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酸設備,特別涉及用于制酸工業中焙燒工段中使 用的浸沒式冷卻滾筒。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有一種浸沒式冷卻滾筒(專利號ZL01 2 37481.4)用于制 酸裝置的焙燒工段,將沸騰爐排出的高溫熱渣從100(TC冷卻至《6(TC的常 溫,便于包裝和運輸。該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筒體,所述筒體由同軸相連的 出料段和冷卻段組成,冷卻段直徑大于出料段直徑,筒體上與出料段相對應 的一端設有出料口,筒體上與冷卻段相對應的一端設有進料口,所述出料段 外及進料口處套裝有滾圈,滾圈支承在機架上設置的托輪上,出料段外設有 一齒輪,機架上設有驅動機構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冷卻段的筒體內設有螺 旋葉片和抄板,所述冷卻段外套裝有一與機架相對固定的冷卻筒,冷卻筒上 設有冷卻水進口和溢流口,冷卻筒內上部設有噴淋管和蒸汽出口。該裝置在 工作時,沸騰爐來的爐渣進入冷卻段內,從水箱底部進大量的冷卻水,使冷 卻段半浸在冷卻水中,外部噴淋管向冷卻段噴水降溫,同時驅動機構驅動筒 體轉動,螺旋葉片或抄板在筒體轉動的驅動下,不斷將爐渣向出料口推進, 在上述動作的過程中,熱的爐渣被冷卻降溫,冷卻水的溫度上升, 一部分蒸 汽從蒸汽出口離開, 一部分水不斷從溢流口溢出。其不足之處在于現有的 冷卻段內設有螺旋葉片或抄板,其加工難度大,使用時內部磨損嚴重;滾圈 容易因高溫而退火,影響使用壽命;此外,溢流口設置在筒體一側,冷卻效 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使筒體加工方
3便,爐渣冷卻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包括水平 設置的筒體,所述筒體由同軸相連的出料段和冷卻段組成,冷卻段直徑大于 出料段直徑,筒體上與出料段相對應的一端設有出料口,筒體上與冷卻段相 對應的一端設有進料口,所述出料段外及進料口處套裝有滾圈,滾圈支承在 機架上設置的托輪上,出料段外設有一齒輪,機架上設有驅動機構與所述齒 輪傳動連接;所述冷卻段外套裝有一與機架相對固定的冷卻筒,冷卻筒上設 有冷卻水進口和溢流口,冷卻筒內上部設有噴淋管和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卻段的筒體內壁的圓周上設有若干排導向板,每排導向板中的各導向 板與筒體主軸之間傾角相等。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沸騰爐來的高溫爐渣進入冷卻段的筒體內,從水箱 底部進大量的冷卻水,使冷卻段半浸在冷卻水中,外部噴淋管向冷卻段噴水 降溫,同時驅動機構驅動筒體轉動,導向板可不斷將爐渣向出料口方向推進, 由于導向板是非連續式的,在筒休轉動過程中,不斷翻動爐渣,使處于筒體
中心位置的爐渣有更多機會接觸筒體內壁,并進一步將熱量傳遞給冷卻水或 噴淋水,在冷卻段的筒體內,爐渣翻動次數多,停留時間長,可反復放熱, 冷卻效果好;在上述動作的過程中,熱的爐渣被冷卻降溫,冷卻水的溫度上
升, 一部分蒸汽從蒸汽出口離開, 一部分水不斷從溢流口溢出。與現有技術 相比,本實用新型不僅冷卻效果好,由于導向板尺寸小,且為非連續式,每 一導向板均可采用直板直接焊接在筒體內壁上,其與爐渣接觸面小,磨損也
少,同時可以減輕筒體重量,設備制造時用材量少,縮小了投資成本;設備 重量輕,可減小傳動配置的電機功率,減少正常開車的運行費用。本實用新 型可應用在制酸工業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料口處的滾圈與進料口之間設有 煤渣隔熱層。采用爐渣隔熱,使滾圈遠離進料口,不與沸騰爐來的爐渣接觸, 可解決滾圈受熱高溫退火,降低材質硬度和易于磨損等問題;托輪也不會受熱溶化黃油,延長了兩端支點軸承的壽命和滾圈接觸面磨損的時間。
為提高冷卻效果,所述冷卻水進口位于遠離進料口一端的冷卻筒底部中 央,所述溢流口有兩個,分別設置在靠近進料口一端的冷卻筒兩側。冷卻水 從冷去水進口進入,以與爐渣運行相逆向方式向溢流口流動,溢流口設置在 冷卻筒兩側,可使冷卻水分流向上運動,減少冷卻死區,可進一步提高冷卻 效果。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冷卻段筒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B—B向視圖。 圖4為圖1的A向局部視圖。 圖5為進料口局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i機架,2托輪,3滾圈,4、 17溢流口, 5冷卻水進口, 6齒輪, 7驅動機構,8出料口, 9法蘭,IO出料段,ll噴淋管,12蒸汽出口, 13冷 卻筒,14冷卻段,15進料口, 16導向板,18排污口, 19煤渣隔熱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包括水平設置的筒體,筒體由同軸相 連的出料段10和冷卻段14組成,冷卻段14直徑大于出料段10直徑,筒體 上與出料段IO相對應的一端設有出料口 8,筒體上與冷卻段14相對應的一 端設有進料口15,出料段10外及進料口 15處套裝有滾圈3,滾圈3支承在 機架1上設置的托輪2上,出料段10外設有一齒輪6,機架1上設有驅動機 構7與所述齒輪6傳動連接;冷卻段14外套裝有一與機架1相對固定的冷卻 筒13,冷卻筒13上設有冷卻水進口 5和兩個溢流口 4、 17,冷卻水進口 5 位于遠離進料口 15—端的冷卻筒13底部中央,溢流口4、 17分別設置在靠 近進料口 15 —端的冷卻筒13兩側。冷卻筒13內上部設有噴淋管11和蒸汽 出口12;所述冷卻段14內壁的圓周上設有若千排導向板,每排導向板中的各導向板16與筒體主軸之間傾角e均相等。進料口 15處的滾圈3與進料口 15之間設有煤渣隔熱層19。
出料段10和冷卻段14之間采用法蘭9相連接,方便了運輸和安裝;冷 卻筒13底部還設有排污口 18,以便排空冷卻筒13中的水或底部沉淀的泥渣。
本裝置在水平狀態下采用導向板16輸送,沸騰爐來的高溫爐渣進入冷卻 段的筒體內,噴淋管向冷卻段不斷噴水,同時冷卻水進口進水,使冷卻段的 筒體半浸在冷卻水中,同時驅動機構驅動筒體轉動,導向板可不斷將爐渣向 出料口方向推進,由于導向板是非連續式的,在筒體轉動過程中,不斷翻動 爐渣,使處于筒體中心位置的爐渣有更多機會接觸筒體內壁,并進一歩將熱 量傳遞給冷卻水或噴淋水,在冷卻段的筒體內,爐渣翻動次數多,停留時間 長,可反復放熱,冷卻效果好;冷卻段14的冷卻面積利用率為100%,增大 了傳熱系數K值,使爐渣釋放出的熱量更徹底,降溫效果更好;滾筒轉速設 計3.8 4.5r/min,可以減小各傳動部件的磨損,延長了使用壽命;冷卻段 14的冷卻水具有一定浮力托持冷住卻段,可減小動力配置。
權利要求1、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包括水平設置的筒體,所述筒體由同軸相連的出料段和冷卻段組成,冷卻段直徑大于出料段直徑,筒體上與出料段相對應的一端設有出料口,筒體上與冷卻段相對應的一端設有進料口,所述出料段外及進料口處套裝有滾圈,滾圈支承在機架上設置的托輪上,出料段外設有一齒輪,機架上設有驅動機構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所述冷卻段外套裝有一與機架相對固定的冷卻筒,冷卻筒上設有冷卻水進口和溢流口,冷卻筒內上部設有噴淋管和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段的筒體內壁的圓周上設有若干排導向板,每排導向板中的各導向板與筒體主軸之間傾角相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處的滾圈與進料口之間設有煤渣隔熱層。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進口位于遠離進料口一端的冷卻筒底部中央,所述溢流口有兩個, 分別設置在靠近進料口 一端的冷卻筒兩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制酸設備領域內的導板輸送浸沒式冷卻滾筒,包括由同軸相連的出料段和冷卻段組成的筒體,冷卻段直徑大于出料段直徑,筒體上與冷卻段、出料段相對應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出料段外及進料口處套裝有滾圈,滾圈支承在機架上設置的托輪上,出料段外設有一齒輪,機架上設有驅動機構與所述齒輪傳動連接;冷卻段外套裝有一與機架相對固定的冷卻筒,冷卻筒上設有冷卻水進口和溢流口,冷卻筒內上部設有噴淋管和蒸汽出口;冷卻段的筒體內壁的圓周上設有若干排導向板,每排導向板中的各導向板與筒體主軸之間傾角相等。工作時,滾筒轉動,導向板推進物料,在冷卻水、噴淋水作用下,將物料翻動并冷卻,其冷卻效果好;可應用在制酸工業中。
文檔編號C01B17/74GK201161928SQ200820031738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31日
發明者張元松, 楊正清, 王兆宏, 王立功, 邱紅俠 申請人:建業慶松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