分比計,包括:WC粉84.07%; (Ti,W)C粉2.15 % ;粘結相Co粉8 % ; Ti (C,N)粉2.76% ; ZrC粉2.28% 和W粉0.74%。所述的硬 質合金粉末的合金成分為8%C〇-3%Ti-2%化-6.03%C-0.2%N-80.77%W。所述的WC粉的 粒度為5.31皿;(Ti,W)C粉的粒度為3.7皿;Co粉的粒度為0.83wIl;Ti(C,N)粉的粒度為1.12i^ m,C和N的原子比為0.7:0.3; ZrC粉的粒度為3.75皿。
[0064] 步驟二:
[0065] 將配取的原料粉末混合后裝入不誘鋼球磨桶,球料比為8:1,球磨介質為酒精,濕 磨30h后滲入2wt. %的石蠟。濕磨后的料漿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80目過篩得到混合料;之 后利用壓機和模具將混合料壓成試樣壓巧,壓制壓力為200Mpa。
[0066] 步驟
[0067] 對壓制后的壓巧進行燒結,首先采用脫蠟及脫氧工藝,到達looor時充入氮氣至 爐內壓力為5000化,并W4~5°C/min升溫至1370°C,保溫化,然后抽真空后通入5000化的氣 氣,升溫至1465°C,梯度燒結化,最后隨爐冷卻。
[0068] 結果顯示,采用該工藝制備的硬質合金具有明顯的雙層梯度結構,且兩層梯度層 的厚度接近,第一層和第二層梯度厚度分別為36.2和35.3WI1。
[0069] 實施例2至11:
[0070] 制備流程與實施例1相同,但使用其他的合金初始成分及梯度燒結工藝的實施例 分別如下表所示。
[0071]
[
[0073] 對比例1
[0074] 制備流程與實施例1相同,僅使用的合金初始成分有所不同,對比例中所述的硬質 合金粉末的合金成分為8%Co-3%Ti-0.5%Zr-5.97%C-0.2%N-82.33%W。得到的是僅有 一個梯度層的硬質合金。
【主權項】
1. 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合金從外到里包括 第一梯度層、第二梯度層、芯部;所述第一梯度層不含立方相,所述第二梯度層含有立方相, 所述芯部含有立方相;所述第一層梯度和第二梯度層中粘接相的含量分別高于和低于硬質 合金中粘接相的平均含量。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質合金由WC、Co、立方相組成;所述立方相包括富Ti立方相和富Zr/Hf立方相; 所述第一梯度層中僅含有WC和Co兩相,不含立方相且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Co的平均 含量; 所述第二梯度層由WC、Co和立方相構成;所述第二梯度層的Ti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Ti 的平均含量,而Co、Zr/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Zr/Hf的平均含量。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硬 質合金以質量百分比包括下述組分: Co:6-12% ; Ti:l-5% ; Ta:0-5% ; Nb:0-5% ; Zr/Hf :1.5-4.5% ; N:0.08-0.3%, 余量為WC。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梯度層的厚度為3_70μπι,所述第二梯度層的厚度為3-70μπι; 所述硬質合金由WC、Co、立方相組成;所述立方相包括富Ti-(Ta/Nb)立方相和富Zr/Hf 立方相; 所述第一梯度層中僅含有WC和Co兩相,不含立方相且Co含量高于硬質合金中Co的平均 含量; 所述第二梯度層由WC、Co和立方相構成;所述第二梯度層的Ti-(Ta/Nb)含量高于硬質 合金中Ti-(Ta/Nb)的平均含量,而Co、Zr/Hf的含量分別低于硬質合金中Co、Zr/Hf的平均含 量。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梯度層Co含量為硬質合金平均Co含量的1.5-3倍;第二梯度層中Co含量為硬 質合金平均Co含量的0.5-0.9倍,第二梯度層中Ti-(Ta/Nb)含量為整個硬質合金質量的3-l2%,Zr/Hf含量為整個硬質合金質量的0.5-4%。6. -種制備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一 按設計組分配鎢源、鈷源、鈦源、鉭源、鈮源、鋯源、鉿源、碳源; 步驟二 將配取的原料加入球磨機中進行濕磨后經干燥、壓制成型處理得到壓坯;對壓坯兩段 燒結,得到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所述兩段燒結為:首先在真空氣氛下進行真空燒 結,當爐溫升至950-105(TC時通入氮氣并升溫至1350-1385Γ進行燒結,然后再抽真空并通 入氬氣,接著升溫至1450-1475Γ保溫燒結,得到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 所述鎢源為WC粉、碳化鎢鈦粉中至少一種與單質鎢粉所組成的混合物; 所述鈷源選自CQ粉;所述鈦源選自碳化鎢鈦粉、碳化鈦粉末、氮化鈦粉末、碳氮化鈦粉 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鉭源選自碳化鉭粉、碳化鎢鉭粉、碳化鎢鈦鉭粉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鈮源選自碳化鈮粉、碳化鎢鈮粉、碳化鎢鈦鈮粉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鋯源選自碳化鋯粉,碳化鈦鋯粉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鉿源選自碳化鉿粉,碳化鈦鉿粉末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碳源由WC粉、碳化鈦粉末、碳化鎢鈦粉、碳氮化鈦粉末、碳化鉭粉、碳化鈮粉、碳化 錯粉、碳化鉿粉及碳粉提供。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 所述碳化鎢粉的粒度為3_6μπι;所述碳化鎢鈦粉的粒度為1_4μπι;所述鈷粉的粒度為 0.8-2μηι;所述碳氮化鈦粉末的粒度為1-4μηι;所述碳化鉭粉末的粒度為1-4μηι;所述碳化銀 粉末的粒度為1 _4μπι;所述的碳化鋯粉的粒度為1 _4μπι;所述碳化鉿粉末的粒度為1 _4μπι;所 述碳化鈦粉末與氮化鈦粉末的粉末粒度均為1 _4μπι;所述單質鎢粉的粒度為1 -4μπι。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 通入氮氣后,以4_5°C/min升溫至1350-1385°C;并在1350-1385°C保溫50-70分鐘,通入 氮氣后爐內的壓力為4000_6000Pa; 再抽真空并通入氬氣,接著升溫至1450-1475Γ保溫燒結1-3小時,隨爐冷卻,得到表面 具有雙層梯度硬質合金;通入氬氣后,爐內壓力為4000-6000Pa;升溫至1450-1475°C時,采 用的升溫速率為4-5 °C/min。10.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表面具有雙層梯度結構的硬質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濕磨時控制磨球與原料的質量比為5:1-8:1,控制球磨介質與原料的比例為250-350ml/Kg,所述球磨介質為酒精;所述濕磨的轉速為200-260轉/分鐘,濕磨的時間為10-30 小時。
【文檔編號】C22C29/08GK106048360SQ20161054186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1日
【發明人】張偉彬, 杜勇, 彭英彪, 李娜, 何旭文, 周鵬, 謝文
【申請人】中南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