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442366閱讀:64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氫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
背景技術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被視為本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 潔能源,也被視為解決溫室效應問題、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替代二次能源。氫的來源比較 廣泛,化石燃料、植物和有機廢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氫,但是自然界中可以直接利用的純氫非 常少,只能通過特定的方法從其他能源中制備。目前世界上90%的氫氣都是通過天然氣水 蒸汽重整反應或者部分氧化生產的。傳統的天然氣大規模制氫,由于設備投資巨大,技術革新一直比較緩慢;另一方 面,由于氫氣的儲存和運輸比較困難,且隨著近幾年來分布式天然氣制氫技術需求的不斷 發展,分布式小規模制氫的技術的研發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關注。申請號200710020394. 7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提出了“一種低濃度氣態烴的 燃燒裝置”,是由薄板狀外壁面和內壁面圍成環狀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形成雙向逆流的氣 流通道,連通位于環狀通道圈中心的燃燒室;燃燒室內置有多孔材料,多孔材料設置電加 熱元件。該燃燒裝置的反應空間在多孔材料區域,使得常規的以煙氣輻射和對流為主的低 效率的換熱方式轉變為以高溫固體介質的輻射為主的高效換熱,其燃燒速率高、燃燒穩定、 污染物排放低、燃燒器體積小、結構緊湊、負荷調節范圍廣。燃燒裝置的外側使用雙向逆流 換熱的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使低濃度氣態烴在到達中心燃燒室之前可以上升到較高的溫 度,同時對側壁的絕熱要求低,提高了燃燒效率,降低了經濟成本。但是,由于從進氣通道中 進入反應器的是燃料和氧化劑的混合物,當反應器的尺寸一旦確定之后,如果進氣成分中 的燃料和氧化劑比例發生改變的時候,或者更換燃料的類型的時候,進氣可能在未到達中 心燃燒室就已經達到著火點,也有可能在流過了中心燃燒室后才有能夠達到著火點,使得 反應不能夠穩定在中心燃燒室中的多孔材料中進行,甚至熄火,使得多孔材料在穩定燃燒 火焰、提高燃燒效率、擴展貧燃極限等顯著優越性無法得以體現,也就難以達到該裝置的設 計目的,并且,高溫的甲烷和空氣的預混合氣體在進氣通道或排氣通道中快速反應,裝置有 爆炸危險。申請號200810184969. 3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提出了“一種天然氣現場制氫 裝置與方法”,所述的裝置由逆向換熱器、置于逆向換熱器中心的多孔介質和貫穿逆向換熱 器換熱通道的反應盤管組成,在逆向換熱器中通入化學當量比為1的預混燃料氣體,在其 中心的多孔介質區域燃燒形成高溫環境;再在反應盤管中通入純天然氣,該股天然氣通過 與逆向換熱器、高溫多孔介質換熱后,達到裂解溫度,反應生成炭和氫氣。該裝置雖然可以 產生純氫,但并非是持續產氫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反應生成的炭積聚在反應盤管內部, 需要通入蒸汽來積炭。一方面,積炭與蒸汽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并非是純氫,如若以 獲取純氫為目的,裝置需要切換工況,無法持續運行;另一方面,蒸汽的通入降低了反應盤 管的溫度,使得天然氣裂解制氫反應無法繼續,重新啟動時需要時間間隔;同時,通入的水
3蒸氣與高溫積炭發生反應的同時,也會使得反應盤管內表面層發生剝蝕反應,降低了裝置 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分布式天然氣制 氫反應器,以實現天然氣的高效、安全、穩定分布式制氫。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包括由進氣通道外壁薄板和進氣通道內 壁薄板、以及由排氣通道外壁薄板和排氣通道內壁薄板圍成雙向逆流的環狀進氣通道和環 狀排氣通道,置于多股逆流換熱器內中心反應區的多孔介質和置于多孔介質內的點火棒; 其結構特點是在進氣通道中插入一條環狀帶型的進氣通道分隔薄板,將所述進氣通道分 成第一股進氣通道和第二股進氣通道。本實用新型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的中心反應區的體積為整個反應器的體積的10% 50%,在所述中心反應 區中,以1 5塊隔板將中心反應區分隔成“之”字形折流通道。所述的環狀進氣通道和環狀排氣通道的圈數為3 20,形狀為盤旋的圓環狀或盤 旋的方環狀。所述的點火棒置于中心反應區的氣流初始流入區域,所述氣流初始流入區域為第 二股進氣通道的第二股進氣出口處。所述多孔介質由蜂窩形陶瓷蓄熱體、陶瓷蓄熱小球或泡沫陶瓷堆積而成。所述多孔介質的外表面涂覆有催化劑層。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實用新型中進氣通道分隔薄板的加入,可以使參與反應的燃料氣體和氧化氣 體(如空氣、氧氣等)以非預混合狀態分開輸送至反應器中心多孔介質區域,在反應氣體進 入中心反應區之前不會因混合、升溫而提前發生反應,并借助導熱率和熱容量大,蓄熱效率 高的多孔介質,完全將反應穩定限制在中心反應區,避免了燃料氣體和氧化氣體在進入多 孔介質之前因預混合而發生燃燒火焰漂移問題,也避免了由此而引發的爆炸的危險。2、本實用新型通過多股逆流換熱器的間壁式熱交換,可以使燃料氣體和氧化氣體 的溫度得以升高到較高水平,高于燃料氣體的著火點,同時又極限回收了排氣的高溫熱量, 顯著降低了排氣的溫度水平,實現了系統的熱量自我循環利用,提高了中心反應區的溫度 水平,有助于反應速度的提升;另外,反應器外壁溫度較低,散熱損失少,也降低了保溫要 求。因此,整體裝置的能量利用率達到最大化,燃料氣體的反應效率得以大大提升。3、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緊湊、集反應氣體高效預熱、高溫反應、極限余熱回收、設 備自我保溫等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可實現小型化連續生產,設備投資成本、運行費用低, 可滿足分布式制氫的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第一股氣體入口,2第二股氣體入口,3進氣通道外壁薄板,4進氣通道 分隔薄板,5進氣通道內壁薄板,6第一股進氣通道出口,7第二股進氣通道出口,8點火棒,9 多孔介質,10第一股進氣通道,11第二股進氣通道,12排氣通道,13排氣出口,14排氣通道 內壁薄板,15排氣通道外壁薄板,16排氣通道入口,17中心反應區,18多股逆流換熱器,19 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給出了多股逆流換熱器18為螺旋圓環狀、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12的圈數均 為3圈、中心反應區17無分隔情形下的本實施例結構示意圖。該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包括由進氣通道外壁薄板3和進氣通道內壁薄板 5,以及由排氣通道外壁薄板15和排氣通道內壁薄板14圍成雙向逆流的環狀進氣通道和排 氣通道12、置于多股逆流換熱器18內中心反應區17的多孔介質9和和置于多孔介質9內 的點火棒8。具體實施中,環狀進氣通道和環狀排氣通道12的圈數可以為3 20道、形狀為盤 旋的圓環狀或為盤旋的方環狀。在進氣通道中插入一條環狀帶型進氣通道分隔薄板4,將進 氣通道分成第一股進氣通道10和第二股進氣通道11。流向相同的第一股進氣通道10、第 二股進氣通道11和流向相異的排氣通道12構成了多股逆流換熱器18。中心反應區17的體積為整個反應器的10% 50%,其中布置的多孔介質9由導 熱率和熱容量大,蓄熱效率高的蜂窩形陶瓷蓄熱體、陶瓷蓄熱小球或泡沫陶瓷堆積而成。多 孔介質9的外表面可以涂覆催化劑層,催化劑可以使用Co-Mo、Ni、Rh或Pt中的一種或多 種。點火棒8置于中心反應區17的氣流初始流入區域,氣流初始流入區域是兩股進氣 進入中心反應區17的交匯混合區域,即為第二股進氣通道11的第二股進氣通道出口 7 (也 可以是在第一股進氣通道出口 6)的氣體流場下游附近,用于反應器的點火啟動。運行時,首先從第一股氣體入口 1和第二股氣體入口 2分別通入化學當量比為1 的天然氣和空氣(或富氧氣體),啟動點火棒8,使天然氣在中心反應區17的多孔介質9中 發生著火、燃燒反應,多孔介質9的溫度迅速升高,產生的燃燒產物經排氣通道入口 16和排 氣通道12后由排氣出口 13排出,流出過程中與第一股進氣通道10和第二股進氣通道11 中的的天然氣和空氣(或富氧氣體)發生間壁式熱交換,在降低自身溫度的同時使得天然 氣和空氣(或富氧氣體)的溫度水平顯著上升,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中心反應區17的反應溫 度。當中心反應區17的溫度高于800°C以上時,根據實際設計計算調節改變第一股進 氣通道10和第二股進氣通道11中天然氣和空氣的進氣比例,一般情形下天然氣制氫的合 適化學當量比范圍為2. 0 3. 0,使得天然氣和空氣在多孔介質9中發生制氫反應,生成一 氧化碳和氫氣。本反應器也可以用于包括煤礦通風瓦斯氣、天然氣、沼氣、石油生產中的油層氣或 化工生產中排放的可燃廢氣在內的低濃度可燃氣體的燃燒反應裝置。[0032]實施例2 圖2給出了多股逆流換熱器18為螺旋圓環狀、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12的圈數均 為三道、中心反應區17布置有兩塊隔板19情形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中心反應區17中增加的兩塊隔板19將中心反應區17分隔成“之”字 形折流通道。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例1相同,運行操作方法亦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 圖3給出了多股逆流換熱器18為盤旋的方環狀、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12的圈數 均為三道、中心反應區17布置有兩塊隔板19情形下的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其它結構形式與實施例2相同,運行操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包括由進氣通道外壁薄板(3)和進氣通道內壁薄板(5)、以及由排氣通道外壁薄板(15)和排氣通道內壁薄板(14)圍成雙向逆流的環狀進氣通道和環狀排氣通道(12),置于多股逆流換熱器(18)內中心反應區(17)的多孔介質(9)和置于多孔介質(9)內的點火棒(8);其特征在于在進氣通道中插入一條環狀條帶的進氣通道分隔薄板(4),將所述進氣通道分成第一股進氣通道(10)和第二股進氣通道(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反應區(17) 的體積為整個反應器的體積的10% 50%,在所述中心反應區(17)中,以1 5塊隔板 (19)將中心反應區(17)分隔成“之”字形折流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環狀進氣通道和 環狀排氣通道(12)的圈數為3 20,形狀為盤旋的圓環狀或盤旋的方環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點火棒(8)置于 中心反應區(17)的氣流初始流入區域,所述氣流初始流入區域為第二股進氣通道(11)的 第二股進氣出口(7)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其特征是所述多孔介質(9)由蜂 窩形陶瓷蓄熱體、陶瓷蓄熱小球或泡沫陶瓷堆積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其特征是所述多孔介質(9)的外 表面涂覆有催化劑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布式天然氣制氫反應器,包括由進氣通道外壁薄板和進氣通道內壁薄板、以及由排氣通道外壁薄板和排氣通道內壁薄板圍成雙向逆流的環狀進氣通道和環狀排氣通道,其特征是在進氣通道中插入一條環狀條帶的進氣通道分隔薄板,將所述進氣通道分成第一股進氣通道和第二股進氣通道。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參與反應的燃料氣體和氧化氣體以非預混合狀態進入反應器中心,避免了燃料氣體和氧化氣體在進入多孔介質之前因預混合而發生火焰漂移問題,也避免了預混爆炸危險,可廣泛應用于包括煤礦通風瓦斯氣、天然氣、沼氣、石油生產中的油層氣或化工生產中排放的可燃廢氣在內的低濃度可燃氣體的燃燒反應裝置。
文檔編號C01B3/38GK201762094SQ20102029992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6日
發明者唐志國, 程建萍, 馬培勇 申請人:合肥工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