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萃取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濕法冶金液-液溶劑萃取用萃取裝置,屬于濕法冶金設備技術領域,適用作萃取及反萃設備。
【背景技術】
[0002]萃取槽是一種萃取裝置濕法,是冶金工業常用分離設備。萃取槽與反萃槽在結構上通常相同,但作用不同。常用萃取槽適于萃取無不溶物的清潔料液。
[0003]公告號為CN2771220Y,專利號為200520069968.6,名稱為“單元稀土萃取槽”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單元稀土萃取槽,具有萃取過程正常,第三相粘稠物體清理周期長和生產效率高等特點。
[0004]如萃取或反萃過程存在大量不溶物時(特別是采用沉淀反萃方法時),該專利公開的萃取槽將因不溶物瘀塞澄清室而無法進行作業。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于萃取或反萃含有不溶物的懸濁物料,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特別適用于采用沉淀反萃有機相的場合。
[0006]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萃取裝置,包括澄清室1、攪拌槳2和混合室3,所述攪拌槳2位于混合室3中。其中所述澄清室I還有進口 13、過濾器15、出口 17和底18,所述出口 17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的底18或側壁,所述進口 13密封固定于出口 17之上,自進口 13至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有過濾器15。
[0008]本實用新型優選技術方案之一,還包括立板5,所述立板5為澄清室I與混合室3共用。
[0009]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擋板14,所述擋板14位于固定于澄清室I側壁下部,擋板14擋在進口 13上,擋板14有供物料流通的開口 19。
[0010]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18為斜底,所述出口17位于底18的最低點。
[0011]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18為錐底。
[0012]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閥門12,所述閥門12位于進口13與過濾器15之間,通過管道分別與進口 13及過濾器15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閥門11,所述閥門11位于過濾器15之后通過管道與過濾器15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栗16,所述栗16位于過濾器15與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分別與過濾器15、出口 17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閥門21和出口 22,所述出口 22位于澄清室I中部,通過管道依次分別與閥門21、栗16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再一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出口 23和閥門24,所述出口 23位于混合室3中部,通過管道依次與閥門21、栗16連接。
[001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8]1、不改變萃取槽工況的前提下將不溶物清除干凈,避免了不溶物瘀塞澄清室而破壞萃取槽工況的缺陷;
[0019]2、制作及使用方便,可以用現有舊萃取槽改裝。
[0020]3、可以抽取混合室、澄清室中的第三相。
【附圖說明】
[0021]附圖1是實施例3不意圖。
[0022]附圖2是實施例4不意圖。
[0023]附圖3是實施例1、2示意圖。
[0024]附圖4是實施例5、6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1
[0026]參見圖3。
[0027]沉淀反萃槽,包括澄清室1、攪拌槳2和混合室3,所述攪拌槳2位于混合室3中。其中所述澄清室I具有平底18,還有進口 13、過濾器15、栗16和出口 17,所述出口 17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側壁的底部,所述進口 13密封固定于出口 17之上,自進口 13至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有過濾器15。
[0028]使用時,沉淀劑與有機相在混合室3中經攪拌槳2攪拌混合后反應產生的不溶物及有機相、水相一同進入澄清室I分相。因有機相密度小,浮于上層,水相密度較大,位于下層。不溶物的密度較水相更大,逐漸沉降至澄清室I底部。在栗16抽取水相產生的水流帶動下,不溶物被栗16連同水相一起被送至過濾器15分離。分離后不溶物留在過濾器15中,水相返回澄清室I。
[0029]因此,本實施例所述沉淀反萃槽在保持澄清室I原有的工作狀態條件下,將不溶物自澄清室I移出,避免了不溶物瘀塞澄清室而破壞反萃槽工況的缺陷。
[0030]本實施例可用舊萃取槽改裝。
[0031]實施例2
[0032]參見圖3。
[0033]萃取槽,包括澄清室1、攪拌槳2和混合室3,所述攪拌槳2位于混合室3中。其中所述澄清室I具有平底18,還有進口 13、擋板14、過濾器15、栗16和出口 17,所述出口 17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側壁的底部,所述進口 13密封固定于出口 17之上,自進口 13至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有過濾器15。所述擋板14呈矩形,水平地擋在進口 13上方,三條邊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壁的下部,擋板14的另一條邊與澄清室I壁之間開有供水相及還溶物通過的開口 19。
[0034]工作時,不溶物沿開口 19落到擋板14下方,被栗16連同水相一起被送至過濾器15分離。分離后不溶物留在過濾器15中,水相返回澄清室I。擋板14阻擋了返回澄清室I的水相對擋板上方液體的擾動。沉淀反萃槽澄清室I擋板14上方的有機相及水相不受返回澄清室I水相的影響。
[0035]實施例3
[0036]參見圖1。
[0037]萃取槽,包括澄清室1、攪拌槳2和混合室3,所述攪拌槳2位于混合室3中。其中所述澄清室I具有斜底18,還有閥門11、閥門12、進口 13、斜擋板14、過濾器15、栗16和出口 17,所述出口 17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底部的最低點,所述進口 13密封固定于斜擋板14最高點之下,自進口 13至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有過濾器15和閥門12。所述斜擋板14呈矩形,自進口 13上方向下傾斜地擋罩進口 13,三條邊密封固定于澄清室I壁的下部,斜擋板14最低的一條邊與澄清室I壁之間有供水相及不溶物通過的開口 19。所述閥門11位于過濾器15之后通過管道與過濾器15連接。
[0038]工作時,不溶物及部分斜擋板14之上的水相沿開口19進入斜擋板14下方,與斜擋板14下方的水相被栗16送至過濾器15分離。分離后不溶物留在過濾器15中定期清理;一部分水相經閥門12控制返回澄清室I斜擋板14的下方,一部分水相經閥門11控制去下一級反萃槽或另行處理。處于整個澄清室I斜擋板14上方的不溶物因斜擋板14的傾斜布置基本上不會沉積在斜擋板14上。斜擋板14還阻擋了返回澄清室I的水相對斜擋板上方液體的擾動。沉淀反萃槽澄清室I斜擋板14上方的水相不受返回澄清室I的水相的影響。
[0039]實施例4
[0040]參見圖2。
[0041]沉淀反萃槽,包括澄清室1、攪拌槳2和混合室3,所述攪拌槳2位于混合室3中。其中所述澄清室I具有向下的四楞錐底18,還有閥門11、閥門12、進口 13、擋板14、過濾器15、栗16和出口 17,所述出口 17密封固定于四愣錐底18的最低點,所述進口 13密封固定于擋板14最高點之下,自進口 13至出口 17之間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有過濾器15和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