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包括:能夠夾緊或松開鉆針的鉆針夾持裝置,鉆針夾持裝置轉動配合于滑板上,滑板適于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固定的基座上,基座的一側相鄰設有一對可相對移動的V型夾緊塊,V型夾緊塊的移動方向與滑板的滑動方向垂直,當滑板移動時、鉆針適于對準V型夾緊塊的夾縫,滑板移動至設定位置時、該對V型夾緊塊適于夾緊鉆針;通過設定鉆針相對于V型夾緊塊的位置,使得在研磨時研磨裝置很容易對準鉆針,由于調整鉆針與V型夾緊塊的相對設定位置只需要移動滑板,使得調整時間相比現有的鉆針研磨裝置直接通過調整研磨裝置對準鉆針更短,同時,由于V型夾緊塊對鉆針的夾持,在研磨過程中減小了鉆針受研磨裝置的作用而產生的振動及沖擊,提高了研磨的精度。
【專利說明】
鉆針研磨定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安裝于鉆針研磨裝置中,對鉆針進行研磨時定位。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主要是旋轉式定位裝置,依靠旋轉的角度來實現對鉆針的定位,同時與能夠調整位置的研磨裝置相配合來實現對鉆針的研磨。由于研磨裝置有多個方位需要調整,使得調整耗時較長,不利用快速調整到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鉆針研磨定位裝置,能夠減小研磨之前鉆針相對于研磨裝置的定位時間。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包括:能夠夾緊或松開鉆針的鉆針夾持裝置,鉆針夾持裝置轉動配合于滑板上,滑板適于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固定的基座上,基座的一側相鄰設有一對可相對移動的夾緊塊,夾緊塊的移動方向與滑板的滑動方向垂直,當滑板移動時、鉆針適于對準夾緊塊的夾縫,滑板移動至設定位置時、該對夾緊塊適于夾緊鉆針。
[0005]滑板上固定連接有一對支撐架,鉆針夾持裝置通過轉軸轉動配合于該對支撐架上,支撐架的一側設有驅動該轉軸的伺服電機一。
[0006]基座的側壁上設有伺服電機二,基座與滑板之間設有絲桿機構,伺服電機二適于通過該絲桿機構驅動滑板滑動。
[0007]所述一對夾緊塊包括第一夾緊塊及第二夾緊塊,第二夾緊塊固定于其下方的支撐座上,第一夾緊塊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支撐座上,第一夾緊塊的頂部設有用于夾持鉆針的夾持部一,第二夾緊塊的頂部設有用于夾持鉆針的夾持部二,夾持部一與夾持部二之間適于形成所述夾縫,支撐座上設有用于驅動第一夾緊塊滑動的伺服電機三及絲桿機構。
[0008]夾持部一內側設有用于容納鉆針上的套環的凹槽一,夾持部二內側設有用于容納鉆針上的套環的凹槽二,凹槽一及凹槽二相對設置并適于形成容納套環的空間。
[0009]鉆針夾持裝置包括轉動配合于固定殼體上的外軸,內軸穿設于外軸的軸向中心通孔內并在兩極限位置間相對于外軸滑動,筒夾滑動配合于中心通孔內,筒夾的夾爪與中心通孔的相鄰端開口配合來夾緊鉆針,外軸適于和內軸、鉆針同步共中心線旋轉,內軸與筒夾固定連接,內軸遠離筒夾的一端伸出外軸,套設于內軸上的壓縮彈簧彈性連接內軸與外軸的相鄰端。
[0010]所述外軸的中心通孔內設有與外軸固定相連的限位桿,限位桿的一端穿設于筒夾內,當鉆針穿過筒夾時、限位桿上位于筒夾內的端部適于抵住鉆針的端部。
[0011]所述外軸遠離筒夾的端部固定套設有第一帶輪,所述殼體的一側連接有電機,電機的轉子上固定連接有第二帶輪,第一帶輪與第二帶輪通過傳送帶傳動連接。
[0012]所述內軸遠離筒夾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鎖緊塊,所述彈簧的一端壓靠于外軸遠離筒夾的端面上,彈簧的另一端壓靠于鎖緊塊的側壁上。
[0013]滑板上設有氣缸,當鉆針夾持裝置轉動至筒夾朝上時、氣缸適于驅動活塞推動內軸相對外軸滑動,從而松開筒夾。
[0014]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技術效果是:
[0015](I)本實用新型中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每次安裝新鉆針時調整鉆針與V型夾緊塊的相對位置至設定位置,由于V型夾緊塊與研磨裝置的相對位置固定,使得在研磨裝置很容易對準鉆針,由于調整鉆針與V型夾緊塊的相對位置只需要移動滑板,使得調整時間相比現有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直接通過調整研磨裝置來對準鉆針更短,同時,由于V型夾緊塊對鉆針的夾持,在研磨過程中減小了鉆針受研磨裝置的作用而產生的振動及沖擊,提高了研磨的精度。
[0016](2)利用伺服電機一驅動鉆針夾持裝置,使得鉆針夾持裝置的旋轉角度精確可控,提高了轉針與研磨裝置的對準精度。
[0017](3)利用伺服電機二及絲桿機構來調節滑板的移動幅度,從而更精確地調整鉆針與V型夾緊塊的相對位置。
[0018](4)—對V型夾緊塊采用一固定夾緊塊及一活動夾緊塊,使得V型夾緊塊對于鉆針的定位更可靠,也提高了研磨時對鉆針的夾持力。
[0019](5)凹槽一及凹槽二相對設置,當V型夾緊塊夾緊鉆針時可以形成套環的容納空間,防止套環對夾緊過程產生的影響。
[0020](6)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在彈簧的作用下使筒夾自動夾緊鉆針,無需外界的液壓或氣壓作用力,使得其結構更緊湊,體積更小;當需要松開鉆針時,只需要當內軸移動至設定位置時,由驅動裝置給內軸一作用力,使內軸相對外軸移動,從而松開筒夾。
[0021](7)所述限位桿的長度及其相對于外軸的位置固定,可以使鉆針在裝入筒夾之后更好地限位。
[0022](8)電機通過第二帶輪、第一帶輪及傳送帶驅動外軸、內軸及鉆針同步旋轉,從而使鉆針能更好地被研磨。
[0023](9)氣缸的活塞向上推動內軸相對外軸滑動,從而驅動筒夾松開,便于鉆針放入筒夾內或將鉆針從筒夾中取出。
【附圖說明】
[0024]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創新原理及其相比于現有產品的技術優勢,下面借助于附圖通過應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實例說明可能的實施例。在圖中: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鉆針夾持裝置的三維裝配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鉆針夾持裝置的三維結構圖;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外軸的三維結構圖;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鉆針夾持裝置剖面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的正視圖;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的三維前視圖;
[0031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的三維后視圖;
[0032]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V型夾緊裝置的正視圖;
[0033]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V型夾緊裝置的三維前視圖;
[0034]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鉆針V型夾緊裝置的三維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如圖1-10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包括:殼體I,后端蓋2,前端蓋3,外軸4,內軸5,第一軸承6,第二軸承7,第一鎖緊塊8,第二鎖緊塊9,銷釘10,限位桿11,筒夾12,鉆針13,第一墊片14,第二墊片15,固定板16,傳送帶17,第一帶輪18,第二帶輪19,電機20,碟形彈簧21,轉軸22,支撐架23,伺服電機一 24,氣缸25,滑板26,基座27,伺服電機二 28,夾持部一 29,夾持部二 30,伺服電機三31,第一夾緊塊32,第二夾緊塊33,支撐座34。
[0036]鉆針夾持裝置100包括殼體I,所述殼體I上設有一通孔,外軸4通過該通孔中設置的第一軸承6、第二軸承7與該通孔轉動配合,所述外軸4包括中桿部401、后桿部402及前桿部403,三者之間的直徑關系是后桿部402小于中桿部401,中桿部401小于前桿部403,三個桿部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凸臺,中桿部401與前桿部403連接處的凸臺抵靠于第一軸承6上,所述第一軸承6及第二軸承7分別套設于中桿部401的外側面上,外軸4的后桿部402從殼體I的一側伸出,外軸4的前桿部403從殼體I的另一側伸出,外軸4的中心設有沿軸向的中心通孔405,內軸5在兩極限位置之間沿軸向滑動配合于該中心通孔405中且內軸5的一端伸出外軸4,內軸5通過花鍵與外軸滑動連接并且不能相對外軸4繞中心線旋轉,外軸4的前桿部403處的中心通孔405內設有限位桿11,限位桿11的一端通過前桿部403側面的銷釘孔404及設有于銷釘孔內的銷釘10與前桿部403固定連接,筒夾12設于前桿部403處的中心通孔405內,限位桿11的另一端穿設于筒夾12內,筒夾12適于沿軸向滑動配合于中心通孔405內,筒夾12的夾爪與相鄰的中心通孔405的開口配合來實現對鉆針13的夾緊,即當夾爪向中心通孔405內縮回時夾爪之間的間隙減小而夾緊鉆針13。內軸5與筒夾12的相鄰端固定連接,當內軸5沿外軸4的軸向滑動時,可以驅動筒夾12的夾爪伸出外軸4的中心通孔405或縮回至外軸4的中心通孔405內。外軸4適于和內軸5、筒夾12夾持的鉆針13同步共中心線旋轉。
[0037]殼體I鄰近筒夾12的一端設有前端蓋3,前端蓋3內設有上、下布置的上通孔301及下通孔302,上通孔301適于讓外軸4穿過,上通孔301鄰近筒夾1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墊片14及固定板16,第一墊片14及固定板16內設有適于讓外軸4穿過的通孔。下通孔302鄰近筒夾12的一側固定設有電機20,電機20的轉子穿過下通孔302伸出至前端蓋3遠離筒夾12的一側,電機20的轉子端固定連接有第二帶輪19。
[0038]殼體I遠離筒夾12的一側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二墊片15及第一鎖緊塊8,第一鎖緊塊8和第二墊片15內設有適于讓外軸4穿過的通孔,第一鎖緊塊8遠離筒夾12的一側設有第一帶輪18,第一帶輪18固定套設于外軸4的后桿部402上,第一帶輪18通過傳送帶17與第二帶輪19傳動連接。
[0039]內軸5遠離筒夾12的一端固定設有第二鎖緊塊9,在第二鎖緊塊9與外軸4的相鄰端面之間壓靠有碟形彈簧21,碟形彈簧21處于壓縮狀態。后端蓋2設于殼體I上靠近碟形彈簧21的一側,后端蓋2上設有適于外軸4、內軸5、第二鎖緊塊9及碟形彈簧21穿過的通孔。
[0040]殼體I上垂直于外軸4的方向設有一對轉軸22,該對轉軸22分別固定于殼體I的兩側,所述鉆針夾持裝置100通過該對轉軸22轉動配合于一對平行的支撐架23上,支撐架23的一側設有用于驅動轉軸22旋轉的伺服電機一 24,該對支撐架23垂直設于滑板26上,滑板26的頂面設有一氣缸25,氣缸25的活塞251適于沿垂直方向移動,當鉆針夾持裝置100旋轉至第二鎖緊塊9到達最低位置時,活塞251適于伸出并推動第二鎖緊塊9及內軸5克服碟形彈簧21的彈力并相對外軸4向上移動,從而使筒夾12伸出外軸4,便于鉆針13放入筒夾內或將鉆針13從筒夾中取出。所述滑板26沿垂直于轉軸22的水平方向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固定基座27上,該基座27的一側設有伺服電機二 28,伺服電機二 28通過設于基座27與滑板26之間的絲桿機構驅動滑板26相對于基座27滑動。
[0041 ]基座27在垂直于轉軸22的水平方向上相鄰設有支撐座34,支撐座34上設有一對V型夾緊塊,分別為第一夾緊塊32及第二夾緊塊33,第一夾緊塊32的夾持部一 29與第二夾緊塊的夾持部二 30相對設置并適于形成用于夾持鉆針13的垂直的夾縫,第二夾緊塊33固定設于支撐座34上,第一夾緊塊32沿平行于轉軸22的方向滑動配合于支撐座34上,第一夾緊塊32—側的支撐座34上還設有伺服電機三31,伺服電機三31通過絲桿機構驅動第一夾緊塊32滑動,從而使夾持部一 29與夾持部二 30夾住鉆針13,夾持部一 29、夾持部二 30上靠近鉆針夾持裝置100的內側分別設有用于容納鉆針13上的套環的凹槽一291、凹槽二301,凹槽一291及凹槽二 301相對設置并形成容納套環的空間。
[0042]本實用新型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的工作過程包括:
[0043](I)伺服電機一 24驅動轉軸22旋轉至鉆針夾持裝置100中的外軸4處于垂直狀態且筒夾12朝上;
[0044](2)氣缸25驅動活塞251向上移動并作用于內軸5端部的第二鎖緊塊9,內軸5相對外軸4克服碟形彈簧21的彈力沿軸向移動,內軸5驅動筒夾12移動伸出外軸4,筒夾12的夾爪之間的間隙增大,鉆針13進入筒夾12,其底部抵住限位桿11的端面,氣缸25驅動活塞251向上縮回,作用在內軸5上的外力消失,在碟形彈簧21的作用下,內軸5相對于外軸4滑動復位,筒夾12受內軸5的驅動回縮至外軸4內,筒夾12的夾爪夾緊鉆針13。
[0045](3)伺服電機一 24驅動轉軸22旋轉90度至鉆針13水平并靠近一側的V型夾緊塊,伺服電機二 28驅動滑板26相對于基座27滑動,使鉆針13進一步靠近V型夾緊塊,鉆針13的頭部穿過夾持部一29及夾持部二30之間的夾縫,當鉆針13伸出夾縫的伸出量達到設定值時,伺服電機三31驅動第一夾緊塊32相對于第二夾緊塊33移動,使夾持部一 29與夾持部二 30夾緊鉆針13。
[0046](4)在鉆針研磨過程中,V型夾緊塊多次松開后再夾緊,在V型夾緊塊松開后、可調轉速的電機20通過第一帶輪18、第二帶輪19及傳送帶17驅動外軸4旋轉,外軸4驅動內軸5同步旋轉,從而使鉆針13轉過一定角度,改變鉆針13與研磨裝置的接觸面,每次鉆針13調整角度之后V型夾緊塊再夾緊。
[0047](5)當研磨過程結束時,伺服電機三31驅動第一夾緊塊32復位,夾持部一 29與夾持部二 30松開鉆針13,伺服電機二 28驅動滑板26復位,使筒夾12遠離V型夾緊塊,伺服電機一24驅動轉軸22反向旋轉90度至筒夾12垂直朝上;
[0048](6)氣缸25驅動活塞251向上移動并作用于內軸5的相鄰端,使筒夾12松開鉆針13,取下鉆針13。
[0049]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一種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夠夾緊或松開鉆針的鉆針夾持裝置(100),鉆針夾持裝置(100)轉動配合于滑板(26)上,滑板(26)適于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固定的基座(27)上,基座(27)的一側相鄰設有一對可相對移動的夾緊塊,夾緊塊的移動方向與滑板(26)的滑動方向垂直,當滑板(26)移動時、鉆針(13)適于對準夾緊塊的夾縫,滑板(26)移動至設定位置時、該對夾緊塊適于夾緊鉆針(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滑板(26)上固定連接有一對支撐架(23),鉆針夾持裝置(100)通過轉軸(22)轉動配合于該對支撐架(23)上,支撐架(23)的一側設有驅動該轉軸(22)的伺服電機一 (2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基座(27)的側壁上設有伺服電機二(28),基座(27)與滑板(26)之間設有絲桿機構,伺服電機二(28)適于通過該絲桿機構驅動滑板(26)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夾緊塊包括第一夾緊塊(32)及第二夾緊塊(33),第二夾緊塊(33)固定于其下方的支撐座(34)上,第一夾緊塊(32)滑動配合于其下方的支撐座(34)上,第一夾緊塊(32)的頂部設有用于夾持鉆針(13)的夾持部一 (29),第二夾緊塊(33)的頂部設有用于夾持鉆針(13)的夾持部二 (30),夾持部一(29)與夾持部二 (30)之間適于形成所述夾縫,支撐座(34)上設有用于驅動第一夾緊塊(32)滑動的伺服電機三(31)及絲桿機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夾持部一(29)內側設有用于容納鉆針(13)上的套環的凹槽一 (291),夾持部二 (30)內側設有用于容納鉆針(13)上的套環的凹槽二 (301),凹槽一 (291)及凹槽二 (301)相對設置并適于形成容納套環的空間。6.根據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鉆針夾持裝置(100)包括轉動配合于固定殼體(I)上的外軸(4),內軸(5)穿設于外軸(4)的軸向中心通孔(45)內并在兩極限位置間相對于外軸(4)滑動,筒夾(12)滑動配合于中心通孔(45)內,筒夾(12)的夾爪與中心通孔(45)的相鄰端開口配合來夾緊鉆針(13),外軸(4)適于和內軸(5)、鉆針(13)同步共中心線旋轉,內軸(5)與筒夾(12)固定連接,內軸(5)遠離筒夾的一端伸出外軸(4),套設于內軸(5)上的壓縮彈簧(21)彈性連接內軸(5)與外軸(4)的相鄰端。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軸(4)的中心通孔(45)內設有與外軸(4)固定相連的限位桿(11),限位桿(11)的一端穿設于筒夾(12)內,當鉆針(13)穿過筒夾(12)時、限位桿(11)上位于筒夾內的端部適于抵住鉆針(13)的端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軸(4)遠離筒夾的端部固定套設有第一帶輪(18),所述殼體(I)的一側連接有電機(20 ),電機(20)的轉子上固定連接有第二帶輪(19),第一帶輪(18)與第二帶輪(19)通過傳送帶(17)傳動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5)遠離筒夾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鎖緊塊,所述彈簧(21)的一端壓靠于外軸(4)遠離筒夾的端面上,彈簧(21)的另一端壓靠于鎖緊塊的側壁上。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鉆針研磨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滑板(26)上設有氣缸(25),當鉆針夾持裝置(100)轉動至筒夾(12)朝上時、氣缸(25)適于驅動活塞(251)推動內軸(5)相對外軸(4)滑動,從而松開筒夾(12)。
【文檔編號】B24B41/06GK205520762SQ20162025701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明人】袁啟營
【申請人】常州多莫科智能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